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法庭上的偽科學
- 作者:克里斯.法布里坎特(M. Chris Fabricant)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3-12-05
- 定價:580元
- 優惠價:79折 45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9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458元,贈紅利2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35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當代戰略全書1.戰略的原點:從早期的思想家到近代的策略家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4):明末清初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
遺產、信託、繼承: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有效分配、爭議解決,有問必答Q&A
-
藏傳釋迦牟尼佛傳
-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 & 重返多瓦悠蘭 【跨世代共讀經典合訂本】
-
最強浴室設計規劃全書:破解格局動線尺寸,搞懂隔間、管線配置、設備安裝工法步驟完全掌控
內容簡介
「科學」證據都可信嗎?
為什麼沒有實證基礎的垃圾科學能夠進入法院,參與半數以上的冤案?
咬痕、毛髮顯微鏡比對、纖維比對、工具痕跡、縱火調查、測謊、鞋印、血跡噴濺……
審判中讓人堅信不移的「科學」證據,可能終結犯罪,卻也可能摧毀無辜者一生
從《CSI犯罪現場》、《法醫檔案》到享譽全球的FBI犯罪實驗室,司法鑑識專家在大眾文化裡一直被神話成犯罪終結者。但是從過去到現在,很多科學鑑識的方法,後來都證明是垃圾科學。這些錯誤的科學誤導陪審團,讓無辜者被判有罪,有些甚至是死刑案件。
美國的司法科學是一個不受監管的行業。站在使用「科學」證據和陪審團之間的,就只有法官。法官往往是根據判決先例而不是科學在做決定的。法律人評價證據時習慣沿用前例,導致他們欠缺能力檢驗科學證據,以及科學證據本身缺乏精進的動力,結果就是諸多可信度存疑的科學證據在法庭中不斷被使用。
本書目的是希望一改以為司法科學萬無一失的錯誤描述。透過因垃圾科學而被判有罪的多起冤案故事,記錄他們對抗錯誤定罪的法庭交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千瘡百孔的司法制度核心與其對垃圾科學的回應、美國國家科學院對各種鑑識科學的檢驗,以及DNA鑑定對冤錯案件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各界好評
☆內容饒富興味、深入探究且令人信服,對法庭上不可靠的專家證詞敲響了駭人的警鐘。
——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讓人們更廣泛審視刑事司法制度中一個令人深感不安的面向,已經有許多人認為刑事司法制度中存在種族主義和偏見……作者揭露的這個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現象,甚至有可能對支持強勢法律與秩序的人造成動搖。
——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讀者們,尤其是喜歡刑偵劇和其中萬無一失的犯罪實驗室的讀者,會對書中一長串司法科學技術清單感到震驚(這些技術被包括聯邦調查局在內的許多實驗室長期使用,高薪的「專家證人」也都表示贊同),經優秀的研究人員調查後,發現它們的結果都是不可靠或毫無價值的……這是法庭上對垃圾科學的精彩反駁。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引人入勝……嚴肅證明了我們在科學和法律方面都應保持謙遜,並承認我們的知識有限,且容易犯錯。正義問題太重要了,絕不容靠耍花招解決。
——Washington Examiner
☆直到上週我都還不假思索地相信測謊,直到我讀了這本書,書中仔細且無可辯駁的解釋了幾乎所有司法科學都不可靠,且大多數完全是假的。
——The Spectator
☆有力地揭露了破綻百出的刑事司法制度,研究深入且撼動人心。想知道不可靠的證據如何維持現狀的人,絕對不容錯過。
——Christina Swarns,無辜計畫執行主任
☆由無辜計畫律師法布里坎特所寫的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向我們展示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垃圾科學是如何將無辜者定罪。忘記《CSI犯罪現場》和你以為的法庭科學吧,你更該看的是這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它才是來自為真正正義而戰的第一線。
——Itiel Dror,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高級研究員
目錄
第一部:「維吉尼亞州訴基思・艾倫・哈沃德案」與垃圾科學的興起
.垃圾科學與美國刑事司法制度
.牙醫做為鑑識專家
.認證、判例法與泰德・邦迪
.致命性
.致命的胡說八道
.最高法院的垃圾科學
.生命、自由與「道伯案」
第二部:「德州訴史蒂夫・馬克・錢尼案」與DNA革命
.無辜計畫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聽證會
.史蒂夫・錢尼的前進道路
.鑑識科學的神話破滅
.大量監禁時代的終局性原則
.拒絕承認他們是無辜的
.處死無辜的人
.史蒂夫・錢尼被繫上鐵鍊
.現狀
第三部:「密西西比州訴埃迪・李・霍華德案」及垃圾科學的清算
.取消垃圾科學
.咬痕戰爭的第一槍
.史蒂夫.錢尼的新律師
.基思.哈沃德遺失的樂透彩券
.咬痕戰爭益發險惡
.史蒂夫.錢尼的新檢察官
.基思.哈沃德喊出「將軍!」
第四部:埃廸.霍華德、史蒂夫.錢尼與牙醫的背水一戰
.我們的英雄
.德州法醫科學委員會的聽證
.史蒂夫.錢尼與他在審判時的檢察官見面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不要在司法科學中念舊
◎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常務監事 葉建廷
關心冤案的朋友,對於紐約卡多索法學院成立的無辜計畫(Innocence Project),想必不陌生。於一九九二年成立的無辜計畫,其任務是協助申冤者聲請DNA鑑定,透過DNA平反冤錯,至今已超過三百七十五起平反案件。在成功透過DNA救濟多起冤案後,無辜計畫於二○一二年成立一個重要的工作部門:策略性訴訟部門(Strategy Litigation department),以「避免垃圾科學進入美國法庭」為核心目標,即便案件仍在訴訟中,也可能受理介入,不以判決確定為限,甚至不論被告是否真實無辜,只要檢察官起訴證據牽涉瑕疵科學,就有策略性訴訟部門參與的可能性。
對於一個以冤案救濟為宗旨的組織而言,把資源運用於「沒有冤的案件」似乎難以想像。然而,根據美國學者布蘭登.葛瑞特(Brandon Garrett)在二○一一年針對美國兩百五十起DNA平反案件的研究,有百分之七十四牽涉到科學證據,許多平反者都被法庭上不可靠的鑑定方法而被判罪,例如毛髮比對、咬痕比對(bite-mark comparison)、指紋比對等,苦坐多年冤獄後,才經由DNA平反。換個方向思考,這些錯誤科學讓無辜被告要付出如此嚴重代價,如果能盡可能減少錯誤科學的使用,自然就能減少冤錯。「糾錯也要防錯」,這正是無辜計畫成立策略性訴訟部門的緣由。
咬痕比對源自美國一九七○年的刑事鑑識實務,發現被害人身上可能的齒痕傷勢,再製作嫌疑人齒模,由聲稱具有比對專業的牙醫,藉由觀察齒模與咬痕之間有無相似或相異之處,作出比對結論,究竟被害人身上的傷口是誰咬的。這群專家們於一九七六年成立美國法醫牙科學會(American Board of Forensic Odontology),並為牙醫們從事認證,專家們也發表期刊論文,介紹案例與比對方法。有專家、有方法,還有專業社群,這時候咬痕比對看來是如此「科學」!沒想到在多年之後,DNA鑑定結果排除涉案,證明那些被比對相符的「行為人」,其實是冤案被害人。
本書作者克里斯.法布里坎特(Chris Fabricant)自二○一二年起開始在紐約無辜計畫服務,策略性訴訟部門創立後擔任該部門主任,而本書,可以說是該部門運作多年下來的重要成果,以三位冤案被告漫長的平反故事,帶領大家認識以下這兩個問題:「咬痕比對如何從法庭上的專業意見,變成垃圾科學?這些帶有社會知名度的破案牙醫,如何造成冤案?」克里斯的文字流暢,讀者們可以迅速地隨著書寫,進入這位冤案救援律師的工作日常——如何受理案件?如何在法庭上與專家抗衡?又如何讓冤案得以進展?
回望台灣,二○一五年再審開啟,改判無罪的呂介閔冤案,正是受到咬痕比對所誤的冤錯案。專家出具報告指出被害人身上咬痕,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為呂介閔所留下,而且是一個具有報復性的、故意的大力咬痕,法院以此專家意見認定呂介閔故佈疑陣,判決有罪。所幸,呂介閔堅持清白,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為呂介閔發動DNA再鑑定,新鑑定結果排除呂介閔,檢察官並參考美國近年來發展,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二○○九年的NAS報告《提升美國司法科學:前進之路》(Strengthen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ath Forward),指出咬痕不可採信,為呂介閔聲請再審,開創了近年來檢察官為重大刑事案件聲請再審的先例(台灣高等法院一○四年度聲再字第一七九號刑事裁定),台美兩國的冤案救援行動,在呂介閔案的平反上有了重要的交集:質疑咬痕比對的科學性,並透過DNA平反,而且還是由檢察官重啟調查。
本書有許多的冤案故事,有令人心碎的遺憾,也有讓人振奮的魔幻時刻。關注冤案的朋友們在閱讀之時,應該都能聯想到台灣的冤案救援行動。對於從事制度改革的夥伴,本書同樣值得推薦。在此,我想特別提到德州的一項特殊冤案救濟制度,二○一三年,德州立法規範,如果在監收容人可以證明當初判有罪的科學證據有瑕疵,即應給予再審的機會,成為全美率先創立此制度的一州。這個制度,在本書稱作「垃圾科學令狀」(Junk Science Writ)。在冤案救援的世界中,最常面臨的課題是必須回應「科學證據不科學,並不代表被告就是無辜」,救援團隊得拿出一翻兩瞪眼的清白證據,才有可能說服法院。德州這項垃圾科學令狀制度的重要性在於,一旦有罪判決援引的科學證據基礎受到動搖,就不能容忍無辜被告繼續困在舊科學裡面。我想到此時此刻正向法院提出第四次再審聲請的呂金鎧先生,當初判決有罪確定的證據,其中有一份是一九九四年的「DNA-HLA-DQα」報告,鑑別力較差,時至今日他仍被迫困在這份鑑定報告裡面。有多少無辜被告因為舊科學而被無奈定罪,我們無從計數。德州這個制度警醒了我們,不要在司法科學中念舊!
科學進展日新月異,以今非古自屬當然。期待有朝一日台灣引進這類制度,不讓垃圾科學困住被告,並讓無辜之人都得以平反,並重獲自由。是為序。
【推薦序】質疑科學證據是法律人的工作
◎文/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金孟華
法律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法安定性原則」,該原則強調的是一個國家的法律規範必須要穩定,不要朝令夕改,這樣人民才會信賴法律、信賴政府的施政,如此才能建立一個安定的法秩序。法安定性原則也影響著司法對於法律的解釋與操作,實務工作者在處理個案紛爭的時候,如果遇到法律上的疑義,所有人都會去尋找過去的實務見解看看能不能獲得解答,司法就是透過實務見解取得穩定性。
然而,法律人尊重前例的習慣遇上科學證據會產生嚴重的問題。首先,法律人如果把法安定性的習慣運用到科學證據上,很容易會產生一種「以前可以使用的證據,現在就可以使用」的預設立場。因此,許多過往使用的科學證據很容易在未經嚴格檢驗的情況下,在個案中持續被使用。此外,大多數的法律人對於司法科學,乃至於科學整體都感到陌生,因此雖然法律上已有機制檢驗進入法庭的所有證據,但實際上這些機制在遇到科學證據時,其效果都會遭到打折。第三,許多科學證據存在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司法,鮮少有其他的用途,本書中提到的如咬痕、工具痕跡、毛髮或纖維比對、火場鑑識等等,都幾乎是這種專門為了司法而存在的技術,因此只要做為使用者的司法,對於證據的品質是可以接受的,司法科學證據不一定會像其他科學領域一樣不斷創新精進。
綜合前述,法律人在評價證據時,習慣沿用過往的前例,這樣的預設模式在法律人欠缺能力檢驗科學證據,以及科學證據本身缺乏創新精進的動力的情況下,最後的結果就是本書中所提到的諸多可信度存疑的(偽)科學證據在法庭中不斷被使用。
我國過往的司法改革討論,多半將重心放在法庭中的「人」身上,比方說因為不信任法官,所以從職權進行主義修改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讓兩造有更大的空間主導證據調查的進行;現在隨著國民法官法的實施,更進一步傾向於當事人進行,減縮法官的主導能力。這些變革雖然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法律人對於科學證據的態度沒有改變,關注法庭中的分工與角色對於證據檢驗的品質似乎沒有直接的幫助,我們只是將指責的對象從過往的法官移轉到兩造,然後再讓國民法官一起承擔罵聲罷了。
過去這幾年,只要有機會都會前往美國參與無辜計畫舉辦的年會,每年科學證據都一定會是年會主題之一,站在台上講述科學證據的專家不一定都是科學背景出身的人,很多時候是承辦案件的律師、檢察官、法官。這些法律人有一種辦過某種案件,使用過某種科學證據,執行過專家的交互詰問,就可以來討論科學證據的自信與能力。
我想我們的法律人也可以做得到。在個案中對不懂的議題進行了解,竭力找出不同的可能性並進行說服,本來就是法律人的專業。針對法律議題,過往的實務見解固然重要,但是法律人本來就是在做挑戰實務見解的工作。隨著時間經過,實務見解會隨著個案中的辯論而改變,而法律就是在這個試煉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期待法律人透過本書認識到科學證據的本質與限制以後,也可以把科學證據的可信與否比擬作法律的辯論,讓每一場審判都使科學證據接受試煉,追求個案正義的同時,也敦促科學證據的持續進步。作者資料
克里斯.法布里坎特 M. Chris Fabricant
「無辜計畫」的策略性訴訟部門主任,也是美國司法科學和刑事司法制度的頂尖專家。曾現身Netflix紀錄片《清白檔案》(The Innocence Files),也在幾乎所有主要媒體上發表過公開評論。 法布里坎特是前公設辯護人和實務法學教授,他把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從美國南方棉花州的死刑案件訴訟,到南布朗克斯區的輕罪案件,都融入寫作紀錄。 出生於紐約市,成長於亞利桑那州的塞多納(Sedona),一九九七年自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以來,就一直住在布魯克林。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