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政治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新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新版)

  • 作者:陳芳明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7-05-0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折 224元
  • 書虫VIP價:224元,贈紅利1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12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麥田、小麥田全書系5折起!2本贈杯墊!
  • 世界閱讀日書展39折起!

內容簡介

左翼政治運動研究最重要的代表作! 左派歷史的研究,帶給我全然不同的視野。在觀察台灣社會時,我慢慢學習了結構性的分析,也慢慢對於資本主義的陷阱抱持警戒之心。知識的建構,並不只是為了瞭解過去歷史發生了什麼,也是為了協助我們去觀察當前社會發生了什麼。左翼史研究為我開啟了視野。 ——陳芳明 本書嘗試突破長期以來的政治禁忌,以及右翼意識形態的限制,探討日本統治下台灣左翼知識分子的抵抗運動。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台灣的傳播,究竟產生何種程度的衝擊?在殖民地社會裡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借用社會主義的思考策略來批判帝國主義的掠奪?在左翼運動蔚為國際風氣之際,三○年代的台灣政治運動者又是如何回應?這些都是台灣近代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也是本書考證、辯難的焦點。 《殖民地台灣》一書的書寫,企圖釐清殖民地政治運動的疑點,使台共、日共、中共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得到明晰的詮釋。重要左翼政治領導者如謝雪紅、林木順、翁澤生與蘇新的生平與思想,也在書中有翔實的介紹。 本書的出版,可以填補當前台灣史研究的部分空白,並擴張更為廣闊的視野。

目錄

重新回望台灣歷史——《殖民地台灣》新序 思考的斷裂點——《殖民地台灣》自序 第一章 左翼史觀的追求與塑造 第二章 謝雪紅的俄國經驗與台灣革命 第三章 林木順與台灣共產黨的建立 第四章 翁澤生的中共路線 第五章 蘇新的生平與思想初論 第六章 《台灣大眾時報》與《新台灣大眾時報》 第七章 台灣共產黨的一九二八年綱領與一九三一年綱領 第八章 左翼運動史與政治變遷

序跋

重新回望台灣歷史 ——《殖民地台灣》新序
◎文/陳芳明   出版《殖民地台灣》的年代,距離今天已經十九年。每次重新翻閱時,在海外書寫《謝雪紅評傳》的荒涼感覺,總是不期然浮現。那種荒涼的感覺,一方面是距離自己的土地太過遙遠,一方面則是重建台灣歷史的成果會不會被人看見。以一個人的力量展開史料的蒐集,幾乎是前無古人。縱然那段時期已經捧讀過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但是有關謝雪紅的生命歷程,可能有待我去重新建構。如果沒有在歷史閱讀中發現謝雪紅的名字,可能就沒有以後的那本評傳,當然也不可能發現殖民地時期左翼運動發展的事實。      在年輕時期,我接受過右派史觀的學術訓練。尤其朝向第十世紀到十二世紀的宋代中國之際,我所學習的史學方法大約側重在考據之上。在台大歷史研究所三年期間,始終都沉浸在線裝書的木刻文字裡。到今天仍然記得,在黃昏斜陽的照射下,我坐在圖書館的窗邊,有時凝視窗外校園植物,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沉浸在泛黃紙張的古典顏色裡。所謂右派史觀,重要的特質是對朝代興亡的關注、政治權力的支配、黨爭的結盟與敵對,只要把時間、人物、地點考證得非常清楚,再加上主觀的歷史解釋之後,研究工作大約就宣告完成。      必須要到海外之後,遠離了台灣學界,也遠離了年少時期的學術訓練,我才慢慢接觸左派的閱讀。最早是從魯迅開始,之後到達毛澤東思想,最後才與馬克思經典相遇。那樣漫長的過程,伴隨著海外政治運動的變化,我一步一步走入結構性的思考模式。所謂結構性的思考,是指從事歷史觀察之際,必須注意到社會經濟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到階級、性別、族群的議題。這種歷史結構才是左翼史觀所強調,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我慢慢接近台灣左翼運動史。《謝雪紅評傳》的書寫耗去我四年的時光,從一九八七年一直到一九九一年。那段時期,也正是台灣社會欲開未開之際。究竟左派歷史的研究與解釋,會不會得到當權者的容許,仍然還在未知狀態。如果不是在海外的環境,在我生命裡就不可能出現《謝雪紅評傳》這本專書。      在建構這位左派女性歷史的同時,我也開始涉獵台灣共產黨的其他男性黨員。一九八三年,寫出〈永遠的望鄉人〉那篇長文時,我才初步建立信心,可以掌握台灣左派歷史的發展。在殖民地時期,台灣社會的階級問題相當嚴重。尤其在一九二○年代以後,日本資本家大量進駐台灣。農民與工人問題開始層出不窮地浮現,階級矛盾的衝突越來越嚴重。台灣文化協會在一九二七年會發生分裂,便是因為面對嚴重的階級問題,使台灣知識分子產生意識形態的分裂。謝雪紅所領導的台灣共產黨,完全是殖民地資本主義化過程的一個必然。這個左派政黨的誕生,使台灣社會終於與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運動結盟在一起。      《殖民地台灣》所建立個別黨員的傳記,都是為了朝向謝雪紅的生命建構。這本書最早的一篇文章,就是有關蘇新傳記的討論。最後一篇文章,則是台灣共產黨的建黨者林木順傳記。在書寫過程中確實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沒有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的藏書,以及柏克萊加州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的檔案,這本書寫將近十年的專書,恐怕無法完成。全書的書寫工程告竣時,我對於台灣共產黨的來龍去脈,大約就瞭若指掌。左派歷史的研究,帶給我全然不同的視野。在觀察台灣社會時,我慢慢學習了結構性的分析,也慢慢對於資本主義的陷阱抱持警戒之心。知識的建構,並不只是為了瞭解過去歷史發生了什麼,也是為了協助我們去觀察當前社會發生了什麼。左翼史研究為我開啟了視野,是我過去傳統考據方法論所未能企及的。      在我的學術生涯裡,歷史研究所帶來的幫助可謂相當顯著。長期在學院裡埋首閱讀,常常讓我產生警覺。我所寫的學術論文,或是我所傳授的文學知識,是否能夠與台灣社會對話,一直是我的重要關切。我對於一九九○年代以後的女性、同志、環保、原住民議題特別關心,其實都是與自己所研究的台灣左派歷史息息相關。所謂左,其實就是站在弱者的立場,同時也是批判精神的同義詞。左並不等於馬克思主義,更不等於毛澤東思想,而是屬於相當關鍵的人文關懷。《殖民地台灣》這本書能夠在學界流通,於我是相當幸運的事情。尤其知道這本書能夠再版那麼多次,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迎接七十歲到來之際,這本書又要重新改版,自然也帶給我一定程度的喜悅。進入晚境,我的左翼思考並不會終止下來。因為,這已經是我生活實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7.4.21 政治大學台文所

作者資料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

基本資料

作者:陳芳明 出版社:麥田 書系:陳芳明作品集 出版日期:2017-05-09 ISBN:9789863444527 城邦書號:RL9802X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