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17秒說話術
定價 |
240元 |
作者 |
安田正 |
出版社 |
麥田 |
書系 |
課長學 |
出版日期 |
20090907 |
ISBN |
9789861735559 |
城邦書號 |
RW3003 |
規格 |
膠裝.單色.216 頁. 14.8cm×21cm |
內容試閱 |
頁次
1 2 3 |
2. 為何是十七秒?
■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
人的記憶種類,有所謂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兩種。
所謂的「長期記憶」就是我們一直記著的事。舉例來說,「和某某朋友在池塘邊抓蝦」或是「小學三年級時,曾被老師狠狠罵過」等兒時的回憶,就是一般所說的具代表性的情節式記憶。
這類記憶是不論想起多少次「曾發生過這種事」,都可以長期保持的記憶。所以,當想起這類記憶,就會勾起「小時候,在池溏邊一起抓蝦的,的確是……某某!」
相對地,「短期記憶」是更淺的記憶。舉例來說,人可以瞬間記住備忘錄裡的電話號碼而打電話,但偶而還是會忘記這個電話號碼。或是,出門時鎖上了門,在家門前還記得這件事,但走到車站中途卻不確定地想:「咦?我剛剛有鎖門嗎?」
■短期記憶的保持時間
為了深化、保持淺的記憶,有反覆排練的必要。
而這種記憶的排練,就像我們為了學校考試所進行的記憶學習。我們必須不斷複習在學校學到的成語字彙、英語單字、歷史年號等,以因應考試。而且一直記到考試為止,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現在就幾乎全忘了。換言之,記憶學習尚未達到之前所描述的隨機記憶般的長期記憶。
經過排練,記憶可以保持到某個程度。不過,也有無法靠反覆排練來保持記憶的時候,例如在日常的報告、連絡、洽商時,就無法如參加考試般靠反覆排練來記住對方所說的內容。
我認為,像這樣聽者能不靠排練就記住,而且說話者可以簡潔表達的關鍵就是十七秒。即使是布朗-彼得森典範(Brown-Peterson paradigm)的短期記憶實驗,也獲得了已記憶的訊息經過十五秒~十八秒就會劣化、忘記的結果。換言之,一旦超過十七秒,我們就會開始忘記一開頭所說的話。
十七秒是我長年不斷鑽研簡潔說話技巧的學習方法,真實感受到的時間長度。聽人說話的時間如果超過二十秒,就會感覺「話說得冗長」「不知想說些什麼?」。
不妨看看我們身邊的事物。大部分的手機留言時間都設定在二十秒內。因為如果超過二十秒,只聽一次是記不住的。
那麼,若將要說的話整理為比十七秒還短的五秒或是十秒,是否就更容易記住呢?的確如此。但現實上很難將想說的話整理成這麼短的時間。所以,十七秒是可以簡潔整理說話內容的極限範圍。
不過,其實重要的是十七秒的說話內容。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的記憶系統只會保有、儲存具意義的訊息[即意義記憶(meaningful memory)]。由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訊息都是具意義的語言,所以我們可以理解、記憶這些訊息。
換言之,不管在十七秒以內說了些什麼,如果表達方式太曖昧、很難理解主旨的話,就無法賦予意義而記不住。
嘗試將下列文字歸納為十七秒以內的訊息,希望各位讀者閱讀看看。
『為了在現代社會與壓力和平相處,以下將說明「壓力的種類」有哪些。
壓力的種類大致分為兩大類,即「精神的壓力」與「生理的壓力」。』
即使是對記憶力沒自信的人,如果是這樣的內容,只聽過一次也可以記得住吧!
另外,將同樣的內容亂序排列語順後,就是毫無意義的訊息。
『壓力與 在現代社會 有那些呢 針對「壓力的種類」 作說明 「生理的壓力」 種類 為了和平相處 「精神的壓力」 可大約分為兩類 壓力的』。
這樣就無法全部記住吧!所謂難以理解的話,即使不至於如此極端,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不作為意義記憶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