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穿梭古老雋永的情致,以現代語言柔韌詮釋
詰問愛的抉擇、生命的困惑
還有忽近忽遠的政治大局與戰爭情勢
藉著這諸多對世界的疑問
鍛造全新的文學與閱讀質地,再度叩問人生
中文經典閱讀力超級推手——凌性傑X吳岱穎 聯袂重新定義經典
作家 徐國能
高雄女中教師 陳雋弘
——專文作序
思辨推手 Taco老師
腦洞天師 吳慧貞
高中教師、作家 陳怡嘉
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 高詩佳
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蔡淇華
「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歐陽立中
——好讀推薦(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我不曉得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僅沒有前中年期感傷竟然還再一次闖入了青春期。在那已日漸褪色至蒼白的古老語言世界,重新與千百年前飄盪的靈魂對話,進而找尋彼此的意義與關係。——陳雋弘
吳岱穎和凌性傑一直是我們師大國文系引以為傲的絕代雙驕,他們的成績是那樣的好,教學是那樣的投入,以才子、真儒而為良師,無怨無悔地將才情化作灌溉青秧的春雨,同時永遠那樣謙和地保持進步。——徐國能
深受中學師生讀者喜愛的凌性傑、吳岱穎,兩位是詩人,也是作家,更是教師,亦是人文儒者。他們為了幫助中學生找到閱讀古典文學的興味,按照課綱欽定的必讀古文篇章,以此為中心輻射,對應現代生活經驗,進行詮釋書寫,隨書附上延伸閱讀的書目。在這三十六篇文章,看他們來回逡巡人生,複問自我、天地,關於教育現場所見,塵世中的愛恨掙扎或是遠方的戰火與苦難,更有充塞滿懷的愛與美好的過往回憶。
從〈大同與小康〉回望春秋戰國,探問現代人怎麼對生活保持熱情,不被日常輾壓
在〈燭之武退秦師〉揣想於險惡的政治情勢中如何掙扎自保
〈訓儉示康〉揭示人必須學會節制欲望,否則無限擴張的結果將是難以承受的屈辱
再如以〈傷仲永〉對照古今資優生的處境,將人放在對的地方是有多麼困難
走入〈赤壁賦〉與蘇東坡一起滿眼江風水月,感受「活著與在著」的存在奧義
藉著〈晚遊六橋待月記〉感受精確細緻的天地有大美,還有真正恣意的快樂……
他們將古代經典作為自我生命的注腳,替距離我們百年、千年的古文賦予血肉生命,把文字打磨拋光,拂去塵埃,帶領著讀者們穿越古今,與古人相呼應唱和,雖是老舊的瓶身但注入潺潺新酒,讓沉睡的古文再度靈魂復活,並飄出濃郁的陳厚的果香。
=精彩摘錄=
多麼美好的世界——讀〈大同與小康〉
孔子要學生說說自己的志向,曾點希望:「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暮春三月春服已成的時候,走向天地,簡單的洗浴、乘涼,體觸生活的安穩定靜。那樣活著,便十分美好。
天地同和,萬物各安其所,孰能不樂?王安憶〈烏托邦詩篇〉裡頭說:「一個人在一個島上,也是可以胸懷世界的。」「我只知道,在一個人的心裡,應當懷有一個對世界的願望,是對世界的願望。」我們當下能做的,就是走向生活,真誠的面對一切而已。面對,並且選擇。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的。
在生活的角落,我喜歡清晨醒來,享用早餐、啜飲咖啡之際,對著落地窗外的藍色大洋發呆。客廳裡反覆播放路易斯阿姆斯壯,What a wonderful world ! 這個世界的美好,越發可以想像。他是這樣唱的,「看見樹的翠綠和玫瑰的紅艷,它們為你我綻放。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我看到了藍天白雲,明亮、幸福的一天。夜晚向人們道晚安,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我聽著嬰兒哭泣,看著他們長大。他們學習著許多我從不知道的事物。我心中想著,多麼美好的世界啊!」
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禮記•禮運》中記載,子游問道老師為什麼嘆氣,孔子不禁感嘆自己未能趕得上那大道通行、天下為公的時代。他提了這樣的願望,一個對世界的願望:「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我隱約看見,人性的輝光,多麼的溫暖。個人與集體,懷有對一美好世界的理想。我也願意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只是我不相信,權力在無情的政客手中,生活在制度的刀俎之上,我們可以保有多少人性的美好。
機關算盡——讀〈燭之武退秦師〉
根據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的記載,燭之武當年作的是「圉正」,乃是類似於孫悟空「弼馬溫」一類的小官。此說大概只是揣測而來,小說家者言,實不可信,但燭之武不受重用是可以確定的,否則也不會說出「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這樣自暴自棄又意含諷刺的話。然而面對鄭文公以國家大義相脅,再怎麼不情願,還是得勉力一試,否則亡國之罪名,一世人都難洗刷得清。
後來事情的發展我們都清楚了:燭之武在夜晚偷偷來到秦軍大營,鼓動如簧巧舌挑撥秦晉之間的矛盾,終於說服秦穆公放棄攻打鄭國,甚至留下三名將領助鄭戍守,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下燭之武可成了保全鄭國的大功臣,在國內終於有了地位,直到鄭穆公十六年,燭之武尚代表鄭國與太子夷同往朝晉,仍活躍在鄭國政治舞台之上,可見官運從此亨通,而當年說的「今老矣,無能為也矣」有一半是氣話,另一半則是推託之詞罷了。
然而我試圖揣想那個夜晚,燭之武端坐秦軍大營之中,對面是老謀深算野心勃勃的秦穆公,帳外人影雜遝,帳內燈火通明。燭之武請穆公偋退左右,言有要事相商。兩人心下皆自雪亮,儻有一言不合,燭之武人頭落地,連同鄭國舉國傾覆!但燭之武老神在在,竟是沒有絲毫驚慌神色,因為在他夜縋出城之前,對秦晉之間微妙脆弱的關係早就洞若觀火,此行若不能說動秦穆公,也就不用回去了。於是腦中千頭萬緒,前因後果昭然若揭,不管今日密商結果如何,秦國東侵中原之心終究不會平息。選擇,問題是選擇,怎樣才能幫秦穆公作出最有利的選擇,這才是此行最大的重點,至於明天的事,就留到明天再說。
發現——讀〈晚遊六橋待月記〉
晚明社會對品味的追求,應該也是奠基於自我意識的樹立。李贄宣講童心,提倡真性情,算是開了時代先聲。袁宏道(西元一五六八—一六一○年)等人追繼在後,精彩的論述與實踐不遑多讓。袁宏道萬曆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年)中進士,歷任吳縣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等職務。他與其兄宗道、其弟中道並有才名,人稱「三袁」。在文學方面,三袁反對王世貞、李攀龍等人擬古、復古之主張,主張文學必須「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的作品一派清新俊逸、趣味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袁宏道的文字給了美最最精確的解釋。不論看見什麼,他體察到美本身正在於「別是一種趣味」。我因而更可以確定,生活的享樂化與藝術化,從來不是互相矛盾的事。晚明的程羽文在《清閒供》裡指出文人六病,分別是:癖、狂、懶、痴、拙、傲。這六病正是名士派的個性與習氣,不同於俗人之處。他們並非真的病,而是執迷於自我喜愛的情趣,不能戒除而已。拒絕讓自己庸俗化,這姿態本就美感盎然。
目錄
推薦序 從感覺出發 徐國能
推薦序 時間之鏡 陳雋弘
試著了解——《找一個解釋》新版前言 凌性傑
01多麼美好的世界——讀〈大同與小康〉
02機關算盡——讀〈燭之武退秦師〉
03給一個解釋——讀〈勸學〉
04你被什麼說服——讀〈諫逐客書〉
05問號之後——讀〈漁父〉
06討債密笈一○一——讀〈馮諼客孟嘗君〉
07什麼是靠得住的——讀〈過秦論〉
08誰來晚餐——讀〈鴻門宴〉
09不能遺忘的遠方——讀〈登樓賦〉
10約定——讀〈答夫秦嘉書〉
11與我同行——讀〈典論論文〉
12難言之隱——讀〈出師表〉
13給春天一個解釋——讀〈蘭亭集序〉
14桃花源頭一座山——讀〈桃花源記〉
15他們是這樣說的——讀〈世說新語〉
16為春天寫一首歌——讀〈春夜宴桃李園序〉
17站在高崗上——讀〈師說〉
18悶——讀〈始得西山宴遊記〉
19往上看、往下看——讀〈虯髯客傳〉
20洞——讀〈阿房宮賦〉
21偽造旅行——讀〈岳陽樓記〉
22酒後的心聲——讀〈醉翁亭記〉
23買出個未來——讀〈訓儉示康〉
24資優神話的破滅——讀〈傷仲永〉
25月亮代表我的心——讀〈赤壁賦〉
26萬里路行不行——讀〈上樞密韓太尉書〉
27她們的房間——讀〈金石錄後序〉
28政治是高明的騙術——讀〈郁離子選〉
29世界病時——讀〈指喻〉
30所有事物的房間——讀〈項脊軒志〉
31發現——讀〈晚遊六橋待月記〉
32對權力說真話——讀〈原君〉
33身為一個人——讀〈廉恥〉
34潛入獄中記——讀〈左忠毅公軼事〉
35人才養成遊戲——讀〈病梅館記〉
附錄——古文
那些有你的風景——讀〈與元微之書〉(代後記)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對世界的詰問——《找一個解釋》
◎文/陳淑怡
中文經典閱讀力推廣好手,同時也是建中國文老師凌性傑、吳岱穎,聯手重新定義三十六篇針對課綱精選的古文篇章。
在李斯〈諫逐客書〉中探問人會被什麼說服?是利害關係還是欲望?藉著顧炎武〈廉恥〉思考道德底線和做人的基本態度;又或是透過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懷想故友,並感觸於大疫三年之後,雖是相同的景色,故人不知如今已乘風至何處,此情此景與彼情彼景,對照起來讓人感傷,又不免感嘆病毒之下能倖存於世,且還能出國遊玩已是人間大幸。
在《找一個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到雖是老罐子但只要注入新釀造的醇美瓊漿,也能讓沉睡的古文靈魂再次顫顫甦醒。穿過雋永的古典情致,以當代語言轉化詮釋,叩問愛如何抉擇、生命的困惑、女性的困境、看世界的角度,還有忽近忽遠的國際大局與戰爭情勢,藉著諸多對世界的疑問,可能是哀傷、無奈,或者偶然的欣喜。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慢行高雄》、《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相關著作:《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島語(限量親簽珍藏版)》《島語》《海誓》《男孩路》《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吳岱穎
台灣省花蓮縣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首獎,及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曾獲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先後任教於花蓮縣花崗國中、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個人詩集《明朗》、《冬之光》、《群像》,與凌性傑合著散文《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編著有《2017飲食文選》,與凌性傑合編《青春散文選》、《青春小說選》,與孫梓評合編《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相關著作:《群像》《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