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勵志故事
自我轉變之書:轉個念,走出困境,發揮自己力量的12堂人生課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兩位作者,一位是知名的交響樂團指揮家,一位是企業教練/心理治療師,他們帶來非常精采的人生故事,可以幫助每一個人排除人生的障礙,發揮潛能。 會限制一個人的,常常是他的心態。這本書教我們如何破除慣性的、在框框內思考的心智狀態,而進入潛境(possibility)的領域——那是一種無限的、豐富不已的可能性的所在,它在框框之外。 本書的12堂課,就相當於「潛境」的12種變奏,藉此我們可以擺脫「測量的世界」、「競爭、生存式的思維」的限制,擺脫「向下沉淪」的對話方式、「算計的自我」的僵化思考。它可以帶來新的人生可能,從各種外在目標、人際關係的死結中,找到新的解方。你可能重啟與他人的對話、解開關係的結、激勵每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例如: ★關於人生(「全都是編造而來」): 有一家鞋廠派了兩名行銷人員到非洲去,研究開拓市場的前景如何。其中一位發了電報回來說:「完全無望句點因為沒人穿鞋」。另一位則是得意洋洋地說:「前途光明商機無限句點他們根本沒有鞋」。 相由心生。他們帶著自己的眼界來到現場,回頭說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故事。人生,是創造出來的;人生,就看你要用什麼框架,說什麼樣的故事。 ★關於激勵(「給一個A」): 每學期開始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告訴所有的學生說:「大家都會得到A。」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每位學生都要寫給我一封信,開頭是「我拿到了A,因為我……」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就要告訴我,學期結束時,他們會做到、學到哪些事情,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拿到A的成績。 打分數、評量式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會不敢冒險,放棄其他可能性,心中只有正確答案,而且會產生競爭的心態。在課堂中、生活裡,如何啟發想像力、責任感,「給一個A」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關於領導(「人人都是領導者」): 經過二十年的指揮生涯,我終於領悟到,交響樂團的指揮在演出當中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他的照片或許會出現在CD的封面上,上面的姿勢千奇百怪,但是他真正的力量在於,他有能力讓別人產生力量。 領導者的成功不在於賣弄其個人技巧,而在讓其「部屬」盡情地發揮所能。任何組織的領導者也應該這樣,協助部屬釋放潛能。 ★關於放輕鬆(「第六號規則」) 「如果你出了錯……一隻五百磅重的母牛就會掉在你頭上。」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把自己培養成「算計的自我」,把每一件事都看得很嚴重,不能出錯。如何放輕鬆?這是一個好例子。 這本書的12堂課,講述12個法門,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自我的可能性,讓我們在人際關係、領導力、為人處事、面對困境、衝突時,能夠有辦法跨越人生的障礙。 書中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故事,都出自兩位作者的親身體驗。在混沌人世間,我們經常會找不到方向、手足無措,例如當你面對一個難纏的人,你決定「給一個A」,然後發現問題不再是問題;當你的人際關係卡住了(不論親子、兩性、工作上),你覺得彷彿世界末日,想想「第六號規則」,你決定不要那麼正經八百,發現這不過是玩笑一場——每一堂課都是個人與組織轉化、成長的機會。 這本書所談的,遠超過一般商業書的範圍,談更多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我及世界的關係,強調的是「人的修練」,就等您細細來品味。 特別提醒,喜歡音樂、藝術的朋友,請勿錯過本書中豐富多彩的音樂人生故事! ★★★★(本書為《A級人生》、《給一個A》改版)★★★★ 【各界好評推薦】 這本激勵人心的書,讓我的人生可以發展出無窮盡的可能。自從我讀了它之後,每一天都完美無缺。這本書對於企業界以及政治界的啟示尤其重要。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南加大商學院傑出教授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激勵人心的重要著作,洞察力與靈感、個人慧見,以及來自藝術、心理學、商業界和政界等不同領域的故事,交織得天衣無縫。兩位作者合作無間,成績非凡──他們的能量、熱情、以及對於人性價值觀的根本承諾和肯定,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Doris Kearns Goodwin,歷史學家,普立茲獎得主 這本書熱情洋溢。對於每一位讀者的自我發展和生命充實,都是一股真正的助力。 ──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作者們將其無比的活力用來經營這些可能性的境界,讓我們了解生命並不只是日常瑣事。在生活中,和在音樂上一樣,練習是做好它的不二法門,何況作者們的教育方式相當能切中肯綮,因而讓我們的練習有可能臻於完美。 ──Reverend Peter J. Gomes,哈佛大學The Memorial Church的Pusey Minister 本書創造了一個人性化而且光明的未來。我真心盼望人人都能讀這本書──它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創造力的寶藏。本書中的練習都相當簡單,卻極為有效,讓我們得以親近、善用人類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瑪格麗特.惠特莉(Margaret J. Wheatley),《領導與新科學》一書作者,The Berkana Institute主席 只要有山德爾先生或女士在場,人們的精神都會為之一振。現在他們將其妙招揭露在這本書中,讀來深深令人著迷。我保證你們讀完後會精神保滿、活力十足。 ──Gail Sheehy,《New Passages》和《Hillary’s Choice》作者 我深愛這本書。它令人震撼、很有幫助、具有讓人提升的力量。書中的各種想法與練習,都是關於在生活中如何開創新的可能性,並深深投入其中。它對讀者來說,可以指引個人生活的發展,也可以做為一種資源,協助讀者來領導他人。這本書是一瑰寶。 ──Peter J. Frost,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組織行為學Edgar F. Kaiser講座教授 哲學史上有一極短的時期,也就是希臘時代,那些愛智者們將其工作看成是相當實用的:他們想幫助人們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及所處的世界,而能過得更幸福與充實。作者們很清楚:他們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解答;只是模擬,而非就此安逸度日。不過,他們的努力與「哲學做為治療」這路數是相通的,雖然這已經快要成為絕響。本書處處有新意。 ——Anthony Gottlieb,《經濟學人》編輯主管,《理性之夢》作者 這本書寫得很優美,它談的是一系列的練習,出發點是包容與和諧,而不是謀略和操控。它也是兩位作者獨特的共同奮鬥的生活編年史,其中有許多精彩的寓言。班和羅絲.山德爾兩位都是創新者,他們很慷慨地將其祕訣與大家共享。所有的音樂家都知道,他們不能只是努力克服那些缺陷、逆境,而必須去轉化它們。作者們開啟了光明的新坦途,這樣的世界不那麼利益導向,更適合大家安居,因為有光明、耐心和慈悲照亮它。 ——John Harbison,普立茲作曲獎得主 讀這本書彷彿我們的靈魂完成了一系列的音樂課。讀者們將會體認,他們可以自己開創出嶄新的生命形式,而且會了解,這些新的生命形式會真正與人互動、影響對方。最妙的是,沒有人是真正不懂音樂的。這本書抓住了我,而我也擁抱它。 ——Thomas J. Cottle,心理學家,波士頓大學教育學教授

目錄

〔推薦序〕「給一個A」的啟示:潛境、心理與領導藝術的交會 陳健邦 〔譯序〕乘著歌聲的翅膀,航向潛境 江麗美 邀你進入潛境 啟程 第1課 全都是編造而來 我們只能「感知」到自己設定好要接收的那些感覺,而我們的「覺知」更是受到限制,因為我們「只」認識那些在我們的心靈上畫好地圖或歸好類別的事物。那麼,我們何不編造一個故事或意義的架構,來改善我們和身邊人們的生活品質呢? 第2課 步入潛境之中 在測量的世界裡,你設定一個目標,努力達成。而在潛境之中,你設定一個環境,讓你的生命從此開展。 第3課 給一個A 「給一個A」是一種態度上的轉變,讓你可以自由自在地談論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同時支持別人成為他們夢想中的自己。這可以將你與他人的關係,從測量的世界轉移到潛境之中。 第4課 我是一種貢獻 在「貢獻」的遊戲裡,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沐浴在這種觀念裡:你是上天賜給別人的禮物。 第5課 人人都是領導者 經過二十年的指揮生涯,我突然醒悟到,交響樂團的指揮在演出當中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他的照片也許會出現在CD的封面上,上面的姿勢千奇百怪,但是他真正的力量在於——他能讓別人產生力量。 第6課 第六號規則 「如果你出了錯……一隻五百磅重的母牛就會掉在你頭上。」 第7課 人生際遇 「我們在佛羅里達過寒假,而且此刻正在下雨。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實在很令人失望。如果這個時候會下雨,我們應該去西雅圖看朋友才對。而且,這就是人生際遇。」 第8課 臣服於熱情 他對曲子相當了解,也可以解釋給別人聽,但他就是無法傳達出情感的能量。我注意到真正的原因:他坐得太直了。我脫口而出:「問題出在你是個『兩邊臀部』的演奏家!」我鼓勵他身體放鬆,用整個身體去感覺音樂,突然間,音樂流洩了出來:他變成「一邊臀部」的演奏家了! 第9課 點燃一枚火花 「契入」就是把你自己當成潛境送給別人,並隨時有心理準備,要接回別人的火花。 第10課 自己當棋盤 當你的人生際遇幾乎讓你看不到潛境;當你覺得憤怒而無路可走,盡了一切努力別人還是不動或不合作,不願妥協,甚至不怎麼高尚;當契入的法門也行不通,你似乎已窮途末路——這時你就可以用這個法門:把自己看成是「一切遊戲在此發生的棋盤」。問問你自己:「這一切是怎麼發生在『我這個棋盤上』的?」 第11課 創造潛境的架構 拉著我們「向下沉淪」的重力確實很強,那是一種恐懼與匱乏的外在架構。而「潛境的領導者」可以創造出一種情境,可能是意義的重組、創造願景,或是建立某種環境,來架構出「潛境」。 第12課 訴說我們的故事 從「我」轉化到我們是本書最後一道法門,我們可以重塑一個獨特的聲音,無論在哪一個位置,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練習,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法門會帶出其他所有的法門。如果你凝神傾聽,就會聽見我們的聲音和諧地唱過每一道法門。 終曲 謝辭

內文試閱

  給一個A      米開朗基羅的話經常被人引用,他說,在每一塊石頭或大理石裏,都住著一座美麗的雕像;你只要除去多餘的材質,就可以顯露它內在的藝術。如果我們要將這個充滿智慧的觀念應用在教育上,就不應該在孩子之間做比較。其實,所有的精力都應該用在切割石塊上,去除孩子的障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培養技能,熟練精通,有能力表達自己。      班傑明.山德爾:九月份的一個週五午後,這個年度的三十名研究生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集合,上這學年的第一堂課。這些學生全都是主攻器樂或聲樂,他們將開始兩個學期的探索,更深入了解音樂表演的藝術,其中包括一些可能阻礙到偉大音樂表現的心理與情緒因素。我向他們保證,只要他們按時來上我的詮釋課,能夠學會課程裏的各種重點,那麼無論在音樂表演上,或是自己的人生都會有重大的突破。      然而,在二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之後,我自己也遭遇了同樣的障礙。每一堂課,學生們都因為自己的表現將遭到測量而感到不安,因此不願在表演時冒一點風險。有一天晚上,我和羅絲討論起來,希望找到方法讓他們驅除這種對失敗的恐懼感。      假如我們從一開始就給每個學生一個A,結果會怎樣?      羅絲和我預期,即使音樂學院支持我們將打分數的等級制完全廢除,結果也只會更糟。學生們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當明星的機會,而且還是會在意彼此的排名。因此我們決定給他們一個讓他們覺得安心的分數,它不是一個測量的工具,而是可以讓他們開啟潛境的工具。      「修這門課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拿到一個A,」我宣布:「但是,你要贏得這個分數,就必須符合以下要求: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之內,你們必須寫一封信給我,日期註明是明年五月,一開頭是這樣的:『親愛的山德爾老師,我拿到一個A,因為……』在這封信裏,你要告訴我,在明年五月之前,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在你身上,因此你拿到這個不錯的分數。」      我告訴他們,在寫這封信時,他們必須將自己放在未來,回首這一年,報告他們得到什麼樣的洞見與成果,彷彿他們已經得到了一樣。每一件事都要寫成過去式。像這樣的片語是不能出現的:「我希望」,「我打算」,或是「我將會」等等。如果學生願意的話,還可以談談他們達成了某些明確的目標,或是贏得了什麼比賽。「但是,」我告訴他們:「我最感興趣的,是到了明年五月,你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感興趣的是這個人的態度、感覺與世界觀,她希望做些什麼,或是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告訴他們,我要他們狂熱地愛上自己信裏描述的這個人。      其中一封信,是一位年輕的韓國長笛手寫的,她全心全意參與這場遊戲,完全捕捉住它的童心,但是在信中觸及了一些最嚴肅的問題,那是所有演奏者在一個「測量」與「競爭」的文化裡必須面對的。    最親愛的山德爾老師: 明年五月      我得到一個Α,因為我很努力用功,而且您這門課,我花了很多心思,結果真是妙極了。我成了一個全新的人。過去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覺得很悲觀,甚至在我嘗試之前就抱持否定的態度。現在我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大約在一年之前,我無法接受自己的錯誤,每次犯了錯就責備自己,但是現在,我喜歡犯錯,而且真的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我的演奏比以往更有深度。過去我都只是在演奏一些音符,如今,我可以發現每一首樂曲的真實意義,我可以演奏得更有想像力。而且我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我發覺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因為我發覺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無所不能。謝謝您上的每一堂課和每一次演講,因為那使我了解到自己是個多麼重要的人,以及讓我更清楚自己演奏的原因。謝謝您!    誠摯的    愛瑟.李      在這封信裏,這位年輕的演奏者將她的目標放在自己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片刻之間,將她腦袋裏那個小小的,說她會失敗的聲音關閉。她就像一尊優雅的石雕從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塊中現身。我在每一個星期五午後教授的那個人,就是信中描述的人。這個學生揭露了真正的自己,也指出大部分阻礙她表現的廢石。將這些裹藏她的石塊移除,就成了我們課堂上的重要任務。      我們在音樂界裏,會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便以極致的關愛去訓練他們,敦促他們技巧的掌握要高人一等,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練習習慣與演奏的價值觀。我們支持他們去參加優質的暑期活動,到海外的不同文化裏親身體驗,然後,在這一切之後,我們將他們拋進一個巨大的漩渦裏,讓他們在競爭、生存、中傷、奉承與追求社會地位的環境裏掙扎。從這個競技場裏,我們期待他們演奏出偉大的音樂,而偉大的音樂需要的卻是溫暖、高貴、赤子之心、慷慨、尊重、敏銳度、以及愛!      讓我們的音樂家如此執著於競爭是很危險的,因為他們會發覺自己很難冒一點險,而這卻是成為偉大的演奏者必備的條件。音樂的藝術,只能透過它的詮釋者去表達,因此必須有表情豐富的演奏,才能呈現出它的活力。然而,唯有當我們在演奏中發生失誤,才能夠注意到那些真正該注意的地方。事實上,我主動訓練我的學生,當他們犯了錯,就舉起自己的手,微笑著說:「好極了!」我建議每一個人都試著這麼做。      在我做這個給一個A的實驗開始幾個星期,我問班上,帶著一個A來上課的感覺如何,因為他們不必用任何方式來證實自己。我很驚訝地看到一名來自台灣的學生舉起手來。他說:      在台灣,我在一個七十個人的班上排名第六十八。我來波士頓,山德爾老師說我是個得到A的學生。我不懂。我到處走,三個星期,很不懂。我第六十八名,可是山德爾老師說我是個得到A的學生……我第六十八名,可是山德爾老師說我是個得到A的學生。有一天,我發現這比第六十八名快樂多了。所以我決定我是個拿A的學生。      這個學生在一片光亮之中,撞見了「生命的祕密」。他明白了這全是編造而來,這只是遊戲一場。第六十八名是編造的,A也是編造的,因此我們自然也可以編造一些東西,好照亮我們自己和周遭人們的生命。      人生際遇      對於種種人生際遇,應該去體認,去感覺事物的真相。      這不是說你應該完全抽離自己的負面感受,或假裝喜歡自己其實無法忍受的事物。也不是說你應該要努力去達成某種「更高一等的存在」,好讓自己「超越負面的一切」。它代表的只是體認而不反抗:體認到正在發生的一切,以及體認自己的反應,無論它有多麼強烈。      舉例來說,你正在佛羅里達過你的寒假,大雨卻下個不停。你當然會很鬱卒。你來這裡希望看到陽光溫暖,打幾桿高爾夫球,在沙灘上曬個夠。問題是,你能和整個狀況共處嗎?它包含了大雨和你的感受。如果你辦不到,或許你會整天坐在那兒抱怨連連,說這實在不公平,怎麼沒人警告你,說飯店應該要退費,因為廣告單上看到的都是陽光耀眼的天空,你還抱怨你的另一半不肯聽你的勸去圖森(Tucson)的度假村,害你們被困在佛羅里達。你也許會對著老天呼喊,問祂為什麼你要受到這種懲罰。你會陷入泥淖中,走不出去。      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讓雨繼續下,別和它抗爭,將但是改為而且就是妙方:      我們在佛羅里達度寒假,而且此刻正在下雨。這不在計畫之中,實在很令人失望。如果這時候會下雨,我們應該到西雅圖去看朋友才對。而且,這就是人生際遇。      體驗而不反抗,現在你可以悠哉面對這個問題:「情況如此,我們打算怎麼辦?」然後所有的法子都會一一浮現:可以好好休息、可以吃頓最棒的晚餐、做愛、閱讀,或是聊天;看電影或雨中漫步;或是搭下一班飛機到圖森去。      的確,能夠體認每一件正在發生的事,不要抵抗,就可以創造潛境。      那一道牆      羅絲.山德爾:有一家三口來找我,那是應他們十六歲兒子的要求。他們家裏的緊張狀況已經升高到連這位向來沉默的年輕人都無法忍受,因此提議為他自己和雙親找一個心理治療師。那位父親因他醫生的轉介而來到我這裏。在第一次的會晤中,這位心煩意亂的父親急切地告訴我:「他不和我們溝通;他在我們之間豎起了一道牆,將我們隔離在他的生活之外。」我心想,這個人的說法真是怪異,因為發起這次會談的人其實是他兒子。      雙親都轉身向著他們的兒子,等著。那孩子不發一語。「你看吧?」做父親的然後開始說明:那孩子把自己關起來,而父親則要求比較多——更多的資訊,更多的接觸。      好了,這種尋常的說話方式會產生強大的「創造力」,而當它們經過身邊時,我們卻很容易忽略掉。這位父親談到一個溝通上的障礙,他說那是他的孩子創造出來的,但是,唯有在這位父親的傳喚之下,它才會出現。由於語言上的煉金術,屋裏的四個人頃刻間便幻化為四個人加上一道牆。這位父親形容得愈多,這道牆的密度便更高一點,而男孩則躲在它的後面更難看見。這位父親將孩子的沉默當成是障礙的證據,他似乎不明白,自己對兒子並沒有提出任何要求,也沒有直接面對他。這個人一片好意,卻不明白他堅稱兩人之間有一道牆,其實是建造了一堵更堅固的物體,其堅固程度強過他拿些灰泥與磚塊,豎起一道壁壘將他們分開。從此之後,每一點溝通都扯上了那道「牆」;每一次的靜默都是它持續存在的證據。      一點點語言上的改善可能造成生命何等的變化!想像這個對話:「你願意假裝我們之間有一道牆嗎?」做父親的問道,而如果孩子同意,他們就玩個遊戲把牆拆除,把它丟掉。或許這名少年提議另一個比喻,說他覺得自己的父母親「看不到他」。父母親大吃一驚,於是開始將他們的關注放在這個同在一個屋簷下的血肉之軀,他們真正的關係於是開始成長。想像這位父親在一開始的談話是這樣的:「孩子,你是這世界最完美的禮物。」或是:「孩子,這整個情況讓你覺得最生氣的是哪個地方?」或是:「孩子,我想對你說些以前從沒說過的話。」孩子抬眼看父親,他們開始走向潛境的第一步。      有些令我們分心的事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將它們當成是實質上的實境,它們會讓我們無法看清人生際遇,因此削弱了我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力量。      兩枚銅板的故事      羅絲.山德爾:在一個四月的早晨,我將腳踏車從冬眠中喚醒,踩著它往美術館而去,途中必須穿過查爾斯河,沿著芬威(Fenway)的花徑前進。在通過波士頓大學橋時我覺得車子怪怪的,於是停下來檢查我的輪胎,結果發現前輪幾乎完全沒氣了。然而我很幸運,因為就在前頭,在橋邊就有個服務站,它的打氣筒在對面閃閃發光,像是在邀請我穿越馬路。結果,需要兩個銅板才能讓打氣筒動作,而我輕裝簡行,在襯衫口袋裏只有一張十元鈔票。      兩個大男人在現場服務,其中一位在打氣筒邊,另一位則是懶懶地站在一旁。我對著他們走過去,抽出那張十元鈔票。「可以跟你們換個零錢打氣嗎?」我問。他們搖搖頭。沒有。今天是星期天,錢櫃是空的,他們解釋道。我讓他們看我的腳踏車沒氣了,而沒有兩枚兩毛五的硬幣,打氣筒不會動。他們又搖了搖頭,頭轉開去,或低著頭,兩手插在口袋裏,兩腳晃著,像兩頭行動遲緩的熊。      三個很不高興的人,一張毫無用處的十元鈔票,一個打氣筒閒置在那裏,一部沒有人能騎的腳踏車,偉大的藝術在遠方招手。「真沒來由!」我心想。「真氣人,真無聊!」我像被打敗一樣向下沉淪,一邊心裏罵著。但一切如常——打氣筒依然閒置,輪胎依然沒氣,十元鈔票和它票面上的價值不成正比,和我們三個,不幸的三個人……想到最後一點,我的眼界豁然開朗,我感覺到一種轉變。霎時間,我原先認為是我的障礙的那兩人,那若隱若現的零錢的聲音從他們口袋裏傳來,那聲音分擔了我的苦難。我們是三個不快樂的人。      然後似乎有了轉機。這一天明亮了起來。      「你們願意給我兩個銅板嗎?」我問,愉悅地,親密地,我整個人都要飛起來。      我眼前的人緩緩抬頭望著我,彷如眼前是一個古老的謎團。那望著我的人突然出現了生命:「好的!」他說,將手伸進口袋裏:「我可以給你兩個銅板。」然後伸出手來。突然間,一切都通了:銅板、打氣筒、腳踏車、我們的夥伴關係。然而另一位男士還站在那兒像個丈二金剛。「你知道通往美術館最近的路嗎?」我問。他微笑了。他報路的神態像是從哺育宙斯的羊角裏冒了出來(譯註:宙斯的羊角象徵豐饒)。      剛開始我們彼此都認為金錢是很匱乏的,我們的交換必須公平,財產的界線無法跨越。這種觀點讓我們鎖進一種令人崩潰的狀態。我可能會從這個點上誘哄他們,說服他們給我兩個銅板:      「嘿,借我兩個銅板,我從美術館回來就會還你們。」我很可能如願以償。但是這個結局無法讓任何人的早晨光亮起來。      連我的早晨也光亮不起來。勸服的動作通常是用於談判,無論別人是否必須付出代價。當對方的訴求和你一樣,或是雙方的交易多少對他們也有好處,那麼勸服通常會有用。我們都稱之為「利益共享」。但是在上述的情況,這兩個人得不到任何好處,至少從算計的世界裏看來正是如此,他們只能看著我黯然離開。      另一方面,契入(enrollment)的法門談的則是開發潛境,在別人身上點燃火花。這麼簡單的要求「你能給我兩枚銅板嗎?」它傳達出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世界,其中無論要求、給予或獲得都是輕鬆自在,大方的舉動。潛境有自己的音樂,它自己的動作,它自己的光輝。      人人都是領導者      這個故事是描述一個非常投入、熱情的人,他坐在一個毫不起眼的位置上,卻領導著大家。而人們聽到了出色的演奏。      知名的柯立茲四重奏(Kolisch Quartet)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在演奏所有曲目的時候,都是不看譜的,包括一些複雜度超高的現代音樂,如荀白克、魏本、巴爾托克與貝爾格等等。      尤金.雷納(Eugene Lehner)在1930年代是這個四重奏的中提琴手。雷納在回憶他燴炙人口的經典演奏時,往往會提到一些令人提心吊膽的片刻,也就是某人一時「忘譜」。由於沒有樂譜架的阻礙,他們默契極佳;他們固然珍惜這種默契,卻也很少有一場演奏沒發生任何錯誤。在每一場演奏中,演奏者必須付出的警覺與專注,以及他們承受的壓力都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在某一次的演奏裡,發生了令人難忘的插曲。      雷納,在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第九十五)的慢板樂章時,就在他的長段獨奏之前,他突然覺得腦袋一片空白。他從來沒有在這個地方發生過忘譜的狀況。他恍惚了。但是觀眾聽到的這首曲子還是和平時一樣,中提琴獨奏醇厚的聲音持續傳來。連第一小提琴魯道夫.柯立茲(Rudolph Kolisch)和大提琴貝納.海飛茲(Bennar Heifetz)都閉著雙眼,渾然未覺雷納已經退場。第二小提琴費立克斯.肯納(Felix Khuner)演奏著雷納的旋律,在中提琴應該獨奏的時刻進來了,沒有漏掉任何一拍,所有的音符都合拍,聽起來就像中提琴調高了五度音一樣。雷納愣住了,演奏會之後,到了後台問肯納,他怎麼可能知道要在這個時候幫他演奏。肯納聳聳肩說道:「我看到你的無名指放在不對的弦上,所以我知道你一定是忘譜了。」      人人都是領導者。      一邊臀部的演奏家      有個年輕鋼琴家在我的大師班上演奏蕭邦的一首前奏曲。雖然我們努力想要理解整首曲子的感覺,他的演奏還是無法超脫。他的大腦理解得很清楚,也可以向別人解釋,但他還是無法傳達那種情感的能量,而那才是真正音樂的語言。然後我注意到真正的原因:他的身體結實地貼在椅子上,坐得太直了。我脫口而出:「問題出在你是個兩邊臀部的演奏家!」我鼓勵他讓自己整個身體放鬆,用整個身體去感覺音樂,突然間,音樂流洩了出來。聽眾之中有好幾個人深受震撼,感覺到情感的衝擊,因為有一個新東西出現:他變成一邊臀部的演奏者!      俄亥俄州一家公司的總裁曾目睹此事,他後來寫信給我說:「我大受感動,因此回家之後便將我的整個公司轉化成一個一邊臀部的公司。」

延伸內容

【推薦序】「給一個A」的啟示:潛境、心理和領導藝術的交會
◎文/陳健邦(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在人生經歷和工作中都會逐漸形成其思維模式,而有不同的領導作風或管理模式產生。熱愛藝術、文學者和喜好運動探險者可能會對企業經營有不同思維,愛打橋牌者其策略思考也可能不同於喜下圍棋者。      《自我轉變之書》由哈佛商學院出版,是一本泛論藉由思維突破來轉化困境並提升領導能力的書,本書由二人合作,班是一成功的管弦樂團指揮,有許多演出和教學經驗,羅絲是一心理治療師,也有許多協助個人或團體成長的經驗,作者們經由自己生命中的實例來闡釋一些觀念,進而提出其「十二法門」,所以本書並不側重方法或策略,而是一本藝術思維和心理奧祕交會的作品,本書也可以看做是一些人生故事的合集,集中強調熱情、價值、想像力等。      一般談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書籍,常會列出如時間管理、談判技巧、競爭策略、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各方面的問題,進而提出各種應對技巧。本書作者卻不用此種方式,而從更深入人們心理的視野,提出可突破困局並發展「潛境」可能的法門。作者也指出「薪水」、「工作職稱」、「考績分數」……等往往會成為阻礙「可能性」的東西,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更多的人與人的合作和互相欣賞而非競爭。      班有二十年的指揮經驗,他的影像也常出現在一些樂團演奏的CD上,頗自以為傲,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在每一次演出時,整個樂團的人都在努力發出樂音,而指揮是唯一努力而「沒有聲音的人」,他領悟到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多問自己「我是否有努力讓整個團體活潑有生氣?」而不是「我有多了不起」。      他也指出在團體中,要避免有人陷入「第二小提琴手」之思維,自認為只是配角,可有可無,老師和領導者與其去評估誰是第一、第二名,不如多費心去尊重員工學生的位置,給他們有自我實現的空間。      本書內容有文學性、藝術性,啟發許多人生可能性的思考,也可說是經由對人生和藝術的體會,來做寬容和熱情的學習。這是一本可當作散文或人生小語輕鬆來讀的書,有許多人生中的學問。      但在心得的實施面,作者也指出,這些法門不是小幅度地逐步自我改善,而是一種觀念思維的轉換,可用「從知到能,尚須一躍」來形容,需要由觀念認同來引導行為的改變。藝術是對人生寬容的一種學習,許多人的心理奧妙都要在歷盡波折後才能領悟,好在人能夠經由知識交換去學習別人的人生領悟,不用自己去吃盡苦頭才明白。      本書二位作者都有豐富實務經驗,譯者也費心想出用「潛境」來做為possibility之譯名,希望讀者能領會其字面以外更大之可能性。      本書的十二法門如:「給一個A」、「自己當棋盤」、「訴說我們的故事」……其道理是相通互相支援的,建議您就翻開這本書,挑一法門去走入「潛境」的奇妙世界中,去點亮自己生命中的火花。   
【譯序】乘著歌聲的翅膀,航向潛境
◎文/江麗美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在二○○二年時出版的。當時的書名是《給一個A》,用的是書中第三章的標題。四年後再版,更名為《A級人生》。如今要出第三版,書名改為《自我轉變之書》。十八年過去了,編輯與譯者重讀本書,卻是喜愛依然,感動依然。儘管讀者已經換了幾個世代,但我們相信好的作品可以歷久彌新,依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人生的巨大轉折。從台灣移居加拿大,在加國又經歷了過去未曾遭遇的火災與竊賊的夜訪。在忙碌與心情翻騰不止的日子裡,本書竟冥冥中成了生活的隱形指導與慰藉,它陪伴我走過生活與心理上的種種變化。我是譯者,也是讀者。在苦悶與茫然之中,翻譯本書的過程竟成了避世隱遁的享受。除了各種法門蘊含的人生智慧,整體的文字與內涵更是清新甘美,溫潤可喜,俯拾即是字字珠璣。      作者山德爾夫婦來自截然不同的兩個行業,卻都是個中翹楚。身為名樂團指揮的班傑明.山德爾與心理治療師的羅莎姆.山德爾夫婦,聯袂運用音樂及心理治療的經驗,交織而成一部橫跨企業管理與心靈成長的異數著作。整本書彷彿一部大型歌劇,由班作曲,用音符韻律勾勒整體架構;羅絲與班兩人一道填詞,以故事內容鋪陳內涵血肉。      本書的十二章談的是作者自創的十二個幫助讀者轉化的法門。法門一詞聞之便如「秘技」一般。是的,在混沌不明的世界裡,種種人生際遇之中,我們經常會有找不到方向、手足失措的時刻,而無論是「全都是編造而來」、「給一個A」、「第六號規則」或「臣服於熱情」,只要記住這些口訣,便似乎能夠產生救命的效果。      就像羅莎姆在〈啟程〉之中的「落水」經驗,只要記得「把腳抬到鼻頭」、「找找船在哪裡」一樣,而她自己在落水的時候,正是靠著這些口訣讓自己回到水面上來。當你面對一場困局,山窮水盡之際,眼前只有一條絕路,本書的第一道法門突然浮現腦海,你發覺它們橫豎「全都是編造而來」,索性也編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情境,一轉眼竟已柳暗花明;當你面對一個難纏的人,你決定「給一個A」,然後竟發覺此人的合作意願超乎你的想像;眼前發生了一個異常嚴重的狀況,彷彿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你覺得自己就要爆炸,簡直活不下去了,想想「第六號規則」,你決定不要那麼正經八百得要命,於是發覺這要命的狀況不過是玩笑一場;當你很想跨出一步,卻躊躇不前,於是你決定選擇「臣服於熱情」,對著澎湃激昂的大海高喊一聲「Fuck it!」然後邁開大步,開啟一個全新的視野。      「法門」一詞多少帶點宗教意涵,但是本書提供的法門異於宗教的地方在於,大多數宗教信仰要求你在做出理性判斷之前,便相信某種意念或神祉的存在。本書的法門卻是透過深入淺出的寫作技巧,與兩位作者本身的經驗實例,讀者展讀之際,便能夠驗證自己曾經遭遇的困境,或是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心領神會地得到變革轉化的效果,進而願意運用書中的法門,做為自己向前邁進的必備工具。      本書原名「The Art of Possibility」,possibility一詞更是書中最關鍵的精髓所在。幾經思考,我決定將possibility譯為「潛境」,原因是作者在文中特別說明,possibility不同於一般的possibilities,它指的並不是我們一般談到的各種可能性、可行性,而是代表著一種境界,某種獨特的存在。它代表著無限的豐饒與蘊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不只包含過去與現在的一切時空,更重要的是,它潛藏著無窮無盡的未來。認識潛境一詞,便開啟了無邊際的心靈空間。      這本書是我數十年翻譯生涯中,最喜愛的一本譯作。很高興也很感謝總編輯林博華先生在它初版十八年後,想要再次發行,讓它能夠接觸更多的讀者。希望新一代的讀者也能有機會和我們一同享受閱讀本書的感動。      這篇譯序書寫的同時,腦海裡時時響起孟德爾頌作曲的那首歌:「乘著這歌聲的翅膀,親愛的隨我前往……」。現在,隨著書頁的翻動,就讓我們一同乘著歌聲的翅膀航向潛境,輕靈有如艾茉莉.狄蓳生:「我窄窄的手寬寬地展開—收進了天堂—」!      譯者謹識,二○一九年十二月於溫哥華

作者資料

羅莎姆.史東.山德爾(Rosamund Stone Zander)

企業教練與家庭系統治療師。她為企業與政府機構設計過一些課程,並主持過許多工作坊,包括亞斯本國際菁英組織(Aspen Institute)、英國市政機關、美國國家公共電台、世界經濟論壇等。她也是一位畫家,1981年的首次個展展出其風景畫。她的網址是http://www.rosamundzander.com/ 相關著作:《A級人生:打破成規、激發潛能的12堂課》《給一個A:開發心智潛境與領導藝術》

班傑明.山德爾(Benjamin Zander)

知名的指揮家,從1979年開始即擔任波士頓愛樂管弦樂團(Boston Philharmonic)的指揮。他與倫敦愛樂有定期合作,並錄製了完整的貝多芬與馬勒的交響曲,由Telarc唱片公司發行。他在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任教超過三十年。 他出生於英格蘭,九歲開始作曲,曾經師事班傑明.布烈頓(Benjamin Britten)與伊默根.郝斯特(Imogen Holst),並接受大提琴宗師卡薩多(Gaspar Cassado)的指導。除了音樂方面的發展之外,過去十年來,他常被各大機構邀請演說,闡述他的領導方法與創意。由於在跨文化理解上的傑出貢獻,他獲得1999年在瑞士戴佛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的「水晶獎」。他的網址是http://www.benjaminzander.org/ 他在TED的演講也大受歡迎,有1200萬次以上的點閱:「Benjamin Zander 談音樂與熱情」https://bit.ly/36gDLwk

基本資料

作者:羅莎姆.史東.山德爾(Rosamund Stone Zander)班傑明.山德爾(Benjamin Zander) 譯者:江麗美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書系:自由學習 出版日期:2019-12-24 ISBN:9789869783699 城邦書號:QD1025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