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人生的五種財富:設計你的夢想人生,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金錢財富都豐收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大量買進: 專注本業,閒錢All In——大俠武林教小資變富有的實戰練習
-
贏在邏輯思考力: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
-
台灣AI大未來: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
-
AI融合策略:工業巨頭如何擁抱人工智慧、即時數據,華麗轉型成為未來智慧工業
-
不確定性的力量(Next Big Idea Club年度選書):在變動時代擁抱未知,突破思維框架,提升創造力與決策能力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首度寫給投資人的理財專書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
內容簡介
一針見血,拆解「投資」的本質!
日本暢銷12萬冊的長銷理財經典
最權威的理論+最簡單的方法,讓股海不再是苦海!
股票投資,是天底下最具魅力的「賭博」
因為哪怕是門外漢,同樣有穩健獲利的方法──
不想為股價膽戰心驚的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戰鬥方式!
日本出版史上最酷且永不過時的入門投資寶典,出版20週年,新裝上市!
◤充滿研究與實驗精神,一堂真正為「普通人」準備的投資課
日本暢銷作家暨社會評論家橘玲,透過親身的學習與投資經歷,以及犀利的筆法與眼光,為你分析市場上常見的各類股市投資方法,舉凡短線當沖、波段交易、價值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等,從中總結出最適合大眾的成功訣竅。
原來,投資不用靠直覺、不用搏運氣,而是一場理性的長期遊戲。只要掌握基本原則,每個「怕輸的人」都能穩健踏出第一步。
◤用經濟學上最正確的投資方法,建立「不焦慮的財商思維」
比起繁複的財報分析,或是刺激的追漲殺跌,本書更關注的,是讓你建立起不被市場情緒與傳銷言論左右的判斷力。橘玲從機率、心理學、經濟結構切入,讓讀者理解為什麼大多數人在股市裡會輸,又為什麼真正贏的反而是那些最穩、最無聊的策略。對初入市場的你而言,這不只是一本股票入門,更是一套終生受用的「思考方式」。
【寫給不想賠錢的你】
★即使是接觸金融市場的新手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只要採取長線操作的方式,持續買進世界股票指數基金即可。
★在所有操盤狀況中,移動平均線策略在整體行情下跌時,的確能發揮效用;但當行情持續上揚,買入持有策略的效果便會遠勝於移動平均線策略。
★短線交易就是一場零和遊戲,如果不將對方踹進谷底深淵,最後被淘汰出局的人就會是自己。可是,這樣殺到見骨的做法並非股市投資的王道。想要成功地運用資產以小博大,並不需要非得讓自己化身成冷酷無情的賭徒。
★與人生雷同的是,一間公司的成長過程必然會歷經許多波折,但正確的事物終將通過考驗並生存到最後。所謂的股票投資,其實就是一間能符合股東和消費者期待的公司,在值得尊敬的經營者帶領下逐步成長的過程。人類如是,資產家亦然。
目錄
新版序言
初版序 不想膽戰心驚的投資人,也能有自己的投資法
第一章 光是靠股票,就能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
宛如警世寓言的JCOM男╲「股票專家」究竟該如何定義?╲股票投資即是賭博╲複利與財務槓桿╲獲得無限財富的方法╲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的金錢遊戲╲關於「人類滅亡年」的預言╲一天獲利兩億,虧損七億╲住在交易市場裡的魔法師
第二章 堀江貴文的投資學,帶你一探股市奧祕
股價變化「超速」算是犯罪嗎?╲資本主義的原理╲市場原理的缺陷,才是引發活力門事件的關鍵╲「堀江貴文大冒險」的序章╲財富將會從天而降?╲堀江貴文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登峰造極的虛擬企業╲天真無邪的孩子就足以掀翻整個日本
第三章 名為當日沖銷的生活模式
追求另一種自由的可能性╲賽馬為何沒有必勝的祕訣?╲股票交易是一種心理遊戲╲有人賺錢必定有人賠錢╲能從股價線圖中看見未來嗎?╲找出異常現象的所在╲股市裡的星際大戰╲即便如此,成為當沖客仍是首選?
第一章~第三章為止的總結
第四章 投資股票究竟是種什麼樣的遊戲?
理解股票的真正定義
投資究竟代表什麼?╲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祕辛╲民主主義與資本主義╲併購基金的魔法
股票價值是如何決定的?
終極解答在此╲債券是一種預測利息的遊戲╲股票投資是一種預測未來收益的遊戲
第五章 靠股票創造財富的方法
「神一般」的投資術
奧馬哈的先知╲平成時代的開花爺爺╲實在論與唯名論╲發掘出洛基與辰吉丈一郎的方法
股市名嘴的獲利模式
將資產託付給「神明」來操盤╲低PQ的人們╲一門販售「安心」的生意╲只會有「看漲」與「中立」意見的原因╲成為股市評論達人的方法
第六章 經濟學上最正確的投資法
世界第一淺顯易懂的金融理論
青年時期的馬可維茲╲投資者的腦袋真的清醒嗎?╲風險就如同一波接一波的大浪╲尋找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金融理論的最終歸宿╲以經濟學為依歸的正確投資方法
經濟學家與華爾街的戰爭
反擊「效率市場假說」╲不聽忠告的頑固派與壞掉的錄音機╲諾貝爾獎真的那麼值得信任嗎?╲投資全球化市場
第四章∼第六章為止的總結
第七章 缺乏金融素養的人們
金融版本的《傻瓜的圍牆》╲成本與博弈╲令人滿頭疑問的金融商品╲以吃定消費者為目的的金融商品╲保本型基金的內建圈套╲靠避險基金賺大錢╲「愛國基金」的熱潮╲美其名為愛卻販賣偽善的人們╲肥羊總是會一隻接一隻地出現
第八章 門外漢也能湊一腳的投資方法
1資產配置
前景看好的市場與逐漸萎縮的市場╲最大的資產就是你自己
2全球分散投資
將投資標的放到全世界╲適合普羅大眾的投資方法╲提撥制年金的正確運用方式
3匯率風險
以外銷為主的企業為何會因匯率變動而虧損?╲透過外幣運用九十五%的金融資產
4門外漢投資法
門外漢投資法的基礎觀點╲究竟應該將資金投入何處?
5全球投資組合
投資表現╲相對風險
6門外漢投資法VS私人銀行
第七章∼第八章為止的總結
第九章 專為如履薄冰的你打造,新NISA活用術
「失落的三十年」扭轉了常識╲設法縮短「退休後的時間」╲每月投入三萬,就能存到
一億六千三百萬╲將多餘資金全數投入NISA╲建立投資不動產的正確思維╲成長投資額度
不必另作他用╲如何建立最為簡易的投資策略?╲不要過度在意股價的漲跌
參考文獻 想知道更多,請來看這些書
初版後記 接到追繳通知的那一天
新版後記
序跋
【新版序言】(節錄)
本書以二○○六年四月發行至今已來到第二十六刷的熱銷作品《如何停止焦慮愛上投資》(臆病者のための株入門)為基礎,加入〈新NISA活用術〉一章後,再次以新版之姿與各位見面。雖是新裝上市,但仍大幅保留多年來讀者熟悉的原書內容,僅進行最低限度的增添及刪改。(書末〈參考文獻〉一節,則為全新內容。)
原書發行至今已過二十個年頭,依然獲得許多讀者的支持,個人淺見認為,這是本書始終圍繞於金融理論的標準說明之功。
進入一九五○年代後,投資人開始可以取得股票與債券的詳細交易數據,經濟學家因此發覺到可藉此將投資市場模型化。爾後,金融市場歷經多位數學天才徹底鑽研剖析,到了一九七○年代,陸續出現多位學者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金融理論至此可謂成形定錨。
倘若金融市場的各種資訊均可即時公諸於世(效率市場假說),且股價波動均在合理區間內,在這樣的前提下,理論的正確性已獲數字背書,因此也將不再有其他可追加補充的內容。
但後來我們知道,市場沒有完全走向效率化,而是經常出現bug(價格扭曲),也並非是常態分布,而是呈現複雜系統的長尾型態(冪律分布),會間續性發生如雷曼兄弟事件之類的極端狀況。儘管如此,金融理論依然是支撐金融知識的不動基石。
根據金融理論所導引出的結論,簡單地說可歸納如下:「即使是接觸金融市場的新手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只要採取長線操作的方式,持續買進世界股票指數基金即可。」即使後續金融市場再出現新的見解,此建議亦可適用。……
……在長達兩千八百年的時間裡,人類的富裕程度沒有顯著變化。即使將時間軸往前拉到五十萬年(智人﹝Homo sapiens﹞誕生)或五百萬年(最早的人類誕生)前,可以想見,依然不會出現太大的落差。
即使回溯到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生活,或是中世紀的都市或農村社會中,其實都可以觀察到,人們的生存模式並不輕鬆。
當智人的活動範圍擴散到整個歐亞大陸時,已是冰河期尾聲(西元前一萬兩千年),此時全世界的人口也僅約六百萬人左右。到了西元前一萬年前後,由於農業革命導致人口爆炸性成長,全世界的人口在最多時一度成長到一百倍之多。於是乎,世界整體財富大增,但人口的同步暴增,使得平均每人所能分得的財富,依然不見太大的變化。
然而,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源自英國的工業革命帶動下,人類進入了前所未見、整體財富呈指數級增長的時代。
在物理學中,經過加熱的水會轉變為水蒸氣,這樣的變化稱為「相變」(某物質從一種相態轉為另一種相態)。在相變前一刻的臨界狀態下,水會劇烈沸騰。人類在農業革命中,經歷了人口與文化的相變;又在工業革命裡,經歷了科技與富裕程度的相變。
未來難以預測,無人知曉今後將如何發展,但關於世界經濟接下來的變化,大致仍可彙整出以下四種觀點。
「① 樂觀主義」:各項技術今後將繼續蓬勃發展,工業革命後的指數級成長,預期將會持續下去。
「② 現實主義」:工業革命在人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單一事件,其所帶動的成長雖可預期今後仍會維持一定幅度,但由於物理方面的限制,使創新趨於低調,故可研判,世界經濟在某個時間點上將拉回至平衡狀態。
「③ 悲觀主義」:經濟已進入低成長時代,至今為止歷時三百年的指數級財富增長,已經畫上句點。
最後是「④ 絕望主義」:由於氣候變遷及環境等制約,導致經濟成長陷入負螺旋,最終,如同電影《瘋狂麥斯》(Mad Max)所描述的末日世界將會到來。
長期買進並持有全世界股票指數基金,正是針對工業革命後的經濟成長下注的投資戰略。雖然每位投資人對上述發展劇本都有各自的判斷及選擇,但若你屬於①的樂觀主義或②的現實主義者,那麼只需照著本書所寫的內容來實踐投資,即可安身立命。
自本書以後,我就很少再寫投資或資產管理相關的書了,主因正是由於這些均是早已定型的普世法則(當然這其中有一定程度的侷限)。即使到現在我依然相信,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那些如履薄冰的投資人)只要充分理解本書內容,就足以在投資市場中取得相當的成果。
本書初版中曾提及投資世界市場的方法,裡頭推薦過與「MCSI指數」(MSCI Kokusai Index)連動的基金標的(當時可推薦的,也僅有該標的),其在之後二十年間的平均投報率,約達十一%。
二○○六年時,若在此基金上投入一百萬日圓,現在的資產價值應已來到七倍以上,約七百三十萬日圓。如果每月定額投資五萬日圓(以投資期間兩百二十個月計),那麼原本的一千一百萬日圓,會變成約三千五百萬日圓;如果每月持續投入一萬日圓,兩百二十個月後,原本的兩百二十萬日圓,也能成長至七百萬日圓左右。
投資的結果即代表一切,「雖敗猶榮」這樣的空話,並不存在於投資市場。個人對於自己能向讀者提供真正有益的建言,感到十分光榮。
【初版序】不想膽戰心驚的投資人,也能有自己的投資法
我大約在十年前開始對股票萌生興趣。當年正是阪神地區發生大地震、整個日本還因邪教主導的恐怖活動而人心惶惶的災難年(原書初版於二○○六年推出,往回推十年,約為一九九五年)。該年秋天,微軟推出Windows 95,日本也就此正式進入網路時代。我因讀了比爾.蓋茲的著作《擁抱未來》(The Road Ahead)而深受感動,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想要投資這位業界新星所經營的公司,於是前往時任公司附近、日本首屈一指的證券公司分行,準備買進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當時負責接待我的,是一位給人感覺十分厭世的阿伯。「微軟?根本聽都沒聽過。」他一臉沒好氣地回應,然後拿了一份放在桌上角落處的簡介,塞到我手裡說:「如果認真要玩股票的話,建議你先好好研究過後再來比較好喔。」當時的我是個徹頭徹尾的股票菜鳥,以為只要去證券公司就能買到任何自己想買的股票,那時甚至還一度覺得連微軟都沒聽說過的阿伯根本一點都不專業。
當時對方塞給我的簡介,是一本叫做《與股票的初次邂逅》(株はじめて物語)的小冊子,封面畫著一位像是一休小和尚般的可愛角色,正襟危坐地讀著《日經新聞》和《公司四季報》。我迅速翻閱了一陣,心底不禁想著:「原來玩股票這麼簡單啊!只要低點買進、高點賣出就搞定了。」
後來我走到一間書店,一連買了好幾本股票入門書,花大概三趟電車通勤的時間把它們讀完,卻還是一頭霧水。於是我再次前往書店,又買了其他股票入門書,就這樣一路下來總共讀了幾十本股票相關書籍(我承認自己有點強迫症),才終於發現一件事。我發現的,並不是什麼「股市必勝心法」,而是終於恍然大悟地了解到,自己為何會一直陷在五里霧中。
隨著新世紀到來,全球資本主義或市場原教旨主義等席捲世界,每個人開口就是:「你沒有投資股票?這樣下去很容易跟不上時代喔!」接著檯面上陸續冒出「按按滑鼠就賺了二十億日圓的二十七歲無業當沖客」,或是「以股市為舞臺、執掌市值逾一兆日圓的企業,卻又在三十三歲之齡身陷囹圄的年輕企業家」,之類的例子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此時,原本對股市抱持懷疑態度敬而遠之的人,或是心裡始終無法接受股票的人,都開始感受到不學習投資股票就可能被淘汰的危機感,於是開始走進書店,尋找學習用的書籍。沒錯,就像十年前的我一樣。
可遺憾的是,就算讀了再多股票入門書,還是無法理解股票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本就寫得讓人難以理解。
簡單來說,在股票的世界裡,大約有三種彼此毫不相容的觀點在各說各話,他們大秀各種艱澀難懂的數學算式,羅列出許多令人滿頭問號的相關圖表或線圖走勢,通篇滿是和經文相去不遠的專業術語等等,藉此把初出茅廬的投資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不知不覺間,那些不明就裡的人,便被視為愚蠢無知的輸家。
財經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等金融業菁英上班族,更是加入攪局,卯足了勁來影響投資人買賣股票或基金的決策,每個人都自信滿滿地拋出「跟著我投資保證沒錯」、「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等宛如神諭般的臺詞。也難怪,一旦陷入如此充斥魑魅魍魎的世界中,若沒能有一本適得其所的指引書籍,必定難以從泥沼中脫身,更遑論抵達原先設定好的投資目標了。
如今,用「日本必定因負債而破產,不久後國家將無力支付國民年金,大多數國民遲早落入貧困階層」這樣的言論,來嚇唬膽戰心驚的投資人,這種做法似乎已成顯學。
股市名嘴、經濟學者、理財顧問及財經記者等「金融專家」,更是口徑一致地表示:「如果繼續把錢存在郵局或銀行,早晚會因為『國家破產』或『惡性通膨』而一無所有。接下來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在風險之下守護自己的資產。」
這些所謂專家所言並非完全錯誤,因為保有危機意識的確重要。然而另一方面,因恐懼或受到煽動,毫無準備便啟程航向投資的大海,卻轉眼間觸礁沉沒的投資人,同樣比比皆是。
股票市場是一座孕育人們種種欲望的巨大迷宮,沒人能預料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既然「金融專家」無法為我們指引出正確的方向,不如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專屬自己的投資之路。
就算是怕失敗的投資人,也能有專屬於自己的投資法。如果讀完本書後,能夠讓更多讀者心中產生些許「原來投資沒有想像中可怕嘛」的想法,將會是我最開心的事。
內文試閱
【摘文1】名為當日沖銷的生活模式(節錄)
有人賺錢必定有人賠錢
只要成為當沖客,就不需要繼續勉強在討人厭的公司上班,順利的話還可以自由旅行全世界。然而,如此吸引人的提案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小小的陷阱,那就是,當沖其實是一種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零和博弈」指的是參與者的獲利與虧損加總合計後為零,這也是所有博弈遊戲的基本概念。例如以一百日圓的賭注來擲硬幣,賭對的一方可獲利一百日圓,而另一方必定虧損一百日圓,雙方損益加總後等於零(一般而言,還須計入被扣除的手續費,所以實際上應為負數)。
從事股票交易時,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點從買賣成立的事實便能輕鬆證明。
當某檔股票的股價為一百日圓,便代表在股市中有以一百日圓買進該股的投資者,以及以一百日圓賣出該股的投資者。前者預測股價未來會再上漲而決定買進,後者則判斷股價將會下跌而決定賣出。就像這樣,在股票交易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如果沒有數量相等(股數相等)的投資者做出完全相反的預測,交易就無法成立。(如果某一方數量較多,股價就會呈上漲或下跌走勢。)
在流動性相對較高的股票市場中,交易一旦成立,股價多會立刻發生漲跌波動。這就代表投資者雙方有一方正確預測股價走向,另一方則預測錯誤。假設只是單純猜測股價究竟會漲到一百一十日圓或跌至九十日圓,那麼必會有一方獲勝;但若計算雙方的損益總和,則無論在哪個時間點上計算,都會得到合計為零的結果。所謂的股票交易原理,就是一種無限反覆的零和買賣,故所有的交易到最後,總合計算必然為零。
當某人賺了一百日圓,就代表另一個人損失了一百日圓。當某人獲利一萬日圓,另一邊就會有人虧損一萬日圓。想必各位讀者到目前為止,應該都能輕易理解我想說的內容。
而理所當然地,接下來各位會察覺到一個相當單純的事實。
當某人成功地用五年時間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也就表示有人在五年內總共損失了一百億(準確來說,應為九十九億九千九百萬)。
當然,沒有人能輕易承受如此龐大的損失,因此這筆損失正是由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分散承擔。如此一想便不難理解,在這位成功賺進一百億的投資者背後,其實有著一萬名投資者,把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百萬丟進了股市,而這筆錢就此一去不復返。
股市裡的星際大戰
當初,剛開始出現在美國股市裡當沖客們,總喜歡拿知名電影《星際大戰》來比喻自身的處境。例如由大型證券公司或機構投資者所掌控的華爾街,就是以黑武士達斯.維達為代表的「邪惡帝國」;而藉由高速通訊網路設備及最新交易系統所武裝起來的個人投資者,所集結而成的組織,便是挑戰該「獨裁政治」的同盟軍。
當時的路克.天行者與韓.索羅等人的最大敵人,正是高盛(Goldman Sachs)、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巨大投資銀行集團的投資部門;而他們最主要的獵物,當然是投資信託和年金基金等反應遲鈍的機構投資者。即使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投資者懷念著當年熱絡的市場氛圍,因為當時的市場參與者並不單純只是「投資者」,而是人人有機會搖身一變成為「投資英雄」的稀罕年代。但很快地,隨著投資者的人數暴增,投資市場也就此成了相互猜忌攻防的無趣世界。
言歸正傳,當時的當沖客,主要進行的是什麼樣的交易遊戲呢?讓我們透過日本的例子來看看。
在一些管理機構投資人資金的基金裡,會設定「不納入任何股價未達一百日圓之股票」的規則。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基金內長期持有那些無法說服客戶續抱的不良標的。然而IT泡沫破滅之後,在股市持續下探的走弱行情中,無論是銀行、建設業或不動產公司,許多企業都不可避免地跌到了一百日圓左右。
也就是說,只要將這類積弱不振的股票賣空,讓股價跌到兩位數,到了隔天,基金和機構投資人就只能循規蹈矩地將持股賣出,即使會因此造成巨大虧損,但交易員畢竟也只是聽命行事的上班族,管理的又是他人的資產,自然無關痛癢(內心話就是:反正這些會造成投資者虧損的規則也不是我訂的啊)。
如今我可以坦然地說,這樣的交易模式真的非常有趣。由於隔天股價百分之百會暴跌,只要股價探底時反手買進,一來一往就能連賺兩波。因為股價很低,所以即使是一般的上班族也能投點零用錢嘗試交易,且遭賣空鎖定的標的,價格幾乎不可能回升到原本的水準(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賣空就有錢賺),也就幾乎不會有虧損的風險。那個時候,「一天就把一百萬翻成兩百萬」的故事,比比皆是。
不過,這麼做之所以令投資者難以自拔,其實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心理上的刺激。投資人彼此在網路上交流資訊,將眾人鎖定的獵物逐漸逼入絕境,看著收盤價跌破一百日圓的當下,就能感受到難以言喻的興奮!此時,股票市場就宛如一處虛擬戰場,而每位參戰者則透過奇襲,將敵人的航空母艦或戰艦逐一擊沉。
誠如各位所知,股市交易就像一種網路遊戲,只要掌握住密技,就能在兼顧樂趣的同時取得實際利益,買賣過程中更是緊張刺激,令人血脈賁張。從經營者角度來看,當然不樂見自家企業的股價被人玩弄於股掌間,然而說到底,面對股價下跌,須負最大責任的還是企業本身;且金融機構就算破產,也能得到政府調用稅金救濟。
當運用企業年金操盤的基金出現嚴重虧損,我們未來會不會就領不到年金了呢?那還多久以後的事,用不著現在操心。重點是,賭博時把底牌亮給別人看,那不是笨蛋嗎?讓這樣的人消失,對社會更好。
遺憾的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異常現象,一旦在街頭巷尾流傳開來,就會頓失魔力。在方才提到的「擊沉戰艦遊戲」裡,後來也出現證券公司交易員趁股價即將跌破一百日圓時大量搶進、導致參與遊戲的散戶們陷入恐慌的情況。說來諷刺,這回被掀開底牌、淪為獵物的,反倒是散戶交易員了。
【摘文2】靠股票創造財富的方法(節錄)
資本主義其實終歸只有一條路
基本分析派(實在論)與技術分析派(唯名論)有著根本性的對立,因此多數人都認定,雙方絕無達成共識的機會。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其實有著十分微妙的連動關係。
基本分析派之所以能取得乏人問津的廉價股票,是因為多數市場參與者並未發現該企業的「內在價值」。反過來說,若市場裡只有基本分析派的投資者,那就不會有任一檔股票處於低價狀態,結果就是,永遠不會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到來。也就是說,當所有人都認定基本分析派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時,基本分析派的投資者,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提,技術分析投資是一場預測參加者之預期的遊戲。由於股價會不斷變動,因此投資者的預期也會因某些要素而發生變化。從原理上來看,其中會帶來最大影響的要素,當然就是企業的營收預測(以及後續由此所推得的企業內在價值)。
由此可知,基本分析派與技術分析派雖然看似水火不容,可是彼此之間卻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如果市場上少了交易時無視企業「內在價值」的技術分析派,基本分析派的投資方法也就無法成立。相對地,若沒有因企業收益預測而引發的股價波動,技術分析派的遊戲也一樣無從玩起。
然而,雙方的相關性還不僅止於此。
在股票投資是一場機率遊戲的前提下,那些「保證獲利的線圖走勢分析」都是騙局;同樣地,「保證獲利的長期投資法」其實也並不存在。巴菲特之所以堅持挑選「股價遠低於該企業實際價值」的股票,正是因為他熟知股票投資的遊戲規則。當股價愈低,投資者的獲利勝率就會愈高。因此,追尋低股價正是讓遊戲朝著對自己有利方向發展的唯一方法。
不管是股票交易員還是長期投資者,在股票市場裡的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其實都一樣。無論經營事業或從事投資,要想從中創造財富的共通原則,就是要比他人更快一步找出市場的扭曲點。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精髓所在。
成為股市評論達人的方法
股市名嘴或投資顧問的預測大多無法準確命中,但是為什麼他們依然可以抱穩飯碗呢?這是因為在推薦選股時,就算他們是基於隨便的原因,隨便推薦了某一檔股票,也總會有一半的機率是對的。
而當擅於話術的股市名嘴在自己推薦的股票碰巧上漲時,更會抓住機會大大吹噓一番。例如:「活力門的股價果然漲到十倍了!當初如果你聽我的話,現在早就是大富翁了!」可一旦預測失準,他又會雙手一攤,裝做什麼都沒發生(其內心想法想必是「投資有賺有賠,責任都要自己承擔」之類的)。
有些財經專家為了更引人注目,會提出更極端的建議,或是與大多數人背道而馳的投資方向。例如當日經平均指數暴跌,市場氣氛低迷時,他們會站出來大聲宣示:「經濟的基本盤並沒有動搖,股價一定會在幾個月後觸底反彈!」如果碰巧股價真的回升,這些財經專家必會第一個站出來邀功。然而,即使狀況並未如預期發展,投資者多半也不會太放在心上,一切就會像船過水無痕般被眾人淡忘。
更有甚者,還會散布「日本將在二○××年破產」、「銀行會查封存款導致存戶無法領出」等可能性極低的負面預言。如同當年「恐怖大王」諾斯特拉達姆斯的預言一樣,人類本就具有被負能量吸引的傾向(像佛洛伊德就曾提出「死之本能」﹝Thanatos﹞這樣的概念)。做出各類災難式預言的人,心中多半抱著「一旦矇中,自己就能一輩子受人崇敬」的想法。即使最後什麼事都沒發生,對眾人而言等於逃過一場災難,因此也不會有人太過計較。結論就是:所謂的股市預測,其實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樣的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立,正是因為極少有人會花時間回溯股市名嘴過往幾年的預測。然而在美國,卻真的有一位好管閒事的經濟學者,針對提供投資情報的相關服務做了一項極為透徹的研究。結果可想而知是慘不忍睹:如果全盤按著「財經專家」的建言交易股票,幾乎保證穩賠不賺,還會被證券公司狠狠剝一層手續費,績效甚至不如讓猴子隨意擲飛鏢選出來的股票。這大概就是受到業界環境束縛之類因素的影響吧。
當然,優質的市場預測機構也不是沒有。例如知名的價值線(Value Line),根據費雪.布雷克(Fischer Black,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理論聞名的經濟學者)的詳細研究,他們的市場預測,在長期表現上確實曾持續優於市場平均。
價值線素來標榜「不隨市場行情起舞」,當金融業界的財經專家們隨著市場風向忽左忽右時,他們卻鮮少改變自己的預測。諷刺的是,這就再次證明了巴菲特的觀點:不受外在雜訊影響,堅持自身所選定的股票並長期持有,才是創造財富的關鍵。
延伸內容
【本書特色】
★日本長銷20年,賣破12萬冊!一針見血,道破投資本質!
★以獲得經濟學與數學驗證的金融理論為根基,永遠不過時!
★不想盯盤、沒有內線、害怕賠錢?也有實證可行的投資法!
【日本讀者五星好評】
▶這本書就是現代人金融知識所需要的一切!透過例子和證據,清楚地解釋了對於不以投機性投資為目標的普通公民來說重要的金融知識,是一本好書!
▶超棒的作品,完全掌握了問題核心。
▶本書原出版於2006年,此次再版新增一章及參考文獻。正如新版序言所述,即使經過近20年,其對金融投資的精髓闡釋也絲毫未減。雖然書名是「股海入門」,但本書並不限於股票,堪稱金融投資的聖經。除了了解股票投資本質上是一場賭博和零和遊戲,以及如何避免被金融機構利用之外,還可以從更廣闊的角度了解世界的運作。可以說,投資方面,讀完這本書就夠了。
作者資料
橘玲 1959年生,日本著名政論家、暢銷書作家。 2002年以國際金融小說《洗錢》出道,隨即備受矚目,同年出版的《撿黃金羽毛,變成有錢人》暢銷30萬冊,被譽為「新世紀的《資本論》」,2006年以《永遠的旅行者》入圍第19屆山本周五郎獎,並以《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一書獲得2017年新書大賞。 另著有《被出征的世界》、《最高CP值的人生設計課》、《上級國民/下級國民》、《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避稅天堂》等書。 橘玲官方網站:http://www.tachibana-akira.co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