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健康 > 健康醫學 > 保健養生
你吃對營養了嗎?營養學博士告訴你不可不知的營養迷思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你吃對營養了嗎?營養學博士告訴你不可不知的營養迷思

  • 作者:吳映蓉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09-09-24
  • 定價:299元
特別活動
.吃得好,不如吃得對!
 聰明的主婦們,你知道橄欖油可以加熱嗎?忙碌的外食族,你知道你喝的奶茶是「真奶」還是「假奶」?本書由專業營養師破解60則生活中常見的營養迷思,教你預防疾病,吃出健康!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小心!你吃錯了! 營養學博士為你破除60個關於食物&疾病,習以為常的錯誤觀念! ◎吃澱粉一定容易胖? ◎喝蔬果汁可以取代新鮮蔬果? ◎植物性奶油比較健康? ◎生機飲食是健康飲食? ◎咖啡是健康殺手? ◎維骨力可以改善骨質疏鬆? ◎保護眼睛一定要吃胡蘿蔔? ◎吃紅肉比較容易得癌症?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海鮮? ◎痛風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 吃得好,不如吃得對! ◎聰明的主婦,你知道橄欖油可以加熱嗎?煎煮炒炸可以一種油品用到底嗎? ◎忙碌的外食族,你知道你喝的奶茶是「真奶」還是「假奶」?以麵包當主食營養嗎? ◎健康的養生族,你知道孕婦可以吃魚肝油嗎?果糖和寡糖該吃哪種糖?…… 建立觀念,調整飲食,就能自然養生,遠離病痛! 「飲食」雖然是生活的大事,但是對於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除了色、香、味的感官外,一般人都缺乏完整的營養健康知識,加上許多既定印象的誤謬,常常讓我們吃得負擔而不自知。尤其愈來愈多的加工食品充斥,潛藏在食物的毒素更是防不勝防! 本書將針對一般人長期誤解、以訛傳訛的營養迷思,提供正確的健康觀念。並以故事敘事的方式,深入淺出點出問題關鍵,分別從食物與疾病二方面著手,由專業營養師精選整理大家活中最常發生的飲食迷思,並提出詳盡的說明,消彌大家對於營養知識不足的恐慌,教你如何吃得健康、安心。

目錄

◎ PARTⅠ 食物篇

Ⅰ-1 你知道自己吃進的是什麼?
.看不懂營養標示沒關係?
.吃加工食品只要看保存期限?
.食品上標示「高纖」或「低鈉」是真的嗎? Ⅰ-2 五穀根莖類及醣類
.吃澱粉一定容易胖?
.果糖比蔗糖健康嗎?
.吃寡醣比較健康嗎?
.吃糙米比較不會胖?
.麵包是營養的主食嗎?
.「簡單糖類」是美麗的剋星? Ⅰ-3 魚肉豆蛋奶類
.牛奶比豆漿營養嗎?
.幼兒不可以喝鮮奶嗎?
.喝優酪乳比牛乳健康嗎?
.鮮奶比奶粉或保久乳健康嗎?
.高蛋白飲食有害嗎?
.每一種起司含鈣量都很高? Ⅰ-4 蔬菜水果類
.多吃蔬果就會得到足夠的纖維嗎?
.吃素比較健康嗎?
.蔬果連皮帶籽吃比較健康嗎?
.生機飲食一定健康?
.喝蔬果汁可以取代新鮮蔬果?
.植化素就是維生素嗎? Ⅰ-5 油脂類
.一瓶食用油用到底安全嗎?
.橄欖油可以加熱?
.吃堅果會胖嗎?
.魚油就是魚肝油嗎?
.植物性奶油比較健康? Ⅰ-6 嗜好性食品
.你喝的奶茶是真奶還是假奶?
.咖啡是健康殺手?
.白木耳比燕窩更養身?
.雞精比雞湯好嗎?
.多喝水可以治百病?
.綠茶比紅茶健康?

◎ PARTⅠI 疾病篇

ⅠI -1 癌症預防
.吃紅肉比較容易得到癌症?
.烤肉時用鋁箔紙就不會產生致癌物?
.飲食不好會引起癌症嗎? ⅠI -2 心血管疾病飲食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海鮮?
.紅麴可以降膽固醇?0
.只要少吃油就可以降「血油」? ⅠI -3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患者要吃低GI的食物嗎?
.病的人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ⅠI -4 肝病預防
.肝不好容易得乳癌嗎?
.多吃蔬果能護肝? ⅠI-5 代謝(肥胖)症候群飲食
.吃代糖一定不會胖?
.痛風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
.高血壓的人就應該吃得淡而無味嗎? ⅠI -6 腸胃保健
.乳酸菌對腸道健康嗎?
.胃不舒服時可喝些牛奶嗎?
.便秘可以多喝牛奶? ⅠI -7 過敏、氣喘保養
.喝羊奶的小孩比較不會過敏?
.不吃海鮮就不會過敏?
.鼻子狂癢,可以吃乳酸菌嗎? ⅠI -8 貧血飲食
.貧血多喝番茄汁?
.高鐵、高鈣的產品比較好?
.補充鐵質就可以改善貧血? ⅠI -9 視力保健
.保護眼睛一定要吃胡蘿蔔?
.正確飲食能預防近視?
.飲食可以預防白內障? ⅠI -10 骨頭關節保養
.補鈣一定要喝牛奶嗎?
.天然骨粉的鈣片比較好?
.「維骨力」可以改善骨質疏鬆?

序跋

【作者序】你吃對營養了嗎?

  自從和「營養」這個領域結緣以來,覺得自己似乎背負了一個原罪──就是大家不太喜歡和我一起用餐,尤其是和我不是很熟的人。因為,大家知道我是學營養的,很怕我因此「監視」或「批評」他們的飲食習慣或點的食物。有一次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回我兒子從校外教學回來,很高興告訴我,今天的愛心媽媽請他吃炸雞排,他非常高興!我心中充滿感謝,趕緊撥一通電話跟愛心媽媽說謝謝,沒想到那位愛心媽媽卻有點緊張地說:「聽說妳是營養師,是不是介意我買炸雞排給妳的孩子吃?」我聽了下一跳,原來我的工作背景,帶給別人如此大的壓力與恐懼。

  其實,從事營養行業的人並非如此古板,至少我是如此。如果你問我:「妳吃炸雞嗎?」會!偶而吃,但不會常常吃;如果你問我:「妳吃甜點嗎?」會!特殊節日或是慶祝的場合,我一定會吃,但我絕對不會把這些甜點當成每天的主食;如果你問我:「妳喝含糖飲料嗎?」會!人家請我時,我一定喝,但我不會主動去買;所以大家覺得所謂「罪惡」的食物我都會吃,我絕對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重點在於,我們吃這些所謂「不營養」食品的頻率有多高?聰明健康的飲食,在於我們知不知道要如何「調整」。例如我中午和朋友一起慶生吃了炸雞桶,到了晚餐我一定不吃肉,而且會吃大量的蔬果來均衡自己的飲食;現代人應酬、外食的機會太多,我們不太可能每一餐都吃得健康,大家一定要學會如何檢視每一餐的「食物配置」,想辦法「調整」一整天的「食物配置」,讓飲食盡量達到健康、均衡!相信我說的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因為太多的飲食陷阱、營養迷思,讓大家不知道要如何正確的「調整」自己的飲食,一些常見的例子如「我太胖了,都不能吃澱粉嗎?」、「聽說喝牛奶反而會骨質疏鬆,真的嗎?」、「我小孩每天早餐吃麵包,好嗎?」等,這一些是連營養學教科書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但卻是一般民眾真正關心的話題。

  因此,我一直想要寫一本書來探討一般大眾常常似是而非的營養迷思,並藉由真實發生在我週遭的小故事做一個引導,幫助讀者進入艱深的營養課題,並以我的專業加以分析這些常常擾人的疑惑。然而,我也希望這本書並不是一般的「口水書」說說就算了,某一些議題如果可以附上一些營養解析的表格,我會盡量蒐集完整的資料,分析並整理成表格,以方便讀者或一些專業人士查詢。

  我一直認為營養是一門科學,很多的說法也是要講求證據的,並不是我自身覺得這樣吃比較好就可以肆意與人分享,我認為必須是適合大部分人健康利益的飲食方式,才是正確的營養知識。也希望讀者能擅用本書的內容,懂得如何聰明的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讓身體越來越健康。

內文試閱

牛奶比豆漿營養嗎?

  牛奶除了高鈣還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豆漿當中也有能夠促進鈣質吸收的營養素,所含的蛋白質雖然不像牛奶這麼優秀,但也只要加入穀類就能彌補蛋白質的缺陷。牛奶與豆漿之間,各有營養價值的優勢。有些人的腸胃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那麼他們也可以喝豆漿來維持營養;有痛風的人,喝牛奶會比喝豆漿健康。

多喝牛奶有助發育?

   最近牛奶的名聲似乎不太好,有人說它是「生鏽」的飲品,有人說它反而會造成骨質疏鬆,眾說紛紜讓大家很緊張。尤其家裡有正在發育的小朋友,到底能不能多喝牛奶?相信這是現在父母很大的疑慮。

營養價值在於均衡

   其實,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任何食物都有營養價值,只要適當的攝取就不會造成任何疾病,所以,正在發育的兒童不需要刻意多喝牛奶。而經常和牛奶來比較的就是豆漿了,我本身也相當喜歡喝豆漿,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牛奶」和「豆漿」的土洋大戰!

牛奶豆漿平分秋色

1.鈣質含量:
  一杯牛奶的鈣質含量相當於10杯豆漿的鈣質含量,牛奶還是補充鈣質最有效率的食物。雖然有人認為喝牛奶反而會造成骨質疏鬆,但我並不認為牛奶是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元凶。主要是因為擔心牛奶中的磷酸根太多,導致體內呈酸性,使得骨骼必須釋放鈣質中和而造成骨質疏鬆。所以,建議大家喝牛奶時,別忘了多吃一些蔬果,讓身體的酸鹼值偏鹼性,自然能解除「喝牛奶會造成骨質疏鬆」的疑慮。若是不喝牛奶或吃素的人,就要多注意攝食一些含鈣量較高的蔬菜,例如甘藍、芥藍、莧菜、秋葵、昆布、綠豆芽、豆腐……等,或者考慮補充鈣片。

  雖然豆漿的鈣質沒有牛奶高,但豆漿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是功不可沒。因為,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素genestien及daidzein,是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可以促進骨質再吸收。

2.蛋白質:
  牛奶的蛋白質比較完整,而豆漿中少了一種必須胺基酸--甲硫胺酸(methionine),所以豆漿本身利用率會比牛奶差一點。但是,也不用太擔心,當你喝豆漿時,配上饅頭、包子等這些穀類食物,就能相互補足缺少的胺基酸。因為,像稻米、麥類等這些穀類食物,本身也缺乏另一種胺基酸--離胺酸(lysine),若只單獨食用穀類,所能提供的蛋白質也不完整,但是只要把「穀類」和「豆類」放在一起吃,彼此就會產生互補作用!就像兩個玩具機器人各缺一個不同的零件動不起來,但是若把這兩台拆開重組,又會組成一個完整的機器人了。如果大家可以自己來做豆漿,同時加些穀類如糙米豆漿、山藥豆漿、五穀豆漿等,保證可以變成「超完整蛋白豆漿」。

3.過敏症狀:
  不可否認真的有些人會對牛奶過敏,有人會拉肚子、有人會起疹子,所以不要勉強自己喝牛奶。改喝自己製作的「超完整蛋白豆漿」,多注意一下其他食物的鈣質補充,依然可以很健康。

4.乳糖不耐症:
  有人喝牛奶會拉肚子,其實這不是過敏,而是你腸子中的「乳糖分解酵素」在睡覺,讓你腸子沒辦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而乳糖就是讓你拉肚子的兇手。建議可以平時就喝一點點牛奶,慢慢喚醒尚未發揮功能的「乳糖分解酵素」,以後就不會再拉肚子了。若等不及它慢慢甦醒,就改喝優酪乳吧!它的乳糖含量較低,比較不會拉肚子。

5.痛風或高尿酸:
  若是有痛風或是高尿酸的人,飲用豆漿就不要過量。因為,豆漿的普林含量沒有牛奶低,這時,牛奶是最好的選擇。

  這場「牛奶」與「豆漿」的土洋大戰沒有勝負,兩者我都喜歡,經常將豆漿加牛奶混合飲用,總之,食物的選擇在於適合自己就好。

◎健康小叮嚀
1.只要飲食均衡,記得多攝取蔬果,不用擔心喝牛奶會造成骨質疏鬆症。成年人則建議飲用低脂或脫脂牛乳,以減少脂肪的攝取。
2.牛奶和豆漿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飲品,如果不是特殊狀況,兩種飲品都推薦飲用! 咖啡是健康殺手嗎?

  喝咖啡對健康的影響各有優劣:攝取過量的咖啡會對身體造成諸多不良影響,例如:不容易入睡、傷胃、增加膽固醇、容易阻斷鐵質吸收,以及提高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但如果飲用得當,每天喝適量的咖啡,其實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的機率,並減少膽結石和脂肪肝的發生。

再忙,也要喝杯咖啡?

  咖啡是很多人無法一天不喝的飲料,但也有人視它為健康的毒藥,所以,如果要討論咖啡的好壞這個話題,大概可以辦一場辯論大賽,一天一夜都辯論不完。記得以前我在研究所念書時,就常常聞到從教授辦公室傳來香濃的咖啡香,我們一群學營養的師徒們也常常在咖啡香中,討論著各種營養的話題,這畫面會很諷刺嗎?大家會認為學營養的人不應該喝咖啡嗎?其實,咖啡真的對健康正反兩面的影響都有,必須視自己的健康狀況,量力而為。

喝對咖啡才是享受!

  咖啡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怕的飲料,濃郁的香味是一種無法阻止的誘惑,但是,根據各種研究的統計結果,一般咖啡店所供應的滴煮式咖啡,一杯230CC約含85毫克咖啡因(每一家會依咖啡煮的濃度含量不同而增減),基本上,一天最好不要攝取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而且,我建議除非必要,盡量不要喝低咖啡因的咖啡,因為在去除咖啡因時,必須要用有機溶劑抽除,所以,低咖啡因的咖啡多少會有殘存一些影響身體健康的有機溶劑;有些孕婦為了不喝到咖啡因,而點低咖啡因的咖啡,反而有喝進有機溶劑的風險。此外,即溶咖啡的選擇也很重要,有些即溶咖啡是用綠豆烤香,再加咖啡風味的香料、奶精調製而成,這樣也得不到咖啡的好處了。

讓人又愛又恨的咖啡

  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咖啡的真面目。很多人對咖啡所含的物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咖啡因,其實咖啡豆所含的物質相當多,所以咖啡對健康影響的面向,不只侷限在咖啡因的範疇,以下我們針對身體各部位來探討咖啡對身體的優缺點:

‧對頭部及腦部的影響
【優點】
1.減少阿茲海默症:許多研究發現,每天喝2∼5杯咖啡的人,比每天不喝咖啡或是每天喝少於一杯的人,年老以後比較不容易得阿茲海默症。
2.增強認知的能力:根據研究,如果老年人能固定習慣喝咖啡,能增加認知的能力,也能增加短期的記憶力。
3.減少巴金森氏症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有固定喝咖啡習慣的人,在年老之後得巴金氏症的機會比較小。
4.減輕頭痛:咖啡中咖啡因有止痛的效果,可以減輕偏頭痛及頭痛的症狀。

【缺點】造成焦躁、睡眠障礙。
有些人喝過多的咖啡會有焦躁、不安、無法入睡的症狀。

‧對肝膽的影響
【優點】
1.減少脂肪肝的情形:有一些研究發現,喝咖啡的人能減少脂肪肝的發生,尤其是對因喝酒所引發的脂肪肝特別有預防效果。
2.減少膽結石機率:研究顯示每天若喝2~3杯咖啡,比從來不喝咖啡的人得到膽結石的機率少40%。但喝低咖啡因的人,膽結石的機率沒有降低。

【缺點】
目前無發現

‧對心血管的影響
【優點】減少女性心肌梗塞的機率。
西班牙有一個超過20年的研究,從觀察喝咖啡造成的影響來看,發現女性每天2~3杯的咖啡,能降低心肌梗塞死亡率約25%。

【缺點】
1.增加膽固醇:咖啡豆裡含有咖啡油醇(cafesterol)這種化合物,會增加人體的膽固醇,尤其對女性的影響特別大。一般的咖啡如果直接用機器去煮,而沒有使用濾紙過濾,容易含有咖啡油醇;如果咖啡煮完再用濾紙過濾處理,則會去除絕大部分的咖啡油醇,減少增加膽固醇的危險。所以建議咖啡要用濾紙過濾。
2.增加貧血的危險:有人習慣飯後馬上來一杯咖啡,這樣很容易阻礙餐中的鐵質吸收,而造成缺鐵性貧血,最好餐後1∼2個小時再喝咖啡。

‧對腸胃道的影響
【優點】可以幫助排便。
咖啡是一個幫助腸子蠕動很好的物質,排便不順時,可以試著喝一點黑咖啡,很快會有便意,能解除便秘現象。

【缺點】有時容易傷胃。
咖啡容易對胃腸的黏膜有傷害,建議不要空腹喝咖啡。如果有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時應停止喝咖啡。

‧對代謝的影響
【優點】具有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每天固定喝咖啡的人,能降低以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對婦女的影響
【缺點】
1.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喝咖啡對停經後的婦女骨質密度影響比較大,停經後婦女喝大量咖啡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建議停經後婦女喝咖啡時,每天以2杯為限,而且喝咖啡時最好要加牛奶(不是加奶精或奶油球)。
2.增加早產的風險:研究發現,咖啡攝取量越多,懷孕婦女早產的機率越高,因此懷孕婦女最好不要喝咖啡,若真的要喝以1杯淺嚐為止。

◎健康小叮嚀
1.每個人應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飲用咖啡,學習查詢或詢問常常飲用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每天已不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最為安全。
2.不管喝哪一種咖啡,建議先以濾紙過濾,可以過濾到增加膽固醇的物質。
3.飯後不要馬上喝咖啡以免影響鐵質吸收,長期造成貧血。
4.若是停經後婦女要飲用咖啡,建議在咖啡中加牛奶。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海鮮?

  影響膽固醇的因素有很多,遺傳性的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我們可以從調整飲食習慣來著手。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都是會讓血中膽固醇增加的物質。檢視食物中的CSI值,可避免吃進過量的膽固醇;而多吃穀類、蔬菜水果,其中的纖維素、植化素皆能助於降低膽固醇。

膽固醇都在海鮮裡?

  之前去參加朋友在高級海鮮餐廳舉辦的囍宴,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婆婆,整個晚上都在抱怨,她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因為她膽固醇過高,所以都不敢碰海鮮。但很有趣的是,當餐廳上了一道燉蹄膀時,這位婆婆倒是夾了很大一塊,還有,這位婆婆特別愛吃甜點的芋頭酥,一吃就是好多塊。

  後來,婆婆知道我是學營養的,就很哀怨的問我:「我幾乎什麼海鮮都不吃了,怎麼膽固醇還是很高?」其實,我還認識一些人,根本都已經吃素了,但是膽固醇還是高!這都是大家對食物的認識不夠,認為我們的膽固醇上升,都是食物惹得禍,特別以為所有食物中的膽固醇都在海鮮裡,造成不吃海鮮膽固醇就會下降的假象!

解開膽固醇的密碼

  其實,影響我們血中膽固醇的因素很多,包括家族遺傳、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量、飲食習慣,其中遺傳、年齡、性別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體重、運動量、飲食習慣是我們可以改善的。我們要知道,影響血中膽固醇的,不是只有食物中的膽固醇,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更是會讓血中膽固醇增加的物質;還有,飲食中的「纖維素」夠不夠?幫助降膽固醇的「植化素」夠不夠?都是影響著我們血中膽固醇高低的因子。

認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

  想要有效控制我們的膽固醇,就要學習認識食物中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只要把握住原則,選擇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酸」以及低「反式脂肪」的食物,絕對可以幫助降膽固醇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

  首先,我們把食物分做「天然食物」及「加工食品」兩類來討論。

‧天然食物中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

  基本上天然的食物所存在的「反式脂肪酸」相當低,因此,我們優先要考慮它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量,在傳統的觀念裡,會覺得食物的膽固醇是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最大因子,後來發現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影響力甚至高過膽固醇本身,後來為了綜合「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影響力,會以CSI(膽固醇、飽和脂防指數;Cholesterol Saturated Fat Index)值的高低來評估食物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力;我們通常會以3.5盎司(100公克)的食物中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量來計算CSI(CSI=〔1.1*飽和脂肪酸的量(g)〕+〔0.05*膽固醇的量(mg)〕)。

  通常CSI值越高的食物,越容易使血中膽固醇升高,所以,從營養分析的表中可以知道,同樣重量的海鮮類,讓血中膽固醇增加的程度並不會比肥肉來得高。其實,大部分的魚類都不會讓膽固醇上升,比較需要忌口的海鮮類有魷魚絲、蟹類及花枝,而傳說中高膽固醇不能吃的食物如蝦子、牡蠣等,如果酌量吃一些,也不用太擔心。

  而肉類,只要是有油花的、帶皮的,其中的CSI值都高。因此,若膽固醇高者,一定要選擇瘦肉,家禽類則要去皮。而內臟類,大部分的CSI值都很高,但豬肚、豬心或豬血若酌量吃一點也沒有大礙,不必太緊張。像一顆雞蛋大概55克,所提供的CSI值約12.6,跟100克的小豬排的CSI值差不多,所以若是膽固醇高的人,吃蛋的量及頻率要控制,尤其是蛋黃,最好一星期不要超過三個,而蛋白則不需要限制。

  此外,用來烹飪的油也需要特別注意,動物性油脂如豬油、奶油CSI值很高,所以膽固醇高的人烹飪不要用動物性油脂;而植物性油脂雖然不含膽固醇,但是像椰子油、棕櫚油的飽和度很高,膽固醇高的人也要少吃。雖然我們平常不會用椰子油、棕櫚油來烹飪,但是有許多加工食物如餅乾、零食都含有這些油脂,應盡量減少食用;尤其是很多餅乾標示含棕櫚油,其實是放「氫化的棕櫚油」,這是一種更糟的油脂,會讓我們血中膽固醇增加得更多。  

  至於「植物性奶油」,很多人在它溫和的名稱下誤入陷阱,以為「植物性」的比較健康,這根本是錯誤的觀念,植物油會變成固體的奶油狀就是經過「氫化」的步驟,很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這是一個心血管的殺手,一定要少碰為妙。

‧加工食品中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

  前一段已經提到天然食品選擇的大概原則,但是,不是這樣就可以完全了解如何降膽固醇,因為現在的加工食品實在太多,我們一定要學會看食品的「營養標示」,才能了解這些食品中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

  我們會發現從國外進口的食物,營養標示中有「膽固醇」含量這一項,而國內的食品並沒有被硬性規定標示「膽固醇」含量,我們無從得到資訊。所以,在選擇加工食品時,若是拿到兩種類似的食物,請選擇「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請選擇「0」的食物比較好。

  其實,有很多吃素的人的膽固醇高,是因為吃到太多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像一些糕點、尤其是油穌皮類或是油炸的素料,都會用植物性奶油去處理,而且這些東西偏偏都是沒有加包裝的,因此也看不到營養標示。總之,有膽固醇過高的人,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多吃一些由新鮮食物烹飪的菜餚,又美味又健康。

多吃穀類、蔬菜、水果

  植物性的食物原本就不含膽固醇,而且含有很多會降膽固醇的寶物,像燕麥含有豐富水溶性  纖維以及β-聚葡萄糖,對於降低膽固醇或是控制血糖,都是非常棒的食物。而薏仁所含的脂肪酸多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所含的膳食纖維也不少,因此對於降低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C,好的膽固醇)、血糖的穩定都有很好的效果。像四季豆有beta-麥胚固醇能在腸道中阻礙膽固醇被吸收,也能降低膽固醇喔!還有像茄子中的果膠、皂素,也都能降低膽固醇。總之,每天多吃穀類、蔬菜、水果,降低膽固醇絕對有幫助!

◎健康小叮嚀
1.要看食物對血膽固醇的影響,不能只看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要以CSI值來評估,CSI越高表示越容易升高血膽固醇。
2.膽固醇較高的人不要吃油脂含量高的肉類,吃家禽類要去皮,並非所有海鮮類都不能吃,大部分的魚類是安全的,但魷魚、花枝、蟹類則應少吃。內臟也需要少吃,蛋黃一週不要超過三個。宜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來烹飪。 只要少吃油就可以降「血油」?

  大部分的人以為自己「血油」高,少吃一點油就對了,但是,飲食中的糖分、纖維量、食用油的型態,甚是飲酒的量都影響著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其實,膽固醇高或三酸甘油酯高,大多是「吃」出來的,第一個「清油」行動,一定是從飲時下手,如果只是吃藥,飲食不修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不吃油為什麼血油很高?

  我記得好幾年前,父親告訴我他的「血油」很高,他所說的「血油」就是「中性脂肪」,醫學名稱為「三酸甘油酯」;然而我們一般人所說的「血油」應該是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我的父親雖然是膽固醇值正常,但是「三酸甘油酯」高達300 mg/dL,連他自己覺得很納悶,平常都不吃肥肉、吃雞肉、鴨肉皮也都拔掉,愛吃的滷肉飯都戒掉了,怎麼還會「血油」高?後來我偷偷問我的母親,原來父親吃飯時都吃得很清淡,但睡覺以前會肚子餓,常常會吃一些零食像餅乾、蛋糕,而且天氣熱也喜歡喝一些啤酒。

少油、少糖、少酒

  我想父親的問題應該是出在甜食和酒,因為一般人都以為自己吃得不油,應該「血油」不會高,但是卻不知道其實「甜食」和「酒類」在身體裡也是製造「三酸甘油酯」的高手,所以,父親除了「少吃油」做對了以外,應該還要戒掉含「簡單糖類」的甜食,並且更不能拿酒類來當飲料。
影響血油的因素

  其實,如果不是天生體質的遺傳,百分之九十的人要把「血油」降下來,無論是要降「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都很容易,因為高膽固醇或高三酸甘油脂都是「吃」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靠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一併把「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都降下來,不需要執著於只要降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成人的總膽固醇應維持在200mg/dl以下,而三酸甘油酯應維持在150mg/dl,而這些正常值會依每家檢測單為而不同,以下我們來探討一下影響這些血油的飲食因子:

‧飲食中的油脂
  說到油脂,我們可以分原來就存在食物中的脂肪以及烹飪的油脂,所以,必須學會選擇食物以及選擇食用油:

1.食物中的脂肪
  高「血油」的人,不管是「膽固醇高」還是「三酸甘油酯高」,都應選擇吃瘦肉,因為,動物的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很高,都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此外,家禽類要記得去皮,以減少脂肪的攝取。每週記得至少吃兩次深海魚肉如鮭魚、鮪魚等,我個人的飲食習慣若要吃肉,多是以魚肉為主,因為魚肉的脂肪都是好的脂肪,美味又無負擔。

2.食用油
  建議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烹調,如芥花油、橄欖油、苦茶油等,不要用豬油或是奶油來烹飪。

‧飲食中的糖分
  飲食中的糖分對於血中膽固醇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於三酸甘油酯的影響卻很大,在我這本書一直提到一個觀念,一定要減少「簡單糖類 (simple sugar)」的攝取,就是要避免原來就不存在於食物的糖類,也就是外加進來的糖類如砂糖、果糖糖漿,如餅乾、蛋糕、飲料、冰淇淋等,這些甜美的滋味隱藏著痛苦的代價,如容易肥胖、三酸甘油酯高、發炎、老化,所以,甜食真的淺嚐為止。

‧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
  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的確會影響著血液中的膽固醇,但是,要控制膽固醇不是只看食物的膽固醇含量,要連食物的脂肪量一起看進來,因為,真正會影響血中膽固醇的高低和食物的CSI值有顯著的關聯。其實,如果膽固醇高的人,能控制自已不吃肥肉、少吃家禽皮,少吃動物內臟,並不是所有海鮮都不能碰。

‧飲食中的纖維
  飲食中的「可溶性纖維」,對於降低膽固醇確實有幫助,建議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豆科植物、燕麥、水果、車前子;建議一天至少要吃6∼10克的可溶性纖維,而總纖維攝取量應為25∼30克;要達到這種攝取量就是多吃蔬果、多吃全穀類。

‧飲食中的植化素
  蔬果中有些植花素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如蕃茄中茄紅素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合成;而竹筍中的植物固醇,也能有效抑制身體製造膽固醇;酪梨及玉米都含有阿魏酸,能有效降低膽固醇;茄子中所含的果膠及皂素,都能在腸道中抓住食物的膽固醇,降低膽固醇被人體吸收的機會;大蒜中的艾喬恩,本身也具備能抑制膽固醇合成的功效;四季豆中含有beta-麥胚固醇,能在腸道中阻礙食物的膽固醇被人體吸收,而且它所含的皂素也能增加膽固醇從膽汁排出的量。總之,多吃蔬果對保護血管絕對是一個法寶。

‧飲食烹調方式
  必須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盡量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烹調盡量用蒸、煮、燉、滷、涼拌等方式。

‧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有的糖分太高、有的放豬油、有的放奶油、有的更恐佈放「氫化植物油」並含「反式脂肪酸」,這些都會升高我們的「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消費者唯一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多用天然的食材烹煮,少吃已經加工過的食物。

‧酒精
  酒精會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合成,如果三酸甘油酯超過150 mg/dL的人,最好不要喝酒,如果低於這數值的人,如果平時要喝酒,建議喝紅葡萄酒,因為含有白藜蘆醇 (resveratrol)可以增加HDL膽固醇 (好的膽固醇)的濃度,並增強體內抗氧化能力。

‧咖啡
咖啡中有咖啡固醇可能會增加膽固醇,但是,咖啡固醇可以吸附在濾紙上,所以喝咖啡一定要用濾紙過濾。

‧保健食品

1.膽固醇高時:
a.可以考慮服用紅麴
b.可以考慮服用含水溶性纖維如車前子
c.可以考慮吃大燕麥片

2.三酸甘油酯高時:
  可以考慮服用魚油 (但是魚油不適合膽固醇高的人吃,有些膽固醇高的人吃魚油,膽固醇會更高!)

  其實要降「血油」真的不難,像我父親後來改變飲食習慣,我們家的桌上一定有兩盤青菜以上,肉類絕都是魚類,沒有油炸飲食,若要喝酒小酌紅酒,少吃零食;就這樣幾年下來,我父親的驗血報告不曾出現紅字,這是他非常驕傲的成果。

◎健康小叮嚀
  無論是降膽固醇或是降三酸甘油脂的飲食原則類似,但是,所要補充的保健食品並不相同,請大家要注意。 飲食可以預防白內障?

  面對白內障的問題不是只有老年人的專利,延緩眼睛的老化應從小做起,眼力是可以儲存的,尤其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其中有7大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眼睛提早老化:花青素、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蘿蔔素、DHA、鋅、維生素E和維生素C。廣泛的在飲食中攝取,不論護眼還是養生都很不錯。

均衡飲食防眼花?

  很多老年人很關心白內障的問題,但是,更多的老年人是發現自己看不清楚以後才開始緊張,問我要吃什麼食物?要吃什麼保健食品?但是卻很少有年輕人,會提早關心自己年紀大以後白內障的問題。其實,白內障是一種宿命,人老了一定會得,有的人四十幾歲就開始有白內障,有的人則到七八十歲才開始有白內障的症狀。白內障就像骨質疏鬆症一樣,端看年輕時的骨本儲存;而白內障也是看自己年輕到老的飲食狀況,以及對紫外線的防護情形。

注意飲食,延緩白內障!

  因此,大家應該從年輕的時就要做白內障的防護,記得出門時如果有太陽,要戴太陽眼鏡;此外,平時的飲食也非常重要,以下我們會提供一些飲食重點,以及保健食品的補充,不但可以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對於其他因年齡老化,引起的眼疾如黃斑部病變都有幫助。尤其是現代人,電腦打得很凶,又常常在冷氣房中,有些人更是長時間戴隱形眼鏡,正確的飲食,不但可以克服眼睛疲勞,也可以延緩因年齡老化帶來的眼疾。

7大營養預防眼睛提早老化

1.花青素
  花青素可促進眼睛視紫質的生長,穩定眼部的微血管,增加眼部微血管的循環;而花青素也是強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自由基的傷害,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和黃斑部的退化。

2.葉黃素及玉米黃素
  在類黃蘿蔔素中只有「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存在於我們眼睛的視網膜,而且兩者存在的量相當,它們能幫助擋掉傷害眼睛的藍光,使視網膜黃斑部免於受到傷害,保持視覺的靈敏與清晰度。此外,也有研究發現,若增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的攝取,能減少白內障的發生。

3.b-胡蘿蔔素
  b-葫蘿蔔素是兩分子的維生素A結合而成的,所以b-葫蘿蔔素經身體分解可以形成維生素A,因此,含b-葫蘿蔔素的蔬果是維生素A良好的來源。維生素A是預防夜盲症、乾眼症的重要維生素。

4.DHA
  眼球中的視網膜及視神經含有豐富的DHA,然而,我們人體確無法自行合成這種脂肪酸。適當的補充DHA會讓視覺更敏銳,讓視力更清晰。此外,DHA也是腦部神經元重要的脂質成分,除了護眼效果,還可以讓小朋友更加聰明。

5.
  有研究發現,鋅的缺乏與黃斑部病變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對已罹患黃斑部病變的老人,給予鋅加維生素E及維生素C的補充,能降低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6.維生素E
  維生素E是非常優秀的抗氧化劑,能夠減少眼球中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的進行。

7.維生素C
  維生素C主要功能是在抗氧化,防止視網膜受到紫外線傷害、防止水晶體老化,增加眼睛裡面的細小血管韌性、修護細胞,幫助增進眼球健康。

  原則上,只要飲食中能包含以上7大營養素,絕對不會提早當「花花公子」以及「澀女郎」。以下我列出一些富含上述7大營養素的食物,大家可以多多運用在自己的飲食中。

▓預防眼睛老化的營養素與食物
.花青素︰藍莓、黑莓、櫻桃、紫色高麗菜、茄子、紅石榴
.葉黃素︰菠菜、花椰菜、荷蘭芹、羅曼葉、洋蔥、蘆筍
.玉米黃素︰玉米、南瓜、柳橙、菠菜、芥藍
.b-胡蘿蔔素︰胡蘿蔔、菠菜、羅曼葉、荷蘭芹、葉萵苣、南瓜、蕃薯、花椰菜、芒果
.DHA︰深海魚肉如鮭魚、鮪魚;素食者可吃亞麻仁籽、紫蘇籽或藻類。
.鋅︰蚵、蠔、瘦肉、全穀類
.維生素E︰葵花油、芥花油、紅花籽油、杏仁、葵瓜子
.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柳橙、葡萄柚、青椒、草莓

◎健康小叮嚀
1.要延緩眼睛老化,除了飲食要均衡,也應避免抽煙、血糖過高,減少高糖飲食的攝取。烈日之下一定要記得戴太陽眼鏡,並定期做視力檢查。

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葉黃素的保健食品,請看清楚劑量標示,消費者應注意是萃取物(如金盞花萃取物或萬壽菊萃取物)的劑量還是葉黃素本身的劑量,因為通常金盞花萃取物,或萬壽菊萃取物含5%∼20%的葉黃素,如果產品標示是萬壽菊萃取物10毫克,裡面可能只有含葉黃素0.5毫克。若平時要保養眼睛,建議每日葉黃素約6毫克,若是已有白內障或是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每日建議補充葉黃素約30毫克。

延伸內容

吃對了!才能真正保健!  ◎文/陳再晉(衛生署副署長)  

  「營養學」是一門專科,長期以來總為人們所忽略;近年由於社會逐漸進步富足,大家對於「吃是一門學問」這種說法已經能夠深刻體會,由市面上各種教導人們吃出健康、吃出長壽、遠離疾病的飲食書籍,種類之多即可見一般。這類書籍多有類似特性:強調特定食物種類,點出食物與疾病關係,似乎照著書上教的方法吃就可以確保健康,拒絕疾病。但是食物種類千百種,自非以一本書之內容所能涵括。所以不免看到有如時尚趨勢般流行的風潮,一會兒流行吃這種食物,一會兒又是另外一種。其實,正確的飲食習慣才是關鍵!

  正確的營養知識與飲食習慣正如任督二脈,能夠融會貫通,且身體力行才是確保健康的不二法門。在知識爆炸、網路影響力無遠弗屆的今日,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會接收到飲食相關的資訊,其中不乏道聽途說或過分誇大之情事;因此,如何慎選資訊來源愈形重要。吳映蓉博士以學有專精,加上其對民眾飲食迷思的敏銳觀察,整理並分析60則常見且必備之正確飲食觀念,不乏你我生活中常接觸或被問到的課題。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筆道出營養與飲食的迷思,佐以專業知識深入淺出的說明探討,實在是一本老少咸宜的經典之作。吳博士向以教導大眾正確飲食概念為己任、對推廣正確營養知識更是不遺餘力,本人至感敬佩,並樂意向大家推薦此一好書。希望讀者仔細體會書中提供的正確營養知識,並且身體力行,飲食習慣需要一點決心與毅力,但是一旦更改就習慣自然了,期盼大家都能打通這任督二脈,遠離疾病,迎向健康!

作者資料

吳映蓉

從小愛吃垃圾食物,直到考上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才稍稍有些營養知識,甚至取得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營養學博士,依然只是說一口好營養,飲食還是不健康,直到走出學術領域面對民眾時,才立志做一個專注營養教育及健康理念的實踐者。 現任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曾任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各大媒體的營養諮詢專家。著有《一個人到一家人的日常營養學》、《營養師的餐桌風景》、《五色蔬果健康全書》、《蔬果植化素啟動不生病的奇蹟》、《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吃對了,才有好情緒》、《瘦不了的錯誤》、《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等書。 ◎粉絲專頁:吳映蓉博士營養天地

基本資料

作者:吳映蓉 出版社:臉譜 書系:心靈養生 出版日期:2009-09-24 ISBN:9789862350539 城邦書號:FJ2009 規格:膠裝 / 雙色 / 256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