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繪畫
先生,林布蘭又不見了:惡名昭彰的藝術品偷竊故事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史上最常被偷的畫〈雅各三世〉,它被詛咒了嗎? 畫中的主人翁雅各與同一塊木頭畫板的另一個肖像主人翁莫里茲約定,這兩幅肖像將在其中一人死後重新接合,並由在世的那一位保留這份友誼的紀念。最後這兩幅肖像一在倫敦,一在德國,代表友誼的肖像無法重聚......。 十七世紀的荷蘭重要畫家林布蘭,歷年來總是吸引偷畫賊下手,而且同一幅畫被不同的人偷了四次,創下世界金氏紀錄,這項「殊榮」連畢卡索也甘拜下風!而那家美術館則被媒體取了「達利奇笨蛋」的綽號,成了史上最糗的一個。 被偷四次遭人諷刺為「外帶林布蘭」的那幅畫,會五度五關再被偷一次嗎? 美國五十州超過半數都收藏林布蘭的畫作,他的畫讓沒有藝術背景的人──包括多數罪犯──深受感動,無論在他生前還是死後,林布蘭都是許多優秀藝術家爭相模仿、臨摹的對象。一旦被確認是林布蘭的真跡,畫的價值馬上從十萬美元飆升至千萬! 即使是個不入流的小偷,只要偷過林布蘭的畫,在獄中的名聲立刻升級,而且還會被獄友尊稱為「林布蘭」! →林布蘭的畫為什麼這麼容易偷到手? →林布蘭的畫為什麼同時也引發了貪婪? →為什麼偷林布蘭的飛賊喜歡在耶誕節下手? →偷畫都是為了錢嗎? →偷畫賊的背後真的有「下訂單偷畫」的大亨嗎? →既然偷了畫又為什麼要歸還? →為什麼牆上有一幅林布蘭的畫是喜悲參半? →博物館的警衛是最佳內神嗎? →為什麼穿西裝偷畫容易得手? →為什麼不要付贖金給偷畫賊? →為什麼偷畫就是和全人類作對呢? 掛在博物館、美術館、豪宅有溫度、濕度控制的牆上畫作,一旦被偷兒扯了下來,這些嬌客的「下場」往往會是躺在穀倉、豬圈旁、樹叢裡、垃圾桶邊、當鋪地下室、車站置物櫃裡‧‧‧‧‧‧畫作上因而有刮痕、鳥糞還算幸運,其中林布蘭的畫作慘遭歹徒燒毀,和主人一樣永遠在世上消失了。 1990年加納博物館被偷走的林布蘭畫作〈加利利海風暴〉、《穿黑衣的女士和先生》,二十二年過去了仍未找回,當初偷兒割走畫布留下畫框,如今博物館將這兩個空畫框掛在原處,為畫作保留位置,期盼這兩幅畫能與世人重逢。 本書作者之一安東尼.亞莫爾是史上最大藝術竊盜懸案加納博物館的保安主任,視找回1990年半夜被偷走的十三件藝術品為使命,因而展開一連串的收集情報、研究藝術竊案手法,揭開藝術犯罪世界與博物館不為人知的一面,同時藉由被偷的畫作生動地介紹林布蘭其人其作。 【各界讚譽】 ◎「下筆猶如偵探小說,藝術保安專家安東尼.亞莫爾帶領讀者進入竊賊偷取珍寶以及調查人員奮力追回的冒險世界中,歷經一段愉快的旅程……沈浸在快節奏且引人入勝的藝術世界陰暗罩門中」──紐約時報暢銷書《追緝國家寶藏:FBI首席藝術犯罪探員臥底破案實錄》作者羅伯‧威特曼( Priceless: How I Went Undercover to Rescue the World’s Stolen Treasures, Robert K. Wittman) ◎「作者一再破除迷思……是一本關於珍貴藝術品竊盜的有趣大雜燴」──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本書讓我們一窺一個多數人的瞭解僅限於新聞標題和好萊塢的世界,多數人不敢奢望在牆上掛一幅林布蘭,但好消息是我們可以熱切地在收藏裡添上這本書」──《迷失在香格里拉》作者密契爾‧蘇柯夫(Lost in Shangri-La, Mitchell Zuckoff) 【本書目錄】 前言 序:為什麼是林布蘭 第一章 「雅賊大亨」的迷思 第二章 染血:1972年烏斯特博物館竊案 第三章 外帶林布蘭 第四章 辛辛那提鬧劇:1973 第五章 狼到家門口:民宅竊盜 第六章 魔鬼的交易: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竊案 第七章 2000年:斯德哥爾摩突襲 第八章 這不是林布蘭 第九章 林布蘭遭竊的蝕刻畫 後記 我們對林布蘭的虧欠 標靶林布蘭作品:已知與有記載的林布蘭竊案清單 謝忱 參考書目

目錄

◎前言

◎序:為什麼是林布蘭
◎第一章  「雅賊大亨」的迷思
◎第二章  染血:1972年烏斯特博物館竊案
◎第三章  外帶林布蘭
◎第四章  辛辛那提鬧劇:1973
◎第五章  狼到家門口:民宅竊盜
◎第六章  魔鬼的交易: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竊案
◎第七章  2000年:斯德哥爾摩突襲
◎第八章  這不是林布蘭
◎第九章  林布蘭遭竊的蝕刻畫

◎後記    我們對林布蘭的虧欠
◎標靶林布蘭作品:已知與有記載的林布蘭竊案清單
◎謝忱
◎參考書目

內文試閱

外帶林布蘭


  少有博物館竊賊可以宣稱自己成果豐碩又成功。佛羅里安孟戴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雅賊,但第一次出手就以跑路、坐牢告終;一九六○至一九七○年間,麥爾斯‧康納二世J. Coner在新英格蘭地區搶了至少十幾家博物館,讓他成為史上最忙碌的藝術竊賊,但康納最後坐牢二十年,現在過著儉樸的退休生活,周圍都是珍奇的動物,而非無價的畫作。在那些偷竊並以林布蘭作品勒索的人當中,幾乎全都是「一次犯案」類型—─他們不是被捕就是無法靠著戰利品發財,最後只能黯然歸還,竊盜幾乎從未帶給他們財富或快樂的生活。

  林布蘭,他不只是大師當中最多產的肖像畫家(及自畫像畫家),他還有一項更不光彩的紀錄,他是唯一一位讓自己的一幅肖像畫〈雅各三世〉被詭異地盜走四次的大師,這些竊案發生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八三年間,而且都是在倫敦的同一家博物館失竊,這件命運多舛的作品現在被稱為「外帶林布蘭」。

就是要偷〈 雅各三世〉

  〈雅各三世肖像〉的近代歷險從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午夜剛過不久開始,幾名竊賊用鑽機和曲柄鑽敲掉倫敦南部達利奇美術館一扇不常用的橡木門上一塊二乘一英尺的嵌板,這個狹小的洞口讓他們得以不觸動警鈴進入美術館,不過也僅容運走館內一些較小的藝術品而已,在竊案中和〈雅各三世〉一起被拿走的還有另外兩幅林布蘭的作品:〈窗邊的女孩〉和〈提多肖像〉,前者是一位面頰如蘋果的女孩,後者則是林布蘭的獨子,一六六八年死於瘟疫,得年二十七歲,在他父親死前一年過世。搶匪不只拿走林布蘭,還帶走了三幅法蘭德斯偉大畫家魯本斯的畫作:〈希臘三女神〉、〈聖芭芭拉〉以及〈三個拿著豐饒角的女神〉,一幅林布蘭弟子傑瑞特.道的作品〈彈古鍵琴的女士〉,以及具重大影響力的十七世紀德國藝術家亞當.葉勒斯海莫的〈蘇珊娜與長者〉。雖然警方報告列出這些作品的價值達一百五十萬英鎊(當時為四百二十萬美金),但藝術專家估計八幅作品價值在五百萬至七百萬美金之間,使得達利奇夜盜成為當時損失最慘重的博物館竊案。

  竊案在當天清晨被發現,正值除夕破曉,蘇格蘭場的警探以及尾隨其後的警犬成群而至,開始搜查現場,(在騷動之中,博物館在早上十點重新對大眾開放),主導調查的偵查警司查爾斯.海威特在親自探尋線索時,要他的手下將失竊作品的描述傳給全英國執法人員,他們也聯絡國際刑警組織通知世界各地當局,以防這些作品運出國外,海威特也要求媒體提醒大眾留意這起犯罪,這讓他得以廣泛公佈這些遭劫畫作的圖像,同時向竊賊發出訊息,這起案件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並引起熱切關注。

  沒多久,監管達利奇美術館收藏品的倫敦皇家藝術學會秘書杭福瑞.布魯克就接到電話,一名男子威脅如果沒有收到十萬英鎊就要燒了那些畫,儘管布魯克通知了警方,但他並沒有受到驚嚇,「老實說我認為那是惡作劇。」他說道。總之,達利奇美術館付不出這筆贖金,這些失竊的作品—─事實上,館內豐富的收藏—─全部沒有保險,因為他們認為保費過高,美術館僅負擔得起一千英鎊的贖金,布魯克稱這起犯罪是「令人震驚的事件」也是「一場大災難」。

行家下手VS.辦案高手

  一開始的表面證據讓蘇格蘭場推論這起竊案是頂尖職業竊賊所為,因為八幅失竊作品中有六幅在油畫板上的畫作小到恰恰可以通過門洞,這一點正足以暗示這是精明的預謀,而兩幅畫在油畫布上的林布蘭被以尖利的剃刀自畫框上割下,因此也可以通過通道。由於時值除夕,沒有目擊證人、錄影帶,看來似乎缺乏有利證據,這一切都指向是行家所為。但叼著菸、目光銳利的警司海威特並非全然沒有線索,就像藝術史家從分析林布蘭畫作中呈現(或缺少)的東西深入瞭解林布蘭的思想,聰明的藝術警探從研究看似不明顯的犯罪現場獲得蛛絲馬跡。

  海威特從橡木門洞的大小大略推測出入侵者的體型—矮小—其中一名調查人員笑稱這些罪犯「一定都有橡皮骨頭,才能進出那個洞口」。現場留下一支長兩英寸、小直徑的鑽機,是竊賊用來在那片被敲開的鑲板周圍鑽了超過一百個洞,根據調查人員觀察到的線索,竊賊接下來使用切割工具挖通洞與洞之間的間隔將嵌板拆卸下來。鑽機並非日常工具,因此是條有利的線索,警察可以向當地店家詢問,希望有人正好在近日賣出一件。警方也在被棄置的兩個林布蘭畫框上發現新的工具痕跡,那是在從牆上撬下來時造成的,如果他們能找到持有吻合工具的嫌疑犯,鑑識小組便可以將持有此工具的人與這起犯罪做連結。

  案發前一晚下過雨,警方在破門地點附近的泥濘裡發現一些腳印,並且在博物館內發現泥腳印,檢視美術館內的腳印後,海威特推斷竊賊們是以蹲伏的姿勢進入館內,也許是為了避開入侵偵測儀器;遵循福爾摩斯優良的傳統,海威特專心研究腳印,讓他得出其他有用的推論。

  從迅速發送公報到機場和港口不難看出當局一開始顯然很擔心這些藝術品正被送出英國,理由就在泥濘裡,海威特注意到,儘管天候一直很潮濕,但一路踩進博物館的泥腳印卻乾了,他要求鑑識團隊估計這類泥土乾燥所需的時間,以判斷竊案—─以及之後逃跑—─大約在何時發生,初步的發現是在十二月的天候裡泥腳印的乾燥時間為十二小時,這表示距離歹徒闖入的時間已約莫過了半天,足夠讓竊賊逃離倫敦甚至英國,這對調查很不利,更不利於追回藝術品,因為歹徒領先這麼長一段時間,很難追得上了。不過海威特沒多久就得知博物館採用了一套地下暖氣裝置控溫及除濕,泥土乾燥時間由十二小時縮短為四小時,因此現在畫作可能還在英國境內,這不只是條線索,也重振調查士氣,這條顯示畫作未必已出英吉利海峽的線索,促使海威特和他的團隊集中人力調查本地嫌疑犯。海威特是偵辦這起案件的理想英國鬥牛犬,他穿著典型的倫敦警探制服—─灰色的男性軟呢帽以及厚重的粗花呢外套—─辦起案來可以四十八小時不睡覺,他給下屬的指令簡潔明瞭,追尋線索就像獵犬嗅著氣味一樣。

  案發三天後,海威特的手下在博物館幾哩外找到一輛贓車,從後車廂找到一把鐵撬,這把鐵橇的鑑識證據顯示它就在竊案現場:它的邊緣吻合在原本畫作所掛牆面上發現的鑿痕,鐵撬上也殘留來自棄置畫框的鍍金漆,海威特和媒體同一陣線的關係現在看到好處,報紙刊出找到的車輛照片、廣播以及電視台播出畫面和旁白,罪犯恐慌了,沒多久,兩名住在倫敦西肯辛頓的男子和當局聯絡,說他們收到一個朋友的包裹,要他們暫時保管一陣子,他們將包裹藏在床底下,由於按捺不住好奇,他們打開包裹看到雅各三世的臉盯著他們,另外還有其他兩幅畫。這兩名男子供出他們「朋友」的身分。但海威特按兵不動沒有馬上逮捕嫌犯,他有信心其餘的畫作也會現身,他說服媒體先不要披露已經找回部分作品。海威特的耐心得到回報,不到一天,一通匿名電話指引警方到斯特里塔姆公園一處叫洛克里的緩坡草地,警方在那裡找到用報紙包著的其他五幅畫被扔在茂密的冬青樹叢裡。

  從報紙上取得的一枚指紋帶領著警方找到他們要追的人:三十二歲的麥克.豪爾,他是杜威治近郊諾塢的失業救護車司機,同時也是一名輕罪犯,身材結實的豪爾可以扭動身體通過博物館門上鑽出的洞口,他坦承犯案,(向持懷疑態度的海威特)宣稱他單獨行動。海威特和他的團隊四天內就找回在當時價值高達七百萬美元的八幅畫作,作品歸還給美術館接受評估並且重返溫控環境,達利奇美術館館長瑞克蕭(Rex Shaw)表示畫作的損害程度「相對輕微」,這起當時的當代最大搶案之一結案了,豪爾認罪,這位「主謀」被判五年徒刑,沒有其他人和這起案件有關聯,而〈雅各三世〉則等著它下一次成為犯罪目標的宿命。

作者資料

安東尼.亞莫爾(Anthony M. Amore)

伊莎貝拉史都華加納博物館的保安主任、《波士頓先鋒報》及《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特約作者、藝術犯罪研究協會董事,並在各地講授藝術犯罪課程。

湯姆.麥施博格(Tom Mashberg)

得獎的調查記者,曾任《波士頓先鋒報》星期天編輯,在三十年的職涯中,他曾為《紐約時報》以及《波士頓全球報》(The Boston Globe)撰寫報導,並為《浮華世界》(Vanity Fair)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品撰稿,福斯電視台的《美國頭號通緝犯》(America’s Most Wanted)節目稱他為「典型的新聞人」。

基本資料

作者:安東尼.亞莫爾(Anthony M. Amore)湯姆.麥施博格(Tom Mashberg) 譯者:紀迺良 出版社:麥田 書系:不分類 出版日期:2012-05-07 ISBN:9789861737614 城邦書號:RV102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