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本書適用活動
讀書花園選書~任選2本,訂單現折30元!
  • 型男老總愛說書,75折起

內容簡介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作者羅傑.克勞利最新力作, 這回將由葡萄牙人帶領我們踏破七海,前往當代西方人所認知的世界盡頭。 有界限的海,或許屬於希臘或羅馬,沒有界限的海,屬於葡萄牙。 ——葡萄牙國民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 吾乃大海此岸的葡萄牙與阿爾加維國王,大海彼岸的非洲之王,幾內亞領主,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波斯與印度的征服、航海與貿易之王。 ——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 在十五世紀來臨前,葡萄牙只是個位於歐洲大陸西南邊陲,缺乏天然資源的蕞爾小國,從來不是歐洲國際舞台上的主角。在環地中海地區,她爭不過「財富之城」威尼斯、熱那亞;往歐洲大陸,她更不是陸上強權西班牙、法國的對手。葡萄牙唯一的出路只有眼前廣袤無際的大西洋。這片大洋有著莫大的風險,也有著數不盡的機遇。 早在十五世紀初,葡萄牙人就以恩里克王子為先驅,積極探索非洲沿岸,累積大量實務知識。其後在迪亞士(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達伽馬(抵達印度)、麥哲倫(首度繞行世界一圈)等歷代航海家的接續探索;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曼努埃爾一世的積極支持下,葡萄牙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以全世界海域為舞台的海洋帝國,開啟人們熟知的大航海時代,攪亂包括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區域的歷史發展,引發一連串影響深遠的連鎖反應。 在《征服者》中,我們將看到葡萄牙崛起的軌跡、航海家的海上冒險故事,以及東、西方異質文化間的誤解與衝突。此外自羅傑.克勞利前作「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以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間爭鬥仍尚未止息,這回作者將帶領我們走出直布羅陀海峽,邁向更廣闊的印度洋新世界。 【各方好評】 絕妙……克勞利的解讀既精要又公正。 ——《基督教箴言報》 栩栩如生地講述葡萄牙探險家的生活……對喜歡航海故事的人來說,再好不過。 ——《出版商週刊》 在扣人心弦的敘述中,克勞利記載了葡萄牙從一個「窮困、邊緣的」國家崛起成為歐洲強國的可怕、凶殘歷史,葡萄牙與西班牙、威尼斯的競爭,爭奪香料貿易。 ——《科克斯書評》 克勞利之前著作的讀者對於關於海戰、陸戰和海灘的刺激故事一定不會失望。克勞利很好地為葡萄牙的重要性做了辯護,它建立第一個全球帝國。 ——《每日電訊報》 快節奏的、可讀性極高的敘述史,涉及迪亞士和達伽馬的航行、阿爾梅達和阿爾布開克的戰役與征服……克勞利對事件的詳細描述還原在對編年史家如巴羅斯和科雷亞的作品的細讀上,他們的作品是用騎士編年史的傳統來寫的。 ——《今日歷史》 在他之前關於十五、十六世紀基督徒和鄂圖曼帝國爭奪地中海的研究裡,克勞利已經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才華,即將令人手不釋卷的敘述與細緻到位的學術研究結合起來,同時還能將人性與地緣政治平衡。在本書裡,這種才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講述的故事驚心動魄,但並不是每一位歷史學家都能把這個故事講得這麼精采。 ——白金漢大學現代藝術史高級研究員邁克爾.普羅傑

目錄

地圖 序幕 歐洲的船頭 第一部 偵察:通往印度之路 第一章 印度計畫 第二章 競賽 第三章 瓦斯科.達伽馬 第四章 「讓魔鬼把你抓走!」 第五章 扎莫林 第二部 競爭:壟斷與聖戰 第六章 卡布拉爾 第七章 「米里」號的命運 第八章 狂怒與復仇 第九章 立足點 第十章 印度王國 第十一章 巴比倫大淫婦 第十二章 「恐怖的人」 第十三章 朱爾的三日 第十四章 「法蘭克人的狂怒」 第十五章 第烏 第三部 征服:海上雄獅 第十六章 扎莫林的大門 第十七章 「葡萄牙人咬住的,永遠不會鬆口」 第十八章 雨季的囚徒 第十九章 恐怖的手段 第二十章 太陽的眼睛 第二十一章 蠟的子彈 第二十二章 「全世界的財富,盡在您的掌握」 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航行 尾聲 「他們從不在一處停留」 誌謝 註釋 參考資料

內文試閱

序幕 歐洲的船頭
  一四一四年九月二十日,中國土地上出現的第一頭長頸鹿正在接近北京的皇宮。據欣喜若狂的宮廷詩人沈度說,人們伸長脖頸,去瞥一眼這「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雲紫霧」的稀罕動物。長頸鹿顯然對人無害:「趾不踐物,遊必擇土……疏疏徐徐,動循矩度……群臣歡慶,爭先快睹。」一個專職負責照管這動物的孟加拉人牽著長頸鹿前進。牠是遙遠的東非沿海的馬林迪蘇丹進獻給中國皇帝的禮物。   當時的一幅繪畫描摹了這嬌美的動物。牠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怪異也最壯觀的遠航之一帶回的稀罕戰利品。十五世紀初的三十年裡,建立不久的明朝永樂皇帝派遣一系列龐大的船隊,跨越西方的大洋,以彰顯天朝國威。   這些船隊規模極大。第一支船隊於一四○五年啟航,包括約兩百五十艘船,運載兩萬八千人。船隊中央是所謂「寶船」,即擁有多層甲板和九根桅杆、長四百四十英尺的平底船,配有創新的水密浮力艙。寶船周圍有一大群輔助船隻,如運馬船、給養船、運兵船、戰船和運水船。各船之間透過旗幟、燈籠和鼓點來交流。除了領航員、水手、士兵和輔助工匠外,有譯員隨行,以便與西方的蠻夷交流,還有負責記載這些航行的史官。船隊攜帶著足夠維持一年的糧食,因為中國人不願意欠任何人的恩惠。他們還帶著指南針和星盤(黑檀木雕刻而成),從馬來西亞駛往斯里蘭卡,徑直穿越印度洋的心臟。寶船被稱為「星槎」,意思是足以遠航至銀河。史書記載:「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船隊司令是一名叫做鄭和的穆斯林,他的祖父曾到麥加朝聖,他本人則享有「三寶太監」的光榮頭銜。   這些遠航在永樂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六次,在一四三一至一四三三年還有一次。它們是航海的史詩。每一次遠航都耗時兩、三年,縱橫印度洋,曾遠至婆羅洲和桑吉巴(Zanzibar)島。儘管這些船隊有足夠的力量清剿海盜、廢黜君主或運載貨物以開展貿易,但它們不是軍事冒險,也沒有經濟目的,而是精心安排的軟實力展示。星槎的遠航是非暴力手段,目標是向印度和東非的沿海國家彰顯中國的強大實力。他們沒有嘗試對所到之地實施軍事占領,也沒有阻撓自由貿易體系。他們是來給與,而不是索取的,是為了向世人表明,中國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當時的一份碑銘稱:「齎幣往賚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印度洋周邊各國大感敬畏,派遣使者與中國船隊一同返回,向永樂皇帝稱臣納貢,承認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對其表達景仰。他們奉獻給皇帝的珠寶、鑽石、象牙和稀奇動物,無非是象徵性的姿態,表示承認中國的優越。史書記載:「際天極地,罔不臣妾。」此處指的是印度洋世界,不過中國人對印度洋之外的情況也有不少了解。歐洲在思索地中海之外的天際、各大洋如何互相連接,以及非洲大陸可能是什麼形狀時,中國人似乎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他們於十四世紀繪製的地圖上將非洲大陸描繪為一個銳角三角形,其中心有一個大湖,多條河流向北流淌。 ★   長頸鹿送抵北京之後的那一年,在兩萬一千海里之外,另一種迥然不同的力量正在接近非洲海岸。一四一五年八月,一支葡萄牙船隊駛過直布羅陀海峽,攻打摩洛哥的穆斯林港口休達(Ceuta),這是整片地中海最固若金湯、最具有戰略意義的要塞。休達的陷落令歐洲為之震驚。在十五世紀初,葡萄牙人口僅有一百萬。它的國王們太窮,以至於無力自行鑄造金幣。漁業和自給農業是經濟支柱,但這個窮國卻雄心勃勃。國王若昂一世(João I),綽號「私生子若昂」,於一三八五年奪取王位,建立了阿維斯(Aviz)王朝,並抵禦鄰國卡斯提爾(Castile),捍衛葡萄牙的獨立。   攻打休達的目的是,用一場融合中世紀騎士精神和十字軍聖戰熱情的軍事行動,消耗掉貴族階層躁動不安的旺盛精力。葡萄牙人是來用異教徒的血洗手的,他們一絲不苟地執行了自己的使命。三天的洗劫和屠殺將曾被描述為「非洲各城市之花……它的門戶與鑰匙」的休達城化為廢墟。這場驚人的戰役讓歐洲的競爭對手們知道,葡萄牙王國雖小,卻自信滿懷、精力充沛,而且正在大舉出動。   若昂一世的三個兒子,杜阿爾特、佩德羅和恩里克在休達的一天激戰之後獲得騎士資格。八月二十四日,在城市的清真寺(根據儀式,用鹽淨化,並更名為「非洲聖母教堂」)內,他們被父親封為騎士。對三位年輕王子來說,這是命運的一個重要瞬間。在休達,葡萄牙人第一次瞥見非洲和東方的財富。這座城市是從塞內加爾河跨越撒哈拉沙漠輸送黃金的商隊的目的地,也是伊斯蘭世界與東印度的香料貿易的最西端貿易站。葡萄牙編年史家寫道,全世界的商旅,來自「衣索比亞、亞歷山大港、敘利亞、巴巴里和亞述,居住在幼發拉底河另一端的東方人,和來自東印度的人……以及來自其他許多軸線另一端國度和我們不曾見識土地的人」。親眼見到休達庫存的胡椒、丁香和肉桂的基督教征服者們為了尋找埋藏的財寶,恣意銷毀了這些香料。他們洗劫了據說有兩萬四千名商人經營的商鋪,橫衝直撞地闖入富商鋪著華麗地毯的豪宅,奔入擁有美麗穹頂和鋪設地磚的地下蓄水池。「與休達的房屋相比,我們的可憐房子簡直像豬圈。」一位目擊者寫道。就是在這裡,恩里克首先體會到,假如能繞過伊斯蘭世界的屏障,沿著非洲海岸南下,並抵達「軸線的另一端」,將會獲得怎樣的財富。休達是葡萄牙擴張的開端,也是一個嶄新世界的門檻。   天命和幸運使得葡萄牙被排除在繁忙的地中海貿易與思想交流之外。葡萄牙位於歐洲的邊緣,文藝復興的周邊,只能羨慕地看著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城市的財富。這些城市壟斷了來自東方的奢侈品(如香料、絲綢和珍珠)市場。它們從亞歷山大港和大馬士革等伊斯蘭城市獲取這些東方奢侈品,然後以壟斷高價賣到歐洲。葡萄牙雖然不能染指地中海貿易,卻面向大洋。   在海港拉古什(Lagos)以西二十英里處,葡萄牙海岸線的末端是一片怪石嶙峋的海岬,俯瞰大西洋。這就是聖文森特角(Cape St. Vincent)。這就是歐洲的船首,是歐洲大陸的最西南角。在中世紀,歐洲人對世界的有把握認知以此為界。從懸崖上眺望,人們能看到一大片汪洋,並感受到勁吹的海風。海平線向西彎曲,一直延伸到太陽西沉、落入未知黑夜的地方。數千年來,伊比利半島邊緣的居民從這條海岸線舉目遠眺,注視那虛空。天氣惡劣時,捲浪長湧,以令人膽寒的猛烈氣勢錘擊峭壁,浪花的頂端隨著大洋的長距離節律而顛簸起伏。阿拉伯人對世界的知識很豐富,但也只到直布羅陀海峽以西不遠處為止。他們稱這片大海為「黑暗碧海」:神祕、恐怖,可能無邊無際。自古以來,這片大海就是無窮無盡猜測的物件。羅馬人知道加那利群島的存在,那是摩洛哥海岸的一群破碎的岩石。羅馬人稱之為「幸運群島」,並從那裡開始測量經度,向東推移。往南方去,非洲漸漸消失在傳說中,人們對其面積和末端一無所知。在古典時期和中世紀繪製於紙莎草紙和精製皮紙之上的地圖裡,世界一般被描繪為圓盤狀,被海洋環繞。美洲還無人知曉,地球的末端被無法逾越的黑暗之水的障礙分隔。古典時期的地理學家托勒密(Ptolemy)對中世紀的影響極其深遠,他相信印度洋是封閉的,從歐洲無法走海路進入印度洋。但對葡萄牙人來說,從聖文森特角看到的景象就是他們的機遇。就是在這一線海岸,透過漫長的捕魚和航行,他們學習到在廣闊海洋航行的藝術,以及大西洋風的奧祕。這些知識將賦與他們無與倫比的主宰地位。在休達戰役之後,他們開始運用這些知識,沿著非洲海岸南下,最終決定嘗試通過海路抵達印度。   針對北非穆斯林的聖戰將與葡萄牙的航海冒險緊密交織。阿維斯王族於一四一五年在休達開始崛起,一百六十三年後在休達附近滅亡,它的發展軌跡是一道對稱的弧線。在此期間,葡萄牙在全世界快速推進,愈走愈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民族。他們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好望角,於一四九八年抵達印度,一五○○年抵達巴西,一五一四年來到中國,一五四三年登陸日本。葡萄牙航海家費爾南.德.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幫助西班牙人在一五一八年之後的歲月裡完成首次環球航行。休達戰役是所有這些行動的出發點;它是為了發洩宗教、商業和民族主義的激情而祕密籌備的,動力則是對伊斯蘭世界的仇恨。在遠征北非的「聖戰」中,好幾代葡萄牙征服者首次嘗到戰火的滋味。在這裡,他們學習到,軍事擴張的胃口和條件反射式的暴力能夠威嚇印度洋的各民族,讓人數不多的入侵者也能獲得極大的影響力。在十五世紀,葡萄牙全國人口差不多只相當於南京這樣一座中國城市的總人口,但它的船隊的威懾力卻遠遠超過鄭和的大船隊。 ★   明朝震撼人心的下西洋船隊就像登月行動一樣先進,代價也同樣昂貴。每一次航行要消耗全國年賦稅收入的一半,而且留下的影響極小,就像月球塵土中的腳印一樣。一四三三年,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遠航途中,鄭和去世了,地點可能是印度海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他的葬禮極可能是海葬。在他身後,星槎再也沒有出海過。中國的政治潮流發生了變化:皇帝們加固長城,閉關鎖國。遠洋航海被禁止,所有航海檔案資料被銷毀。一五○○年,法律規定,建造超過兩根桅杆的船隻,將被處以極刑。五十年後,寸板不得下海。星槎的技術和鄭和的遺體一起,消失在印度洋的波濤中;它們留下了一個等待填充的權力真空。一四九八年,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抵達印度海岸時,當地人只能告訴他一些模糊不清的故事,講到蓄著奇怪鬍鬚的神祕訪客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船曾經拜訪他們的海岸。鄭和的遠航只留下一座重要的紀念碑:用漢語、泰米爾語和阿拉伯語寫的紀念碑銘,分別向佛祖、濕婆j和阿拉表達感激和讚頌:「比者遣使詔諭諸番,海道之開,深賴慈佑,人舟安利,來往無虞。」這是非常大方的宗教寬容的姿態。碑銘樹立在錫蘭(今斯里蘭卡)西南角附近的加勒(Galle),中國船隊在那裡轉向印度西海岸,然後進入阿拉伯海。   葡萄牙人的到來沒有這樣的祝福,也不像中國船隊那樣威武雄壯。鄭和的一艘平底船就可以容納達伽馬的幾艘小船和約一百五十名船員。達伽馬向一位印度國王呈上的禮物寒酸得可憐,國王拒絕查看。但葡萄牙人用自己船帆上的紅色十字和銅砲宣示了自己的意圖。與中國人不同的是,葡萄牙人先發制人地開砲,並且再也不會離開。征服是一項滾滾前進的國家大業,一年年地鞏固他們的地位,直到他們扎下根來,當地人無法驅逐他們。   加勒的紀念碑至今尚存。它的頂端雕刻著兩條中國龍,正在爭奪世界。但首先將兩大洋連接起來並為世界經濟打下基礎的,是來自原始歐洲的葡萄牙水手。他們的成就在今天已經大體上被忽視。這是一部範圍廣泛的史詩,涉及航海、貿易與技術、金錢與十字軍聖戰、政治外交與間諜活動、海戰與海難、忍耐、蠻勇和極端暴力。其核心是震撼人心的大約三十年,那就是本書的主題。在這三十年裡,少數葡萄牙人在幾名非同一般的帝國建設者的領導下,企圖摧毀伊斯蘭,控制整片印度洋和世界貿易。在此過程中,他們建立一個影響力遍布全球的航海帝國,開啟歐洲人地理大發現的偉大時代。達伽馬時代的歷史開啟西方擴張的五百年,釋放出如今塑造我們世界的全球化力量。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文/馬可孛羅編輯部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作者羅傑.克勞利的續作《征服者》即將要與讀者朋友見面,這回作者將帶領我們走出地中海,邁向更廣闊的大西洋與印度洋世界。   在《征服者》中,我們將看到葡萄牙如何從一個貧弱小國,轉變為統領七海的海上霸主,發出「吾乃世界征服、航海與貿易之王」的豪語。此外,對「地中海史詩三部曲」意猶未盡的讀者也有福了,擅長描寫海上冒險故事與海戰細部刻劃的克勞利,相信不會讓讀者失望,這回我們的足跡將踏遍非洲最南端、東非莽原海岸,以及布滿熱帶叢林的南亞島嶼和海岸,彷彿身歷其境。   最後小編想引用葡萄牙國民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一段話做為結束:「有界線的海,或許屬於希臘或羅馬,沒有界線的海,屬於葡萄牙。」那是每個葡萄牙人心目中光輝燦爛的全盛時代。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影音

作者資料

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其父親是海軍軍官,曾駐防於地中海各地,故作者在年輕時就跟隨父親在地中海各處度過很長的歲月,因而對地中海世界的歷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作者在劍橋完成學業後,曾赴伊斯坦堡任教,花了很多時間考察該座城市,也曾徒步遊覽土耳其西部。上述經歷使得作者擁有淵博的地中海歷史與地理知識,著有「地中海史詩三部曲」:《海洋帝國》、《一四五三》、《財富之城》,以及《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等書。 相關著作:《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財富之城:威尼斯共和國的海洋霸權》《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海洋帝國:決定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的爭霸時代》

基本資料

作者: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譯者:陸大鵬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系:Historia歷史學堂 出版日期:2017-07-04 ISBN:9789869481960 城邦書號:MU0005 規格:平裝 / 單色 / 43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