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歡慶雙12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疾病醫學
爭分奪秒: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爭分奪秒: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

  • 作者: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4-11-15
  • 定價:680元
  • 優惠價:79折 537元
  • 書虫VIP價:537元,贈紅利2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1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當新冠病毒走入人間大舉肆虐, 舉世動員與時間賽跑的科學競速就此開跑! 這場瘋狂競賽已到終點了嗎?抑或是更大的危機還在蠢蠢欲動? 本書獨有一般科普書所不具備的閱讀沉浸感—— 因為書中所寫的,是我們共同親身經歷過的事。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 ★《大西洋月刊》盛讚「讀了就停不下來」 ★《紐約時報》推崇本書「又迷人又嚇人」 本書呈現了疫情背後宏大的科學故事,把一塊塊原本看似毫無關連的拼圖碎片給連接起來。——艾琳.加西亞.德.赫蘇斯(Erin Garcia de Jesús),《科學新聞》 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入圍作品《爭分奪秒》講述了一場舉世動員的科學競速故事,科學家們搶著時間破解新冠病毒,一面追查它的來源,還要設法創造疫苗來對抗新冠大流行。 關於新冠肺炎,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才把疫情搞得這麼大?為什麼大多數的國家會如此措手不及?這種情況缺的到底是科學資訊,還是錢?「我們缺的其實是想像力」,要先了解過往,才知道如何想像。 當新冠肆虐,科學家們在強大壓力下,一邊破解新冠病毒、開發疫苗,一邊追查它的來源,我們應理解這段科學發展,以此強化日後的應變能力。如同《紐約時報》所讚譽,本書堪稱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一場危機裡,呈現出一段清晰光鮮、熱情動人的翔實紀錄」。 本書以無與倫比的深入視角綜覽了國際社會的一場瘋狂競賽,大家都搶著想要了解新冠、控制新冠,逵曼除了講述這些故事,還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冠狀病毒可能會成為「永遠的病毒」,今後將以一個又一個的變種新貌在人類社會裡流傳,永無休止地糾纏著我們。不管人類拿出什麼樣的高科技與之周旋,這個病毒就是有辦法找到出路。 本書訪談了近百位科學家,包括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一流病毒學者,逵曼想告訴大家的是: ◆傳染病專家們早就預見了這場大流行病的到來。 ◆二十多年來一直有些科學家在警告,造成「下一場大災難」的會是一種變化無端的新病毒,而且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但是這些警告都因各種政治與經濟的原因而未受重視。 ◆新冠病毒的確切來源即使再過很多年也未必就有答案,但還是有些可信的線索,而有些過時的假設也已經可以拋棄。 ◆本書的內容極為豐富,遠遠不只上述這些…… 《芝加哥論壇報》讚譽逵曼是「幾十年來最優秀的自然世界解說員之一」,在本書中,逵曼也想要引領大家去看,對下一場隨時會到來的全球健康危機來說,這次的科學競速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專業推薦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吳其穎|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科會人文社會「記疫」團隊召集人 寒波|科普作家、「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板主 ★各界贊語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新冠病毒的科普書,作者以偵探筆法,以研究報告、訪談與各國及國際事件,穿插定位從SARS到新冠疫情的一連串危機與爭論。本書交織各種科學、證據、政治、社會與個人經歷等,描繪出新冠疫情的「科學政治」多重面貌,有助於關心臺灣社會的讀者,從中思索國際病毒政治視野下的臺灣角色。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科會人文社會「記疫」團隊召集人 文組出身的作者,運用科學文獻來書寫科學和病毒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人們總在經歷大疫之後就得了健忘症,把發生過的事情丟給人文歷史學家去處理,這本書可謂一舉治療現代人對瘟疫爆發後的健忘和對科普營養不良症。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讀了就停不下來……《爭分奪秒》確實就跟它所講述的病毒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來,這正是逵曼在《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一書中介紹的觀念,只是這回以戲劇性的高潮呈現在現實裡,我們這才發現,原來病毒生態學裡頭的科學敘事,可以那麼輕易地就變成了地球上最宏大的一段故事。 ——約書亞.索科爾(Joshua Sokol),《大西洋月刊》 疫情爆發至今,逵曼這位多產的科學記者和作家又為我們揭開了新冠的面紗,書中不僅可以看到對新冠傳播的調查工作細節,還講述了它之所以會那麼可怕的特點……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探密編年史。 ——史考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華爾街日報》 在科學記者裡,逵曼猶如一顆超新星般耀眼奪目,他之前寫的《渡渡鳥之歌》和《下一場人類大瘟疫》都備受好評,而現在他要探討的故事是地球上最眾聲喧嘩的新聞話題——新冠疫情……逵曼敘事之細膩無人可比,這一波波大規模感染的浪潮,從武漢到阿爾發,再到德爾塔和奧米克戎,都被他以精巧的筆鋒剖析得清清楚楚。 ——Oprahdaily.com(歐普拉日報) 這是一本新的病毒史,一本講述新冠及之前其他相關病毒的權威之作……逵曼講述了一段精彩的病毒演化進程,而新冠更是其中的高峰……這位專家用高超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全球健康新聞裡那些令人不安的訊息。 ——《科克斯書評》優質評選推薦 一則精彩的科學偵探故事……逵曼為我們寫了一本關於新冠的著作,一本既需要又重要的好書。 ——《書單》(Booklist)雜誌優質評選推薦 科學記者逵曼詳細記述了科學界對於新冠疫情的應對作法,讓人忍不住一頁頁翻閱下去……任何想要對目前疫情有更好了解的人,都一定要讀這本書。 ——《出版人週刊》優質評選推薦

目錄

譯序 病毒:我們最熟悉的陌生科學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市民不用恐慌 第二章 前車之鑑 第三章 瓶中信 第四章 市場消息 第五章 變數與常數 第六章 四種魔法 第七章 孟買之豹 第八章 誰又能無所不知 後記 新冠病毒來源依然成謎 致謝

內文試閱

第一章 市民不用恐慌 1 對某些人來說,這場疫病鬧成了大流行病並不是什麼讓人驚訝的事,雖然發生的時候他們還是很震撼,但心裡知道這種事早晚都還是會來的。這批心中已經有底的人就是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他們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預見了這件大事將會發生,就像遙望到內布拉斯加州西方地平線上有一個小黑點,用難以預測的速度和力道向我們奔襲而來,也許那會是一輛失控的運送雞隻的中小型卡車,但也可有能是載送鋼材的十八輪大貨車。總之他們知道人類下一場大災難的元凶幾乎一定會是一種病毒,而不會是某種類似鼠疫的細菌,更不是什麼會侵蝕腦部的真菌,或是某種會引起瘧疾的複雜原蟲。不是這些有的沒的東西,就是病毒,而且更具體地說應該會是一種「新型」病毒,意思就是說這種病毒並不是新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不過卻是一種新發現會感染人類的病毒。可是既然說以前不會感染人類的話,那這種「新型」病毒又是從哪裡迸出來的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畢竟什麼東西都總是要有個來歷才對,而侵襲人類的新病毒就來自於野生動物,有時還會透過家畜作為中間的媒介來傳播,而這種從非人類宿主傳播到人類身上的情況就叫做「溢出」。這種病毒的例子有馬堡病毒、狂犬病毒、拉薩病毒和猴痘病毒等,所引發的疾病是人畜之間共通的,所以又被稱為人畜共通疾病。人類大多數的傳染病均為人畜共通疾病,其元凶就是動物身上的病原體,有的病原體會不斷感染到我們(例如立百病毒,這是從孟加拉的果蝠身上溢出的),有的病原體則只曾感染過我們一次(例如HIV-1 的M組病毒,這個亞型的愛滋病流傳甚廣,當初就是從黑猩猩身上溢出的,而且只發生了一次)。也有些病原體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例如鼠疫桿菌、黃熱病的病毒),跟我們既相熟又相殺;此外還有些病原體雖然剛出現,卻表現得凶猛異常(例如伊波拉病毒),好像電影裡到處獵殺人類的異形那麼可怕。 當一個新型病毒出現,如果我們找不到可以抵抗它的疫苗,而人類過去也沒有感染過類似的病毒,因而沒有對此獲得免疫力的話,這種情況所造成的疫情就會非常嚴重;而萬一人類又剛好不走運,碰上了利於某種新型病毒傳播的時機,此時該病毒就彷彿像一顆大口徑的子彈射穿雪花牛排一樣,其勢將無可抵擋。 這些科學家們所預見的還不只如此,他們研習傳染病問題多年,對人畜共通疾病知之甚詳,所以知道下次會造成大流行的很可能會是某一種特定的病毒類型,這種病毒因為有特定的基因組所以可以快速演化,從而使它有快速產生突變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這種病毒的基因組應該不是用DNA寫成的,而會用RNA寫成,也就是說它會是一種單股的訊息分子,而不是像DNA那種雙股螺旋結構,所以會比較不穩定。讀者們現在先不用去管RNA是什麼、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什麼單股的RNA基因組會特別容易突變與適應環境等問題,只要先知道這種快速適應環境的病毒裡包含了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就行了,而這兩類病毒在人類歷史上都造成過很大的傷害。在二○一九年以前,大多數人都對「冠狀病毒」一詞相當陌生,但是這名字聽在傳染病學家耳裡,早就已經讓他們感到了不祥之兆。 李懿澤也是其中一位有此感覺的學者,這位出生在中國的病毒學家和免疫學家目前在坦佩市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李懿澤還是個年輕人,圓圓的臉上戴著一副很有型的方框眼鏡,前額上掛著一束黑色的瀏海,他的博士學位是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拿到的,指導教授是一位法國人,此後他就進入了英語和法語的學術圈子,而為了方便起見也改用了 Henry 這個名字。他在二○一三年來到美國,跟著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資深病毒學家蘇珊.魏斯作博士後研究,魏斯是研究冠狀病毒的權威,包括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也就是在二○○三年曾一度引起國際間爆發大恐慌的SARS病毒,當時共約有八千人感染,其中有一成的患者不治身亡。魏斯的實驗室所研究的冠狀病毒還包括了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該病毒在二○一二年時首度被發現有人類感染,當時在阿拉伯半島出現了不少的病例,而且MERS的致死率比SARS要高出許多,確診病例裡有大約三成五的患者死亡。李懿澤跟著魏斯研究的冠狀病毒不只有MERS病毒,還有另一種致病情況比較沒那麼嚴重的,那是一種會讓老鼠罹患肝炎的冠狀病毒。 到了二○一九年十二月下旬,李懿澤人當時在費城,他注意到上海有個叫「第一財經」的中國新聞網站上頭有一則消息,報導裡頭講到了一份官方的緊急通知,一般來說這都是機密資料,這份文件當時正在武漢一家醫院的員工之間到處流傳,而且大概不只一家醫院有這種情況。這份通知書據稱是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來的,該網站的記者不知怎麼拿到了這份文件,於是就聯絡該衛健委,證實真的是他們發出的。通知書中警示武漢有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李懿澤看完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就做了一件大家看到趣聞時常會做的事―他把消息轉貼到了社群媒體上。 微信是中國一個全方位的手機應用程式,整合了臉書、Instagram、WhatsApp 和 Zoom 的功能,擁有十多億名活躍用戶,其中也包括李懿澤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其他許多畢業生,他平時都用微信來跟人在中國的朋友聯絡,而當他在微信上提起了武漢的事情,有些微信聯絡人就告訴他: 沒錯,這就是謠言無誤;但也有人說:沒錯,真的有這回事。然後其中有一個人就扔出了一份王牌證據,貼出了一份真實的基因組序列報告,裡頭有多個微生物的基因組片段,有細菌也有病毒,都是從幾個臨床樣本那邊取得的。這些樣本可能有的是用拭子從喉嚨採樣,有的從鼻腔採樣,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但總之都有經過處理,先提取RNA,然後再轉成DNA(這樣比較穩定),接著把這DNA拿到某個實驗室裡用機器分析序列,這種情況下樣本通常已經「弄髒」了,上頭會有很多其他的基因組污染到我們所需要的樣本,這是因為人類的黏膜表面原本就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微生物。 然而儘管有那麼多種微生物來攪局,其中還是有至少一個樣本裡找到了一部分有用的數據,這個基因組片段用了大約一千個字母進行線性排列而成,雖然只算是一小段基因組,但是要用來辨別病毒類型的話也夠用了。這個數據資料原本是不應該外流的,雖然在你我眼裡,這個序列只是一堆亂碼,就是一千個字母排出來的「attaaaggtttatacc」之類的東西,但是看在李懿澤或蘇珊.魏斯這些科學家眼中,裡頭透露的訊息卻清楚到讓人膽戰心驚。「我當時很是訝異,」李懿澤後來告訴我,他看到那個序列時,覺得它「非常非常像是SARS的冠狀病毒」。 那時候魏斯剛好在過學術休假期,人在加州的拉霍亞,每個禮拜會跟李懿澤等實驗室的成員用Zoom來開會。根據她勉力回想,應該是在十二月底某一次的視訊會議裡,李懿澤提到中國武漢「真的出事了」,我跟魏斯談起此事已是一年多之後,她回想當時的情況後說:「他應該是跟我說:『嘿,有這種冠狀病毒正在傳播。』」雖然他當時就說了「冠狀病毒」,但是在二○一九年十二月的時候外頭所講的用詞並不是這個―至少在這一小撮病毒專家的圈子以外還沒有這樣。 魏斯在一月二日回到了費城,然後她的團隊就立刻開始訂購更多的N95口罩,這種口罩他們在研究MERS病毒的時候也一樣在用,而其他的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和防護衣等已經宣告缺貨,但之後他們還會再添購多組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這種設備看起來像是沒有太空衣的太空頭盔。他們開始備戰了,魏斯和她年輕的工作夥伴們當時就已經決定要研究這種新的冠狀病毒,而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有保護措施才行。 2 瑪喬麗.波拉克是一個非常能夠見微知著、有如危險警報器一樣的人物,而她所任職的地方又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的傳染病警示單位,講得直接一點,意思就是她是新興疾病監測計畫的副主編。 新興疾病監測計畫(一般都直接稱為 ProMED)是一種電子郵件服務,訂閱者多達大約八萬人,其宗旨是要偵察、收集和傳播全世界每時每刻所發生的疾病事件的相關資訊,該計畫創始於一九九四年,一開始訂閱的人只有四十位,目前是由國際傳染病學會在負責管理,這是一個由科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所組成的機構,所以訂閱這個電子報是完全免費的,而且運作獨立、不受政治力左右,也不講情面,其內容包羅萬象,有時甚至會讓人摸不清事情到底是什麼狀況。如果你訂閱了ProMED 的話,也許某天早上醒來就看到它寄給你三到四封的電子郵件,一封是通知你寮國的水牛罹患了牛結節疹(一種病毒感染);一封是告訴你有一些小孩子去了堪薩斯州某個野生動物園之後就染上了志賀氏病(一種細菌所造成的腹瀉);第三封則是要更新伊波拉病毒的資訊,說明剛果民主共和國最新爆發的疫情狀況。早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波拉克就一直都在參與這個計畫,負責處理許多郵件的內容。 波拉克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紐約客,而且還是紐約大學畢業的,當時一九六○年代剛過,阿爾塔蒙特賽車場和肯特州立大學都剛鬧過大事不久。(譯註:一九六九年的阿爾塔蒙特音樂會因為暴力問題而造成了許多人的傷亡,一九七○年時肯特州立大學有四名抗議越戰的學生遭到鎮壓射殺。)波拉克待人謙和,但是遇事時卻非常堅定,她受過醫生的專業訓練,至今在流行病醫學方面已經累積了四十五年以上的經歷,在做 ProMED 這份工作的時候,她那種懷疑一切的眼光簡直就像是芝加哥的老字號報紙主編一樣敏銳,這種人有句名言:「如果你媽媽跟你說她愛你,你也得去找第二個消息來源才能證實這個說法。」雖然我前面說過波拉克像是一個警報器,但是這種稱呼多少有些不太公道,因為她在報告情況的時候並不會大喊大叫或大肆渲染,她比較像是儀表板上的警示燈,你平時可能不太會注意到,直到它亮起紅燈,此時你才會強烈感覺到自己要多加注意,或甚至該要開始擔心狀況,然而她的職責依然不是要散播焦慮,她散播的只是資訊而已。 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在這個星期一的晚上,波拉克和丈夫在長島的週末居所用完晚餐後,她一如往常地回到了電腦前檢查郵件,然後就看到一位臺灣同行傳來的訊息,提醒她注意武漢市衛健委發布的一則聲明,這份聲明是從武漢市的社群媒體上抓下來的,很有可能就是李懿澤在第一財經網站上看到的那份緊急通知,也就是講到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那一份。波拉克告訴我:「我從這位同事那裡收到的電子郵件,大致上就只是在問『我們知道有這回事嗎?』。」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起碼當時還不知道,但是這已經大大引起了波拉克的好奇,所以她接著就花了兩個半小時上網,一方面到處找人聯繫,同時也搜索網路上的資訊。 「我們就是一起到處找資料啊,這個『我們』包括臺灣那邊的同行,還有同行的同行。」她說,「大家在媒體上找,看看是否有第二個消息來源。」然後有位同行就在新浪財經上找到了第二份消息來源,這是一個著名的中文媒體,上頭提到武漢衛健委發布了一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而且這種神祕的肺炎不是只有一名患者,是「多名患者」,用的是複數。這份報導還指出這些患者裡頭至少有一名跟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記者也撥打了衛健委的專線,確認過這份通知是真有其文。

作者資料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專事文學與自然寫作,常為《紐約客》、《哈潑雜誌》、《大西洋月刊》、《國家地理雜誌》和《戶外》等雜誌撰稿,曾獲美國藝文學會文學獎及三次美國國家雜誌獎,著有《不情願的達爾文:《物種起源》誕生的故事》(時報文化出版)、《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漫遊者出版)、《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鬣蜥大飛行》(The Flight of the Iguana)與《樹在古拉旺荒原哭泣》(Wild Thoughts from Wild Places)等(以上三書皆胡桃木出版),不旅行時,住在美國蒙大拿州,家裡還有三隻俄羅斯獵狼犬、一隻有鬥雞眼的貓,以及一隻領養的蟒蛇。

基本資料

作者: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譯者:葉文欽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科學人文 出版日期:2024-11-15 ISBN:9786263968813 城邦書號:A2203895 規格:平裝 / 黑白 / 54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