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智慧金融:從DeFi到CBDC,金融科技教父史金納的下一個預言(附台灣版獨家序言)
- 作者: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4-10-08
- 定價:510元
- 優惠價:79折 40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12日止
-
書虫VIP價:383元,贈紅利1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葳老闆」周品均的30道職場辣雞湯(限量菁英透明資料夾版)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遠距成交女王銷售勝經:打破框架、不停成交的線上線下實戰攻略
-
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教你做好「記憶管理」,精進學習力、理解力,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稻盛和夫 愈挫愈勇(暢銷紀念版):親筆自傳
-
晶片、能源、巧克力:從世界地圖看見30個國家的經濟動能與投資潛力
-
致富邏輯:變有錢的32個富練習
-
超前部署賺好股:報酬是靠耐心等待出來的,用16年獲利58倍
-
大缺工:從技能失傳、倒店危機到產業崩潰,我們如何因應數十萬人才缺口?
內容簡介
========================================
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
為你解答AI時代,交易、支付、銀行與加密貨幣的趨勢!
========================================
央行數位貨幣(CDBC)正在如火如荼準備中,
這會在金融界掀起怎樣的波瀾?
銀行扮演的角色與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中心化金融」(Ce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爭論不休,
對於加密貨幣的信任仍然面臨考驗,
「混合式金融」(HyFi)會是未來可能的選項嗎?
這是否會影響DeFi的匿名性,或是破壞CeFi的可信性?
金融科技熱潮催生了許多支付與交易相關的新創企業,
它們會威脅甚至顛覆現有的銀行嗎?
或是會與銀行共同創造出嵌入式金融,與全面性的智慧金融時代?
$$$$$$$$$$$$$$$$$$$$$$$$
金融科技教父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
不但被《華爾街日報》選為全球金融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也在聯合國、世界銀行擔任顧問,為無數金融業最高領導人擔任顧問。
奠基於過去對於金融發展的精準預測,
他帶領讀者重新思考未來貨幣、金融、消費與支付的樣貌,
金融會成為植入式的晶片,只需要靠思考就能交易嗎?
銀行是否會不再以實體存在,而是與生活中的各個服務結合?
加密貨幣是否會不再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受到特定形式的監管?
一本讓人大開眼界、充滿期待的金融科技預言!
目錄
台灣版獨家作者序 我們該如何前進?
審訂者序 關注發展趨勢,建立競爭優勢
前 言 去中心化vs.中心化金融的新解答
第一章 當金錢具備智慧
第二章 什麼是金錢?
第三章 邁向智慧金錢的世界
第四章 去中心化與中心化
第五章 去中心化貨幣的案例
第六章 央行數位貨幣(CDBC)的全球發展趨勢
第七章 混合式金融是解決方案嗎?
第八章 打造金融元宇宙
第九章 金融科技會成為泡沫嗎?
第十章 銀行能掌握機會嗎?
第十一章 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
第十二章 人工智慧金融將如何影響政府和監管機構?
第十三章 智慧金融對你我的影響
第十四章 人工智慧與綠色金融
第十五章 未來是什麼?
結 語 智慧支付與智慧金融的未來
內文試閱
第六章 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全球發展趨勢
什麼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
CBDC是指一個國家法定貨幣的數位形式,換句話說,就是你今天在口袋或錢包裡擁有的紙幣和硬幣的數位版本。幾乎每個政府都在開發其貨幣的數位版本,以確保能夠監管數位活動,並將DeFi這種去中心化金融結構排除在外。這是因為如果你在DeFi結構中進行交易,政府很難對其徵稅和控制,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大問題。截至目前,幾乎一半的數位貨幣都處於開發、試驗或推出階段。
CBDC的主要特徵包括:
完整性:貨幣必須安全,適用於所有人,且無成本或成本極低。隨著整個經濟體系數位化、且現金逐漸消失,貨幣政策需要轉向數位技術。
韌性:依賴單一外國來源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並非健全的做法(例如烏克蘭戰爭期間的能源危機)。數位貨幣的形式必須建立在具有數位韌性的關鍵基礎設施上,並考量到跨境交易的需求。
整合性:貨幣必須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讓所有人能夠取得,也不需要銀行帳戶。
單一性:金錢也必須以數位現金的形式持有(但穩定幣不符合這一規範)。
安全性:必須有專門的設計,來應對數位基礎設施中出現的新風險。
隱私性:在資料處理上必須盡可能地接近現金,實現完全的中立性。換句話說,它必須具有類似現金的匿名性這個核心特徵。然而,沒有任何CBDC能夠真正像現金一樣私密,因為它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匿名。
正在開發中的CBDC
隨著技術進步帶來一波新的私營部門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數位錢包、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以及新的數位資產如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美國聯準會和全球其他中央銀行,正在探索發行CBDC的潛在好處和風險。
數位美元
為了推動關於CBDC廣泛且透明的公共對話,討論一般性的CBDC以及美國CBDC的潛在好處和風險,美國聯準會於2022年1月發表了〈貨幣和支付:數位轉型時代的美元〉(Money and Payments: The U.S. Dollar in the Ag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報告。截至目前,美國聯準會尚未決定是否發行CBDC,並且只有在通過授權法律後才會發行。
美國聯準會認為數位美元有許多好處。例如,它可以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一種方便的電子形式央行貨幣,具備安全性和流動性;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建立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平台;提供更快速和更便宜的支付方式(包括跨境支付);並擴大消費者接觸金融系統的機會。
同時,它也指出了缺點,認為:「CBDC可能帶來某些風險,並引發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問題,包括它可能影響金融部門的市場結構、信貸成本和可獲得性、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及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當決定要引進數位美元時,聯準會將確保它能夠:
.為家庭、企業和整體經濟所提供的利益,超過任何成本和風險
.比其他替代方案更能有效地實現這些利益
.補充而非取代現有的貨幣形式和提供金融服務的方法
.保護消費者隱私
.防範犯罪活動
.獲得來自主要利害關係人的廣泛支持
數位歐元
歐盟在2023年6月啟動了數位歐元的正式提案。這些提案的重點是確保現金不會被取代,而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歐元來補充。提案摘要如下:
關於歐元現金的立法提案:旨在保障現金的角色,確保它被廣泛接受為支付手段,並使其在歐元區內讓民眾和企業易於獲得。
建立數位歐元法律框架的立法提案:作為對歐元紙幣和硬幣的補充。它將確保民眾和企業在當前私人加密貨幣的選項之外,擁有一種額外的選擇,能夠以一種在歐元區內廣泛接受、成本低廉、安全且有彈性的公共貨幣形式進行數位支付(作為現有私人解決方案的補充)。這些提案一旦被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通過,將建立起數位歐元的法律框架,但最終是由歐洲央行決定是否以及何時發行數位歐元。
歐盟宣布這一消息時強調,這並不是政府用來跟蹤和監視人們的工具。歐洲和各國央行不會獲得數位歐元使用者的身分細節。然而,批評者擔心這將提供一種方式讓政府窺探人們的購買行為。陰謀論者甚至認為,數位歐元是一個祕密計畫,用來逐步淘汰現金,並監控人們的購物習慣。
儘管如此,負責金融服務、金融穩定性和資本市場聯盟的專員麥瑞德.麥吉尼斯(Mairead McGuinness)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認為數位歐元的好處遠遠超過其負面影響:
就像實體歐元一樣,數位歐元可以在歐元區內的任何地方使用。它的功能類似於現金─提供一種可靠且易於取得的支付形式,但以數位方式實現。因此,首先,它將確保歐元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關鍵作用。
其次,數位歐元可以支持普惠金融。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或其他弱勢群體極度依賴現金,而現金的使用量正在減少,這可能會讓他們面臨風險。數位歐元將為每個人提供一種數位支付選擇─甚至可以在沒有銀行帳戶的情況下使用。
第三,單一的數位貨幣可以支持創新。歐洲目前的支付系統都是國內或國際性的,沒有針對歐洲的選項,而且已經過度依賴像Visa、萬事達卡或PayPal這樣的公司。
數位人民幣
中國對CBDC的計畫已經開發了十多年,始於2014年,並於2020年在四個城市試行。9這四個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成都和雄安。到2022年9月,試行城市已擴展到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在內的超過二十三個城市。該系統像一般金錢那樣可透過應用程式操作,與國內的主要支付業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容,稱為數位人民幣(e-CNY)。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10中國人民銀行導入數位人民幣有兩個不同但相關的目標。
第一個長期目標是,打造一種可與其他數位貨幣(如比特幣、穩定幣和其他CBDC)競爭的數位貨幣,同時確保人民幣繼續成為中國的主導貨幣。
第二個更直接的目標是,透過提供一種類似現金的數位支付方式,來改變中國目前的支付系統:這種支付方式所有人都可用,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並促進支付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競爭。
數位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全力支持,並由支付服務提供商營運。它允許更大的匿名性以及更妥善的個人資訊保護,但仍保留足夠的紀錄,以追查洗錢和逃稅等非法活動。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數位人民幣時,遵循了四項指導原則:
1. 數位人民幣將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
2. 持有數位人民幣的數位錢包不被視為銀行帳戶,因為它們只需要手機號碼即可使用。
3. 數位人民幣不能支付利息。
4. 只有銀行可以將數位人民幣轉換為存款,反之亦然。
數位人民幣的指導原則,背後的一個重要考量是防止銀行的「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透過將數位人民幣定義為狹義貨幣(在銀行術語中稱為M1)並禁止支付利息,中國人民銀行認為數位人民幣僅會在有限範圍內流通,用於替代現金,而不是替代銀行存款。
有趣的是,圍繞數位人民幣的試驗和測試結果令人失望。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和深圳等幾個城市,免費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的數位人民幣,以鼓勵市民使用這種虛擬貨幣,但效果並不顯著。截至2022年8月底,使用該貨幣的交易總額僅為1,000億元人民幣(約145億美元)。相比之下,支付寶應用程式每月平均處理約1.6兆美元的交易量,是當時數位人民幣每月交易量的數千倍,這個情況應該不難理解了。
數位英鎊
英格蘭銀行已經花了幾年時間研究數位英鎊Britcoin,聲稱它將「錨定在英國流通的所有貨幣的價值和穩健性」。
「問題不是應不應該,而是如何發展代幣化交易在中央銀行貨幣中結算的機制。」
──英格蘭銀行金融穩定副行長喬恩.康利夫
數位英鎊的願景是能像現金一樣使用並保持其價值,但不會產生利息或成為投機者的工具。負責這些工作的領導者是英格蘭銀行CBDC專案的負責人湯姆.馬頓(Tom Mutton),他表示,數位英鎊最終可能會運行在非區塊鏈的軟體上。區塊鏈的分散式資料庫技術是加密貨幣的基礎,並被幾個CBDC所使用。
2023年,英格蘭銀行試驗了幾種不同版本的帳本,包括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所使用的公共區塊鏈,以研究哪種選項最適合用於英國的CBDC。它將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中評估技術和政策需求,然後才會做出最終決定。最早的CBDC可能會在未來的五年內出現。
CBDC 的實際情況
同時,我們應該記住,某些CBDC已經在運行中。例如,奈及利亞於2021年10月推出了CBDC─eNaira,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一年後,儘管國內許多投資者對加密貨幣興趣濃厚,eNaira卻幾乎沒有被使用,可能需要重新設計和重新推出。
儘管奈及利亞新設計的奈拉(naira)紙幣供應嚴重短缺,但該國人民並不願意使用eNaira,反而更喜歡使用加密貨幣。奈及利亞的加密貨幣交易總量達到4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位居全球第三。根據Statista在2020年的一項線上調查,32%參與調查的奈及利亞人使用了加密貨幣,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
為什麼會這樣?奈及利亞人喜歡交易,每月進行超過一百萬次的加密貨幣交易(數據截至2020年),但更重要的是,許多非洲國家的人民不信任政府或政府發行的貨幣。看看辛巴威就知道了,或者更廣泛地說,看看委內瑞拉。因此,薩爾瓦多和中非共和國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13另一個原因是,人民們正在學習如何在無需手續費或中介的情況下,輕鬆自由地在各國家邊界之間,進行即時的點對點資金轉移。這些都是去中心化貨幣的主要優勢。
與此同時,中央銀行、政府和監管機構,仍在努力鼓勵更多人採用CBDC。例如,當牙買加政府於2022年夏天推出自己的CBDC─JAM-DEX時,為前十萬名註冊的牙買加人提供了2,500牙買加元(約16美元)的獎勵存款。然而,只有三萬六千人利用了這一計畫,因此它透過「確認客戶身分」的KYC計畫,將計畫擴展到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儘管如此,它仍未成功。經過初次推出的慘淡迴響之後,牙買加政府於2023年3月引入了另外兩個獎勵計畫,以提高JAM-DEX的採用率。
這些關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貨幣的例子,清晰地劃分了對政府的信任與對網路的信任。當今,特別是在經濟不穩定和掌權者腐敗的國家,人民更願意透過一個民主的網路來控制他們的資金,而不是依賴一個專制的機構。
2022年,美國國會詢問摩根大通的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CBDC將如何影響該行部署資本的能力。他回答:「如果執行順利,那就沒問題,但我不相信會執行順利。你不可能讓聯準會來經營客服中心。銀行服務的內容遠遠超過處理那些移轉資金的代幣。」
戴蒙先生的回答讓我想起了著名美國哲學家尤吉.貝拉(Yogi Berra)的一句話:「理論上,理論和實踐之間沒有區別。但在實踐中,確實有差別。」
我們需要CBDC嗎?
CBDC是對加密貨幣的一種回應,聲稱這種代幣化數位貨幣的安全性和運作,將比由公民網路發行的貨幣更加安全、穩健和可靠。這一主張受到DeFi社群的挑戰,他們認為可以輕鬆建立無需中央控制的分散式價值網路。這是兩者之間的衝突和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混合式金融─HyFi應運而生。在混合式金融中,我們有傳統的金融系統,由銀行經營、受到政府支持,擁有過去五十年建立的基礎設施。這是一個被廣泛認識、信任和使用的系統。然後,我們有一個新的金融系統,由科技專家經營、受到網路支持,擁有過去十五年建立的基礎設施。問題在於,後者是未知的,僅被少數人信任與使用。兩者之間存在衝突,我想知道最終何者會勝出。但問題是,是否需要有一個勝者呢?
例如,SWIFT是一種由數千家銀行使用的訊息傳遞服務,用於快速、準確和安全地匯款到海外,它正試圖實現全球跨境數位貨幣的使用。其想法是,SWIFT將連結全球所有的CBDC,以便於支付和結算。這是否真的有必要?畢竟,我們已經擁有加密貨幣,這些貨幣已經允許全球無縫的即時貨幣交換,更重要的是,不需任何費用。
SWIFT和銀行社群會聲稱這是必要的。問題在於,加密貨幣並非由銀行和政府經營。然而,在這樣的脈絡下,這似乎有點像是亡羊補牢,畢竟加密貨幣本就存在,它們是真實且正在被使用的,且允許全球範圍內的即時交易,就這點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核心問題是─有沒有人可以追蹤你的活動。這就是為什麼人們主張將加密貨幣用於日常交易,而將銀行和其發行的CBDC用於長期儲蓄和投資。換句話說,這就是混合式金融。
今天,我們可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即時交易,沒有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這樣的貨幣可以輕鬆繞過政府和監管系統,也是加密貨幣交易的主要吸引力。這也是問題所在,因為沒有政府或監管系統,一旦資金丟失,將無法追究責任。然而,如果我們需要全球化和可即時交易的貨幣,這正是加密貨幣所提供的功能。
CBDC面臨的七大問題
一種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為,CBDC會允許政府侵犯消費者的隱私,使得每筆支付交易都可以被追蹤和查詢。根據Big Brother Watch的說法,CBDC存在七個主要問題,其中包括隱私問題:
1. 這種解決方案會帶來問題: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推行CBDC,這種貨幣將會改變金融格局、危及隱私和一系列人權,造成安全風險,並且可能無法逆轉地重新定義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 侵犯隱私:鑑於當前的法律背景,特別是反恐法、反洗錢法和調查權法,對CBDC交易的全面監控將是不可避免的。
3. 數位貨幣會控制人們的生活:將大眾的個人財務或福利支付採用程式碼處理,可能導致財務控制、隱私侵犯,並可能違反財產保護權。根據其設定的限制,它也可能對一系列其他基本權利構成嚴重威脅,從言論自由到集會自由,以及免受歧視的保護等。
4. 每個人都會被識別:CBDC不可能在沒有全面數位身分系統的情況下發行,但將數位身分和CBDC結合,會帶來監控、安全漏洞、駭客攻擊/身分盜竊和歧視的嚴重風險。
5. 助長資料利用(data exploitation):CBDC的提供者將能夠使用個人數據,來開展行銷活動和量身訂作的產品與服務。以這種方式利用個人資料,將助長大規模監視與個人敏感資料的利用,給予想要向大眾銷售和行銷的公司無限制的使用權。
6. 可能帶來安全風險:一個中心化的CBDC系統,將創造一個巨大的人口資料平台,這樣一來,就會成為敵對國家和犯罪分子進行網路攻擊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數位身分和CBDC的結合會帶來嚴重的安全漏洞風險、駭客攻擊和身分盜竊,而一旦被成功攻破,整體人口都將面臨風險。
7. 缺乏民主:開發CBDC的決定不應由中央銀行和政府單方面進行,而應與公民協商,並共同計畫和實施。
中央銀行傾向於忽視這些擔憂,聲稱CBDC不會威脅隱私,並指出隱私是其首要考量。這再次涉及到信任和信念的問題。你信任誰?你相信什麼?
事實上,這也為穩定幣提供了論據。穩定幣的論點是,它們可以提高支付領域的效率,但需要由高品質和高流動性的資產支持,以滿足監管標準。這是中央銀行認為自身擔任關鍵角色的原因,即確保新型貨幣的穩健性、統一性和可信性。因此,如果你將中央銀行結構與去中心化結構整合起來,可能會產生一個解決方案。
延伸內容
審訂者序 關注發展趨勢,建立競爭優勢/孫一仕
2008年對金融業來說,發生了兩個重大的事件:一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閉,掀起了全球金融海嘯;二是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啟動了虛擬貨幣的世界。隨著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對每個人都產生了影響,而引起金融海嘯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被追究應負的責任。因此,大眾對金融機構產生了極度的不信任。2011年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是各種抗議運動中的代表行動。
另一項趨勢則是2010年出現的金融科技,其中一項理念是金融行業是古老的行業,應該用先進的科技「顛覆」這些跟不上時代又不受信任的機構。「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更是某些人認為可以取代金融機構的最佳解決方案。
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金融服務的未來」(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從六個領域分析,金融科技將會為金融產業帶來顛覆性創新。因應這些趨勢,金融機構也進行各種數位化的嘗試,有的銀行甚至期許成為「具備金融執照的科技公司」。
金融業過去十餘年來進行各種嘗試,提出各種預測,也經歷各種事件。史金納2024年的這本新書,回顧這段充滿變化的時代,並提出了他的專業觀點及預測。作者的著作對台灣的金融業並不陌生,從2014年第一本《數位銀行》(Digital Bank)開始,陸續在台灣出版了《價值網》(ValueWeb)、《數位「真」轉型》(Doing Digital)、《數位金融永續發展》(Digital for Good)。
本書在前言中即提出了一個基本的概念:「cannot have money without government」。government可以翻譯為「政府」,也可以是「治理」。作者在本書闡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任何牽涉到大眾財產的事物都需要被治理,以保護普羅大眾。
作者在第一章「當金錢具備智慧」中探討了他所定義的「智慧金錢」。「智慧金錢」是由機器基於演算法以及從數百萬個不同地方所取得的資源,來進行管理和指揮。未來可以將生成式AI整合到與金錢相關的所有活動,進而讓我們不想思考的金錢相關事務委派給機器,我們只要關注想要達到的目的,而不需要操心執行的方式。當想要一台iPhone時,如何以最適當的方式支付(現金、信用卡、先買後付),都不用我們操心。
第二章「什麼是金錢?」中,作者從定義「金錢」開始,提出了金錢的關鍵特徵是價值儲存、交換媒介、計算單位。但是,這些關鍵特徵都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探討「信任」的基礎,就有「信任國家」的「中心化金融」以及「信任網路」的「去中心化金融」的不同觀點。作者說明了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個別特性及彼此的差異。
作者在第五章「去中心化貨幣的案例」章節中,全面探討了加密貨幣,從加密貨幣的特性、演進、現況以及在加密貨幣領域近期的重大事件,如Terra-LUNA、Celsius以及FTX,這些事件都加深了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疑慮。但是,加密貨幣的存在已經是事實,也不會消失。因此,世界各國的監理機構及金融機構也開始正視加密貨幣,並開始規劃如何因應。
各國政府因應的政策之一,就是評估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利與弊。作者在第六章「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全球發展趨勢」探討央行數位貨幣的種類,並簡要說明美國、歐盟、中國、英國在央行數位貨幣的規劃,以及央行數位貨幣可能碰到的問題。
既然「中心化金融」(CeFi)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各有優缺點,作者提出了「混合式金融」(Hybrid Finance,HyFi)是否為解決方案。在第七章,作者闡述了他心目中的「混合式金融」:中心化金融用於大事,也就是投資和貸款;去中心化金融用於小事,也就是一般支付和交易。作者心目中的「混合式金融」是結合了央行貨幣的穩定性以及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優勢,可能是某種形式的穩定幣。
作者所描繪的未來金融,除了在網路上運行的「混合式金融」機制外,還在第八章「打造金融元宇宙」中探討了Web 3.0,這是一個公共網路,資料和內容都將註冊在區塊鏈上並被代幣化。作者進一步探討「元宇宙」,吸取從《第二人生》(Second Life)所得到的經驗。隨著新世代習慣於網路上活動,作者認為「元宇宙」或是他所說的「金融宇宙」(Finverse),將會是金融業需要持續關注的趨勢。
從2010年開始的金融科技風潮,催生出許多的「獨角獸」企業。金融科技公司宣稱將會「顛覆」金融業、「取代」金融業,一時之間引起了金融業的高度關注。作者在第九章「金融科技會成為泡沫嗎?」中,探討了過去十餘年來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業關係的改變,其中改變的因子包括金融業的特性以及整體大環境的變化,都對現今金融科技產業產生巨大影響。作者認為,未來金融科技業將會是金融業的夥伴,而不是敵人。
銀行要如何因應新的變局?作者在第十章「銀行能掌握機會嗎?」表達了他的觀點。首先,他認為銀行已經開始逐步接受加密貨幣,雖然只是將加密貨幣定位為「資產或證券」,提供託管服務以及交易服務,但已經逐步調整過去的觀念。隨著加密貨幣這類銀行從未深入了解過的科技進入銀行體系,作者分析了過去大型銀行因應金融科技所採取的策略,特別以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為例。雖然其在2023年IT預算達到150億美元,但並未獲得與金融科技公司類似的金融創新,反而在經營成本上持續增加。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與銀行的特性有關。無論是過去的技術局限、新技術如雲端運算的引入,還是人才的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銀行的發展。因此,作者認為,為了應對這樣的衝擊,銀行應該回歸到自身最重要的優勢─「信任」及「安全」,並以此為基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互補,進而將銀行轉型為「樂高銀行」。
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無法像摩根大通一樣投入龐大的IT預算,只能探索眾多創新科技的變化,力圖不會落後。作者的建議是,停止試圖成為萬能的全能銀行,專注於幾件事並做到最好,並以謙虛、合作、開放的態度與生態系統建立關係,提供客戶所需的服務。
作者同時預期未來的銀行會是「嵌入式金融」的提供者,將金融服務無形地整合進客戶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金錢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智慧」嵌入金融服務,提供關切及建議,讓所有的客戶以最適合的方式處理金錢,而不僅僅是提供消費服務。作者在此章節也討論了數位身分在未來的金融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第十一章「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作者描述了他認為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的想像,產生出理解客戶的想法、需求和情感的「參與式銀行」(engagement banking),達到作者期待的「智慧金錢」將客戶所有個性(生活方式、情感和信念)融入其財務關係中。作者也探討了對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的看法,人工智慧可以是金融的助手,取代了本就該自動化的高重複性工作,但是也會產生出金融業從未面對的風險結構。
第十二章「人工智慧金融將如何影響政府和監理機構?」中分享了,歐洲議會在2023年6月所通過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EU AI Act),將人工智慧系統分為四個風險等級:不可接受、高、有限、最小或無,進行管理。也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問題,人工智慧所產生的競爭優勢,將會讓沒有能力或資源跟上的銀行及個人淪為輸家,而當人工智慧應用的競爭出現「大者恆大」時,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否有益?
第十三章「智慧金融對你我的影響」,作者提醒銀行要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當數位有可能取代實體現金時,實體現金對客戶的意義。不論是在探討金融科技與銀行的競爭,或是CBDC與加密貨幣誰將勝出,能夠決定哪個觀點正確的只有一個因素─客戶。客戶的觀點是什麼?他們信任誰,以及他們想如何生活?
第十四章「人工智慧與綠色金融」則延續作者前一部作品《數位金融永續發展》對於永續發展的觀點,提出了「再生金融」(Regenerative Finance)這一個全新的概念。「再生金融」(ReFi)是再生經濟,利用 Web3 來解決氣候正義和公平問題,以系統化激勵的措施,使再生場所變得可行,用重視關懷和自然的再生系統來替代現有機制。期待這樣的機制能夠引導「綠色金融」的實現。
第十五章「未來是什麼?」是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想像2030年會是什麼樣的世界以及金錢扮演的角色。金融服務會像通訊一樣成為基礎建設,許多的應用將已整合其能力,提供不同的服務。現金仍將存在,但是不再是實體,而是以數位形式存在,提供即時、可信賴且完全匿名的價值轉移。而到了212X年,一百年後的世界,雖然銀行仍然存在,但不再是以實體存在,而是提供嵌入式服務的一系列金融流程。
作者於本書所提出的某些觀點,似乎尚未完全適用於台灣,但是可以預期在可見的未來,將會如同其他創新觀點及科技逐漸地影響台灣。筆者建議讀者可以以作者觀點為出發點,密切關注發展趨勢,當時機成熟時,投入足夠的資源建立競爭優勢。
本書能夠在英文版出版後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繁體中文版的出版,要感謝此次負責出版的商周黃鈺雯小姐及團隊,也謝謝歷次共同合作的夥伴台灣IBM公司的蕭俊傑先生,有了大家的同心協力,才能完成持續將創新觀念介紹給台灣金融業的初衷。
2024年8月
編輯推薦
央行數位貨幣(CBDC)真的要發了?我們會再也看不到銀行嗎?
◎文/商周出版編輯部
全世界正積極研擬與推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台灣也不例外,這對紙鈔現金和支付方式會造成什麼衝擊?「嵌入式金融」時代降臨,我們是否會進入看不見銀行的時代?AI浪潮正在改變世界,也正在改變與你我息息相關的金融!
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是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他在《智慧金融》中對金融生態的演變提出觀察與預測,認為嵌入式、無形化與智慧化的銀行將勢不可擋,銀行的服務將與各種生活科技、支付軟體結合,在銀行排隊辦事的情境將不復見!
此外,他還認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將與中心化金融(CeFi)結合,打造一個混合金融(HyFi)的未來,我們將使用某種全球通用的數位貨幣,享受著某種有監管與保障,但也保有隱私的系統!金融未來的多變趨勢,你跟上了嗎?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克里斯.史金納 Chris Skinner
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客座講師、TEDx講者,《電訊報》(The Telegraph)評為英國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觀察家之一,《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旗下的《金融新聞》(Financial News)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評為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最近更被列入「瘋狂33人名單」(The Mad 33 List),該名單表彰具有啟發性的變革和轉型領導者。他是11:FS和WP Communications的非執行董事,同時也是多家金融科技和金融公司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WebAccountPlus。 他透過每日更新的部落格https://thefinanser.com/,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科技進行獨立評論。他協助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行動銀行之一,並曾為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執行長和領導人提供建議,包括聯合國、白宮、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他被英國支付協會(Payments Association)授予終身成就獎,該協會是支付領域最大的組織。 他同時還是暢銷書作家,本書是他的第十八本著作,之前的著作包括: • 《數位金融永續發展》(Digital for Good),專注於科技和金融如何整合,以應對我們當今面臨的環境和社會問題,並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數位「真」轉型》(Doing Digital),分享進行數位轉型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對全球領先銀行的採訪,如BBVA、招商銀行、星展銀行、ING和摩根大通; • 《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展示數位化如何革新世界,並使每個人都能被納入網路並得到服務; • 《數位銀行》(Digital Bank),對銀行數位轉型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分析,並提供公司參與競爭的策略。 他還是一位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家,創作了《蛋糕船長和糖果船員》(Captain Cake and the Candy Crew)的五本系列書籍。他還與著名藝術家巴西亞.漢彌爾頓(Basia Hamilton)共同創立了「肖像基金會」(The Portrait Foundation),這是一個鼓勵兒童和藝術發展的非營利平台。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