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疼痛日記」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這樣吃就對了!40組健康餐X151道常備菜
-
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暢銷增訂三版】
-
〔圖解〕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增訂版〕:移除尿布.避免約束.擺脫臥床.坐站訓練.自行移位.適當餵食速度
-
過敏:從成因、診斷、醫療到社會環境,認識當代最大流行病
-
我不是那個「包藥的」:有時傻眼、有時溫馨,還偶爾噴淚的藥師奇葩人生
-
一本終結!關節痛養護大全:從預防、解痛到修復,自己的關節自己顧
-
每天10分鐘 矯正錯誤姿勢緩解痠痛
內容簡介
遠離疾病、避免衰老,延長健康壽命的新生活指南
把複雜難懂的醫學知識,轉化為每天可以做的健康行動
《紐約時報》、Amazon暢銷總榜TOP1
蟬聯霸榜各大暢銷書榜 經濟學人、彭博、麥肯錫評選年度最佳圖書
全球收聽下載超過5000 萬次熱門Podcast《The Drive》主持人首部力作
全球銷售突破170萬冊、版權售出近40國
醫學權威、商界名人、頂尖教練、國際媒體爭相引用,讓人生為之一變的新經典
超預期壽命Ⅰ 提供健康長壽的全新觀點,
幫助你有效預防、延緩、逆轉失智、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和衰老。
超預期壽命Ⅱ 提供健康長壽的實踐指南,
幫助你從運動、飲食、睡眠、情緒健康到用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
為什麼一套內容厚重的健康/醫學/科學書籍,會受到各界菁英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我們可能活得比想像的更久,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何健康到老,卻是一大挑戰。現代醫學(即醫學2.0)在防治慢性衰老疾病方面,往往干預時機太晚,並常以損害健康或生活品質為代價來延長壽命。
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美國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所接受訓練,史丹佛醫學院畢業的長壽專家阿提亞,曾是拳擊手、馬拉松游泳健將,自認心臟很強的他,在36歲那年,驚覺自己有胰島素阻抗,而且有早逝於心臟病的風險。這個發現促使他開始探索長壽之道,研究如何預防、延緩、甚至逆轉那些導致大多數人死亡的慢性衰老疾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
他將這四大慢性衰老疾病稱為「四騎士」,運用最新科學為基礎的醫學3.0與營養3.0,提出3大策略、5大戰術,幫助讀者不僅能夠更長壽,在身體、認知和情緒上也更健康。這本內容與銷量都極具開創性的健康長壽指南,挑戰了傳統醫學思維,也揭示預防慢性疾病和延長健康壽命的新方法。
一個50歲的人比一個30歲的人更健康的話,到底誰比較老呢?
慢性病不是從中年開始,而是早在20多歲、30多歲,甚至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儘管你的體檢報告顯示正常,自認吃得很養生,你仍可能不健康,因為達到標準值,並不等於最佳狀態,更無法確保你可以遠離疾病。
當別人加速老化,你卻可以愈活愈年輕!因為你比別人早知道:
為什麼例行健檢結果正常,卻仍可能不健康,如何知道自己有哪些健康風險並及早避開?
為什麼管理好、控制住代謝健康,慢性病與衰老都是可以預防、延緩、逆轉的?
為什麼有時候乖乖聽醫師的話,反而會讓你藥愈吃愈多、劑量愈吃愈重?
為什麼你可能已患有一種極為常見的肝臟疾病,但連你的醫生也不知道?
為什麼你自認吃得很養生、對糖和油忌口,也常運動,卻還是一堆毛病?
一本風靡健康、保險、運動、科技、養老產業的國際暢銷書,全方位解讀健康長壽的新科學與新生活指南,帶你遠離疾病的威脅、擺脫老化的重力!
健康的可塑性,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強韌。有了正確的目標、策略與戰術,就可以為人生規劃一條不同的道路,讓你比你的基因更健康長壽,讓每一個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好。
【各界推薦】
一本會改變你一生的書。 ——歐普拉
極具權威性,對長壽這個複雜主題進行了全面而嚴謹的探討。對於衰老疾病,以及可以幫助我們更長壽、更健康的策略與工具,有令人讚嘆的見解。不僅讓人驚喜,同時引發我們對長壽的新思考。
——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萬病之王》作者、普立茲獎得主
阿提亞是我一生都會信任的人。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第 70 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迄今為止最準確、最全面的健康指南。不僅內容豐富,而且非常重要。
——休伯曼(Andrew Huberman),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
徹底改變我對衰老的看法,這本書有望成為你讀過的最重要的書之一。
——李維特(Steven D. Levitt),《紐約時報》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不僅探討延長生命的科學,還探討延長生命活力的科學。
——佩瑞爾(Esther Perel),《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心理治療師
管理好代謝健康,才能遠離4 大慢性疾病,對日常自我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指南。
——許惠恒,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前糖尿病學會理事長、前北榮與中榮院長
這本書不僅助人延長壽命,更能提高生命品質,在健康狀態下享受長壽。
——吳明賢 台大醫院院長
提供正確、最新且可行的健康觀念與新生活指南。如何力行,就寫在書裡了。
——邱瀚模,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預防醫學的概念已倡導許久,仍未成為主流,作者在書中提出詳盡且經過扎實科學驗證的策略、工具與戰術,從不同角度探討,幫助你轉移各種風險,不僅延年益壽,更能過有品質的生活。
——楊宜青,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
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法。
——劉博仁,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吳明賢 台大醫院院長、邱瀚模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許惠恒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瑞云 醫學博士
楊宜青 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劉博仁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蔡亭芬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 一致推薦
詹鼎正 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 專業審訂
序跋
不要等到雞蛋掉落才行動
睡夢中,我努力想要接住掉落的雞蛋。
我站在人行道上,在一個看起來很像巴爾的摩的髒亂大城市。我手裡提著襯了軟墊的籃子,抬頭向上看。每隔幾秒鐘,就會有一顆雞蛋從上面掉下來,咻咻地向我飛來,我趕緊跑過去,試圖用籃子接住。
雞蛋飛快的砸向我,我竭盡所能想要接住,可是我完全沒辦法。其中一些(應該是很多),啪噠一聲,摔爛在地上,我的鞋子和手術衣上濺滿蛋黃。我急切地想讓這一切停止。
雞蛋是從哪裡來的?一定有人在樓頂或陽台上隨手亂扔雞蛋。可是我看不見他,而且我忙不過來,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我只能疲於奔命,努力接住更多雞蛋,結果卻是一敗塗地。當我意識到,無論我多麼努力,都不可能接住所有的雞蛋時,一股情緒湧了上來。我不知所措,感覺很無助。
然後,我就醒了,寶貴的睡眠又被毀了。
時隔二十年,我似乎擺脫不了這個夢。當時我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正在受訓成為癌症外科醫師,這個夢多次侵擾我的夜晚。即使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快要瘋掉,但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之一。對我和同事來說,連續工作二十四小時是家常便飯。我渴望睡眠,但這個夢老是毀了我的睡眠。
霍普金斯醫院的主治外科醫師,專門治療胰臟癌之類的重症,這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是站在病人和死亡之間的唯一護衛。胰臟癌悄悄的生長,沒有任何症狀,等到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末期。只有大約 20至30% 的病人有手術的機會。我們是他們最後的一線希望。
我們選擇的武器是一種叫做「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 Procedure)的治療方法,涉及切除病人的胰臟頭部和小腸最前段(稱為十二指腸)。這項手術很困難、很危險,在早期幾乎不會成功。然而,外科醫師還是會姑且一試;胰臟癌就是如此令人絕望。到了我接受培訓時,超過 99% 的病人在手術之後能存活至少三十天。我們接住雞蛋的技術變厲害了。
在人生的那段時期,我下定決心,要成為最好的癌症外科醫師。我工作非常努力,才達到那時的地位。我的高中老師(甚至我的父母)都沒想到我能上大學,更不用說從史丹佛醫學院畢業。但我發現自己愈來愈糾結。
一方面,我喜歡這些手術的複雜性,每當我們成功完成手術,我就會很欣慰。我們切除了腫瘤,安全地接住雞蛋,至少我們這麼認為。
另一方面,我開始懷疑「成功」如何定義。事實上,幾乎所有這些病人依然會在幾年內死亡。無可避免的,雞蛋就是會掉到地上。那麼,我們真正達成的是什麼呢?
當我終於認清,這是一場空,我變得非常沮喪,以致放棄醫學,轉而從事完全不同的職業。但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徹底改變我對健康和疾病的看法。於是,我帶著新方法和新希望,重回醫學界。
為了什麼原因?這就要回到那個關於雞蛋掉落的夢。總之,我終於恍然大悟,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並不是接雞蛋變得更厲害,而是努力阻止那個扔雞蛋的傢伙。我們必須想辦法上大樓的樓頂,找到那個傢伙,把他揪出來。
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會很喜歡那樣的工作,做為一名年輕拳擊手,我的左鉤拳可厲害了。但醫學顯然更複雜些。最終,我才明白,我們需要以全然不同的思維、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種危機。
內文試閱
留意這6大警訊,可避免慢性病纏身,還能防衰老
你有很高的機率,可能死於四大慢性衰老疾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
慢性衰老疾病可能會殺死大多數的人,但現代醫學並沒有真正掌握何時及如何治療這些疾病。醫學2.0通常將這些疾病視為完全獨立。
我們治療糖尿病,彷彿它和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無關,儘管糖尿病是這兩種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我們試圖一次解決一個疾病,彷彿這些疾病彼此互不相干,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的潛在風險因子,無論是我們經歷的疾病,還是伴隨而來的衰弱和失能,都有共同的核心病理機轉。
事實證明,當中有許多相同的風險因子,是相對容易減少、甚至消除。尤其是它們有某些共同的驅動因素,很容易受到某些戰術和行為改變的影響。
醫學最大敗筆,是試圖在錯誤時間內治療所有這些病症,在病灶根深柢固才治療。
結果,在我們還有機會戰勝疾病、改善健康,還有可能延長壽命時,卻忽略以下重要警告跡象、錯過醫療介入機會:
1.在每年體檢時拿到的典型膽固醇檢驗結果,以及背後的許多基本假設(例如「好」和「壞」膽固醇),會產生誤導且過於簡化,以致根本沒什麼用處。它並沒有充分告訴我們,你可能死於心臟病的真正風險。在阻止心臟病方面,我們做的遠遠不足。
2,數百萬人罹患鮮為人知且診斷不足的肝臟疾病,那很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前兆。然而,處於這種代謝紊亂早期階段的人,驗血結果通常顯示正常。不幸的是,在現今不健康社會中,「正常」並不等於「最理想」。
3.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代謝紊亂,也會促使心臟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發生。解決代謝方面的問題,可能會降低這些殺手級疾病的風險。
4.幾乎所有的飲食法都很類似:可能對某些人有幫助,但對大多數人沒什麼用。你該著重的是營養生物化學,即你吃下肚的營養組合如何影響你本身的代謝和生理功能,以及如何利用數據和科技,制定最適合你的飲食模式。
5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巨量營養素需要特別留意:不是碳水化合物,也不是脂肪,而是隨著年齡增長變得至關重要的蛋白質。
6.運動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長壽「藥物」。在延長壽命、維持認知及身體功能方面,沒有其他醫療措施能比得上運動。但大多數人做的還遠遠不夠,或用錯誤方式運動,導致弊大於利。
我們應該找出這些慢性疾病的共通性,而不是視為各自不同的疾病。例如為了改善代謝健康和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而採取的措施,幾乎肯定會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
掌握1關鍵,比同齡人健康年輕10 至30 歲
絕大多數的百歲人瑞同樣會死於老化疾病,就像我們其他人一樣。關鍵區別在於,就算他們真的罹患這些疾病,患病年齡往往比其他人晚了很多。我說的不是晚2、3 年,而是幾十年。
波士頓大學老人研究專家珀爾斯(Thomas Perls)的研究發現,總人口中有20% 的人,會在72 歲前被診斷出某種癌症,而百歲人瑞中,直到100歲才達到此門檻,晚了將近30 年。不僅如此,總人口中有25% 的人,會在75 歲前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而百歲人瑞中,此患病率要到92 歲才達到。骨質疏鬆症、中風、失智症和高血壓也呈現類似模式,百歲人瑞受這些病症影響的時間比一般人晚了許多年。
他們的長壽不僅僅是因為疾病延緩,還打破了「老年是一段痛苦與衰退時期」的刻板印象。長壽專家觀察到,百歲人瑞的整體健康狀況往往相當好,雖然不是每個這麼長壽的人都在打高爾夫球或跳傘,但95歲以上的受試者在認知功能和日常事務執行能力上得分都很高,例如做飯、剪腳趾甲等看似簡單但對老年人來說極具挑戰的工作。
他們甚至發現,超級百歲人瑞和準超級百歲人瑞(105 至109 歲)往往比一般百歲老人更健康。這些超級生存者的壽命和健康壽命幾乎相同,即活得愈久,身體愈健康。百歲人瑞的壽命和健康壽命曲線,整個向右平移10 年或20 年(甚至30 年)。他們不僅活得更久,生理上幾乎一輩子都比同齡人更健康。
60 歲時,他們的冠狀動脈和35 歲的人一樣健康;85 歲時,可能在外觀、感覺和身體機能上都像是才60 幾歲。他們看起來,像是比駕照上的年齡還要年輕一輩的人。這就是我們想要設法取得的效果。
醫學 2.0 常在健康壽命短的情況下延長壽命,導致發病期延長,病情嚴重的時間更漫長。他們人生最後階段(邊際10年)大多以病人身分度過。相比之下,百歲人瑞過世前,生病和/或失能的時間通常比早20或30年過世的人短很多。這稱為疾病壓縮,意指縮短生命末期的衰退期,延長健康生活的時間或健康壽命。
醫學 3.0 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大家度過更像百歲人瑞的生活,甚至更好。百歲人瑞不僅活得久,而且健康狀況也較好,這意味他們能享受一個、兩個,甚至三個「紅利10年」。他們在90歲時,比60多歲的一般人更健康。當他們真的衰退時,這段時間也很短暫。這正是我們追求的:在身體功能良好、沒有慢性疾病的情況下,活得更久,在生命最後階段,發病期更短暫。
延伸內容
彼得‧阿提亞Peter Attia
長壽醫學權威,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接受過五年的外科訓練,並獲多項傑出獎項,包括年度最佳住院醫師;在美國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所擔任過兩年的外科腫瘤學研究員,研究重點包括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
除了醫學學位,也擁有機械工程和應用數學雙學士,因有感於傳統醫療系統(他稱此為醫學2.0)因循守舊,難以創新,曾短暫離開醫界,進入麥肯錫,轉而研究金融風險。
後來創立Early Medical,實踐他心目中的「醫療 3.0」,把綜合風險的意識帶入醫療領域,以最新科學研究,幫助病人更長壽,也更健康。
他也是熱門Podcast《The Drive》主持人,該節目全球收聽下載超過5000 萬次,內容涵蓋健康與醫療相關話題,擁有大批的忠實粉絲。最近更躍上串流平台,在雷神索爾 Chris Hemsworth 的紀錄片《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裡,擔任長壽顧問醫師。
比爾‧吉福德(Bill Gifford)
資深記者,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永保青春》。文章常刊載於《科學美國人》、《彭博商業周刊》、《戶外探索》(Outside)等。
超預期壽命Ⅰ
推薦序 管理好代謝健康,遠離4 大慢性疾病 許惠恒
推薦序 現代人延長健康壽命的新希望 吳明賢
推薦序 做好健康照護,從根本解決醫療照護危機 邱瀚模
推薦序 將複雜醫學,轉譯成每天都可以做的健康行動 楊宜青
推薦序 最好的生活指南,教你如何避免慢性病和衰老 劉博仁
前言 不要等到雞蛋掉落才行動
第一部 醫學3.0
01 持久戰:從快速死亡到慢速死亡
02 邁向醫學3.0:慢性病時代的個人化醫療
03 設定你的目標、策略、戰術:心態與生活方式改變的路線圖
第二部 四騎士
04 百歲人瑞的祕密 :如何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健康
05 吃得愈少,活得愈久?飢餓與健康的科學
06 糖尿病和代謝危機:古老的基因能否應付現代飲食
07 對抗及預防心臟病:地球上最致命的殺手
08 失控的細胞:解決癌症殺手的新方法
09 失智、記憶與自我喪失:如何克服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超預期壽命Ⅱ
前言 建立適合自己的長壽戰術
第一部 透過運動抗衰防病
01 運動是最有效的長壽藥:提升最大攝氧量,延緩老化的關鍵
02 打好運動基礎:從疾病解放,為百歲十項全能做準備
03 鍛鍊穩定性:如何預防受傷和慢性疼痛
第二部 營養學3.0
04 如何吃得好?超越不同飲食法,掌握營養生化原理
05 找到適合你的飲食型態:善用營養生物化學促進代謝與健康
第三部 睡眠與情緒健康
06 如何擁有高品質睡眠:大腦的最佳良藥
07 照顧你的情緒健康:從自我肯定到辯證行為療法
結語 關於長壽,最重要的事
作者資料
彼得‧阿提亞
長壽醫學權威,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接受過五年的外科訓練,並獲多項傑出獎項,包括年度最佳住院醫師;在美國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所擔任過兩年的外科腫瘤學研究員,研究重點包括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 除了醫學學位,也擁有機械工程和應用數學雙學士,因有感於傳統醫療系統(他稱此為醫學2.0)因循守舊,難以創新,曾短暫離開醫界,進入麥肯錫,轉而研究金融風險。 後來創立Early Medical,實踐他心目中的「醫療 3.0」,把綜合風險的意識帶入醫療領域,以最新科學研究,幫助病人更長壽,也更健康。 他也是熱門Podcast《The Drive》主持人,該節目全球收聽下載超過5000 萬次,內容涵蓋健康與醫療相關話題,擁有大批的忠實粉絲。最近更躍上串流平台,在雷神索爾 Chris Hemsworth 的紀錄片《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裡,擔任長壽顧問醫師。
比爾‧吉福德
資深記者,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永保青春》。文章常刊載於《科學美國人》、《彭博商業周刊》、《戶外探索》(Outside)等。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