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學習 > 學習
學習如何學習:歐洲名師教你自學成功的八堂課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持續學習,就是投資自己的最佳方式! 依照個人特質、遭遇的困難或現狀,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學習經常沒效率、沒成效,極有可能是你用錯學習方法了! 先了解你的傾向吧: (1)你會將學到的內容建構出一些影像或影片嗎? (2)你會自述學到內容的來龍去脈嗎?你必須唸出聲音比較容易記住嗎? (3)你是否覺得必須賦予文字某些情感、需要舞動身體? 假如你屬於類型(1),那麼,你傾向視覺式學習。 假如你屬於類型(2),那麼,你傾向聽覺式學習。 假如你屬於類型(3),那麼,你傾向動感式學習。 接下來,就跟著兩位歐洲名師,進入自學成功的八堂課吧: 一、懂了,才算真的學到 二、求知若渴才能有效學習 三、訓練你的記憶力 四、學會發問與解決問題的訣竅 五、學會掌控資訊的祕訣 六、學會如何「推銷」自己的想法 七、整理筆記、管理時間和環境的方法 八、讓身體乖乖聽命學習的方法 【本書特色】 ◎統合各式學習祕訣,易於理解 教導我們如何學會「學習」的指導手冊,是累積多年研究經驗的成果,能讓人快速理解各種學習祕訣。 ◎有效自我檢測,容易執行 提列各種學習方法的重點,完整且容易執行,便於建立個人專屬的思考方式及學習方法。 ◎從自我管理開始,累積個人能力 先從整理課程筆記、時間管理與讀書環境做起;再依據方法、步驟與判斷指標,讓資訊的收集與管理流程更加完美,並能在最佳的狀態中表現自己。最重要的不在於累積知識,而是藉由知識去累積個人能力。 ◎實用的學習備忘錄 本書各章節可各自獨立,無須循序閱讀,可依照自己遇到的難題或是目前身處的現況來選讀。並附有參見指示,能帶領你跳躍到相關章節。時時翻閱,每次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而且將會發現一些原本被你所忽略的學習妙招!

目錄

◎一 懂了,才算學到
‧學習,究竟是什麼?
‧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何時會想要學習?
‧找出專屬自己的方法吧
‧如何避免犯錯?

◎二 讓自己求知若渴
‧懶得學的時候,怎麼辦?
‧如何從無聊的狀態中脫身?
‧如何自我激發學習欲望?
‧哪些環境可激發求知欲?
‧將求知欲付諸行動吧!

◎三 記憶力訓練
‧人人各有絕招
‧六個使記憶力突飛猛進的概念
‧擁有「好」記憶的七大條件
‧記憶機制如何輸入與輸出?
‧幫助記憶的方法

◎四 學會發問與解決問題
‧如何解題?
‧該如何發問?
‧如何繪製流程圖?
‧如何在複雜的狀況中找尋一些解決方案?
‧您會處理自己的切身問題嗎?

◎五 學會掌控資訊
‧資料處理需歷經哪幾個步驟?
‧如何尋找資訊?
‧關注新聞報導
‧如何在網路上尋找資料?
‧作筆記

◎六 學會「推銷」自己的想法
‧如何正確地撰寫文章?
‧如何撰寫報告?
‧如何籌備口頭報告?
‧如何進行團隊報告?
‧如何提出論證?

◎七 學會自我管理
‧學習上的組織管理
‧三十秒預備動作
‧如何創造自己專屬的時間分配表?
‧如何自我安排時間來準備考試?
‧如何規劃時間來準備作業或口頭報告?

◎八 如何讓身體乖乖聽命學習?
‧維持健康的十大關鍵字
‧睡眠是必要的
‧做運動是維持良好健康的重要關鍵
‧如何避開壓力?
‧如何放鬆?

導讀

導言


為何「求知術」還需要學?

  ★因為學習、通過某項訓練或考試,均屬個人功課……成功者能夠基於本能,或是經由家庭教育影響,明白哪些事該做,那些事該避免。

  ★因為每一種訓練、競賽或考驗,都存在著可破解的規則,我們只要掌握住破解之道就可游刃有餘。正如我們不會使用同一種方法來準備口試、寫作或報告,就連撰寫筆記的方式,都會因為筆記使用目的不同(有些是用來幫助記憶並應付考試、有些則是為了草擬評論或規劃報告),而大不相同。

  ★因為每個人的讀書習慣、組織方法與記憶方法大有不同。學習「求知術」,正可使我們注意到,自己究竟採取何種方法學習,更加精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使我們了解另有其他方法的存在,或許效果更棒呢!

  因此,學習「求知術」,並非是為了直接獲取少量的知識,而是使我們能夠在學習技巧運用上愈發得心應手。這是個自我反省、審視自己讀書方式的好時機,好使自己的學習更具效率。

  「求知術」的學習,首重自我管理,好使自己學習成效更好。因此,良好的組織能力正是必要的出發點:就先從整理課程筆記、管理時間,與讀書環境做起吧!其次,再習得方法、步驟與判斷指標,使資訊的收集與管理流程更加完美,使自己具有立論的根基,在最佳的狀態中表現自己。

  最後,習得「求知術」,還可使你自創出一些,可節省時間、簡化生活的「小撇步」呢!

何時該學習「求知術」?

  1.當你意識到下列事項的重要性時,正是學習「求知術」的時間到了

  ★你意識到「學習」對你而言具有某種意義存在,你想知道「求知術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或是求知術能為你提供什麼幫助呢?

  ★你注意到各個學習場合(國中、高中、升學班、大學遠距教學)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各具功能,你也注意到課堂內容、師長,以及課堂上所提供的文章練習各有用途,但你不知該如何運用?你並不清楚這些管道與資源,對你的成功之路可提供什麼幫助?

2.當你有以下需求時,也正是學習求知術的好時機

  ★當你想要為了提昇學習力而尋覓可行的行動時,例如,你想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學習、你想擁有更佳的記憶法,更靈活運用知識。

  ★當你想要管理自己的身體、營養、休息、睡眠需求時,試圖為高漲不減的壓力疏壓時。

本書的重點

1.學習者需知「求知術」乃屬個人專用,因人而異

  學習者需認同自己的讀書方式,尤其得肯定自己的記憶力、並且需和知識、他人(同學、情人、家人)均保持良好關係。

2.擴展認知能力

  學習者必須學會釐清自身處境、解決問題、處理訊息、善做筆記與摘要報告、資料記憶、分享,並整合資訊,進而深入探索、創新發現,為培訓自我展開行動。

3.發展個人能力

  學習者需學會管理自己所投入的心血、情緒與時間,並激發能夠衍生、加強或喚醒求知欲的動力。此外,學習者需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計畫脫穎而出,在團體中受到重視。

4.掌握自己的身體運作,尤其是學習中樞大腦

  人類僅運用了本身潛能的極少部分!不止如此,我們還不時給大腦壓力、無謂地塞垃圾給它。需知「休息」、「小睡片刻」均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絕非浪費時間。我們需學會以食物和智慧,來滋養我們的大腦皮質層。 本書使用上的幾個小叮嚀

1.光是努力了解書中單一概念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你必須經常以下列問題自問:

  →哪些是你已經做到的,而你又是如何辦到的呢?

  →哪些是你已經了解的,哪些概念又有待釐清呢?

  →你得特別想想,書中概念對你究竟有何幫助呢?

  有時,難就難在這兒!因為「學習求知術」所仰賴的,正是學習者想要改善學習方法的決心。習得求知術,不僅能增添自己擷取知識的能力,還能使自己學會,如何搬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絆腳石。我們往往得從自己的內心深處著手,才能找到足以激發學習動力的對策。

  舉例來說:你或許認為數學很複雜,你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印象很差,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你的某位老師,曾在某一天,把數學解說給複雜化了,或只因為你覺得數學詞彙難以理解,或只因為你興趣缺缺,忘了複習先前的章節,導致進度銜接不上,造成學習效率不佳的惡性循環。因此,你只要告訴自己,數學只不過是個另類的攪拌器!你將各種成份要件(假設條件)放進去,再套用定理或論證法則運作一下,你只要確認流程是正確的,就可得到最終結果了。先問問自己,數學究竟有什麼好怕的,一切都會否極泰來的。

  你或許討厭地理學、經濟學或物理學,只因為你認為「對你而言,這些學科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只要你未發覺該學科的用途,你就無法產生任何動力去學習該學科。試著想想如何利用這些學科,來幫助你了解這個世界?試著看看別人,如何將這些學科實際派上用場。如此一來,你的學習之路將坦蕩無阻。

  你或許無法理解課堂上,所進行的各項活動彼此之間有何關聯,或許也不明白這些活動,和周遭生活環境又有什麼關係。那麼,花點時間重新審閱一下自己的學習目標,或多費心了解棘手觀念的核心意義,然後和你的師長針對這幾點談談,你的問題將會迅速迎刃而解的!

  你需要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許多的良策可用,有些人可輕易地使出許多絕招,但某些人卻連一招半式也耍不出來。這往往只因為「沒去想」該用哪一招罷了!

2.想要學得好,那麼就得先注意一下自己做了哪些事,尤其是以下事項:

  →你成功完成了哪些事,你是如何辦到呢?為何要完成呢?

  →你沒有達成哪些事呢,如何導致這樣的失敗結果?為何會失敗呢?

  請注意以下兩個重點:

  ★你必須針對「你本身的唸書方法」,與「本書建議的方法」,不斷地進行比對,最起碼,得比對運用到學習狀況上軌道為止。

  ★你必須親身經歷新的學習法,並加以分析其益處。

  和他人分享交流你的學習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隨後,你再依據自己的身份與面臨的情況,選擇採取對你最有利的步驟,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項學習通則,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更別想找到特效藥或萬靈丹。最棒的是,找到自己適用的方法,或是多學幾招來「耍耍」,以應萬變!

  本書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閱讀,但特別將核心讀者群設定為十五至三十歲:即正值準備高中畢業考、大學聯考、或是求職考試者,當然,也包括那些重拾課本的族群。

  書中某些篇幅較適用於「高中階段」、某些則較適用「大學階段」。

  每個章節各自獨立,你無須循序閱讀。你可依照自己遇到的難題,或是目前正在進行的活動來選讀。本書附有參閱指示,能帶領你跳閱到相關章節。

  時時翻閱,每次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穫的,你將會發現一些當時運用時機未到,而被你忽略的妙招喔!

該為明天而學習嗎?   1.藉由知識累積個人能力

  今日,每個年輕人都必須自我儲備能力,好使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自己,將來能夠在世界上立足。誰都無法預測五十多年後,哪些創新鐵定會在未來生活中引起騷動。推論自己,將會在西元二○○二年至二○四○年間,運用到哪些知識,無疑是一種賭博行為!

  因此,受教育最重要的課題,不再是累積知識,而是藉由知識再累積一種個人能力(累積一種始終想要明白事理的欲望),換言之,一種促使我們探索不明確或不熟悉事物的好奇心。

  使自己熟捻研究探索的步驟,可使你佔盡優勢。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進行資料蒐集、調查等活動,甚至得與人辯論,說服對方。因此,讀書大計已不再局限於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而得先學會如何釐清局勢,找出問題所在,並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或說是找到「最佳解決之道」較為貼切,因為每個問題的紓解方法絕非只有一個。就以「垃圾分類」這件事為例吧!立意是很好,但是,假如我們不想辦法減少垃圾量的產生,就算妥善分類,垃圾依然會堆積如山啊!

  對周遭環境保持著批判的眼光,已成日常必要課題。我們必須將科學、歷史、地理、文學各科相結合,把倫理、文化與社會進行串連,甚至將知識與價值加以銜接。你明白處事的輕重緩急嗎?你明白究竟為何而奮鬥嗎?

2.多深思熟慮吧!

  你知道,深思可使知識活化再分解?所有滯留未活用的知識,都會演變成又臭又長的教條,導致某程度的智能僵化喔!

  再者,現今世界局勢充滿著不確定感,知識能夠使你適應環境,使你在身處複雜環境與不確定感時,依然能不斷找出新的解決之道!

內文試閱

如何正確地撰寫文章?


  一篇結構嚴謹的文章要表達的意念,必須以邏輯的方式環環相扣,毫不含糊其詞。想要寫出一篇嚴謹的文章,你得做到以下五個步驟:

1.明確界定題目範圍

  針對自己想要呈現或證明的主題自行提問,釐清問題的提問方式,以及預計完成的目標。仔細確認文章的讀者群會是哪些人?限制條件又有哪些?(參見第一二八頁)可運用的時間等等。

2.搜尋資料

  這個步驟可使你列出問題清單來。換句話說,搜尋資料可使你在進入提筆作業前,明白有多少相關資料需要處理與了解。

  若不想被資訊淹沒,你就必須以功課目標為指標來篩選資料。

3.擬定工作綱要

  擬定工作綱要可使撰寫工作處於最佳狀態。花在草擬工作綱要的時間,會在撰寫時迅速贏回來的。

  工作綱要亦需附註作業需完成的時間。例如:

  →撰寫論文:計畫用兩個星期完成一個章節,其中一個星期用來閱讀資料,三天用來撰寫論文內容。

  →撰寫作文:預計使用半天時間完成一段文章,用一整天完成最後結尾部分。

4.擬定文章基本架構

  文學報告的傳統架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明確部分:

  (1)導論

  (2)申論,通常再細分成兩個部分

  (3)結論

  (4)附錄

  科學書面報告架構如下(參見第一三一頁):

  (1)導論

  (2)材料與方法

  (3)結果

  (4)深究探討

  (5)結論

5.動手撰寫

  撰寫報告的文筆及其內容均需精心拿捏。你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報告內容才重要,因而將文字品質棄之不顧。

◎撰寫建議

  ★精心處理導論與結論。好的導論,會給讀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這個絕佳印象很可能持續很久!好結論,可使他在打分數前擁有很棒的最後印象。

  ★寧可用簡單但正確的句型寫作(主詞+動詞+受詞),也不要使用錯誤連連的長句。

  ★剔除拼字錯誤,才不會遭致無謂的扣分。不寫錯字,可使你的閱卷者感受到你的嚴謹。(也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撰寫經濟、歷史、地理等學科報告時,請用現在時態或過去時態,千萬別使用未來時態來寫作。

  ★撰寫哲學報告時,儘量呈現你的推理邏輯,正如你解數學題一般!

  ★語氣略帶保留,世上沒有絕對的黑或絕對的白!

  ★不要使用「我認為……」這樣的句型!除非題目明確要求,否則千萬不要下個人評論。

延伸內容

從多元化方法中找到自動自發學習的力量


◎文/陳清誥(北市立大安高工校長 )

  我曾閱讀過有關丹麥教育的文章,深為他們尊重個別差異、充滿人性關懷的教育精神所感。現在這本法國教育專家累積多年研究成果的學習手冊-《學習如何學習》,也以「每個人的學習模式,可以自成一格」來帶出學習的多元化,而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從「了解自己的學習傾向」開始。套用到我們的教育上,如果學校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學生能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就比較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願意自動自發參與學習。這正和我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
  除了讓我們瞭解有效學習是怎麼一回事以外,書中更提供許多很實用的方法,例如撰寫書面報告的步驟、準備口頭報告及面試的要點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學生較需學習之處,因此本書之內容對於國內學生在準備推薦甄試時,不管是資料之準備或面試,可說很有幫助。

  大量閱讀是個人知識的累積及增強能力的不二法門,更相信把本書當作隨手翻閱的案上寶典,你會獲益無窮。

作者資料

傑羅姆.薩爾戴(Jérôme Saltet)

傑羅姆.薩爾戴(Jérôme Saltet)則是法國大學聯考(Play Bac)系列叢書的創立者之一。

安德烈.吉爾丹(André Giordan)

安德烈.吉爾丹(André Giordan)是一位教育科學博士暨教授。

基本資料

作者:傑羅姆.薩爾戴(Jérôme Saltet)安德烈.吉爾丹(André Giordan) 譯者:林雅芬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全腦學習系列 出版日期:2009-04-02 ISBN:9789866472428 城邦書號:BU1008 規格:膠裝 / 單色 / 19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