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遺產、信託、繼承: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有效分配、爭議解決,有問必答Q&A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古巴人的美好年代:從革命光輝到經濟崩潰的無盡匱乏,真實平凡人物的堅韌、富足、自由與愛。
-
不是挪威的森林──噶陀格澤仁波切開示錄
-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一路笑到掛的生死哲學課:哈佛哲學家用幽默剖析生與死的一切【暢銷新版】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
與時間的河約定:來自極地的永恆呼喚(星野道夫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攝影全集暢銷經典珍藏版)
-
一切如此美麗──論塞尚
內容簡介
AI的新聞這麼多,為什麼?
重點不是OTT 是「內容創造」
升級媒介批評,達致改變的可能
繼《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
200餘篇專文 以政治經濟學角度
關切傳媒、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根植於道德哲學及制度的探討:我們應當如何界定好的社會和好的生活,以及我們需要怎樣的資源和社會組織形式。」
——Graham Murdock
「新科技再怎麼改變……我們仍然必須投入心力,思考我們的民主承諾。人需要好新聞、好報導、好傳媒內容,不變。」
——Edwin Baker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2至2024年間作品,內容涵蓋三個部分:傳播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
隨著媒介的變化日增,媒介批評與檢視應當更為升級——媒介占據的經濟、政治、文化與休閒地位上升,反映在數量的競爭轉劇,也就是媒介資本化的廣度與深度漸趨強化,這正是1990年代以來,台灣媒介生態的重要特徵。當今,謹訴求於媒介自律、閱聽人素養,若沒有國家以制度性設計,介入媒介環境的規畫,自律者無法得到自律的條件,閱聽人無法得到伸張公民身分的養分,媒介改造的議題終究只是治標的手段。本書經由積累三十年來的相關時事新聞,具體剖析媒介的內與外,期待擴充第四權概念,重視傳媒的經濟報導及其相應的監督作用。
而隨著OTT平台興起,網路嬰兒轉成跨境電商,谷歌稅、科技文化捐是否也該納入;數位匯流的時代,台灣在網飛、YouTube、愛奇藝、Disney+……的夾擊之下,是否該強力規範外來影視作品,建立文化信心,厚實文化認同的內涵。無論是跨境電商或OTT,在經濟上都該納管課徵。
Edwin Baker說:「新科技再怎麼改變……我們仍然必須投入心力,思考我們的民主承諾。人需要好新聞、好報導、好傳媒內容,不變。」在二十一世紀的串流時代,檢視媒介再現的面貌、產權結構,依舊是作者關心民主政治與經濟分配的核心命題;本書亦聚焦影視的發展與政策,探討數位時代對著作權的影響,並兼及稅捐、社會福利與兩岸問題……234篇專文呼籲靜態的論述與動態的行動相互結合,催生改變的可能!
本書目錄
Part 1 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一章 新聞與媒介批評
第二章 電影與電視劇
銀幕配額
救贖國片
另類影視
第三章 傳播科技的政治
數位時代,召喚著作權的廖添丁
科技決定論的窮途末路
科技的一體兩面
政治保護鬆動 新媒介接招
BBC最能善用科技
Part 2 台灣社會
第四章 民主政治與經濟分配
民主政治
經濟分配
第五章 性別、階級及語言
性別與階級
「讀」英語 「說」母語
英語上課、公平競爭與學習效率
第六章 大學與山
大學生與大學學費
教授薪資 台灣符合國際水平
大學責任
山的政治.好生活的召喚
Part 3 兩岸關係
第七章 「美國因素」:好萊塢
第八章 台灣、大陸、香港與澳門
第九章 維持現狀與永久和平
作者資料
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任教政大,曾主編《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新聞學研究》與《傳播、文化與政治》。著《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新聞傳播‧兩岸關係與美利堅》等九本,(合)譯《傳媒‧市場與民主》等十八本。 相關著作:《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