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富必有方:聊齋志異裡的商業思考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富必有方:聊齋志異裡的商業思考

  • 作者:林峰丕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8-15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繼《打造被動收入流:幫自己加薪的49個富思維》後,林峰丕醫師從商業理財角度,重新詮釋中國古典小說經典名著《聊齋志異》。這本充滿傳奇色彩的志怪小說,不僅深刻描繪人間百態,也蘊含了洞察人心的商業邏輯。 大學國文老師‧作家 李純瑀、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宋怡慧、名作家‧主持人 吳淡如、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郝旭烈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關於商業經營: ★改變是商場不變的定律,保持彈性策略,迎接突如其來的變局。 ★唯利是圖是商業的本質,適度讓利將帶來更好的結果。 ★掌握「從眾效應」、差異化行銷,幫助你在市場上洞燭機先。 ★成功模式無法複製,與時俱進,才能事半功倍。 ★認識的人多不一定好辦事,無法互惠的人際關係是無效人脈。 ★貴人永遠是自己吸引而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關於投資理財: ★股神巴菲特說:「一個投資人應該表現得好像一生只有一張決策卡,上面只有二十次決策機會。」投資一定有風險,決策時謹慎以對,別犯下孤注一擲的錯誤。 ★懶惰是投資的致命傷,不管是貪婪還是不甘心,都是你的大腦在作祟。 ★分批買進,定期定額投入,秉持「長期存股」策略,累積滾雪球般的複利價值。 ★退休金愈早準備愈好,讓存下來的錢為你創造被動收入,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不管是在生活上、工作中,又或者是各種的關係,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又何嘗不是像聊齋一樣,在世上各顯神通、各憑本領。這次喜見峰丕醫師把聊齋結合商道,寫成了這本好書,更是讓我在欣喜之餘,充滿著無限的感動。」 ——Podcast「郝聲音」主持人 郝旭烈 「透過林峰丕醫師的大作幫助你撥雲見日,真正看懂人性、了解自己和商業邏輯。你能獲得的最基本好處是不再輕易上當、反覆受騙,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然而,更好的運用是豐富你的商業思維,改寫你的職涯與人生,創業時也能如虎添翼。 」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目錄

推薦序 看透故事裡的商道與生命的洞察及指引 郝旭烈 推薦序 看懂人性與商道,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同時如虎添翼 洪培芸 自序 不過時的底層邏輯 1.因小失大的賣梨人:適度讓利,提高獲利 2.來自陌生人的意外救贖:急功近利是做生意的大忌 3.從危機裡尋找商機:日常生活是生財之道 4.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決策之前,先問自己合不合理 5.身懷絕技走江湖的女醫:人氣是假象,別被「從眾效應」迷惑 6.閻羅王的職務代理人:能夠派上用場的才是人脈 7.落漆的連珠箭:成功學無法複製 8.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時間是創造複利的利器 9.失而復得的一臂之力:孤注一擲是投資的下下策 10.一場過路財神的夢:破除心魔,避免掉入投資陷阱 11.專情又狠心的青樓女:當機立斷是成功者的必殺技 12.所託非人的悲鴿:誠信是交易的最高指導原則 13.本是同根生,何苦相為難:在商業世界裡,互利才能共生 14.小氣成不了大器:對金錢的態度愈寬容,愈能招來財運 15.世事如棋,局局詐:江湖險惡,別讓狩獵者有可乘之機 16.鐵口直斷的女巫: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17.有識人之明的富翁:貴人究竟從何而來? 18.千里牽良緣:傳賢不傳子,是企業永續之道 19.大發善心卻引來殺機:善與惡之間的距離 20.賭徒的復仇:信任禁不起人性的考驗 21.草包買官記: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 22.理財是一輩子的課題:為不用替老後煩惱的人生做好準備

序跋

自序 不過時的底層邏輯 我相信很多人一聽到《聊齋志異》,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鬼故事,好像聊齋跟鬼怪劃上了等號。如果你也是這麼看待這本書,那我很肯定你應該沒有看過全本《聊齋志異》,就像有人這麼說過:即便是中文系的學生,能看完整本《紅樓夢》的可能也不超過百分之十。 如果《紅樓夢》是如此,我想《聊齋志異》應該也相去不遠。 但這本收錄近五百個故事的短篇小說集裡,真的跟鬼怪狐精靈異相關的內容,其實只占了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奇人異事或鄉野奇談、都市傳說。一般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可能是大部分改編的影視作品幾乎都著重在鬼怪題材,像是《倩女幽魂》、《畫皮》、《胭脂》等,讓很多觀眾以為它是一本鬼故事大全。事實上,蒲松齡在書裡想要傳達的,遠不止這些有點恐怖氛圍的情節。 說起蒲松齡,是不得志書生的超級典範。他一輩子的好運大概在十九歲那一年全部用完了。他在縣、府、道三級考試中均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可說是秀才三冠王,這是他最風光的一年。之後的科舉考試卻次次落榜,只能勉強當個地方官員的小幕僚,後來乾脆回家鄉開個私塾,收些學生來養家,一教就教了四十年。當他的學生都考上了舉人,同試競逐的他還是名落孫山。 一直到了七十二歲,他終於透過歲貢(被遴選而非參加考試)補為貢生,算是老天給他這一生活到老、考到老,所頒發的最佳勇氣獎。但這個遲來的身分,並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任何改變,就這樣活到七十六歲,也為畢生的教書與考試生涯畫下了句點。 《聊齋志異》這本流傳後世的鉅著,是蒲松齡四十歲時完成的。當時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因為他根本沒錢付梓,只能在同儕之間傳抄;一直到蒲松齡死後五十一年,才第一次印行。這本書享譽全世界,是少數直到現在仍有作者部分原手稿被保留下來的名著,存放在遼寧圖書館作為鎮館之寶。它也是最早被翻譯為多國語言的中國古典小說之一,影響力無遠弗屆。 這些榮光都跟蒲松齡失意的一生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但他無緣得見。 我在重讀這本名著時突然想到:除了藉由那些光怪陸離的超現實情節來一吐心中不得志的怨氣之外,蒲先生還有沒有可以告訴後人的其他觀點?其實他的父親蒲槃也曾因為仕途不順而棄儒從商,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我相信蒲松齡小時候是擁有過好日子的。後來家道中落,生活由奢入儉,這個轉折也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例如〈宮夢弼),這些商人面對的種種順境、逆境,必然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他看似冷眼旁觀,不願涉入,卻又難以真正變成局外人;就像一個下了戲的演員,卻仍陷在劇情裡無法出戲。從那些貧苦的日子走來,他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而這些也成了下筆寫就一則則故事的最佳調味劑。我試圖抽絲剝繭、定性分析,把隱藏在這部警世寓言裡有關的商業之道,如披沙揀金一般淘洗出來。要說我強作解人也好,說我自作聰明也罷,如果能為此書找出一些實用的價值,而且是不過時的人生智慧,我樂於接受讀者任何批評。 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於能提供每位讀者不同的刺激與想像空間,我們不是在參加考試,沒必要追求普世認同的標準答案。關於這一點,我想一生參加了無數考試的松齡先生,必定是最有共鳴的。《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或許不是你所熟悉的「經典之作」,但歡迎你以全新的視角,一同來解構更多元、更有現代感的經典。你會發現:它一點也不過時。

內文試閱

3.從危機裡尋找商機:日常生活是生財之道 〈酒友〉原文: 車生者,家不中資而耽飲,夜非浮三白不能寢也,以故床頭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轉側間,似有人共臥者,意是覆裳墮耳。摸之,則茸茸有物,似貓而巨;燭之,狐也,酣醉而大臥。視其瓶,則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驚,覆衣加臂,與之共寢。留燭以觀其變。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啟覆視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謝不殺之恩。生曰:「我癖於麴糱,而人以為癡;卿,我鮑叔也。如不見疑,當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復寢。且言:「卿可常臨,無相猜。」狐諾之。生既醒,則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專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歡飲。狐量豪善諧,於是恨相得晚。狐曰:「屢叨良醞,何以報德?」生曰:「斗酒之歡,何置齒頰!」狐曰:「雖然,君貧士,杖頭錢大不易。當為君少謀酒資。」明夕,來告曰:「去此東南七里,道側有遺金,可早取之。」詰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餚,以佐夜飲。狐又告曰:「院後有窖藏,宜發之。」如其言,果得錢百餘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轍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謀之。」異日,謂生曰:「市上蕎價廉,此奇貨可居。」從之,收蕎四十餘石。人咸非笑之。未幾,大旱,禾豆盡枯,惟蕎可種;售種,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畝。但問狐,多種麥則麥收,多種黍則黍收,一切種植之早晚,皆取決於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視子猶子焉。後生卒,狐遂不復來。 有位姓車的書生,家境不佳,但是十分貪杯,每晚非喝三大杯無法入眠,所以床頭的酒壺常常裝滿了酒。 有天晚上他睡到一半突然醒來,翻身時感覺身旁似乎多了一個人。他以為是壓到蓋在身上的衣服,伸手一摸,竟是個毛茸茸的東西,好像是貓,卻又比貓大了些。 他起身拿起燭火一照,原來是一隻狐狸,而且還是一隻喝得爛醉睡死的狐狸。再看看桌上的酒瓶,已經空空如也。不禁笑說:「這倒是一位酒友啊。」 書生不忍心驚動狐狸,為牠蓋了一件衣服,還摟著牠一起睡,然後留了一盞燭火,靜觀其變。 到了半夜,狐狸伸著懶腰,打了個呵欠。 車書生笑說:「睡得可真香啊!」掀開被子一看,竟是個模樣俊秀的年輕人。這人起身站在床前拱手作揖,向書生謝過不殺之恩。 書生說:「我很愛喝酒,大家都把我當酒癡。你算是我的知己,如果不見外的話,我們可以做個酒伴。」說完,又把年輕人拉上床繼續睡,還說:「你可以常常來,不必擔心。」 狐狸應允了。 等到書生再次醒來,狐狸已經離去。 第二天他特別準備了一壺好酒,就是要等著狐狸再來。天黑之後,狐狸果然來了,兩人一起開心地對飲起來。狐狸的酒量很好,幽默風趣,彼此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狐狸說:「老是來叨擾,喝你的佳釀,不知該如何回報才好?」 書生說:「只是一點小酒,何足掛齒,不必在意。」 狐狸說:「話雖如此,你也不是很富有。買酒並不容易,我得為你想辦法弄點酒錢。」 隔天晚上,狐狸說:「離這裡東南方七里的路邊有些銀子,你可以明早去取。」 第二天一大早,書生前去,果然尋得二兩銀子,就買了好菜,夜裡下酒。 之後狐狸又告訴他:「後院裡有個地窖,你可以去挖。」書生挖了之後,果然發現很多貫錢,開心地說:「現在有錢了,可以不愁沒錢買酒了。」 狐狸說:「非也非也,就像水漥裡的水舀不了多久一樣,這些錢也用不了幾天,還是應該籌劃一下。」 又過了幾天,狐狸告訴書生:「現在市面上蕎麥的價格很便宜,可以多買一些囤起來,等它上漲。」書生聽從建議,一口氣買了四十石蕎麥,大家都笑他是傻瓜。 不久,發生旱災,稻秧、豆子全都枯死了,只有蕎麥能種。書生的蕎麥一下子銷售一空,淨賺了十倍的獲利,因此發了大財,買下兩百畝的良田。 之後,只要狐狸告訴種什麼,他就種什麼,結果都能豐收。所有農作物種植的先後順序,全是狐狸說了算。 從此,他們倆的關係更加緊密。連書生的妻子,狐狸都稱呼為嫂子,對待書生的兒子就像自己親生的一般。 但是,後來書生死了,狐狸也就不再去他家了。 懶惰是投資的致命傷:理財最好自己來 乍看之下,這是個狐狸報恩的故事,在《聊齋志異》裡出現很多次。但是這篇文章有些值得探討的地方,適用於理財投資的觀念。 狐狸或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預知投資什麼就會發財,但在現實生活中,可千萬不要冒這樣的風險。 你還記得有多少親朋好友曾找過你投資、報明牌、拉保險、做直銷、當會腳……?他們找你的時候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一副錯失了這個機會,肯定終生遺憾的模樣。事後證實,只要你加入他們的行列,確實會遺憾終生,能夠獲利的人恐怕如鳳毛麟角。 投資這件事,如果自己不努力,只想聽從別人的建議,失敗的機率遠超乎想像。因為別人告訴你的,很可能是二手傳播或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資訊,當你跳進去自投羅網時剛好被當成韭菜收割。親朋好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陌生人呢? 我在出版《打造被動收入流:幫自己加薪的49個富思維》這本書時,臉書上出現不少以我的名字開設的假帳號,以免費贈書為由,吸引受害者上鉤。這些人要不是想騙網友加入群組,進行假投資真詐財,要不就是獲取個資,進行科技犯罪。就算呼籲再多次,還是有人說自己被騙了,向我訴苦。 我很好奇的是,我跟臉友們素昧平生,怎麼會有人在不認識我本人的狀況下,去相信一個追蹤者只有個位數的假粉專發出的訊息,甚至把錢匯出,究竟勇氣從何而來?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狐狸的預測並非無跡可循。如果投資者夠敏銳,往往可以在某些理財投資上洞燭機先,例如全球的氣候、戰亂、疫情、經濟起伏……都會牽動相關產業的脈動。而你只要願意深入研究,就可以像狐狸一般做出精準的預測,而不是像大多數的人一樣,只能後知後覺、臨渴掘井。 其實日常生活裡,處處是可投資的賺錢之道。有人在世紀疫情之初,嗅到某些衛生器材、藥品奇貨可居,便買進相關類股,後來生技製藥類股果然大漲一波。有人在超市採買時順便觀察什麼樣的商品熱賣,就買他們家的股票,也是獲利豐碩。這些其實都不難,只看你能不能審時度勢,走在他人前面一步而已。 我想強調的是,就算你再偷懶,也有合乎需求的安全理財方式,但絕不是把錢直接交到他人的手中(就算親人也不行)。如果金錢因此有去無回,也怨不得別人。

延伸內容

推薦序 看透故事裡的商道與生命的洞察及指引 Podcast「郝聲音」主持人 郝旭烈 峰丕老師不僅是一位醫人的名醫,更是一位醫心的仁醫。除了其精湛的專業領域,每每與他訪談交流,更能感受其多元思維、博古通今、旁徵博引的底蘊。尤其,聽他娓娓道來,常常就是在簡單的故事中,就能傳遞令人回味無窮的哲理,以及饒富趣味又極為深刻的剖析。 這也讓我想起了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的話:「人們遵循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誘因。」 不要說之以理,而要誘之以利。 道理常常是人人都懂,但是不見得想聽;然而,引人入勝的故事,連帶著饒富趣味的人物與靈魂,那才是會讓人「利之所趨」深入人心的關鍵。 與其論述乏味的道理,或許陳訴趣味的故事。 從小就非常喜歡《聊齋志異》。 雖然從姥爺的書櫃裡,看到的是蒲松齡的白話本,但也就是因為白話的內容容易理解,讓我對裡面的鬼狐軼事,著迷不已。 長大之後,又重看了幾次《聊齋志異》,慢慢地對於這些鬼狐與人之間的糾葛,又多了幾分深刻的體會。 不管是在生活上、工作中,又或者是各種的關係,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又何嘗不是像聊齋一樣,在世上各顯神通、各憑本領。 這次喜見峰丕醫師把聊齋結合商道,寫成了這本好書,更是讓我在欣喜之餘,充滿著無限的感動。 很多人曾經問我為什麼喜歡書、愛閱讀?不是只要認識身旁周遭有智慧的人,就好了嗎? 我說,就算身旁有不凡的友人,但是我們總沒有辦法上尋千百年,認識孔子、老子,又或是如同蒲松齡能將鄉野奇談融入人生哲理的大師。 但是,只要一書在手,我們就可以任意穿越時空,和這些智者來上一場無聲心靈的對話。 一書在手,智慧相守。 這是一種「傳承」,或者說是「承傳」,「承受」著古人的智慧,經由我們這一代的消化融合,再一代一代的往下「傳遞」。 誠摯推薦這本峰丕醫師的好書。期待讓我們在悠遊聊齋的神奇幻境之中,也能夠對世事的商道,擁有更透徹的洞察,和生命更深刻的指引。 推薦序 看懂人性與商道,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同時如虎添翼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閱讀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知古鑑今,讓你少走冤枉路,甚至是走上了不歸路,如同林峰丕醫師在書中特別提及廣西南寧詐騙案,綜觀歷年來所有詐騙案,甚至是有爭議的心靈課程,都是老片翻拍。伎倆、套路並不新穎,只是演員換了,早在《聊齋志異》如此古老經典的作品就已屢見不鮮,只是多數人都只把聊齋當成狐仙、鬼怪……等奇幻故事看,不曾真正看懂故事中的人性和寓意。可見不變的,始終是人性;而能夠破解的,也是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與認知。 理財與投資,透過閱讀來豐富你的生命經驗,強化你的投資心理素質 爆發於二○○八年底,美國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騙局,主事者還是那斯達克證交所前主席馬多夫,他的專業背景帶來更顯著、也更難辨識的「月暈效應」,讓更多人更輕易地相信他。人性的共同之處,就是當你看到愈多有錢人、名人相信某一個人、團體或組織,那麼你就會覺得更加可信。 不只是美國華爾街發生過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臺灣早期也有過地下投資公司,鴻源、龍祥、永安打著高利率的旗幟,吸收了近千億的游資,讓許多人都瘋狂投入,卻在這些公司宣告破產後,求償無門而深陷憂鬱,甚至是釀成家庭悲劇。事發當時我只有七歲,我的世界及關注點只有桃太郎要去打怪,自然是不知道臺灣社會正在發生大事。幸好透過閱讀,我才能夠補足生命經驗的缺角,去看到歷史一再重演,人性又是如何運作,以及被操弄。 除了貪婪、懶惰與粗心,想要一夕致富、快速翻身的底層邏輯與關鍵的核心問題,是不是你厭惡你現在的工作?希望透過投資致富,盡快擺脫眼前索然無味甚至是痛苦的工作,換得自由身,這才是最該被看見,個人層次的重要生命議題。 我也觀察到,有些人習慣跳過投資、理財的新聞不看,更不願意閱讀相關書籍,這是最大的警訊。但凡自己沒興趣的領域,就完全不去留意,更遑論深入了解。即便社會發生天大的事,也彷彿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直到自己成為上當的主角群之一,才後悔莫及。 最好的人脈關係,是互利互惠,共好共榮 在我二○二三年底出版第五本書《療癒內疚》時,唯賀餐飲集團總經理,也是《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的作者吳家德老師,就邀請我去該企業演講。我私底下請教吳家德老師,怎麼會邀請我來演講呢?一整個受寵若驚。他說他知道我出新書時,就在思考要怎麼幫我;有趣的是,家德老師早先出版《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時,我受到書中內容感動而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分享書訊,只是舉手之勞,連幫忙都算不上;後來家德老師邀請我到企業內部演講,為新書宣傳起到更大的幫助及效用。 讓利、互惠就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設一條貴人之路,放人一條生路也是。你讓的不只是利,更讓人看見你的胸襟、格局與人品。持續地提升自己,貴人才會看見你;願意給予的人,人脈才會接近你。 創業,洞悉未被滿足的需求 我敬佩的品牌行銷專家、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在專訪時提到,「思考創業時,要先想的不是你想做什麼,而是要先找到一群還沒有被滿足的人。」也呼應本書的提醒,做生意前先做市調。不少人的創業是跟風,是從眾;能夠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了解目標市場、建立差異化……再來談創業。從我高中時期看到的葡式蛋塔風潮、娃娃機到各種手搖飲……的潮起潮落,都讓我一再感受到「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找出產業脈動的邏輯,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掌握,對人性的精準預測 如果你能像《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分析景氣循環背後的邏輯,從中掌握投資先機,避開風險,那麼恭喜你,也佩服你。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樣忙碌,也認為人生除了投資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想去嘗試、想去投入,那麼還是乖乖買指數型ETF吧!積極與穩健是我的投資哲學,也是我的人生哲學。試想,我的工作需要極其專注,我總不能在心理治療工作的過程中跟個案說:「不好意思,我要看一下盤,先讓我下個單吧!」這樣的心理師(任何與人相關的專業工作)你敢找嗎? 對我來說,人性相對好預測,對於自己內在狀態及情緒起伏的掌握,更是你應該好好面對、修練的功課。 商場與全人生的不敗定律,持續與時俱進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信你一定聽過。有一次我受邀到人間衛視的節目《人生調色盤》討論 AI,其中一題就是「身為臨床心理師的你,會不會擔心有朝一日被 AI 取代?」說來好笑,答案是怕也不怕。前者是未來的產業變化、科技發展,誰也無法精準預料;後者是我持續跨界學習、多元發展,不再用心理師單一專業及角色定位自己。即使我是醫事人員,都必須用商業之道來提醒自己,不只是產業內的不斷更新,更要全方位的與時俱進。 商場上最重視誠信,為人處事何嘗不是 聽過無數的人間故事,格外讓人欣賞,甚至是敬仰的共同特質,就是誠信。小至情場,大至商場,沒有人喜歡被出爾反爾、遭遇背信棄義,能夠留下好口碑甚至聲名遠播者,都是重然諾,守信義,這是顛撲不破的人心所趨,貫穿一切的處世之理。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商業之道,更是人生之道。透過林峰丕醫師的大作幫助你撥雲見日,真正看懂人性、了解自己和商業邏輯,你能獲得的最基本好處,是不再輕易上當、反覆受騙,拓寬你人生的護城河;然而,更好的運用是豐富你的商業思維,改寫你的職涯與人生,創業時也能如虎添翼。

作者資料

林峰丕 1969年生,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臺北醫學大學口腔復健研究所碩士,目前為開業牙醫師。寫作是興趣,也是維持生活平衡的砝碼。執業三十年,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多元斜槓作家。 近年因經常受邀擔任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Podcast嘉賓,成為不定期的共講者,也是「黃大米哈拉王」節目人氣極高的來賓,累積不少忠實聽眾。同時也經營自己的臉書專頁,與粉絲分享生活點滴,深獲共鳴。著有《打造被動收入流:幫自己加薪的49個富思維》、《與牙共舞:那些病人留在診療椅上的故事》、《當忍即忍,當狠則狠,人生不該撐著過》、《掙扎,不要太久》、《遇見你的微幸福》、《你剛吃了韭菜水餃?》等暢銷作品。

基本資料

作者:林峰丕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人生顧問 出版日期:2025-08-15 ISBN:9786264196550 城邦書號:A220400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1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