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十誡(繼續橫掃日本推理文壇,《方舟》作家最新作品,變態凶手讓全員變共犯!)
-
鵼之碑(京極夏彥出道30週年紀念作,創作生涯代表作「百鬼夜行」系列最新作)
-
在文庫旅館等待的書(《星期五的書店》作家連繫人與書本的溫柔新作)
-
福爾摩斯凱旋歸來【限量隨書贈「京都名偵探」雙面人形書籤】
-
草迷宮(芥川龍之介讚譽古今獨步的文學宗師.文豪泉鏡花百年妖異經典)
-
古文觀止有意思:重返歷史現場的24堂古人智慧課
-
死亡與奇術師(歐美密室推理復興新作,特裝設計「解謎篇」機密袋封)
-
黎明破曉的街道【事後清晨版】:東野圭吾筆下的「外遇」!
-
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朗夜》作者崔恩榮全新短篇集)
-
可燃物【橫掃日本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最強三冠王!】
內容簡介
這是一九一六年,在一個酷熱的夏天的幾個星期內;這是凡松.德.賴多瓦爾,一個十六歲,出生於上流世家的獨子,在一個星期裡,他在沙龍與四十五歲的大人物馬塞爾.普魯斯特相遇,隨後他幾乎每天下午都跟住在麗池飯店的他見面。在同一個星期裡,他跟女管家的私生子,二十一歲的亞瑟.瓦萊斯,一位上前線打仗,回家休假一個星期的士兵,他跟他夜夜繾綣。在一個星期裡,在一九一六年的夏天,十六歲的凡松,早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而他的生命悲劇,正如那個時代,那個大戰,「你若死了,我也跟著死去」。如同三人輪舞的日日夜夜,是三人分離三地日日夜夜書信的思念。直到那永生不得見的訊息傳來,兩個悲慟的人,凡松和那位母親,在那徹底空了的屋子裡,一件出乎意料的祕密被揭露開來。那已是一九一六年秋天的時候了……
1999年,作家菲利普.貝松在閱讀一次大戰時的士兵的文獻,以及多位士兵的家書後深受感動,動手寫下這個混合了沈重的時代背景和虛構的愛的故事。《由於男人都不在了》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就像麥可.康寧漢以《時時刻刻》銜結維吉妮亞.吳爾芙;珍.瑞斯(Jean Rhys)在《夢迴斷藻海》(The Wild Sargasso Sea)銜結夏綠蒂.勃朗黛;《由於男人都不在了》則以普魯斯特為支線編織時代的悲劇,猶如某些書評所比喻的:菲利普.貝松的第一本小說就像海明威《戰地春夢》的同性戀版。
【好評推薦】
◎「一本卓然出眾的小說:光彩奪目、充滿創造力、滿懷膽識。一場文學的戀愛,新鮮的想法盈溢,費思量的劇情,慧黠的織錦,故事背景裡史實的曖昧和沈重,與讀者閱讀的享樂巧妙地結合起來。……細緻敏銳而殘酷,極其美妙的書寫。」──法國,《世界報》(Le Monde)
作者資料
菲利普‧貝松(Philippe Besson)
出生於法國夏朗德省的Barbezieux小村,當地人口約一百六十人。1989年他遷居巴黎,成為律師和社會法教師,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旅遊,待過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海和多倫多等地。 1999年他因為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的文獻和家書深受感動,動筆寫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由於男人都不在了》,混合了當時世界大戰的氛圍、精細描寫人情事故的作家普魯斯特、兩個年輕男孩數天的激情和永生的愛情。 同年他亦出版他的第二本小說,以他病逝的兄弟經緯,轉化成日記小說的《他哥哥》(Son frère),法國劇場、電影界最重要的導演夏侯(Patrice Chéreau)立刻將它改編成電影,並得到2003年柏林影展銀熊獎,隨後在台北金馬影展放映時,片名為《死亡詩篇》。 此小說之吸引夏侯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身體瀕臨死亡前鉅細靡遺的記載,以及兩兄弟間最親密的情感和記憶。32歲才動筆寫作的貝松,其小說的主題多圍繞在死亡的命題上,在訪談中他自承深受普魯斯特、韓波,特別是莒哈絲的影響甚深。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