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
-
慈悲枯竭:我撐不住了,還能繼續幫人嗎?助人者的自我修復指南
-
心理學的40堂公開課:探索複雜的人性隱微,解密人類行為模式與思維形塑的科學之路
-
走在推廣善終的路上:國內外先行者與他們的創見,「增進醫學知識、提升死亡識能」的最佳指引(《斷食善終4》)
-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的實務指南
-
健全的社會:佛洛姆從人本主義出發,勾勒人類真正的理想生活
-
拿起筆開始寫,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暢銷改版)
-
放下一點點也可以,不執著的活法:你放下的,終將以更好的樣子回到你身邊
-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這是大詩人陶淵明流傳千古的佳句,也啟發了後世無數身處塵世的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與熱愛。何醫師將自身的經驗與此詩境結合,寫下了這本書,少了點消極的避世想法,卻多了一點普世關懷的人味。
書中想傳達給讀者的主要觀念是,當一個人心裡不安不樂,即便是錦衣美食、鮮車怒馬,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只有讓自己的心境清涼,重回自然,才能安靜恬適。那麼自然有什麼可貴之處,值得我們去追尋呢?就將它比喻作一棵剛採收的菜根吧!葉子上頭正布著露水,底下的鬚還冒著泥土香,但那清甜的滋味卻遠勝矯飾過度的佳肴美饌。
爭逐於名利場裡卻自覺不快樂的朋友們,或許你也正需要這本書。
目錄
自序 以人為本,返歸自然
淨化心靈
您家令尊有幾個?
耳語如狗吠
死不認錯,錯上加錯
宣洩怨怒,淨化心靈
卸下盔甲,柔軟內心
積非不能成是
大鼓敲得響,其心空洞
日日掃塵埃,心花片片開
麥得斯王的錯誤
簡約生活
財富有限量嗎?
免費冰箱沒人要
誰說沒錢就是貧困?
永遠追不上的流行
生活簡單,煩惱就是簡單
贏了法拉利,出賣了自己
不如享受生活
貪婪背後是匱乏
空洞的成功
當富裕之後
回歸真我
向偽裝的門面說拜拜
孩子不是改良版
裝飾品超重了
背叛應該法則
合宜得體是啥東東?
脫下面具活出自我
重新尋回赤子之心
疼惜自己勇敢說不
解放真感覺
為自己催眠
重返自然
注重畫框不重視畫
重拾感官的覺醒
放慢腳步走更遠的路
為人生帳戶存入美好回憶
切勿典當此刻
打開心靈的通風口
是否了無遺憾?
傾聽第六感
悲憫生命
給予才是真正的擁有
幸福就在你身邊
一次只過一天
一燭光亦能照亮暗室
品賞小小的滿足
怎可與神定契約?
投資親情報酬無限
給予與回饋可不是銀貨兩迄
瀟灑的活出自我色彩
序跋
自序 以人為本,返歸自然
拜經濟快速發展之賜,現今的我們所享受的物質生活遠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年代都舒適、富裕,但有更多的跡象顯示,我們的內心卻過得不快樂。
為我們帶來快速和便利的科技,繼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然而悠閒怡然的生活卻似乎越來越遠。
收入越多,競爭與壓力卻越來越大;人與人交往越緊密,關係卻變得越緊張與冷漠;越來越多的安全防盜措施,大家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樓房越蓋越高,心靈和視野卻越來越窄……
「為什麼會這樣?」大家不免感慨的問:「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當我們擁有越多,離美好的理想生活反而越遠呢?」
是物欲狂飆衝過了頭?抑或是這一切的背後,隱喻了某種重要的意義?在這個世代交替與迷失方向的年代裡,人心又該何去何從?
有了這樣的自省,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拾「歸真返璞」的哲學,不再執迷於「多就是好」,不再盲目「追趕流行」、「迎合別人」……過去我們曾以地位、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現在我們看重的則是是否快樂,是否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清心可以開朗、寡欲可以無憂、單純可以喜樂、知足自然富足。讓我們一起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淨化心靈、放下物欲、簡化生活、回歸真,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回歸自然心靈。作者資料
何權峰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 醫師兼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了方向,他開始寫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他所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超過七十本。 在台港澳、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