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網路趨勢
入侵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獲獎無數且身為《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記者的作者羅伯.歐哈洛二世(Robert O’Harrow, Jr.)在本書中,對民營的數據處理業者和科技公司在九一一事件後與政府聯手出擊一事,做出鉅細靡遺的披露,令人膽寒。 這些民營企業和政府在反恐議題上的結合,已主導了不少計畫並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玩意兒:安全暨產業複合體(Security-industrial Complex)。歐哈洛本著多年的調查,在本書中闡述政府如今是如何地依賴這些尚在萌芽中的民營數據處理業者,利用對方所儲存有關我們生活每個層面的資訊來推動本土的安全,並打贏與恐怖主義的戰爭。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下的情況:當你在使用行動電話時,電話公司就能立刻得知你身在何處,以及在何時撥打些什麼電話,如果你使用到折扣卡,那麼你所採購的一切相關資料,就會被上述業者記錄、側繪(profiled)和分析。此外,許多新車都裝有內建的設備,好讓那些公司可以追蹤到你的一舉一動,所有的細微末節都難逃其法眼。軟體公司和資訊業者甚至還能夠展示出座標式連結分析圖,顯示出我們每個人在房間內是如何地與其他每個人互動,因此,你和每位工作同仁、室友、家人以及其他人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還有,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不到五十美元的價格買到有關你的檔案,包括幾乎會讓對方以盜用身份(identity theft)論罪的每一樣資料。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像科幻小說,但卻是這個國家資訊產業的例行性事務。這個產業的成長已愈來愈快速,而且也逐漸成為美國政府所無可替代的新夥伴。 歐哈洛擁有別人所難以企及的管道,因而得以告訴我們在這個新世界中各個重要「玩家」的內幕,從軟體發明家到反情報官員都盡在其中。他透露出政府是如何在上述民營公司的協助下,建構出一個全國性的基層情報組織,再者,他還探討了此一新安全體系會對我們在公民自由、自治和隱私權的傳統論述上產生何種衝擊,以及會以何種型態對我們帶來威脅,而在不知不覺間傷害到我們社會中若干最值得珍視的價值,甚至在它提供給我們安全感的同時,這股威脅仍不可輕忽。 這份讓人瞠目結舌的檢討報告可以引領讀者進入祕密之牆的後面,並顯示我們是如何地在沒什麼規範可以導引和保護自己的情況下,正倉促地把大家給推向一個監控設備無所不在的社會。因此,在這個以國內情報掛帥的高科技新世界裡,我們真的已變得無處可藏。

序跋

序論:無所遁形於天地之間


  賓州會議中心(The Pennsylvania Convention Center)在費城鬧區中據有二大排長形建築,大廳的展示區超過了四十萬平方英呎,裡面有足夠的空間舉辦一場田徑賽,甚至可以同時讓六場足球賽開打,或是舉行好幾場大型宴會。大家都知道費城每年的花卉展和汽車展均在這兒舉行,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機關團體也會群集於此,以飽覽附近的歷史遺跡,如「自由鐘」(Liberty Bell)、「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以及美國立國時期的其他一些地標。

  二○○三年十月,國際警察首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efs of Police)即在這兒舉辦其技術研討會。

  好幾天來,成千上萬名來自於美國和海外的執法官員徘徊於展示會中,其中有些人流連在武器展示攤前,面對平凡無奇的黑色手槍也久久不忍離去,還有些人則查看著專門為鎮暴而設計的小型坦克。只見他們盯著發縐的藍色制服猛瞧,試穿著防彈背心,還在虛擬實境的射擊場前排了好長一串隊伍,那是套十分逼真的射擊訓練系統,出現在螢幕上的人犯都和真人一般大小,一時之間只聽見砰砰作響聲直衝屋瓦。不過,絕大多數的警官還是來到費城仔細端詳著另一種不同的配備,這些人士渴望獲得各種東西,以期維護他們國家的安全,如資料庫和文件檔案、監視攝影機,和情報分析人員所使用的電腦工具等。總括來說,資訊工業所展示的東西要比過去多了許多,也贏得一行人的好感。

  該中心鎮日吱吱喳喳的,熱鬧又新奇,充滿一種混雜了嘉年華和科幻小說的氛圍,一排排的男女推銷員競相展示他們公司在保護生命財產和人身自由上的一流能耐,協助警方更緊密的監控每一樣東西,以廣為招徠顧客。像雷神(Raytheon Communication Infrared)這家承包商就展示出一款新車,車頂上裝了附有夜視設備的攝影機,另外在聯邦調查局的大力推動下,DNA的應用也日漸普及,以驗明每個人的身份,而財政部的幹員們更展現他們取得可疑銀行帳戶資料的能力,以招徠顧客上門。有些公司提供了精美的小冊子,指出掌握到電腦、電子郵件和電話究竟會帶來哪些好處,如會計師事務所兼顧問業者資誠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即為其中之一。甚至還有一個曾獲得美國司法部資金挹注的團體在現場散發磁碟片,以指導當地警方如何讓自己變成一處情報機構,而不是只會抓犯人的衙門和捕快而已,只見磁碟的標籤上出現了這樣的字句:「統包情報工作:開啟貴機構的情報能力。時下對情報的著重已使得它成為美國大多數機構所必須著手的事。」

  接近入口處的是美國最大消費者資料處理公司ChoicePoint,這是一家位於喬治亞州的公司,能夠在線上及時傳送數十億筆有關美國人的紀錄給各州警察,內容包括姓名、住址、工作資料、車籍資料、家庭資料和犯罪紀錄等,因此他們在現場對自家的能耐極力展開遊說,總括一句話,ChoicePoint把整份工作全包了下來,從情報的蒐集、分析全都一手搞定,然後再賣給客戶。在這家攤位旁的是另外幾家可以協助執法機關管理ChoicePoint檔案的業者,只見其中一家在展示他們如何把相關報告傳輸到行動電話、掌上型電腦PalmPilot和膝上型電腦中,而另一家Orion Scientific Systems公司則聲稱他們可以協助警方利用數據確認並追蹤那些可能為罪犯或恐怖份子的「麻煩製造者」。該公司的宣傳小冊子是這樣說的:「Orion發展並提供全資源式(all-source)自動化蒐集及分析工具,以利情報管理、執法工作和全球安全分析。」

  不遠處還有LexisNexis的展示場地,其中一名身著高爾夫球襯衫的推銷員正在展示該公司所自行蒐集的個人紀錄、法律案件資料,以及數十億篇的新聞報導等,可以如何地協助執法機關追查什麼人。「我們手上握有許許多多的黑資料,足可讓某些人身敗名裂,像法院的判決、留置權、破產紀錄等等。」只見這名推銷員口沫橫飛地對來自堪薩斯州某小鎮的警長說道。越過走廊,映入眼簾的乃LexisNexis的合作夥伴之一,也是一家名叫I2的高科技公司,而他們所從事的正是所謂「資料探勘」(data mining)工作。它是一種電腦作業的流程,可以協助我們減少資料處理的時間,過去在一大型資料庫中往往得耗上數週甚或數月的時間,才能找到「資訊金礦」,不過現在卻可以在瞬間完成。總括來說,I2的軟體可以把人們的一舉一動同步顯示在座標式的展示板上,看起來就好像是在彩色的蜘蛛網上。該公司的目標係仿效科幻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使得未來世界的執法工作就像該片情節那樣,由一組警察專門從事偵防工作,俾能在實際犯罪行為發生前加以根除,以防患於未然。I2的總裁約翰‧萊斯(John J. Reis)說道:「基本上我們這家公司的焦點全都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把大量的資訊轉化為可以正式對人們提出控告的情報,以協助執法單位和情報機構更快速地把犯罪行為化解於無形,並透過預報式分析協助相關單位在犯罪行為發生前加以防堵。」

  除此之外,還有一家叫做Identix的公司參展,它的推銷員正興高采烈的在一款小型機器旁展示其作用,它名叫IBIS,雖然外觀上好像一台用手操作的吸塵器,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可以驗明身份的工具。IBIS的前面有一小孔,裡面的電子設備可以捕捉到我們的指紋,小孔的上方有個如一角銀幣大小的透鏡,可以取得嫌犯臉部的數位照片。這名Identix 的推銷員解釋道,他們推出這器材的用意即是使警察們能夠立刻把嫌犯的指紋和大頭照電傳回總部進行確認,以提升警察的效率。此外,Identix也在現場推銷一種全美國最複雜的臉部辨識程式。

  位於大廳後面的是一家叫做Verint Systems的公司,這名字係衍生自「Verifiable Intelligence」(可用來作證的情報)二字,他們和市場行銷人員密切合作,利用該公司的技術追蹤和評鑑客戶,不過,當時他們卻是在現場散發監視裝備的目錄,以促銷這種設備。Verint Systems雖已和美國國防部及司法部簽有重要合約,但仍無法滿足其旺盛的企圖心,很想把他們的市場擴大到州警和地方警局那兒,因此,他們展示出一套監聽設備,可以偷聽到別人的電話、從網路中掌握到電子郵件,並透過數位錄影機篩選出可疑的行為。

  至於會發出蜂鳴聲的則是一家叫做Seisint(節略自「Seismic Intelligence」(地震情報)二字)的公司,其主產品為一套資訊服務設備,名叫美國偵防資訊聯網( Accurint),而他們所提出的承諾就是能夠讓警方深入社會的每一個隱匿處和「裂縫」。「立刻找到要找的人,連他們的資產、親友、同夥和其他更多的東西都能一網打盡,」只見該公司的宣傳資料上這樣提到:「雖然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在全國展開搜尋,但其代價卻不及一通電話的成本──只有其四分之一已。」

  不過讓Seisint成為熠熠紅星的卻是一套叫做「多國反恐情報交換系統」(Multi-State Anti-Terrorism Information Exchange)的新式設備,他們把它命名為「駭客任務」(Matrix),把美國成年人有關商業上的詳細資料與數百萬名罪犯的資料以及政府紀錄充分結合。這是前所未聞的,至少過去沒有公然這麼幹過,因為這無異表示該公司已成了正規的警察,可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卻步,而該公司在傳單上更是這樣說的:「我們把看不見的東西攤了開來,讓它們無所遁形。」(使用過Matrix這套系統的警察都很起勁地對它提出各種評論,其中有位說道:「這讓人提心吊膽的,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叫出有關閣下的一切訊息,包括照片,甚至連你街坊鄰居的照片都逃不出我們手掌。」)   展示會上的許多人都知道,美國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官員已編訂了數百萬美元的預算購買Matrix,並可能把它當成全國情報及情報共享系統的主幹。參加該展示會的警察都可以先睹為快,領教到這套有如神話般的Matrix系統,而他們所要做的就只是簽上大名,便可堂而皇之的進入賓州會議中心的自由廳(Liberty Ballroom),參觀這場「只為執法人員而辦」的展示會。只見參加的警察面對Matrix都顯得無比狂熱,對其中某些人而言,它的威力是讓人無法抗拒的。

  美國在二○○一年九月十一日遭逢恐怖攻擊後,政府領導人即無法抗拒一種想法:利用科技讓美國重拾安全。即使當世貿中心那兒烈焰沖天,三千人死於非命,這些領導者也得依賴電腦和監控設備,並埋首於成篇累牘有關美國人的各種資訊,以作為其反恐戰爭初期階段的一環。這是股很大的鼓舞力量,他們曾認真的思考過,無論是小鎮的警察抑或聯邦調查局,都持相同的觀點。換言之,他們判斷只要能夠對每個人有更深層的了解,就可以從許許多多安善良民中把極少數致命的傢伙給揪出來。

  打從很久以來,此一幻想即一直在執法人員的腦海中醞釀著,這掀起了一場數據革命,使得它在歷史的演進下變成可行的方案。九一一恐怖攻擊後,政府在突然間史無前例地結合了那些「革命家」,如許許多多的資訊仲介、資料庫的市場行銷業者,以及各種科技的製造者,這些人在悄然間已蓄積了大量有關我們每個人的資訊貯藏庫,並製造出各種工具來追蹤、評估和預測我們的行為。

  有關個人訊息的蒐集長久以來一直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到了一九九○年代,這種蒐集工作無論在範圍、深度以及步調上,都極具戲劇化的邁入一個嶄新的紀元,而這大都得拜電腦產業中那些影響深遠的改良以及網際網路的降臨所賜。許多的這類演進都在社會大眾的視線之外發生,而且絕大多數都沒有得到大眾的直接同意,在某些情況下,數據處理業者把他們的工作業務賣給警方,當成讓執法單位更具效率的一種途徑。在許多其他的情況下,市場行銷人員只是想要更加了解他們的顧客,這些人亟欲把顧客關係的程序自動化,並詢問了一些只有在更多數據下才能得到答案的問題,如這人的真正身份為何?什麼因素可以激勵人們變成我們的顧客?他們多半會如何地行事?要如何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打開皮夾子掏錢出來?要如何才能把極少數十分有利可圖的顧客從其他人那兒給區分出來?

  乍看之下這些問題好像沒什麼,可是實際卻十分難以回答,為了求得解答,所有的公司行號無不瘋狂地進行資料的蒐集,他們先從收取開始,再做集中和分析,並讓有關更多人的更多訊息成形,程度和規模都超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他們並不只是金融業者、徵信社,或是在用餐時間電話打得沒完沒了的那些人,還包括供應閣下牛排、啤酒和尿布的塞夫韋(Safeway)或萬斯(Vons)等超商,讓你持處方箋前去購買肌肉鬆弛劑煩寧錠(Valium)的健康西藥房(CVS Pharmacy),全美航空(US Airway)或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讓你慷慨解囊並大筆奉上政治獻金的政客們,發給你Visa卡的公司,發行時尚雜誌《Vogue》、《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其他雜誌的出版商,賣給你情趣商品的直接郵函業者,給你一個免費號碼以使得閣下生活更加便利的公司,電子收費人員,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中無以數計的網站以及閣下從未聽過的公司,他們從調查表、公開紀錄、信用卡申請表、保證卡,以及許多其他的管道收取資料,就好像碩大無朋的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一樣。

  其實這才只是開始而已,新的設計或裝置不斷推陳出新,可以使得行動電話公司精確地指出,閣下到底立足於這個地球的什麼地方,百貨公司和銀行也開始用到電子指紋辨讀機以驗明正身,或是贈與閣下所期待的折扣。另外,若干小如跳蚤的微形無線電頻率辨識裝置可以隱藏在產品包裝、衣服甚或錢幣上,以展現出對過去來說簡直如天方夜譚般的另一種追蹤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電腦處理器可以監控汽車的位置和行動,電腦軟體可以在某既定的一天,讓個別銀行監看並評估數百萬筆交易中的每一筆,尋找出任何的蛛絲馬跡以揪出金融犯罪和逃漏稅,或是查出素行不良者的任何可疑線索。還有,各個城市、公司行號和學校亦打算裝設愈來愈多的攝影機,其中有些還配備臉部自動辨識程式。

  和閣下有業務往來的每個人幾乎都在蒐集有關你的訊息,或把它們賣到其他人手中,或是為了自己的商業目的而把它們給詳加篩選。某些情況下,你會交出自己的資料,以換取他們所提供的好處和便利,不過到了現在,這些交易已產生了轉變,他們通常並不需要你提供什麼資料,就能堂而皇之地進入公共和私人方面最基層的安全架構中,取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些都是我們這個世界前所未見的。

  政府依賴監視設備幾乎成了反射動作,在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各地的官員即設法尋求私人企業的協助。這些業者可以幫助美國政府追蹤恐怖份子並支撐起國家安全網嗎?自從珍珠港(Pearl Harbor)事變以來,這個國家即未遭受過這種破壞性的攻擊,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重工業立刻做出反應,大量製造出卡車、坦克、子彈和砲彈,如今政府又向資訊時代的產業開口,要求對方提供另一種不同的物資。在滿腔熱血下,這些資訊科技的專家急忙開啟橫跨全國的大型電腦系統,協助執法單位和情報機構搜尋有關於十九名劫機客和其共犯的任何線索。

  金融機構取得了信用卡的使用資料,銀行仔細查看客戶的帳戶,網路服務供應商也出手相助,追蹤電子郵件和帳單的細部資料,而像埃克希姆(Acxiom Corp.)、 ChoicePoint和Seisint等數據處理業的巨擘,則為調查人員搜尋數百萬筆有關於人口統計和市場行銷的紀錄。這些業者通常只能利用極少數有關嫌犯的資訊,再拼湊出厚厚的一大堆檔案,查看這些嫌犯待在美國的時間有多久,以及都幹了些什麼事。此外,航空公司也愛國不落人後,如西北航空(Northwest)、捷藍航空(JetBlue),美國航空以及其他的一些同業等,都交出全國的乘客名冊,至於為了取悅乘客而慎重擬出並且行之有年的隱私權保障協定,在相較下則顯得無關宏旨了。

  在此同時,數百家公司行號亦恪遵戰時的傳統,和華府的官僚們一起為了審核一些有益的建議案而忙得不可開交。像資料探勘、國家身份證(National IDs)、指紋辨讀機,以及可以以遙控方式複製探員「第六感」以偵知急迫危害的偵測器等都在其中,清單內容可謂「族繁不及備載」。即使在這個長久以來對所謂「老大哥」(Big Brother)的幽靈始終戒慎戒懼的國家,對許多人而言上述這一切也似乎合情合理,至少在當時是如此。沒有一個人知道下次攻擊會在何處發生,許多美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深恐發生原子彈爆炸或是炭疽菌的擴散。白宮表示他們必須奮力打一場非正統的戰爭,負責保護我們安全的反恐當局一再說道,這即意味著得有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情報。在這種情形下,美國愛國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大幅擴大了政府的力量,以進行竊聽和到處窺視,並規避了大眾的監督,其實除此之外,政府還呼籲美國人民賦予他們許多其他的權力,俾能在反恐戰爭中蒐集到相關資訊。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畫局(Defense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甚至還預示性地成立了一個新分支機構,叫做資訊通報處(Information Awareness Office),開始以一套全球監視系統展開運作。「我樂意為了安全而拿自己的若干自由來交換」成了一句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話,這意味了在政府以安全為由而為上述行為促銷之際,只有少數人會深思,政府這樣來勢洶洶地取得個人資訊以及充滿恐懼的美國人民在猛然間也只有默認的舉動,究竟會帶來什麼深遠的影響,更遑論對這些作法提出質疑了。   擴大運用監視設備和資料性監視(dataveillence)會在許多重要層面上對政府有所助益,這是勿庸置疑的,而資訊科技在未來反恐戰爭中會成為最具決定性一部分的說法也無任何誇張之處。有關當局已根據他們暗中所蒐集到的證據,扣留了許多涉嫌從事恐怖活動的人,當然,從小鎮的有關單位以至於中央情報局(CIA),也更爽快地答應和大家一起分享資訊和情報。這種發展有一部分係導因如Matrix等網路和資訊系統的突破性發展,以及執法文化上的若干改變,不過,只有極少數的人士才了解到它們的真正內容,而且這麼秘而不宣其背後都有很好的理由。我們的領導人經常呼籲,和國家安全有關的活動都應該在隱密下進行,白宮和司法部的官員們對他們的一切手段都不願在公開場合和盤托出,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對國會也是三緘其口。在此同時,司法部長約翰‧艾許克羅(John Ashcroft)更是促請手下的那批幹員依樣畫葫蘆,對基於聯邦政府資訊公開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而提出的要求從嚴解釋。在這方面可謂鐵證如山,許多文件和對企業及政府官員的訪談都在在顯示出,有關當局揚棄了過去對政府監控行為的限制,當然,他們的立意通常是最良善的,尤其新的司法當局也和他們立場一致。可以確定的是,政府若像這樣一路長驅直入到頭來一定會碰到攔阻的,比方說鼓吹隱私權的民眾就對若干計畫橫加干擾,像國防部所率先推動的全面性資訊探知系統(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和Matrix等,都在公開後遭到他們密集的批判。這種抗拒的浪潮雖然跨越了意識形態的藩籬,但卻只是茶壺內的風暴,整個趨勢是進行更多的監控、數據蒐集和分析,這個大方向為無情的,也具有企業家的精神,當一項精心傑作劃上休止符後,另一個會立刻開始,而且通常都具有同樣的技術和目標,比方說全面性資訊探知系統或許會束之高閣,但卻不致於遭到遺忘,此外,其他種類的Matrix系統也準備展開運作。自從美國愛國者法案於二○○一年十月通過以來,司法部的腳步就從來沒停過,以尋求更大的權限,不是透過美國愛國者法案的修正案,就是在二○○四年春提出要求,打算史無前例地取得線上通訊資料。

  政府調查我們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能力,在未來的幾年只會不斷增加,二○○四年夏,九一一調查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在那篇劃時代的報告中,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大家所熟知的《9.11報告》((911 Commission)在分析了相關情報以及恐怖攻擊前在安全工作上的缺失後,曾提出各種要求,如標準化的認證作業、廣泛使用指紋辨讀機和其他的生物測定儀器、更大程度的情報共享,以及一套牢不可破的情報體系等等。最後,該小組在結論中指出,上述的措施對於國家安全而言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會對美國人民的公民自由產生影響深遠的新問題亦然,「縱然沒有我們所指出的這些改變,」該報告聲稱:「美國大眾仍授與了美國政府許多權限。」

  監視工作是須要付出代價的,它澆熄了大家公開辨論的興趣,把服從的意識強加在我們身上,產生一種動輒受到監視的不適感,此外,它也讓文化不再多元活潑,如一灘死水,並且會壓制住不同的聲音。根據定義,通常它是祕密進行的,無法攤在桌面上,並且難以叫他們負起責任,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會在一九七○年代,因為國內情報作業導致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美國陸軍和其他單位的許多弊病而予以制止。當然,這也是國會何以會通過有關資訊保護和隱私權保障等法案的原因,這些法案不僅對政府如何蒐集和使用與公民有關的訊息等大加限制,而且也要求相關機構更加的開放。不過新的司法有關當局以及和民營資訊公司具有合夥關係的政府,如今已對這股長達三十多年追求開放的力量形成了直接的威脅,這是個再簡單也不過的事實。私人企業可以用政府所無法使用的途徑蒐集有關人民的資訊,在此同時,這些民營公司卻不必像政府機關那樣為自己的行為和錯誤負起責任,而且,他們的能力也快步走在政府前面,不但超越了國家的了解範圍,同時更可能掙脫掉法律的束縛。總括而言,這些作法所遺留下來的種種已如影隨形地跟了我們許多年。

  在柯林頓政府內擔任過首席私人顧問的彼得‧史威瑞(Peter Swire)曾警告,我們正逐步建立起一種所謂的「安全暨產業複合體」。此君有意附和美國前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於一九六一年離開白宮時,所發表的那份預警式演說,並引用了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席話:「在政府的議事廳上,我們必須挺身防衛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以免它產生不當的影響力,不管這是它主動尋求的抑或在被動下產生均如此。擴大這種不當的權力會帶來大災難,此一可能性始終存在,永遠都不會消退,因此我們必須如臨深淵,永遠不要讓這種組合的勢力危及我們的自由或民主程序。我們不應把任何一件事視為理所當然,唯有步步為營且不糊塗的公民才能在平和的方法和目標下,逼迫大型產業和軍事防衛結構做適當的結合,這樣一來,安全和自由才能共存共榮。」

  史威瑞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莫瑞茲法學院(Moritz College of Law)擔任商事法的教授時曾指出,個人隱私、自治精神和公民自由等傳統會有助於界定國家的屬性,可是,政府所籲求的國家安全卻把會威脅到這些傳統的手段予以正當化。隱身於這些手段或措施之後的就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公司行號,而在以這安全和監視工作掛帥的緊急關頭,政府所發包的私人承包商也愈來愈有權勢。「我們所擁有的政府正從事一種神聖的使命,惡狠狠的進行資訊的蒐集,至於我們所擁有的資訊科技產業,亦垂涎地巴望著新市場不放。」史威瑞說:「他們的目標一旦實現,即無異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窺探能力,我們處在這種永無休止的監視下,私生活究竟會產生哪些變化?」

  二○○二年三月十五日,在北卡羅萊納州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的一間體育館裡,來自於布拉格堡(Fort Bragg)的士兵和他們的家人紛紛高喊:「美國!美國!美國!」這時,只見美國總統小布希一臉笑意。

  恐怖攻擊已過了六個月,但回憶仍歷歷在目,總統正在那兒拉高嗓門喊出他的偉大計畫,以對恐怖主義進行一場冗長且無情的戰爭。「我們希望他們所製造出來的每個恐怖份子都像亡命之徒般的在國際間苟活著,流浪各地,無處安頓、無處組織、無處隱匿。」

  這一刻顯得十分鏗鏘有力,也對前參議員邱池(Frank Church)在三十年前所發出的警語形成極大的諷刺。當時美國組成了一個委員會,檢討該國的國內監控史,邱池則身為主任委員,因此,也頭一個目睹到當執法單位和情報機構蓄積了大量祕密的影響力後,美國究竟碰到了哪些情況。一九六○年代末和一九七○年代初,若干人在規範之外從事工作,只因為政治觀點的不同就以無辜的個人和團體為目標,或是認定某人是國家安全的威脅。邱池對政府如何使用電腦科技和監聽技術尤其關切,他表示這類設備在海外很可能會成為強而有力的武器,當然,在使用時也可能會失控,特別是當它們落入暴君手中時,後果更不敢想像。

  「不管在任何時刻,我們都有可能調轉槍口,拿這種能力來對付美國人,而且到時候每個美國人也都不會享有任何隱私。這種能力無遠弗屆,每一樣東西都受到了監視,無論電話、面對面交談或是電報都如此,」他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電視新聞節目中說:「屆時我們都無處可躲。」

  不管你是否喜歡這種發展,如今此一科技已轉而對付起美國公民了,處境和外國人一樣。每一層級的執法單位和情報機構都部署了它這些配備,而它們也比邱池在多年前所預期的更具威力、更多樣化,且更複雜無比。結果,總統的希望或許會成真,讓恐怖份子變得無處棲身,可是,屆時我們也同樣變得無所遁形。

作者資料

羅伯.歐哈洛(Robert O’Harrow, Jr.)

羅伯.歐哈洛為《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及美國調查報導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的會員,曾以幾篇探討隱私權和科技的文章擠進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的決賽圈,並贏得二○○三年度的卡內基報導獎(Carnegie Mellon Cyber Security Reporting Award),目前居住在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市(Arlington)。 充滿話題性的美國調查報導中心為非營利性機構,曾投注不少時間和金錢於新聞故事上,再推出相關的文件資料和書籍,以揭發社會的不公不義和濫權現象,最後更進一步敦促各界做最詳實的調查。要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上網參閱,網址為www.muckraker.org。

基本資料

作者:羅伯.歐哈洛(Robert O’Harrow, Jr.)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普羅米修斯系列 出版日期:2008-01-16 ISBN:9789861249902 城邦書號:BF3030 規格:膠裝 / 單色 / 36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