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最強排版設計: 32個版面關鍵技巧,社群小編、斜槓設計,自學者神速升級!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認識你的能量光環
-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內容簡介
◆2004年普利茲非小說類獎
「我們無法評判誰含冤入獄,誰罪有應得,那是檢察官的工作……你的義務是以勞動報效國家,我們的義務是把你打造成對國家有用的人。」
——某勞改營指揮官的談話
不管在哪種社會,集中營的出現其實都是統治者貶低一某類人的最後階段。把罪犯放逐到偏遠之地報效國家,向社會贖罪,免得污染其他人,這種作法就跟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古希臘羅馬的統治者將反對者送去遙遠的殖民地,於是蘇格拉底在死刑和放逐雅典之間,選擇了死刑。喬治王朝時代的英國會把扒手和小偷送到澳洲,十九世紀的法國則是把犯人送往蓋亞那。
早在十七世紀,俄國就有自己的流放制度。蘇聯一成立不久,人就因為身分而非犯罪事實而被判刑。古拉格——最大的蘇聯集中營,關押了數百萬政治與刑事犯,這個壓制與懲罰體系是用來恐嚇整個社會,以最低物力壓榨出最大勞動力,蘇聯共產黨最壞的一面全體現在古拉格。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鐵絲網裡面和外面的生活沒有根本上的差異,常有人形容古拉格是蘇聯體制的縮影,鐵絲網外的世界是「大監獄」,營中則是「小監獄」。
在這本專精的歷史著作中,艾普邦姆讓世人首度認識古拉格的完整面貌,深入地重新創造集中營生活的樣貌,並與整個蘇聯歷史的發展相連結。它最初起源於俄國大革命,史達林執政時擴張它的規模,直到開放改革時代才崩解。想要瞭解二十世紀的歷史,特別是極權政權下的刑罰工具、國家生產計劃與政治犯的命運,本書應列入必讀書單。
目錄
序
第一部:古拉格源起(一九一七至一九三九年)
1布爾什維克掌權初期
2 第一座古拉格集中營
3 一九二九年:重要轉捩點
4 白海運河
5 勞改營擴張期
6 大整肅及其餘波
第二部:勞改營的生活與勞動
7 逮捕
8 監獄
9 押送.抵達.篩選
10 勞改營中的生活
11 勞改營的工作
12 處罰與獎賞
13 守衛
14 囚犯
作者資料
安.艾普邦姆(Anne Applebaum)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者及編輯委員。耶魯大學畢業後獲得馬歇爾獎學金。曾任《觀察家》週刊的海外編輯助理、《經濟學人》的華沙特派員、線上雜誌《Slate》專欄作家,並為多家英國報紙撰稿。她的許多文章也登上《紐約書評》、《外交事務》、《華爾街日報》等報刊。目前她與丈夫和兒女定居在華府。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