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 作者:馬克・海因克(Marc Hijink)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5-09-03
- 定價:620元
- 優惠價:79折 490元
-
書虫VIP價:490元,贈紅利2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65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自在慢行:人生可以全力衝刺,但也別忘了偶爾放慢腳步(限量親簽版)
-
僕人I: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
超簡單買低賣高投資術:飆股、存股、ETF 一次學會
-
贏在邏輯思考力: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
-
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你不知道的真相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人生的五種財富:設計你的夢想人生,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金錢財富都豐收
-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
-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 浪潮的祕密
-
比特幣超級循環:幣圈新手必讀!最即時、最好懂的比特幣投資指南,掌握上漲週期,賺到扭轉人生的財富【特別收錄:祝福短語&簽名扉頁+給台灣讀者的話】
內容簡介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世界瞬間按下暫停鍵,唯一不停的是數位世界。晶片需求暴增,供應鏈全面告急。美國白宮緊急連絡台積電,要求確保晶片供應無虞。幾乎同一時間,台積電的電話也急忙打到地球另一端——荷蘭小鎮維荷芬。這個陌生的地名,是艾司摩爾(ASML)的總部所在地。
艾司摩爾(ASML),一家主宰全球科技命脈的荷蘭企業,是全球唯一能製造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的公司。全世界90%的晶片製造仰賴它,只要它一停,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生產線就全面癱瘓。從AI運算、5G通訊、國防工業到太空科技——現代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無法繞過ASML。
今天,ASML一家企業就影響全球的晶片產能,在全球十六國設有超過六十個據點,員工人數突破四萬。四十年前,ASML還只是從飛利浦實驗室拆分出的小型新創,員工不到五十人。過去,ASML在微影技術上連日本對手的車尾燈都看不見,經歷數度卡關、甚至瀕臨倒閉。但ASML憑著極致專注的獨特文化,逆勢突圍,接連創下技術突破,躍升為壟斷關鍵技術的市場霸主。然而,全世界對這個隱身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科技巨擘,依然陌生。直到疫情引爆晶片荒,世界才驚覺,日常生活的正常運作,其實高度依賴這家低調又神祕的荷蘭公司。
如果晶片是新石油,那麼ASML不只是壟斷開採權的技術奇蹟,更是晶片霸權賽局中,最昂貴的戰略籌碼。
ASML是如何從邊緣挑戰者,變成規則制定者?它是如何突破原子級極限、打造出彷彿科幻電影中的超複雜機器?又如何建立起競爭對手學不來、也偷不走的供應商生態系?地緣政治風暴來襲,它的處境更加艱難:一方面,美國實施出口管制,要求封鎖對中技術轉移;另一方面,中國砸下重金,試圖加速追趕。歐盟夾在兩大強權之間,努力維持科技自主,卻步履維艱。ASML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不只要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更必須穿梭在外交角力的灰色地帶。
ASML的崛起故事,就是當代科技權力地圖的縮影。
它的每一個戰略選擇,都將影響未來十年的國際競爭局勢。
這是第一本完整描寫ASML成長軌跡與全球影響力的著作。荷蘭《新鹿特丹報》(NRC)資深科技記者馬克.海因克(Marc Hijink)長期追蹤ASML與半導體產業超過十年,並獲ASML同意深入內部研究長達三年。他走進無塵室、參與董事會、直擊外交談判,更遠赴台灣、美國、中國與歐洲,實地訪談超過三百位關鍵人物,以第一手視角,全方位紀錄ASML如何從無人知曉的荷蘭新創,成為全球科技霸權爭奪的戰略核心。
這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故事,更是一場全球權力結構的重新洗牌。美中科技戰白熱化,歐盟角色搖擺,台灣處於晶片供應鏈的核心與地緣衝突交會點——理解ASML,就是理解矽盾背後的底層技術,也能看清未來台灣應對地緣風險的可能路徑。
面對無止盡的技術競賽與不斷升溫的地緣衝突,看懂ASML的崛起與挑戰,就是掌握主宰半導體未來的成長新模式。
目錄
序文 星空
第一部 好構想,爛計畫
1 重複曝光機
2 行動派
3 飛黃騰達
4 漏水的帽子
5 巨霸傳承
6 4022網絡
7 南方的合作夥伴
第二部 重量級客戶
8 移山
9 印鈔機
10 學習快手
11 鐵腕鄧恩
12 收購風波
13 兩大搖錢樹
14 日本的復仇
15 蔡司的智慧
16 活生生的生命體
17 護理大軍
第三部 打造不凡
18 無形的壟斷
19 液滴不可靠
20 三劍客
21 喬安的手
22 陰與陽
23 他們不會回家
24 與張忠謀同行
25從不存在的相機
26 月球上的高爾夫球
27 一點巫術
第四部 鎂光燈下
28 先開槍,再瞄準
29 重商精神
30 華府鐵腕
31 任務代號未定
32 大灑幣
33 五角大廈的恐慌
第五部 成長的煩惱
34 唇亡齒寒
35 歡迎來到5L地獄
36 先看清楚細則
37 我家後院免談!
38 拼圖的一塊
39 布令克定律
40 迴避右側
後記 ASML之道
謝辭
內文試閱
長久以來,ASML 就只是一家默默無聞的高科技公司,低調地運作,專注於開發近乎不可能的高科技設備。要完全發揮曝光機的效能,必須整合各種科學領域的技術,從光學、機電、物理到化學,再輔以需要龐大算力的複雜演算法。這些專業向來只吸引科學家和工程師,很難登上大眾媒體版面,直到政治人物介入,這家公司才開始受到矚目。
晶片業的策略重要性難以言喻。自微處理器問世以來的六十年間,整個世界都仰賴晶片運作。它們是現代社會各個層面都不可或缺的資源。經歷了新冠疫情後,美國、中國、歐盟等國際強權,都更清楚地意識到:他們的繁榮與安全有多麼依賴晶片。晶片供應一旦短缺,影響立即顯現。
在微軟設於荷蘭的資料中心裡,電腦發出整齊劃一的嗡鳴。在這片米登梅爾(Middenmeer)的海埔新生地上,成排機架上的伺服器吐出陣陣暖風,伴隨著奇特的嗡嗡聲迴盪不絕。走近細聽時,音調越發清晰,完美的高音B。
「你聽到的是GPU的聲音,」維修人員解釋:「那是用來執行AI軟體的圖形處理晶片。」
在隔壁同樣擺滿伺服器的機房裡,這裡的音調降到了低音E。放眼望去,整個空間充斥著電腦設備發出的嗡嗡聲。
光是這座資料中心,微軟每月就要汰換三千台伺服器,以全新設備替換舊機。這樣做代價不菲,卻是必要的預防措施:一旦這些伺服器停擺,雲端服務就會中斷。這項服務需要使用者的信賴,使用者必須確信這個由超大型資料中心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業界稱為超大規模公有雲業者〔hyperscaler〕)能夠全年無休地穩定運作。它們絕不許出任何差錯。
雖然名為「雲端」,但它實際上比你想像的更貼近地面。身為使用者的你,只看到螢幕上那個神奇的小圖示,以滑鼠輕點一下就能啟動遊戲、下載應用程式,或向同事狂發電子郵件。很少人會想到,這些其實都藏在荷蘭一片平凡無奇的海埔新生地上。長久以來,沒有人需要思考這些服務背後的真實面貌,一切都像往常一樣運轉,直到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讓全球停擺。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無論是否封城,都擋不住病毒的蔓延。邊境關閉,商店與公司行號被迫停業。在等待疫苗問世的同時,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成了僅有的因應之道。
公共生活陷入停滯之際,數位世界仍持續運轉,但面臨了全新的挑戰。突然間,所有人都在家工作,都想同時開視訊會議,這導致微軟的雲端服務不時出現故障。Zoom、Teams等原本鮮為人知的應用程式,因使用量暴增而備受關注。全球產生的資料量急速倍增,迫使微軟設在米登梅爾的資料中心不得不動用卡車,搬運數千台額外的伺服器。這是維持Teams會議運作的唯一方法。隨著額外的算力、記憶體、GPU的加入,機房中那個高音 B的聲調也越發響亮。
晶片需求的暴增,引發一連串始料未及的連鎖效應。不只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受到影響,筆記型電腦、螢幕、遊戲主機、Wi-Fi路由器也被搶購一空,補貨速度遠遠追不上銷售速度。數十億學童與員工被迫在家上網課或遠距工作,不得不依賴網路連線。封城使全世界都窩在沙發上,Netflix的觀看量飆升,遊戲伺服器超時運轉,而這一切服務都有賴雲端運算。
其他需要處理器、感測器、記憶體晶片的產業也出現短缺,汽車業受創最重。2020年初,汽車製造商預期疫情會衝擊買車意願,紛紛縮減了晶片訂單,後來證明這是個重大錯誤。一旦市場開始復甦,汽車業發現他們其實需要更多的晶片,才能趕上從燃油引擎轉型為電動車的腳步。每輛新車都內建了上百顆處理器和數千顆獨立晶片,光是電子零件就占了整車生產成本的四成。那實在是縮減訂單的錯誤時機。
由於疫情已讓晶圓廠的產能滿載,汽車製造商的新訂單只能排在最後。晶片短缺的危機開始浮現。到了2020年底,數位儀表板、駕駛輔助系統、安全氣囊感測器的晶片都供不應求,生產線陸續停擺。豐田(Toyota)、福斯(VW)、日產(Nissan)、雷諾(Renault)、通用汽車(GM)——所有的車廠都不得不暫停部分生產。
想買新車要等一年以上,不然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配備手搖窗戶而非電動車窗的車款。就像回到過去一樣,只能用人力來取代晶片。
在荷蘭的南部,ASML接到一連串焦急的電話。2020年底,馬丁・布令克(Martin van den Brink)剛在二十樓的辦公室,結束一場與最大客戶台積電的視訊會議。對方傳達的訊息再清楚不過了:台積電非常不滿。
布令克是ASML的技術長,也是公司元老。身為ASML的首席策略家兼技術掌舵人,過去四十年來,他一直主導公司的發展方向。每當情況岌岌可危時,他就是眾人求助的最後靠山:他不只是公司危機處理的最高層,更是最受敬重的靈魂人物。
視訊會議的另一端是台積電的研發資深副總羅唯仁。疫情爆發後,他面臨一項棘手的難題:台積電肩負著供應全球半數處理器的重責;在最頂級的高階晶片方面,更須確保全球九成的供貨量。在這個供應短缺期,各國都意識到他們對台灣晶片生產的依賴,這種依賴關係導致國際局勢漸趨緊張。
台積電背負著來自全球的壓力,各國憤怒的政要都迫切希望本國的汽車業能夠恢復運轉:德國總理梅克爾(Merkel)曾致電要求加快對德國車廠的晶片供應;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要求台積電優先供應美國車廠。而台積電這邊則是向ASML施壓,要求ASML協助擴充產能,而且要快!「布令克,我們需要更高的生產力、更多的機台、更大的產出,不然我們就完蛋了。」
對布令克來說,憤怒的晶片製造商他早就看多了。多年來他見證了晶片業的大風大浪,早已見怪不怪。但這次不一樣,疫情徹底打亂了生產鏈,連ASML及其供應商製造曝光機所需的晶片都供不應求。晶片短缺已經演變成惡性循環。
ASML也被迫改為遠距辦公。疫情爆發初期,這家荷蘭的科技巨擘緊急向微軟添購了兩萬個Teams帳號,好讓他們能夠支援全球的ASML技術團隊,繼續執行一項艱鉅的任務:維持五千台微影系統的正常運轉。此時全世界才真正意識到,他們有多麼依賴這些機台所生產的晶片。每個人都需要這些機台持續不斷地運轉。
布令克至今依然很討厭開遠距會議,他說:「我需要知道你的感受、你的姿態、你的表情和眼神,我想要真正讀懂一個人。」
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的辦公室就在布令克的對面。他在擔任十四年的財務長後,於2013年晉升為執行長,現與布令克共同擔任ASML的董事長。兩人性格迥異,但在領導方面相輔相成。誠如一位監事會成員所說的:「他們就像陰與陽,完美互補。」
長久以來,ASML只需要因應自然法則。但自2018年起,ASML發現它必須面對一個新挑戰:變幻莫測的地緣政治角力。這正是溫寧克大展長才的舞台,他是ASML的對外代表:對股東或政治人物而言,說到荷蘭小鎮維荷芬,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溫寧克那親切但堅定的握手。維持公司穩定,並帶領ASML度過地緣政治風暴的重責大任,都落在他肩上。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使命:他必須經常到美國華府遊說、在荷蘭海牙做策略規劃、赴歐盟總部做外交互動,還要一次又一次地帶領訪客參觀維荷芬。畢竟,ASML已經不再是(套用BBC記者的說法)某個「默默無聞」的公司了,而是躍上全球頭條的焦點企業。
中國正緊追著西方世界的腳步。美國為了在技術上牽制中國,試圖阻止中國使用ASML的設備來建立獨立的晶片生產線。美國認為這攸關國家安全:在他們看來,中國生產的每顆晶片都可能用於軍事目的。面對這個生存威脅,美國決心在AI和精密武器領域維持領先地位。這使得半導體業別無選擇,只能配合這個政策。
雖然這項策略最初是由川普政府提出,但最終是拜登總統下令加強出口管制,以凍結中國的技術發展。然而,美國也明白,光這樣做還不夠。他們需要盟友也配合實施出口限制,尤其是荷蘭——也就是ASML的配合。
雖然ASML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成長,但那個時代早已落幕。如今全球地緣政治的裂痕清晰可見,ASML 不得不審慎思考自己的立場。面對這種策略性的調整,沒有標準答案可循,一切抉擇都得自行承擔。
疫情暴露出西方供應鏈的脆弱本質。如今各界的目光都轉向台灣——這個緊鄰中國的島嶼,也是台積電的根據地。對台積電的依賴已成為全球科技業的致命弱點,美國和歐盟都對此深感焦慮。近年來,美國和歐盟都投入數十億美元在本土發展晶片廠,試圖降低這種依賴。
溫寧克深諳ASML在這場策略布局中的關鍵地位。光是2023年,全球的晶片製造商就計畫投資逾三千億美元興建新廠。ASML參與了《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的制定;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新廠開幕時,溫寧克更是以貴賓身分出席,坐在前排觀禮。2022年12月,第一台晶片設備進廠時,廠房的外牆上飄著一面「美國製造」的巨幅旗幟,讓這台龐然大物也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談及自己在全球舞台上游走於兩大強權之間的角色,他卻輕描淡寫地說道:「沒有誰有多重要,只有職位帶來的重責大任。」
在亞利桑那的沙漠中,當溫寧克與拜登總統及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台積電的最大客戶)握手寒暄時,他對掛在脖子上的名牌把他的姓氏誤拼成「Wennick」毫不在意,「Wennick、Winnick……我看過各種拼法。」
美國媒體與政治人物似乎也不在意這個錯誤,但原因截然不同——因為他們壓根不認識這個人是誰。每個人看到這位神秘的高大男士與總統握手時,都困惑不解:「ASML?那是什麼公司?」
這本書是談ASML的故事。它講述兩位高階管理者如何在短短幾十年間,把公司帶向一個難以想像的巔峰。其中一位是布令克,他是技術奇才,設計出全球最精密的機台。他的管理風格強勢犀利,時而嚴厲盤問,時而雷厲風行地推動改革。
「布令克總是讓人不寒而慄。」溫寧克說,連他也花了好幾年才適應這種風格。
另一位是溫寧克。當溫寧克又在ASML總部接待一群政治人物時,布令克打趣道:「溫寧克最愛剪綵了。」他笑著說,深知自己不適合這種應酬的場合。他的個性太過直率,不適合交際。
身為非工程背景出身的科技公司領袖,溫寧克善於打理人際關係。他不僅成功駕馭了ASML獨樹一格的科技文化,更妥善經營了關鍵的供應商網絡。他就像一個核心樞紐,連結著各方脈絡,也因此他的一字一句都足以牽動這家科技巨擘的股價。他更策劃了一項創舉:說服各大晶片製造商共同投資,為ASML最重大的技術突破提供資金——那就是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正是這項創舉,讓摩爾定律得以在未來數年持續發揮作用。
短短四十年間,ASML已發展成市場霸主,這家工業巨擘的擴張速度之快,就連它紮根的荷蘭小省也幾乎跟不上腳步。但ASML並不打算搬遷,反倒是其他人得設法跟上這個在自家後院崛起的科技巨人。ASML向來習慣呼風喚雨,極少接受拒絕。
邁入2024年,ASML正準備進入新階段。溫寧克與布令克的任期將屆,這兩位六十七歲、年薪相同(2023年為594萬歐元)的領導人將在合約到期時卸任。雖然ASML多年來一直在幕後為接班做準備,但要找到接替他們的人才仍是一大挑戰。
溫寧克與布令克的個性南轅北轍,但透過無數次的會議、協商、出差,以及在維荷芬附近的坎皮納自然保護區(Kampina)的漫步交談,他們逐漸瞭解彼此。他們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當他們把強大的技能結合起來時,就形成一股無人能擋的力量,所向披靡。
他們攜手打造了這家公司,始終堅守一項核心信念:專注。正因為如此,公司才得以一次又一次地渡過危機,化險為夷。
因為在ASML的世界裡,專注就是一切。這個信念從創立之初就未曾改變。
延伸內容
作者資料
馬克・海因克(Marc Hijink) 荷蘭《新鹿特丹報》(NRC)的財經記者與科技專欄作家。他追蹤報導ASML及其技術發展十幾年,並關注歐洲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的角色。他獲ASML同意深入公司內部研究長達三年,以第一手視角寫下ASML全方位的成長故事。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