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建築/空間設計
說.建築:10位頂尖建築師、設計師、創意人的10項簡報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前所未見的建築.設計簡報書 第一線的頂尖建築師、設計師、廣告創意人,親自為讀者做10場精采的簡報! ◆包羅廣泛的建築.設計故事書 第一手的具體實例、競圖獲選或失敗的實際經驗、對作品的哲學思考、商業考量、與客戶溝通的技巧! ◆詳盡珍貴的建築.設計紀實書 數十張照片、設計圖、透視圖、模型圖,展示研究和準備過程,還原創作現場! 建築就像一本書,建築師是說書人! 建築師設計建築時想些什麼? 建築師如何論述自己的建築作品? 建築的語言如何傳達給建築以外的世界? 模型、透視圖、平面圖可以為建築師代言一切嗎? 空間設計、平面設計、廣告創意如何與建築連結? 在簡報這個分庭抗禮的遊戲場,致勝的法則是什麼? 無人存在的空間,喪失空間的意義;無法傳達的建築,僅是一座空殼…… 7位建築師、1位設計師、2位廣告創意人, 做建築、說建築,讓我們看.懂建築! ◎平田晃久:伊東豐雄讚譽為「日本最有能量的新銳建築師」 承繼伊東豐雄明快風格的平田晃久,把農機具展示中心桝屋本店化作魚群聚集的珊瑚礁空間。他如何回歸簡單語言,用圖像來建立印象? ◎永山祐子:在傳統的京都打造經典LV的跨領域年輕建築師 設計LOUIS VUITTON京都大丸店的永山祐子,說服客戶嘗試毫無先例的創新建材。她如何以大膽的行動力和縝密的準備,堅守原案? ◎中村拓志:日本建築家協會賞2008、Good Design Award 2008金賞得主 訴諸感覺自由發想的中村拓志,在東京市中心打造森林中的住宅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他如何實踐自己的想法,又不影響客戶利益? ◎永井一史:獲獎無數的日本品牌溝通第一人、日本國旗設計者永井一正之子 以語言虜獲人心的永井一史,用建築觀點導引出日產汽車的魅力。他如何拋開自我展現的執著,重新設定創作者風格? ◎西田司:以建築來豐富日常生活的獨創性新生代建築師 ◎志伯健太郎:創作領域多元的跨界廣告創意人和藝術家 融合建築的觀點與廣告的觀點的西田司和志伯健太郎,在瀨之本高原計畫案中運用廣告的溝通手法。他們如何為建築塑造情節故事,形塑形象? ◎迫慶一郎:兼容中日建築思考和美學、活躍於中國第一線的建築師 穿梭於中國的寫實要求與日本的抽象風格間的迫慶一郎,在光華路SOHO競圖中揉合建築師的理論與客戶的理論。他如何從競圖時敗時勝的經驗,逐漸體認獲選的要點? ◎尼可拉(Gwenael Nicolas):從法國來到日本、從日本走向世界的頂尖設計師 在WOW大樓種植不鏽鋼「毛」的尼可拉,將簡報濃縮成簡單勝過一切的一個重點。他如何讓連圖面都沒有看過的客戶,立刻點頭答應? ◎隈研吾: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視覺需要、滿足占有私欲的「弱建築」大師 在長岡市政廳競圖中獲選最優秀作品的弱建築大師隈研吾,以「弱簡報」的觀點解讀現場即興演出。他如何利用一張圖,在簡報競賽裡勝出? ◎青木淳:從零到再生、展現極簡之美的建築大師 把建築師的核心部分留在最後體驗的青木淳,在OPJ度假別墅計畫案中利用透視圖來豐富空間體驗。他如何善用模型,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法? 10項簡報,是10個建築和建築師的故事, 也是循著建築的軌跡,欣賞、體會、貼近建築的開始。

目錄

◎前言 高橋正明

◎平田晃久01 一幅圖像,闡述一件事情
◎永山祐子02 讓事物傳達人的構想
◎中村拓志03 非抽象、訴求感覺的模型
◎對談 永井一史×中村拓志04 為曖昧的概念增添助力
◎訪談 永井一史05 嘗試改變物質原有的規則
◎西田司+志伯健太郎06 以故事表達創意
◎迫慶一郎07 讓客戶的邏輯為自己加分
◎尼可拉(Gwenael Nicolas)08 傳達一項重點就已足夠
◎隈研吾09 簡報是個不折不扣的「遊戲場」
◎青木淳10 研究與簡報,密不可分

◎尋找自己的新規則 高橋正明
◎設計資料

序跋

【前言】


◎文/高橋正明

  各位對簡報(presentation)的印象或許都偏向視覺硬體表現,如模型製作、CG(電腦繪圖)、展示板製作等。但廣義來說,作品或提案的說明、網站等各種媒體的展示和宣傳資料的方式,其實都是(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傳達並理解自己的存在,才是簡報真正的意義。

  簡報,換言之,是溝通(communication)。為了製作優秀的作品,必須在各式各樣的場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然而,對於實際簡報現場狀況的敘述卻非常稀少。

  日本建築師的專業定位非常微妙,並不特別重視闡述簡報。建築是一門不折不扣的商業活動,認為需要商業溝通的案例卻非常少。建築師是「創作者」,創造「作品」,他們總是相信「作品」會為自己代言表達一切。雖然這是事實,但也非正確答案。一般民眾與社會、建築息息相關,但與設計創作者之間的認知大有落差,思考這種落差的時代,已然來到。創作者闡釋自己的建築作品,應該是一種基本禮儀,應當受到重視。

  作品不可能自己完成,也不可能毫無遺漏地展示內容。建築(物)的規模、構造、建材、樣式、細節等決策過程,製作物品中蘊含的設計者意念,必須透過積極的闡述展現,才能更清楚確立作品的真正意義。

  簡報其實並非只是說話技巧或商業銷售性語言,更非仰賴姿態、演技或巧辯,而是真摯傳達作品,以及作品當中蘊含的構想和信念。此外,在傳達作業和進行的過程中,潛藏著(不同於)建築或空間設計工作的趣味。

  本書共有七位建築師、一位設計師、兩位廣告創意人登場。他們憑藉過往的經驗,闡述提案和簡報的實際狀況。這也是一種對讀者的簡報。本書提示的十項規則,相信將會讓讀者在閱讀之後,理解建築這項創造行為立足於隨時與人溝通,而且必須持續不斷、永無止境地溝通。

  無人存在的空間,喪失空間的意義;無法傳達的建築,僅是一座空殼。

【後記】尋找自己的新規則


◎文/高橋正明

  建築師的定位逐漸轉變。工作的內容、領域、方法,以及存在方式,都開始發生變化。雖然建築師擁有專業知識、貢獻社會等傳統專業定位屹立不搖,但建築師與社會和客戶的溝通方式、構想想法的架構方式、表現方式,逐漸改變。深刻體認這項變化的,說不定並非建築師本身,而是建築以外的世界。建築以外的世界或許已經窺探到問題所在。這項變化的背景,來自建築客戶的變化,以及其他領域與建築的融合。其中藝術、時尚,還有廣告,對建築有一刀兩面的影響,同時掌握開拓建築可能性的重要關鍵。關於這點,這裡不多贅述,因為從本書的事例即可得知。

  建築領域愈來愈廣闊,這是時代腳步的趨勢。這意味著建築師必須開拓展現自己的方式和語言。建築師不能再以作品本身就能傳達和闡釋自己的想法為藉口,自我封閉躲藏。學習建築的學生也是,應該在學生時期就學習如何讓教授理解自己的想法,進入社會時才不致遭逢巨大的現實落差;建議建築系的學生最好在畢業之前,了解如何傳達自己的想法。閱讀建築思想書籍,或是交換抽象論點,當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但閱讀商業溝通相關書籍,可能更勝抽象論點。簡報不是推銷辭令,而是闡述自己的建築或作品的概念,用「語言這項素材╱構造」,在對方的心中構築作品印象。在商業世界,如何有效與客戶溝通及簡報,是專業人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適格性(eligibility)。

  建築不僅是創作活動、作者活動,也是商業;既能成為藝術,也能成為廣告。社會學家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說過,廣告是20世紀最高的藝術形式;不過現今增加不少以廣告創意人的觀點或發想出發的建築計畫案。商業空間其實是一種立體的廣告,或說是包裝設計,這是網際網路、二度空間媒介等多範疇連動之下的廣告戰略潮流自然形成的。雖然建築師不是僅設計商業設施,廣告世界應該能為建築提供多項值得學習之處。因此,除了建築師和設計師之外,本書還編輯廣告創意人的簡報規則。

  無關是否知名,許多品牌紛紛起用建築師為其設計空間,也提供年輕建築師發揮的空間。不僅是室內,資本家已經開始認知店舖建築的創意或構造,也有明顯的價值和效果,而且這項認知急速滲透普及。本書登場的建築師幾乎都曾參與商業設施或商業空間計畫案,而且幾乎都是世界著名品牌,或許這象徵著當前建築的現況和方向。

  永山祐子小姐設計「LOUIS VUITTON京都大丸店」。她使用偏光板,營造創新優美的建物正面,從她的簡報到實踐過程,可以知道她不屈不撓的簡報態度。另一件簡報實例顯示,永山小姐懂得凸顯建築蘊含的深遠志向,以及形成的故事性空間。

  區別某項事物(如商品或商業空間)時,不能只注重物理的或客觀的差異,必須正視「故事性」在創造差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深具價值。故事性有時刻意透過製作物或建築來表現,有時是對空間賦予故事性。這種表現方式如同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靈光(aura)價值觀,也是簡報時的關鍵。

  提到故事性,如西田司先生與志伯健太郎先生合作的度假園區「瀨之本高原計畫案」的手法,就表現了故事性。人容易受到對象的歷史或故事吸引,改變對事物的觀點,甚至創造建築不同層面的意義。這時,家不只是家,設施也不只是設施。志伯先生的廣告創意人的意識,讓西田先生的作品的敏銳和地景的親和性,更顯突出。

  平田晃久先生任職於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時,曾參與「TOD’S表參道大樓」的設計,多方研究商業設施的存在方式、展現方式等,對於如何傳達給建築以外的世界,也曾深入思索探討,擁有獨到的空間觀點。他致力於將建築語言傳達給非建築的世界,希望讓一般階層理解,以便溝通意識,減少兩方認知的隔閡。他以「桝屋本店」和「sarugaku」的經驗為例,加以說明。他不僅將作品的構想落實在簡報中,簡報本身就是一件高完成度的平面視覺作品,簡單明瞭地闡述構想和創作者的理論。

  中村拓志先生獨立之後,首件作品「Lanvin Boutique Ginza」立刻一鳴驚人。這件訴諸五感的空間作品,可窺見現在他標榜以建築闡述各種社會主張的風格的萌芽。近作的住宅「Dancing trees, Singing birds」或商業設施,都充分運用對象潛藏的可能性,納入提案的概念,展現與過往建築家固執堅持的不同行為模式和態度,他未來的動向值得關切。在本書中,中村先生與廣告創意人永井一史先生對談,論述建築與廣告的交集,提示未來建築的關鍵。

  尼可拉先生擁有各領域的頂尖企業客戶,近年來,他擴大在建築界的活動領域。若少了尼可拉闡述自己的簡報方式,將是一大缺憾。在業界,他的設計和高超的簡報技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靈活多變的風格,例如他主動出擊,向潛在客戶簡報,或在網站上公開提案,機智積極的態度,更為他帶來實際的工作成果。他的方法、實踐,以及氣魄,值得多多學習。

  迫慶一郎先生以中國北京為據點,客戶多為外國人,簡報對象也是外國人。當然他也在日本從事建築設計,以旁觀的冷靜觀點,闡述中日的簡報現況,以及日本建築界面臨的課題。他活躍於海外第一線,寶貴的意見提供重新設定建築創意和對「他人」展現的方式。即使在21世紀的設計世界,孫子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仍是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隈研吾先生提及簡報的多樣性和靈活的現場應變,以及今後以藝術的展現方式「強化」的可能性增加。特別是,現代藝術已成為關鍵要點。最近的建築製圖開始改變,展現藝術面向的情況增多。原因之一在於客戶的年齡層年輕化,以及建築師受到藝術洗鍊和印象衝擊的激勵。這種現象預言著,只是展示冷酷機械式的圖面、根據只適用於建築師的文法來描繪的無表情的圖像、不符實際又風格陳腐的老式透視圖等,可能逐漸衰退。

  關於掌握簡報本質的提案方法、研究與簡報的關連,青木淳先生的建言頗有助益。他認為設計者與其滔滔不絕地解釋自己的作品,不如明確傳達研究和各種準備過程。藉著這些研究和準備過程,建築師能釐清自己的建築語言思考,闡述這段過程絕對有其必要。換句話說,其實從這個階段起,建築師已經開始簡報。

  兩位建築界大老的觀點深具對照意義,蘊含著關乎簡報的精髓。

  建築師的工作不是只建造硬體。自己成為說書人,以簡潔明瞭的方式,完整歸納並闡述自己的建築設計過程,這是設計者在軟性面向上重要的工作,是一項展示和表演。必須善用這個重要的機會。

  本書蒐羅十項簡報規則精華。希望藉此契機,讓讀者發掘更多屬於自己的「新規則」;若能達成這項目標,倍感萬幸。

  為了衝破自己的藩籬,拓展活動領域,創造嶄新可能,建築師如何論述自己的建築作品,展示建築提案,傳達簡報的訊息,是必須經常深思的課題。

內文試閱

09 簡報是個不折不扣的「遊戲場」/隈研吾


整體規畫的全盤戰略也是必要的

  我選擇獲選為最優秀作品的「長岡市政廳」競圖,依序說明我的簡報方式。在這件提案中,首先以書面資料做第一次審查,第二次審查以公聽方式進行,參加競圖者使用書面資料對審查員做簡報。

  在第一次審查前的具體過程中,重點是盡早統合書面資料形式。例如規格決定A1尺寸的話,即使放入的透視圖或圖面尚未定案,最後的整體安排仍必須在早期階段形塑完成。如此一來,就可以考量「這個空白處應該放入大幅內部景觀透視圖」等細項。這樣容易建立往後的作戰計畫。我的作法不是百般嘗試,最後再來考慮全貌。畢竟,競圖這個遊戲需要整體的戰略。

  書面資料的統合由一人負責,不是數名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最後,我會邀請幾位相關人士,到場幫忙提供意見。如此一來,才能提醒注意到我忽略的部分。我認為提案的完整性,必須仰賴多方觀點來審視。所以,透過多位負責的工作人員的參與,能夠協助順利通過競圖審查。

描繪一幅讓人印象深刻的圖

  在只以書面資料評選的第一次審查中,重點是能否描繪一張讓人瞬間留下深刻印象的圖。如果羅列一堆資訊,評審恐怕只是粗略瀏覽,所以我的基本想法是描繪一幅增添特色的重點圖畫。描繪之前,要訣是猜透對方感興趣之處。在長岡競圖案中,我知道主辦單位最關心的空間是「有屋頂的廣場」。因此,我推測描繪一幅讓人印象深刻的廣場透視圖,或許能通過第一次審查,於是投注全副心力繪製。我認為透視圖的重點是,即使全無特別的文字資訊,透過圖畫的「質感」,也能傳達自己的想法。

  我不斷提醒工作人員,競圖用的文章,換言之在簡報中使用的文章,基本上不會有人有閒情逸致細細閱讀。以我自己擔任審查工作的經驗來說,我根本沒有閱讀文章的心情。我認為即使沒有文字說明,只要有能夠傳達自己思想「質感」的圖,就行得通。

  在這項競圖案中,我提案使用木頭,營造跳脫制式市政府風格、洋溢溫潤觸感的空間。我認為必須透過透視圖,正確傳達這項訊息。

  還有一項重點是,這張透視圖要讓人覺得我們為了這項計畫案,花費許多時間精心製作。如果被客戶看穿是擷取自其他作品,剪貼拼湊、簡便製作而成,就沒戲唱了。

  為了不造成這種誤解,圖像的製作不能只展現部分,必須呈現整體。如果只展現部分,容易造成是擷取其他作品精華的誤解。因此,在製作完成的多種透視圖中最後抉擇時,要毫不猶豫捨棄那些看起來像剪貼拼湊出來的透視圖。

感受氣氛,不照本宣科

  第二次審查是公聽會。公聽會時,沒有親臨會場,無法預知現場的「氣氛」,所以我幾乎完全沒有準備。當然,事先準備了PowerPoint和書面資料。但是,沒有準備任何講稿。我想一定有建築師認為應該準備講稿吧,我覺得照本宣科的話,語氣僵硬,沒有感情。我甚至沒有先想好內容大綱。唯一的準備是,簡報即將開始之前瀏覽PowerPoint。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吧(笑)。

  抵達會場、坐定之後,就可以感受現場的氣氛。抵達後再開始思考策略。感受在場觀眾的氛圍。即使事前知道審查員的姓名,實際並列就坐時,氣氛才會形成。

  長岡案時,審查員座位在前列,市民座位在後方,約有兩百位市民參與。其中有不少長岡造形大學等的學生。我研判現場的氣氛,「解讀」應該採取迎合年輕人的內容,對自己比較有利。

  簡報時,審查員當然非常重要,但內容配合現場的參與者或氣氛也很重要。我的用字遣詞不僅迎合審查員和行政人員,甚至傳達方式和語調都希望讓這些學習建築的年輕人聽來興趣高昂。說明語調有兩種:演講風格與行政導向風格,這次我採取偏向演講風格。談話內容並非羅列條文,而是向學生敘述事情的感覺。

  而且,這個階段規定不能展示模型,只能用兩張A1尺寸、競圖時提出的圖面。雖然我知道這項規定,對於提出的圖面在會場擺設的方式,事先並不知情。

  抵達會場後,我才知道圖面以原版大小投射在市政廳前面的螢幕上。因此,除了前面提到的細心製作的一張大型透視圖能夠看清楚之外,其他圖面或文字,後方座位的觀眾幾乎看不清楚。未抵達會場之前,很難預測這些細枝末節。

  當時我判斷在今天的簡報中,必須以無法看見圖面和文字的人為前提,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計畫,於是馬上改變說明方式。如果事先準備原稿,恐怕很難因應現場的變化。

闡述具體的體驗

  講述時,訣竅是將具體的實例隨時即興融合在談話中。例如在這次舉行的競圖中,我想幾乎所有建築師都會提到「我非常熱心傾聽市民的意見,所以構思出這樣的設計」。但這類無關痛癢的話,無法觸動人心。因此,我的說法是「我們曾經參與設計高知縣檮原町,借住民宅,與一些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有不少交流溝通的機會」。我不會用傳統行政導向的制式語言來朗讀,而是將我們自己的故事轉化為具體的體驗。這樣一來,才會抓住聽的人的心。

  類似這些即興演出,皆是觀察現場觀眾的表情,臨場應變。如果過度準備,反而不容易說出這些觸動聽眾心弦的話。

「弱簡報」

  如果對方是對建築一竅不通的人,首先必須展現自信,表達提案的優點。因為對方無法單純判斷提案好壞,要讓對方認為「既然如此自信滿滿,應該是不錯的吧」。這時態度不能過度自大,也不宜過於謙虛,必須拿捏得當,這種細微差別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訣竅是,傳達自己的作品至今獲得喜愛的程度。在簡報中適當加入過去作品的故事,可以讓人覺得「這個人不是自吹自擂,一定有社會肯定吧」。

  融合方式也有訣竅,不能讓對方認為「以前或許行得通,現在好像已非上策」。而是必須讓對方感受到「將打造更好的形式,以配合這座空間」的「柔軟彈性」。一味沉醉於過往的光環而擺出高姿態,或是毫無成就卻虛張聲勢,都是行不通的。既能回顧過去,又能彈性因應現狀的兩面性,是很重要的。

  我所謂的「弱建築」(負ける建築),就在於簡報的觀點。基本上,簡報必須與周遭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使用者互動。這就是「弱」的定義,要隨時提醒自己,把這種重視互動的想法傳達給對方。 判讀反應

  「解讀」簡報現場這種想法,不僅是在競圖時,面對客戶也是一樣的。解讀現場的時候,設法與對方溝通,判讀理解對方的反應。

  一開始進入會場,在開場白「今天帶了這樣的東西」的交談中,可以從對方的反應,知道他的緊張程度,以及原本就對提案有好感,還是對競圖者有好感。

  如果對方對自己抱持正面的想法,不需要過度說明,平順進行就可以了,設法讓對方提問。我覺得這種情況下,不要太自信滿滿、雄辯滔滔地說明比較好。若對方抱持負面想法,不妨放手一搏,大膽說明,讓對方覺得意外。總之,判讀現場氣氛,就能做好簡報。

  簡報時,如果沒有禁止使用模型,盡量利用。相較於透視圖,模型更容易導引對方融入空間當中。我可以藉由模型,指引對方「當你行進至此,稍微回頭仰望……」,宛若身歷其境。我會製作幾類模型,通常準備包括小規格和部分稍微放大等兩種模型帶去。

  我的作法一般是並用模型和透視圖,但會隨著計畫案因應。如果是住宅,有時只以模型做簡報,效果比較好;如果是大型建物,我認為兩者都需要。而且,簡報對象也形形色色。設計住宅時,如果了解客戶是能夠融入模型空間的人,專攻模型,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相反地,也有再怎麼仔細研究模型,還是無法在腦中組合架構的人。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著重利用透視圖,對方比較有反應。

如何貫徹自己想做的事?

  有時候,簡報會陷入困境。這時必須傳達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貫徹在建築中必要的東西是什麼,以及自己在這件計畫案中最想做的是什麼。簡報時,當對方表示「希望這樣」,有些部分可以欣然接受,有些難以允諾。在現場,說明者必須巧妙運用這種可與不可的權限。有時讓對方驚訝,覺得「一向乖乖聽話的建築師,竟然堅不退讓。如果任性刪除,作品品質會大幅降低,那一定是很重要的關鍵吧……」,客戶反而虛心傾聽呢。當然這個方法並非萬靈丹,有時仍舊沒法稱心如意(笑)。不能完全聽從對方的意見,也不能全盤抗爭,其間的準確拿捏是很重要的。

  例如我在簡報中國的飯店的計畫案時,對方也是飯店的專家,會有各式各樣的意見。即使對方的意見大概有八成自己都能接受,如果兩成意見讓我覺得少了它會使飯店失去魅力,就算被否決,我還是會說「請讓我再提案一次」。重要的是,不要在那裡畫下句點。

  或許對方心情焦躁,一味否定,換個時空再次嘗試,對方心情改變,情況可能不同。因此,不順利的時候換個地方。設法延長戰線,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跳脫出來,凸顯差異

  在各項競圖中,總會與幾位建築師相遇,有時需要等待他人簡報結束。那段時間十分耐人尋味。日本人部分,我看過黑川紀章先生、磯崎新先生、伊東豐雄先生等人的簡報。我覺得黑川先生深具服務精神。和一般人的印象不同,他簡報時很謙虛,臉上一直保持微笑,說話條理分明,讓我大為驚訝。外國人方面,哈蒂(Zaha Hadid)並不厲害呢。我原本以為她拿下多項競圖,簡報一定有獨到之處,卻意外地不擅言詞。雖然她的CG製作非常精采,敘述方式好像「看不懂CG的人聽完之後,仍是一頭霧水」。講述部分,最厲害的非福克薩斯(Massimiliano Fuksas)莫屬。他不需要看任何東西,像唱歌劇一樣在台上滿場飛舞陳述。

  歷經世界各地的簡報現場,我心想「這可以做到嗎」的是,那種美國人用英語說明、條理分明的方式。我無法做到那種境界。因為知道絕對沒法用同樣的方法取勝,我只能著重其他策略。換言之,必須思考「跳脫」一般作法的方法。

  美國的巴恩斯基金會(Barnes Foundation)的博物館競圖,我也是用這樣的簡報方式。

  這項指名競圖有來自日本的安藤忠雄先生和我、歐洲的莫內歐(Rafael Moneo),以及其他三名美籍人士參加。這項計畫案是將美術館從費城郊外遷移至城中,關於美術館的遷移,反對人士非常多。因此,這項計畫案有相當濃厚的社會性環境特質。我是日本人,我認為自己絕不可能正確說明這種社會性。因此,我把焦點擺在都市中的空間。重點部分在於創造都市中的靜謐美術館空間。即使是製作的圖像,都刻意不採用高科技CG,而以充滿詩情風格的圖像為主。結果反應非常好。雖然最後是美國的威廉斯(Tod Williams)和錢以佳(Billie Tsien)勝出,我還是拚戰到了相當後面的階段。

從現代藝術的手法中學習

  在我擔任學生創意競圖的審查員經驗中,相較於過去的學生,現在的學生製作CG的技術非常進步純熟。如果說到提案的獲選訣竅,還是作品力道的濃淡輕重。這不是指完成度,而是在力道濃淡輕重中,創作者的思想直接傳達出來,讓作品獲得注目。這與藝術的道理相同。藝術作品會吸引人群聚集,想必是作品中隱藏的力道濃淡輕重所致吧。有時無力,有時突然強而有力。建築的簡報也需要這樣的技術。

  現今的時代,我認為藝術世界的溝通技巧品質最為精進。現在,去蕪存菁之後誕生的作品逐漸獲得重視;而去蕪存菁的方法已經在現代藝術世界,歷經千錘百鍊。現代藝術比文學更懂得如何「去蕪存菁」。

  最近的年輕建築師,有不少人深諳藝術的手法和嶄新的展現方式。研究現代藝術對建築的簡報大有助益。我想現代藝術其實就是一種簡報吧。

分庭抗禮的遊戲場

  即使是尚未出師的建築學生,也不應該只根據他們提出的資料或圖面,來評分或給予評價。我認為應該讓學生有機會在眾人、像審查員團或幾位建築師面前,練習簡報。我想自己也曾經如此,學生沒有簡報的經驗,當然不可能注意到簡報的重要性。

  我在美國時,了解到教授們的評價意見各有所異,這是我最大的收穫。簡報完畢後,教授之間會相互討論。有些教授說「我覺得這個很好」,而同樣的地方,也有教授說「一點也不好」。事實上,學生會因而得知作品的評價基準是相對的。

  還是學生時,我以為評價基準是絕對的。我天真地以為有位公平之神,評價一定公平不偏頗,神聖不可違抗。如果了解評審是相對性的,就會覺得「自己也有勝算的樣子」。簡報或競圖時,有這種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從小學開始的一貫學校教育中,老師是一種絕對的存在,所以會反過來產生過度反抗老師或過度順從的現象。出了社會,在工作上,對方與自己的關係基本上是分庭抗禮的。因此,就像足球賽一樣,必須考量「因為對方的戰略是這樣,我的攻守就那樣」。如果儘早知道這項觀念,學生也會對簡報更感興趣。大家以

  為簡報是接受絕對評價的地方,其實是雙方分庭抗禮的遊戲場。

作者資料

高橋正明(Masaaki Takahashi)

設計領域撰稿記者。《FRAME》(荷蘭)、《MARK》(荷蘭)、《Architectural Design》(英國)、《INTERIOR DESIGN》(美國)定期撰稿人,為《BLUEPRINT》(英國)、《DESIGN REPORT》(德國)、《dwell》(美國)等國內外建築雜誌、設計雜誌、藝術雜誌撰寫文章。1987年,前往德國。在柏林學習油畫後,曾就讀倫敦大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環境設計系,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室內設計系。同時期,在紐約大學研讀國際關係理論。返回日本後,曾任職《商店建築》編輯部。1996年,成立編輯公司「brizhead」。除了企畫和製作各種書籍,也擔任策展人。 著作: 《Sweets Shop Interiors & Graphics》(スイーツ ショップ・インテリア&グラフィックス,Graphic社,2008) 《World Hyper Interior vol.1》(ワールド・ハイパー・インテリア vol.1,商店建築社,2007) 《次世代的空間設計 21位的成就》(次世代の空間デザイン 21名の仕事,Graphic社,2006) “Japan: The New Mix: Architecture, Interiors and More”, Images Publishing, 2007 “Design City Tokyo”, Wiley-Academy, 2004 主要共同著作: “Behind Bars”, Birkhäuser, 2008 “Bon Appétit: Restaurant Design”, Birkhäuser, 2007 “Relax: Interiors for Human Wellness”, Birkhäuser, 2007 “Dress Code: Interior Design for Fashion Shops”, Birkhäuser, 2006 “Food + the City”, Wiley-Academy, 2005 “TOKYO ARCHITECTURE & DESIGN”, daab, 2005 “TOKYO ARCHITECTURE & DESIGN(Architecture & Design Guides)”, teNeues, 2004 “Propert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ve Architecture: The New Alliance”, Wiley-Academy, 2004 “Club Culture”, Wiley-Academy, 2004 “Food + Architecture”, Wiley-Academy, 2003 主要譯著: 《坂茂 Shigeru Ban》(Phaidon,2005) 《Phaidon Atlas 世界的現代建築》(ファイドン・アトラス 世界の現代建築,合譯,Phaidon,2005) 《現代建築師導讀111人 從安藤到祖姆特》(現代建築家ガイド111人 安藤からズントーまで,合譯,丸善,2004) 《現代建築師 Architecture Now!》(TASCHEN,2002) 《Art Now!》(TASCHEN,2002)

基本資料

作者:高橋正明(Masaaki Takahashi)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臉譜 書系:藝術叢書2 出版日期:2009-10-08 ISBN:9789862350560 城邦書號:FI2004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19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