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建築/空間設計
視覺與建築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透過「五種視線」──全景、瞬間視線、周邊視野、反透視、透視,展開一場華麗的世界建築冒險! ◆帶您品嚐25組頂尖設計師的經典作品,解讀現代都市的空間密碼!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監修! 在當代建築設計中,簡單且直率地表現空間構造的手法逐漸成為主流,從透視性佳的室內設計到空間體驗的連續性等,「視覺」已經成為當今建築設計的關鍵概念。透過眼睛這個不完美的媒介,空間與建築不僅產生各種「視覺化」的樣式,也為其本身的表現形式帶來變化。 以下的「五種視線」,正是解讀現代都市與建築時的重要關鍵。 1.Panorama全景 全景是一種從山丘上或高聳建築物上面鳥瞰周圍的視線,廣泛受到運用。利用開口的方式或高度的操作,即使是在小型建築中也可以導入全景式的景觀。 為了掌握日常無法得到的鳥瞰景,或者實際上不可能看到的全體,便會運用到這種全景表現手法。 2.Instantaneous view瞬間視線 藉著我們已經看過的風景或事物,在瞬間傳達建築的概念。也可以稱之為符號化(ICON)。我們對於「山」這個符號,原本就具有「大」、「高」、「視野遼闊」、「登高」等印象元素。利用這個符號,將欣賞山的眼光帶入建築,可以將這些要素瞬間植入觀者心中。這會讓人們期待遼闊的視野,引導人們更上層樓,以愉快的心情爬上階梯。 另外也可如字面的意思,讓變化的空間或過程的瞬間視覺化,也是一種瞬間視線。 3.Peripheral view周邊視野 視覺的對象看起來與周邊環境切離,或者看起來只與周邊有關。又或者沒有訴諸視覺中心的對象,讓視覺無限擴散。被家具或一般柱子埋沒的均質空間,沒有注視的對象、視線不固定,但是可以給予觀者視覺上的特徵。沒有中心的視覺對象。關於中心與周邊,或者關於底與圖的空間性交會,就是這種視覺的範疇。 4.Anti-Perspective反透視 將最古老的空間記述系統透視圖法,經調整或反向處理而成的視覺。特別是常用於利用透視效果,將固定化的都市或空間的系統異變化。空間所營造的所有項目都逃不出透視圖法,挑戰這一點就能產生新的視覺。 5.Transparent view透視 透明性或視線的偏移、空處的連接等,空間的「穿透」本身就是一個大主題。建築的穿透性不只有利用玻璃等建材的方式,也可以擴大到空間整體的接續方式、孔隙型態的表現方式等。看見原本無法穿透而看不到的東西,或是賦予其特殊意義,都是透視的有趣之處。 本書從視覺與建築的歷史出發,並透過介紹五種嶄新的觀察視角,將當今的新建築與新藝術分類,對於建築或空間的解讀、建造工程等,將提供有所助益的視覺性啟示與實踐方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History of Sight & Architecture 視覺與建築的歷史
.視覺空間的歷史
.空間記述的歷史
.視覺與建築的歷史年表

◎第二章 Five Sight五種視線
.Panorama全景
.Book Mountain╱MVRDV
.Slide 西荻 F Type╱松岡聰+田村裕希
.Take Your Time╱Olafur Eliasson
.Small Planet╱本城直季
.Sand Drawing╱Jim Denevan
.Supervisions╱Andreas Gefeller
.Instantaneous view瞬間視線
.Danfoss Universe╱ J. Mayer H.
.Balloon Caught╱松岡聰+田村裕希
.Perm Museum XXI╱Valerio Olgiati
.B of the Bang ╱Heatherwick Studio
.Batiment ╱Leandro Erlich
.S(ch)austall╱naumann.architektur fnp architekten
.Bubbles, 2006 Protest, 2007╱William Hundly
.Peripheral view周邊視野
.AREX╱松岡聰+田村裕希
.Engel (Angel)╱西野達
.Clearing╱ Thomas Demand
.Villa Victoria╱西野達
.Poli House╱Pezo von Ellrichshausen Architects
.Anti-Perspective反透視
.Ecublens 2006╱Renate Buser
.VMCP Hotel╱BIG
.Tree╱Myoung Ho Lee
.Transparent view透視
.Grosser Horsaal (Big Auditorium)╱Renate Buser
.Le Cabinet Du Psy╱Leandro Erlich
.Reflections╱大島成巳
.Hamburg Science Center╱OMA

◎第三章 Notation & Presentation標記法與呈現
.空間的表現法/過程/概念/研究/圖面
.模型/模型照片/繪圖╱透視圖╱圖示
.文章/設計圖/展示/其他

◎人物側寫
◎後記

作者資料

松岡聰(Satoshi Matsuoka)

1973年 出生於愛知縣 2000年 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 2001年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畢業、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研究員 2001-2005年 任職於荷蘭UN Studio、MVRDV與日本SANAA等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 2005年 創立松岡聰田村裕希事務所 2007年~ 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專任講師

田村裕希(Yuki Tamura)

1977年 出生於東京 2004年 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 2004-2005年 任職於日本SANAA建築師事務所 2005年 創立松岡聰田村裕希事務所

基本資料

作者:松岡聰(Satoshi Matsuoka)田村裕希(Yuki Tamura) 譯者:李曉雯 出版社:尖端 書系:生活創意 出版日期:2011-01-11 ISBN:9789571043517 城邦書號:SPP35010040 規格:平裝 / 彩色 / 128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購買尖端、小光點出版品,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