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歌德 × 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光與暗的名言對決,讓我們在絕望中找到救贖,在希望中大步前行
- 作者: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頭木弘樹/日文編譯
- 出版社:仲間出版
- 出版日期:2020-12-02
- 定價:390元
- 優惠價:79折 308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5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08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2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暢銷金句牌卡版】(全新完整譯本)隨書附贈52張「金句能量卡」
-
我老了絕不會做的「蠢」事(才怪!):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掉!
-
放下一點點也可以,不執著的活法:你放下的,終將以更好的樣子回到你身邊
-
你的心有一道牆:人生沒什麼放不下,在紛紛擾擾中活出豁達心境的29帖安定禪方
-
你們就是不懂我!:心理學博士陪你找到正能量,度過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似乎又有點美好的成長期
-
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
-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生不用完美,只求不留遺憾!打造富足心靈的36堂課,找到獨一無二的幸福
-
我扛得起水泥,扛得住人生:泥作阿鴻,工地裡的水泥哲學家
-
用NLP改寫你的每一天:一本能讓你真正心想事成的神經語言學祕笈
-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內容簡介
目錄
導讀
內文試閱
作者資料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德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卓越的劇作家、思想家、科學家,被海涅譽為「詩壇君王」。 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從小在父親和家庭教師指導下接受嚴格的教育。6歲開始學習德文、拉丁文、法文、數學。8歲開始寫詩,也喜歡戲劇,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年僅7歲的莫札特。16歲時進入萊比錫大學、史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法律,並於韋茨拉爾帝國最高法院實習。1774年,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使25歲的歌德一舉成名。 1776年,歌德進入威瑪公國宮廷參政,期間仍持續從事文學創作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包括地質學和植物學。1794年,歌德開始了與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友誼,一直延續到1805年席勒去世。席勒和歌德一同創作許多詩歌,並創辦文學雜誌和威瑪歌劇院,這段時間被稱為德國文學史上的「古典主義」時代。 歌德晚年的創作極其豐富,重要作品有自傳性作品《詩與真》、長篇小說《愛的親和力》、《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抒情詩集《西方和東方的合集》等。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歌德則完成了耗費數十年心血的不朽名作《浮士德》。 1832年3月22日,歌德與世長辭,享年83歲。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於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雙親為猶太人。1906年,他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完成為期一年的法院實習工作後,於1907年進入「忠利保險集團」的布拉格分行。1908年,他進入「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在該局擔任公務員直到1922年因病而提早退休。1917年夏末,卡夫卡由於肺結核發作而咯血,於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歲。 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柏格森(Henri Bergson)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頭木弘樹/日文編譯
畢業於筑波大學,經常翻譯並評論卡夫卡的作品。編譯有《「逮捕+終結」——摘自《訴訟》》(翻譯/評論)《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編譯/解說)等書。 Twitter:twitter.com/kafka_kashiragi Facebook:www.facebook.com/hiroki.kashiragi
基本資料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