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618特促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健康 > 宗教 > 佛教
建設淨土:《阿彌陀經》禪解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一行禪師以全新的詮釋,帶領我們深入學習大乘佛教經典《阿彌陀經》。 當我們能夠於日常生活中應用此部經典深遠且無限的智慧時,不僅能夠感到幸福、安樂、自在,淨土也將顯現在我們心中,無須外求。 《阿彌陀經》是一部古老且為人熟知的大乘經典,而今,在一行禪師的帶領下,我們經由閱讀《阿彌陀經》而得以重新思考:一直以來我們所追求的「淨土」,其真諦究竟是什麼?淨土在哪裡?想追求淨土,一定得歷經重重困難嗎?一定非得是遙不可及、十全十美的地方,才是淨土嗎? 慈悲的一行禪師,除了逐字逐句講解《阿彌陀經》,亦藉此機會點醒我們,只要我們發自內心培養良善、正念、慈愛、謙卑、同理等美好特質,那麼根本無須走到遠方,淨土在此時此地、當下一刻就已顯現在我們心中。當我們懂得如何安樂自在的生活,能夠在紛擾之中停下腳步,靜心傾聽林中的風聲、鳥兒的歌唱,細細觀察雲朵的變幻、花兒的芬芳,當我們一舉手一投足皆發自正念時,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是佛陀的淨土,也是世上最平和安寧之地。 請牢記一行禪師的叮嚀:我們在哪裡,淨土就在哪裡;其實,淨土始終存在我們心中。

目錄

◎第一章  佛在十方

◎第二章  最深的願望

◎第三章  念佛的層次

◎第四章  苦樂相即

◎第五章  淨土的環境

◎第六章  演唱法音

◎第七章  歷史層面和終極層面

◎第八章  執持名號

◎第九章  願生淨土

◎第十章  九品蓮花

◎第十一章 禪淨不二

◎第十二章 清淨之道

◎第十三章 三資糧

內文試閱

【第一章】佛在十方

  《阿彌陀經》是一部大乘經典,發展於原始佛教。佛教猶如一棵不斷生長的大樹,每天長出更多枝葉,樹枝向外延伸,樹葉越來越茂盛。要有新的樹枝、新的樹葉、新的花和新的果,佛教之樹才是一棵有生命的大樹。因此,每年、每月、每天,佛教都在發展中。大乘佛教可說是發展自原始佛教的花果。

  我們不希望佛教是一具在博物館中乾枯的身體,而希望佛教是實在的生命,每天增添生命力。因此我們應接受佛教之樹,每天、每月、每年都長出新的枝和新的葉。佛教的發展沒有停下來,但它依然是佛教。

  各寺院包括禪寺都會讀誦《阿彌陀經》,因為《阿彌陀經》說明的教理非常容易修習。剛修習佛法的人、沒有足夠念、定和慧的人,也可以修習《阿彌陀經》,不過這並不表示修習佛法已久的人就不修習此經。對於《阿彌陀經》,可以有甚深的理解,也可以有淺顯的理解。理解深的人可以修習此經,理解淺的人也可以修習此經,我們必須以完全開放的心去學習《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的教法非常普遍,剛開始修習佛法的人可以修習,修習佛法已久的人也可以修習。修習已久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其所見及所得非常大;剛開始修習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有所見及所得,但其所見及所得比較小。經由念佛,我們達到甚深的念、定和慧。即使我們的念、定、慧未深,同樣可以念佛。念佛的成果可以是大或者是小,取決於我們的修持,以及我們的念和定是否穩定。
《阿彌陀經》的背景

  在進入《阿彌陀經》之前,我們要明白一些細節。

  在原始佛教,念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習方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和念天,都是佛陀在世時的修習,這個方法稱為隨念。佛陀在世時有很多弟子修習念佛。世尊具安穩和自在,有慈悲,有喜捨,每次稱念世尊時,我們自然會感到安康,能擁有世尊的安穩自在,因此現在有許多人念佛。我們常合掌念誦「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知」,然後誦如來的十個名號: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我們讀誦如來的十個名號,了解每個名號皆象徵如來的一種德性、一種能量。朗聲讀誦這些名號時,我們讓能量滲透我們,因而感到更安穩自在。以往人們也如此念佛,以得到安穩、自在和安樂。人們依然在念佛、念僧和念戒,因此,從一開始,念佛便已經是傳統佛教中的一個正統的修習方法。

  修習念佛的人,最初想像佛在我們之外,正居住於衹園或靈山。如此念佛,我們自然能接觸到自己的安穩、自在和慈悲喜捨的元素。剛開始修習念佛,佛在我們之外,但慢慢地,佛變成既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因為在我們的心識中,也有如佛般安穩自在的種子,有慈悲喜捨的種子,有應供、正知、明行足的種子。當我們如此念佛,既能接觸到在我們之外的佛,也能接觸到我們心中的佛。修習得好,我們會很快發現,其實佛常常在我們心中。因此,當佛往生時,我們不會痛哭,因為我們已明白到佛常常在我們之中,永不會死去,原則就只是這麼簡單。

  因此,不管佛在淨土中還是在淨土外,佛依然在我們心中,淨土常常在我們心中。阿彌陀佛在我們心中,淨土也在我們心中,那稱為「唯心淨土」。「淨土位於西方,在我們之外」,這只是最初的概念。如果修習得好,我們便能更深入地看到阿彌陀佛和淨土並不只在西方,而是在我們心中,在每一方。因此,修習得好和還未修習得好的人,同樣達到成果,但修習得好的人其成果甚大,仍未修習得好的人成果則一般。

《大善見王經》

  原始佛教有《大善見王經》,這部經典也在巴利藏之中。讀這部經典,我們可以看到極像北傳統梵文經中《阿彌陀經》的景象。經中提及「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以及「蓮華大如車輪」,情景像極了《阿彌陀經》中的淨土。

  那時佛陀準備入滅,和弟子走向北方,可能是佛陀希望返回迦毗羅衛城入滅。但當到達拘尸羅城時,佛陀認為他在那裡入滅也可以。由於拘尸羅城只是一個小城,阿難要求佛陀不要在那裡入滅,等到達更美麗、更新的城市才入滅。那是阿難的策略,阿難希望佛陀越遲入滅越好。阿難說:「世尊,這拘尸羅城很狹小,大部分的房屋皆以泥土和石灰建成,請世尊不要在這裡入滅。世尊,請您等到達更廣大和更美麗的城市才入滅。」

  佛陀微笑說:「你不要以為這城市不美。昔日這城市曾是淨土,我們曾住在這城市。」世尊形容給阿難聽,昔日在大善見的拘尸王國土,這城市既美麗、繁榮又幸福。《中阿含經》第六十八卷《大善見王經》中有如此的記載。讀《阿彌陀經》,你也可以看到經中亦有不少段落,極像《大善見王經》。

  巴利藏中,《大善見王經》的經名是Mahssudarsana,在長部的第十七卷。經中記載阿難所說:「世尊,有很多更大的城市,如王舍城、舍衛、巴邏奈……,為何世尊不在那些城市入滅,卻決定在這個眾城市中最小的城市入滅?」

  世尊說:「阿難,不要說這城市狹小,往昔拘尸羅城名為拘尸王,極為富裕,人民眾多。阿難,拘尸王城長十二由延,寬七由延。在這裡,人們所建造的塔有如一個人、兩個、三個、四個、甚至七個人高。阿難,拘尸羅城外有七重欄楯包圍著,欄楯以四種珠寶,包括金、銀、琉璃和水晶築成。七寶池的四邊階道也以四種珠寶,即金、銀、琉璃和水晶沙鋪地。

  「阿難,拘尸羅城被七重城牆包圍,外圍各重城牆皆以四種珠寶,包括金、銀、琉璃和水晶築成。阿難,拘尸羅城也被七重行樹包圍,那些樹皆以四種珠寶造成,樹為金,則花、葉和果為銀;樹為銀,則花、葉和果為金;樹為水晶,則花、葉和果為琉璃;樹為琉璃,則花、葉和果為水晶。

  「阿難,在行樹中間有很多花池,池中有各類水種的花,如青蓮、紅蓮、白蓮和赤蓮。花池邊佈滿四種珠寶,包括金、銀、琉璃和水晶。在那裡,池底純以四種珠寶,包括金、銀、琉璃和水晶沙鋪地。池中有四種珠寶,金、銀、琉璃和水晶階道。阿難,池中間有四種珠寶,即金、銀、琉璃和水晶造的吊鈴;鈴為銀,則鈴擺為金;鈴為金,則鈴擺為銀。」簡言之,在此經典中,我們看到很多如淨土般美麗的描述。

  我們的祖師對《阿彌陀經》作了許多論述,很多都闡釋得非常深入。然而,我們不要沉醉於甚深微妙的理論。在本書,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學習《阿彌陀經》,以原始佛教的看法來看《阿彌陀經》的教理。我們跟隨禪觀現法樂住,幸福安住於當下一刻的方法,學習和修習《阿彌陀經》。我們於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應用《阿彌陀經》,如此學習和修習,我們將會感到幸福、安樂、自在和安穩,阿彌陀佛和淨土將顯現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資料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時在慈孝寺當見習憎,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了重大啟發,戰爭結束代表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回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回到越南。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1982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禪修道場。 1995年曾到台灣弘法並主持禪七法會。 一行禪師是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著作超過一百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已在台灣出版的有:《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樂行》《橘子禪》《與生命相約》《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你可以,愛》《祈禱的力量》《一心走路》《生命真正的力量》《建設淨土》《接觸大地》等。 相關著作:《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 你可以不生氣:佛陀的最佳情緒處方》《一行禪師 佛雨灑下─禪修《八大人覺經》《吉祥經》《蛇喻經》《中道因緣經》》《一行禪師講《入出息念經》:一呼一吸間,回到當下的自己》《祈禱的力量》《我真正的家,就在當下——一行禪師的生命故事與教導》《一行禪師講《心經》》《一行禪師 與孩子一起做的正念練習:灌溉生命的智慧種子(隨書附贈練習音樂CD)》《一行禪師 活在正念的愛裡:從慈悲喜捨的練習中,學會愛自己也愛他人》《一行禪師 與孩子一起做的正念練習:灌溉生命的智慧種子(隨書附贈練習音樂CD)》《一行禪師 你可以不生氣:佛陀的最佳情緒處方》《一行禪師 心如一畝田:唯識50頌》《正念的奇蹟 (電影封面紀念版)》《一行禪師講《阿彌陀經》》《初戀三摩地》《一行禪師談正念工作的奇蹟:在工作裡找到成功+快樂的模式》《一行禪師談生命真正的快樂:金錢與權力能帶給你什麼?》《一行禪師講金剛經》《正念的奇蹟》《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 相關著作:《回到家,我看見真心:讓家成為修行的空間》《愛對了:用正念滋養的親密關係,最長久》《建設淨土:《阿彌陀經》禪解》《接觸大地--與佛陀的親密對話》《生命真正的力量》

基本資料

作者: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譯者:釋真士嚴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10-10-18 ISBN:9789861203324 城邦書號:JB0068 規格:膠裝 / 單色 / 21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