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量】波本威士忌的美味情書:跟著愛德華.李尋味肯塔基,探索靈魂故鄉醺然滋味(贈2025臺灣美國威士忌節好禮)
- 作者:愛德華・李(Edward Lee)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出版日期:2025-11-01
- 定價:1500元
- 優惠價:79折 1185元
-
書虫VIP價:1185元,贈紅利5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12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美國三大餐飲媒體Eater、Epicurious、Food Wine「2024春季最佳食譜書」
入圍國際烹飪專業協會IACP「葡萄酒、啤酒或烈酒」類「2025年度最佳食譜書」
肯塔基酒廠深度巡禮|50道主廚級波本料理|大師級波本品飲指南
匠心獨運的波本風味鉅作,邀你舉杯共飲、開動上桌!
首刷附贈【臺灣美國威士忌節「讀」家好禮】+【作者燙金簽名】
【內容簡介】
料理詩人 愛德華・李,邀你走入肯塔基的風土與日常,細品百年波本所流淌的風味與故事。
全球高達95%的波本威士忌,皆誕生於這片被譽為「波本聖地」的肯塔基州。
在這裡,波本不只是酒,它是流動的歷史、是生活的方式,更是肯塔基人代代相傳的文化與傳統。
身為深耕當地21年的主廚與波本行家,愛德華・李將這份深情傾注於書中。
化身為波本的引路人與說書人,透過散文食譜、歷史軼事、人物特寫與酒廠巡禮,帶讀者從多元角度,深度認識這款蘊含風土故事的傳奇烈酒。
|認識波本歷史文化:從法規到百年名廠|
考究波本的百年歷史,搞懂波本法規與製程,認識酒標上的標誌性人物與經典蒸餾廠。
|深入波本工藝:從穀物到瓶裝的淬鍊|
鑽研從穀物、糖化、蒸餾到熟成的每道工序,見證傳統工藝如何淬鍊出享譽全球的波本威士忌。
|解析波本風味:五大元素的風土與技藝|
從火、玉米、橡木、酵母與銅五大關鍵元素,細品風土與技藝如何共譜出層次豐富的酒液。
|發掘職人精神:波本風味的幕後守護者|
跟著愛德華走訪在地職人,傾聽伐木人、農夫、桶匠、工匠、蒸餾師、調酒師與廚師,娓娓道來最真摯的幕後心聲。
|巡禮波本聖地:在地人的私房路線圖與行程|
由當地人帶路,深度探訪經典肯塔基波本觀光路線,涵蓋酒廠、餐飲、娛樂的全方位導覽指南。
【主廚的波本風味學|從品飲到烹飪的全方位指南】
「波本的魅力,不僅讓人無法抗拒地想啜飲,更讓它成為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存在。」
對大多數人而言,波本屬於酒杯;但在愛德華・李主廚眼中,波本同樣屬於廚房。
「如何將波本入菜?」這個提問,讓他傾注兩年心力,一邊探索波本的滋味,一邊將它融入料理。
憑藉行家的鑑賞力與主廚的巧思,他將波本奔放的靈魂收束於餐桌,提煉出風味精華,化為50道匠心獨具的料理,成就這本獨一無二的波本風味鉅作。
食譜涵蓋點心、沙拉、主菜、湯品到甜點,只要在日常料理中注入一點波本,就能讓味道更濃郁、更有層次,展現鮮味、煙燻與焦糖的迷人底蘊。
無論是廚房新手或料理高手,都能在其中找到靈感,輕鬆解鎖「波本入菜」的美味秘訣,為日常餐桌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無論你是因愛德華・李主廚而接觸波本,或早已對波本與美式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本書以料理、美酒、攝影與故事,帶你走進肯塔基,感受波本的多重風貌。
不只是食譜,更是一封寫給波本威士忌的深情告白,也是一張通往波本聖地的邀請函。
【首刷限定好禮】
《波本威士忌的美味情書》本次與 2025 臺灣美國威士忌嘉年華共同宣傳,
讀者出示書中實體插卡,享「讀」家好禮:
1. 至【2025年臺灣美國威士忌文化嘉年華】現場,免費兌換單日入場券一張,入場券含凱恩杯。
2. 至全台指定門市單筆滿額即贈【野牛仙蹤三入托特包】乙個,共限量100個,送完為止。
*完整活動辦法詳見書中插卡。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飲酒。
目錄
前言
誰是波本?
那威士忌又是怎麼一回事?
波本威士忌的製造過程
波本威士忌簡史
以波本威士忌入菜
火與烘烤
〈桶匠──保羅.麥克勞克林〉
肯塔基製桶廠的歷史
禁酒令時期的波本威士忌
• 正山小種曼哈頓
我該用什麼杯子喝波本威士忌?
冰塊與威士忌
火不可或缺,水也是
什麼是酒標?
【蒸餾廠導覽──65號州際公路南段沿線】
培根玉米鬆餅佐波本洋蔥醬
• 煎哈羅米乳酪佐辛香料波本蜂蜜
• 烤茴香與波本焦糖柳橙沙拉
如何濃縮波本威士忌?
• 炙燒橡木板上的韃靼牛肉
• 波本風味帶骨豬排佐波本芥末籽醬
• 炙燒肋眼牛排佐波本醬油風味奶油
玉米與皮革
為何以玉米製造波本威士忌?
玉米以外的成分:小麥、裸麥、大麥與麥芽
• 花花公子
酒標上的名字
〈主廚──勞倫斯.韋克斯〉
品飲波本威士忌的正確方式
什麼是私酒?與波本威士忌有什麼關係?
【蒸餾廠導覽──路易維爾市區】
蒸餾廠的貓
• 溫熱山羊乳酪沾醬佐波本酒漬櫻桃
• 玉米酪梨桃子沙拉佐波本芝麻油醋醬
• 波本玉米冷湯
• 西瓜薄荷佐菲塔乳酪與烤花生沙拉
• 波本威士忌醃鮭魚沙拉
• 玉米熱狗佐波本芥末醬
• 烤地瓜佐波本味噌奶油
• 波本咖啡蜜汁火腿排佐煎蘋果
橡木與辛香料
存在白橡木中的風味
純波本威士忌VS. 調和波本威士忌
成為波本桶之後
• 經典的古典雞尾酒
女性與威士忌
〈首席蒸餾師──伊麗莎白.麥考爾〉
波本威士忌和波本街,何者先出現?
波本威士忌與密西西比河
廣告的真相
【蒸餾廠導覽──萊辛頓與鄰近地區】
• 波本蜜汁雞翅
• 波本威士忌與韓式辣醬烤蝦
• 鵪鶉佐烤香蕉烤肉醬
• 焦黑波本醬油醃鮭魚佐青江菜與青蘋果
• 肉丸波本韓式辣醬椰奶湯
• 蜂蜜味噌芥末醃醬烤雞腿
酵母與鮮味
• 淘金熱
波本威士忌與鮮味
〈酒評家──弗雷德.明尼克〉
像專家一樣品酒
晚餐派對搭配波本威士忌
波本風味輪
熟陳倉庫的重要性
【蒸餾廠導覽──肯塔基中部地區】
• 蘑菇烤乳酪三明治佐波本肉汁醬
• 糙米、斯佩爾特小麥與波本威士忌燉飯
• 威士忌洋蔥湯
• 波本味噌醬慢烤茄子
• 波本威士忌焦化奶油煮牡蠣
• 波本威士忌煮鱸魚佐青豆與蔥
• 波本威士忌醬燉牛腱
銅與焦糖
壺式蒸餾器 VS. 柱式蒸餾器
• 紙飛機
收藏波本威士忌
〈執行長──維克多.亞布魯〉
流行文化中的波本威士忌
【蒸餾廠導覽──肯塔基北部地區】
• 波本威士忌櫻桃冰淇淋三明治
• 麵包粉鬆餅佐波本楓糖漿
• 太妃糖高粱爆米花、牛奶巧克力與波本威士忌胡桃版的波本球
• 無花果、核桃與印度番紅花冰淇淋佐波本威士忌蜂蜜
• 萊恩蛋糕
〈業界傳奇──弗雷德.諾伊〉
• 波本威士忌與奶油太妃布丁
• 玉米冰淇淋佐波本焦糖醬
【蒸餾廠導覽──肯塔基西部地區】
波本威士忌的未來之路
肯塔基蒸餾廠
延伸閱讀
謝誌
索引
照片版權
作者介紹
序跋
每當我為自己斟上一杯波本威士忌,便不禁思緒流轉於時光的遷逝。有那麼一段光陰,是波本在橡木桶中靜靜陳化的年歲──四年、六年、八年,歲歲流轉。每多一年沉浸,酒液便愈發深邃、複雜和珍貴。那些祕而不宣的技藝、家傳的配方與知識,連同世代綿延的歷史與傳統,早已深植於肯塔基的丘陵與山谷之間,綿延於一張張家譜之上。他們的影響、照片與身影,如幽靈般縈繞於蒸餾廠,穿牆而過,將往昔與今日連繫起來,讓引領波本走向未知未來的人們,始終與過去緊緊相依。
此外,還有那造就每一只酒桶的橡木──它是波本風味的根源。從一顆橡實成長為一棵成熟的橡樹,最終化為我手中這杯迎著窗外暮色的酒液,這段歷程可能長達七十至一百年。還有無數歲月,承載著玉米、裸麥與小麥農人的心血──一個個世代為這些作物奉獻一生的家庭,守護它們,讓它們終將凝成波本。於是,這褐色液體散發出曬過的皮革、燒焦的水果、烤過的乾草、濕潤的泥土,以及乾燥的香料,是時間長河中交織與沉澱的結晶。此外,還有那稍縱即逝的時光流轉──這現象在酒杯中僅需數分鐘:波本威士忌從緊鎖封閉的狀態逐漸舒展,最終綻放出充盈滿室的芬芳。冰塊緩緩融化,帶動酒液流動,讓它得以呼吸、吐納芬芳。波本從不靜止,也從不固守單一風貌。它變幻莫測,躁動不安;它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開啟生活中,若沒有它便將永遠沉睡的一隅。
而波本也映照著我生命的刻度。我想到波本如何在我人生的每個階段扮演它的角色──那段虛擲的青春,喝著廉價波本,聽著定義我年少叛逆的躁動音樂;當終於夠年紀走進酒吧,多少漫長夜晚在談笑間隨酒氣蒸發,混著音樂與歡鬧消散於空氣。年歲漸長後,我喝得少了,也慢了,從乾杯轉為細品,延緩時光以感受每杯酒蘊藏的工藝與層次。身為廚師,我思索著自己如何從飲用波本,轉變為將波本視為食材、工具,一份提升廚藝的奢華饋贈。
對肯塔基州以外的人來說,波本威士忌或許只是時髦的飲品,但在這片藍草之州,波本卻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我們的經濟命脈、我們的歷史傳承、我們的生計所在,也是我們的傳統根基。因此,這本書不僅是寫給波本的情書,更延伸為一封獻給肯塔基的告白──這片土地是我選擇安身立命的家園,而我以從未想過的熱切與喜悅,全然擁抱了它。我在路易維爾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烹飪語言。我在這裡遇見妻子,女兒也在此地出生。我在路易維爾開設的旗艦餐廳「610 Magnolia」已屹立二十一年,至今依然穩健經營。自從落腳於此,我總以各種形式將波本融入料理。書中的字句與食譜,正是這段旅程的結晶,處處點綴著波本的色澤──這種液體,遠不僅是倒入杯中的冰飲而已。
波本的魅力,不僅讓人無法抗拒地想啜飲,更讓它成為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存在。波本的風味獨特、濃烈,令人魂牽夢縈,它能瞬間提升一道料理的層次,它為食譜注入立體與深度、層次與靈魂,帶來鮮味(umami)、煙燻、焦糖與單寧的複雜調性。用波本入菜,是一種尊重的姿態,是一場關於平衡與美感的修練。它不需要專業的烹飪訓練,卻需要你的專注與體會。它是奢華的極致食材,卻又唾手可得,近得幾乎讓人忽略它的珍貴。波本的風味可以有無數形容,但最貼切的,也許是──一段被封存在瓶中的時間。學會用它烹調,會讓人著迷成癡。在這些頁面中,我書寫的地方、人物與歷史,都是我與波本相伴一生、走進廚房的旅程所凝結而成的故事。
內文試閱
〈火與烘烤〉
「務必隨身攜帶一瓶威士忌以防被蛇咬,除此之外,還要隨身攜帶一條小蛇。」──W. C. 菲爾茲
世界上沒有其他種類的威士忌需要在熟陳前炙燒木桶,我們可以說,沒有火就沒有波本威士忌。
控制火是人類智慧的明證,火使人迷惑又深具破壞力,我們深受火的吸引,同時也懼怕火。火是烹煮食物的起源,賦予食物基本的風味,明火烹煮食物的風味總是誘惑著我。使用火烹調的方式有許多種:炙烤、燒烤、焦烤、烘烤和燻烤,那是梅納反應,是灰燼與樹皮,是火焰與燒烤。以火煮食,是出於直覺的渴望。
炙燒焦黑的食物,顯然與波本威士忌有搭配上的優勢。身為主廚,對於火與波本威士忌的關係知道得越多,就越了解如何用它入菜,如何與食材搭配,以及食物與波本威士忌之間是怎麼回事。波本威士忌原料單純──水、玉米、穀物和酵母--不過蒸餾與陳放使之隨著時間而逐漸轉變,在過程中形成了它的風味,除了需要橡木桶的木材、蒸餾器的銅,還有時間。火使波本威士忌獨一無二,它成就了波本威士忌最重要的特性。
在波本威士忌的製造過程中,火的加入,發生在一個叫做製桶廠的地方,橡木桶就是在這裡製作,燒得焦黑。大多數人沒機會去製桶廠(任何溫度高達攝氏八百多度的地方都要特別小心),製桶廠沒有提供導覽,也沒有禮品店。但是在所有與波本威士忌有關的地方──蒸餾廠、熟陳倉庫和農田──其中我最愛去的就是製桶廠。
位於肯塔基州莫爾黑德市(Morehead)的獨立桶板公司(Independent Stave Company),他們替許多波本威士忌品牌製作橡木桶,其中可能有不少你也很熟悉的品牌。人還站在停車場,你就能聞到燒木材的味道。那是燃燒橡木桶板的煙燻營火味,既熟悉又撫慰人心,立刻使我從頭到腳都暖和起來。一踏進製桶廠,氣味更是強烈百倍,充滿著香草、煙燻和烤杏仁味。現場很吵,連身邊人們說話的聲音都很難聽得到。活塞定期釋放蒸氣,金屬桶箍撞擊水泥地面的聲音迴響在整個工廠。工匠將鍍鋅鐵環鎚打到木桶上,擊鼓般的聲音顫動著空桶。一波波熱浪烘烤著你的臉頰,迸發的火星在你眼前像精靈那樣飛舞。撲面而來的熱氣來自噴火爐,它既受控又狂野,既猛烈又催眠。我可以站在那裡好幾個小時,看著木桶燃燒。
輸送帶送來了空木桶,裝上蓋子。用噴射的火焰炙燒木桶內部只需要幾秒。為了做出理想的波本威士忌,每位蒸餾師期望的木桶焦黑程度都不同,這部分通常是機密。噴火爐的工作完成後,工匠就將滋滋作響的木桶滾進倉庫存放,等著之後的裝箱與運送。來到製桶廠的這一區,你就能聞到波本威士忌的味道,即使你知道工廠裡一滴酒都沒有。光是剛燒好的橡木桶氣味,就足以啟動你的大腦,使你相信自己正站在擺滿陳年威士忌酒瓶的房間裡。那是香草與焦糖味,煙燻與香料味。在這之前,沉睡在白橡木板裡的所有味道,現在都被釋放出來,等待著蒸餾液將它們吸收。
在製桶廠外,放眼望去是成堆的木材,一整個由橡木板組成的城市在肯塔基州的陽光下自然風乾。這些來自鋸木廠的桶板原料,原本還是沉睡中的、潮濕又硬梆梆的橡木板。在風乾三至十二個月之後,再經過三十天的窯乾。接著再把橡木板排成圓柱形,以攝氏70 度左右的蒸氣加熱,塑形成中間鼓起的標準酒桶形狀。最後用六個金屬圈,將木桶箍在一起。每個製桶廠製作酒桶的程序大致相同,只是技術略有不同。
距離獨立桶板公司車程大約一小時多,就到了路易維爾的凱爾文製桶廠(Kelvin Cooperage),位在某個汽車廢料場旁邊的一小塊地方。你或許會稱它為一間手工製桶廠,不過他們一天還是能生產三百五十個木桶。保羅.麥克勞克林(Paul McLaughlin)的辦公室是個小而單調、四面白牆的小隔間,一張木桌上擺滿了我最鍾愛的波本威士忌。保羅來自蘇格蘭,他父親十五歲輟學,去格拉斯哥(Glasgow)一間製桶廠當學徒。保羅的哥哥也在十六歲時做了同樣的事。不久後,保羅也加入家裡的事業。他們在格拉斯哥的凱爾文河(River Kelvin)河畔,和他哥哥做起製桶廠的生意。
蘇格蘭威士忌與波本威士忌有著共生的密切關係,因為許多蘇格蘭威士忌製造商會在用過的波本桶中陳放他們的酒。保羅就是因為這樣,才輾轉從蘇格蘭來到肯塔基州。起初兄弟倆購買舊波本桶,然後替蘇格蘭威士忌蒸餾廠修復這些桶子。一陣子之後,他們發現在肯塔基州修復這些橡木桶再運送到蘇格蘭,是比較合理的作法。於是保羅與凱文在路易維爾創立了凱爾文製桶廠。起初他們只處理舊波本桶,但是當波本威士忌掀起工藝化風潮時,他們開始自製橡木桶,此後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保羅沒有用瓦斯,而是用火盆裡的橡木來燒木桶。當他製做圓形的桶蓋時,是從正方形的木板切出圓形,因此剩餘的邊角料便可作為火盆裡的燃料。和大多數製桶廠不同,保羅在炙燒木桶之前也會烘烤木板。他製作酒桶的最初經驗來自葡萄酒產業,葡萄酒的木桶經過烘烤,但沒有燒焦。他把這些專業知識轉移到威士忌酒桶的製作上。在炙燒木桶之前先烘烤,要花更多時間,會讓木桶製作速度變慢,但是他相信如此能替木桶中的波本威士忌增添風味。「慢慢烘烤木板,就能產生杏仁味與杏仁糖的調性,因為木材中的糖分活化後會產生糠醛(一種氣味強烈的醛類),」保羅說。「接著我們再把橡木表面燒焦,烘烤層在底下,隨著時間過去,波本威士忌就會和這兩層橡木發生反應。如此便能使波本威士忌擁有突出的中段風味,光是炙燒橡木桶無法獲得這樣的效果。」
當你用手指滑過炭燒橡木桶的內壁時,燒焦的橡木板會在皮膚上留下一層厚厚的殘留物──黏稠、充滿樹脂,甚至帶點乳霜般的質地。那不是灰燼,不是乾癟脆裂的死物,而是帶著油性、如焦油般的質感,且不容易被洗掉。從蒸餾器裡流出來的清澈玉米酒液,正是要和這燒過的殘留物產生反應,年復一年,在熟陳倉庫裡靜靜度過許多個夏季與冬季。肯塔基州冬冷夏熱。天氣冷時,木頭收縮並吸收酒液;等到氣溫上升,木頭膨脹,就會釋放酒液,我們稱之為一季或一個循環。每當這樣的變化發生一次,酒液便會與橡木與炭層產生反應,顏色愈發加深,風味愈趨濃醇,逐漸從玉米酒液蛻變為波本威士忌。在每一次的循環中,總會有少量酒液蒸發,這就是所謂的「天使的分享」,也讓酒體更加濃縮。
這個過程對風味產生了什麼影響?炙燒將煙燻與烘烤的調性加入了波本威士忌中,同時增強了橡木中香草醛的味道。火與時間使玉米的味道變得柔和。橡木板上的炙燒層發揮炭過濾器的功用,帶走玉米蒸餾液中粗糙的調性。波本威士忌的最終成品不會有焦味,這其中發生的變化,使得橡木、火、玉米以及水嚐起來不再是各自的味道,而是融合成包含上述所有元素特質的金黃色瓊漿玉露。
只有在經歷這一切後,我們才會稱酒液為波本威士忌。
延伸內容
【名家推薦】
「一位韓裔、美籍的知名廚師,以波本威士忌書寫人生;這樣的文化多樣性,本身就是歷史、旅遊、世界與生活風格的交會點。他寫的不僅是一杯酒,更是土地、記憶與日常的延伸。讀來讓人想起青春酒吧裡的 Whiskey Coke,既是懷舊,更是文化相遇的語言。」
——工頭堅/Youtuber 、旅行長
「有別於傳統威士忌書籍,這本書以料理為引,帶領讀者走進波本的風味世界。在這個威士忌品飲世代交替的年代,作者 Edward Lee 以對家鄉土地的深厚情感為格局,將威士忌與食材、人文完美交融。相信書中百種料理僅是他靈感的一隅,每一字句都值得細細品嚐,彷彿親歷肯塔基州踩著土地喝著波本的溫暖與感動。」
——余燦宏 Howard Yu/酒心智庫、愛丁堡威士忌學院台灣主理人
「我身為《美國威士忌全書》的作者,本懷疑書中有關威士忌的敘述是否過於簡略,但驚喜的發現 Edward 花了許多功夫深入探索波本的一切,文字優美、情感充沛,可讀性非常高。」
——邱德夫/威士忌作家及Youtuber,著有《美國威士忌全書》等書
「閱讀愛德華李的『波本威士忌的美味情書』就像是看一部有深度的好電影,不局限在單向的敘事,讓我們可以從多重支線深入故事情節,從中得到更精彩的閱讀體驗。從美國波本威士忌的歷史開始,酒廠的介紹,雞尾酒的酒譜,到主廚擅長的廚藝,食譜、餐搭,中間穿插著專業波本威士忌製程的討論,以及浪漫生活品味的思考,並訪問了幾位精彩的人物。當我還來不及分辨它是一本威士忌書?還是一本食譜?我已經貪婪地把整本書痛快地看完,並且在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翻出來參考自己下一道菜,下一杯酒需要什麼! 」
——林一峰/執杯大師
「本來以為會是一本以酒入菜的食譜,沒想到還涵蓋了波本的歷史、製程、還有旅遊導覽,是真愛!」
——姚和成/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大師
「在美國,波本是一部充滿硝煙的歷史,料理則是體現地理人文的智慧,Edward Lee 巧妙地將兩者交融,宛如一場曼妙多姿的雙人舞,朋友們,乾杯!也痛飲此書吧!」
——夏儂/美波品飲會講師暨波本骨社團主幹
「作者把『美威』的故事寫得就像一個人:小時候是小麥、裸麥、玉米;長大讀書,是蒸餾與熟成;社會歷練,藏身在橡木桶裡日夜被時間磨練;最後走進婚姻殿堂,化作勾兌裝瓶的圓滿人生。聽起來很美好對吧?但別忘了,接下來的橋段是這一整個『家族』被端上桌,各種華麗的料理方式讓它們成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佳餚。」
——黃琮閔/M8喝酒老實說主筆者
【國際推薦】
「我想像不到還有誰比愛德華・李更適合成為美國本土烈酒的引路人。愛德華・李主廚舉重若輕的對話式文風,搭配精湛的烹飪技藝,成就了這本不可多得的佳作——閱讀愉悅度堪比品飲一杯加冰的桶強威士忌。」
——菲爾・羅森塔爾(Phil Rosenthal)/《菲爾來吃飯》(Somebody Feed Phil)主持人與作者
「如果你以為肯塔基威士忌只適合倒進酒杯,不妨讓愛德華・李主廚無可比擬的文筆告訴你,波本不僅好喝,還能『好吃』。」
——薇薇安・霍華德(Vivian Howard)/主廚、作家與電視名人
「《波本威士忌的美味情書》改寫了我們談論波本的方式。愛德華・李以全新視角解讀其文化傳承與歷史脈絡,更無私分享令他成為『國寶級廚師』的波本烹飪秘訣。」
——弗雷德・明尼克(Fred Minnick)/《波本探祕》(Bourbon Curious,暫譯)作者
【審定序】
邱德夫/威士忌作家及Youtuber,著有《美國威士忌全書》等書
身為老派讀書人,我一向不追流行話題,因此沒能跟得上去年《黑白大廚》的熱潮,也就對本書作者 Edward Lee 一無所知。等到出版社寄來邀請,希望我為《波本威士忌的美味情書》做專業審訂,才急急忙忙的惡補這齣影集,而後發現作者雖然最終屈居第二,卻以謙遜敦厚的大叔形象圈粉無數。尤其是他在「無限豆腐」車輪戰所展現的巧思和技藝,以及決賽時不打安全牌、端出創意韓食的堅持,都讓小螢幕前的觀眾訝歎不已。以實境秀節目而言,或許由黑湯匙廚師搶下冠軍較具吸睛效果,但是在我眼中,Edward 才是貨真價實的大廚。
Edward 自小便和祖母一起做菜,因此即便大學主修文學,畢業後仍揚棄文學而投入餐飲,25 歲便開設了第一間餐廳。當他搬遷到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之後,以有別於東岸的南方療癒菜系逐漸打響名號,不僅連續多年獲得 James Beard Award 的提名,也躍上了電視螢幕,而後在 2023 年的韓美同盟白宮紀念國宴上擔任主廚,可說名滿天下。難怪當《黑白大廚》的參賽者看到他加入白湯匙行列時,不禁竊竊私語:「他怎麼也來了?」「他應該是評審吧?」
由於身上流動著文學血液,他總共寫作了三本書。前兩本走本行路線,以食譜及食物故事為主;而第三本,也就是本書,則專注於最具肯塔基特色的波本威士忌。在這本著作中,他引導讀者深入了解波本威士忌的種種,包括歷史與生產製作方式、標籤解讀與風味筆記、重要的歷史和當代人物,同時也將肯塔基州劃分為幾個區,帶領讀者遊覽每個分區的波本威士忌蒸餾廠,並推薦酒廠鄰近值得一試的餐廳和菜色。我身為《美國威士忌全書》的作者,本懷疑書中有關威士忌的敘述是否過於簡略,但驚喜的發現 Edward 花了許多功夫深入探索波本的一切,文字優美、情感充沛,可讀性非常高。
除了波本威士忌之外,本書還收錄了 50 道別出心裁的食譜,從點心、沙拉、開胃菜、冷熱湯品到主菜、甜點與雞尾酒,相當於全套盛宴,全都以波本威士忌入菜。早期威士忌常作為開胃酒或餐後酒飲用,等風潮成形,越來越多人嘗試以威士忌搭餐,但是將威士忌納入料理仍屬少數。Edward 特別提出重要的一步:濃縮(reduce),也就是將波本威士忌先行煮過,盡量讓酒精揮發,剩下約一半的液體保留了燒烤、香草、焦糖和辛香料等滋味,可收存於玻璃罐中使用。至於該用哪個品牌的波本?Edward 很務實的認為便宜的低酒齡酒款即可,不限品牌;高價威士忌則適合靜心品味。
很多朋友知道,我是一個家庭煮夫,每日為辛勤工作的家人烹煮晚餐是我的重責大任。由於每個人的風味喜好不盡相同,烹飪手法自然也不一樣,但我握有專屬秘密武器——威士忌。沒錯,我廚房裡使用的料酒不是常見的米酒或高粱,也不是西式紅白酒,而是威士忌,以物美價廉的波本為主,不時添入喝不完的其他威士忌。針對牛、豬、雞等肉類料理,下鍋前通常會先拌一些醃製去腥;若是做牛肉湯,則在大火快炒牛腱肉產生「梅納反應」時,沿著鍋邊淋上一、兩圈波本,讓酒精快速蒸散,剩餘的香氣簡直美妙不可方物,因而造就了我們家獨有的「爸爸的味道」。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讀完書之後,驚覺或許我就是推薦這本書的最佳人選。想想看,全台灣的家庭主婦/夫不知凡幾,能懂威士忌者幾希?會下廚烹飪又懂波本者,曾以波本威士忌入菜嗎?思忖至此,不禁倒了一杯 Eagle Rare 10 年,向數千里之遙的 Edward 致敬。
作者資料
愛德華・李 Edward Lee 肯塔基州路易維爾的610 Magnolia 與Nami 這兩間餐廳的主廚兼老闆,也是Succotash 餐廳在華盛頓特區與馬里蘭州兩間分店的餐飲總監,並以此獲得米其林指南的必比登美食推薦。他是「賦權就業倡議」(LEE Initiative)的共同創辦人,這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推動餐飲業的多元與平等;他在華盛頓特區經營的非營利餐廳M. Frances,正是該組織整體使命體現的一部分。2013 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煙燻與醃漬》;2019 年,他以《酪乳與塗鴉》一書榮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獎(James Beard Foundation Award);2021 年,他榮獲穆罕默德.阿里人道主義獎(Muhammad Ali Humanitarian Award)。他所主持的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系列節目《主廚的思維》(The Mind of a Chef)獲得日間時段艾美獎提名,他也主持並編寫了一部名為《發酵》(Fermented)的專題紀錄片。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