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首2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聖誕月/實現所有願望5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作者、國際重量級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最新著作 一部關於大腦的小品,其重量卻讓你無法忽視! Amazon 2020年編輯選書 BARNES AND NOBLE 2020最佳科學圖書 BEHAVIORAL SCIENTIST 2020注目圖書 AUDIOFILE MAGAZINE 2020 Earphones Award 得主 本書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曾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和2019年古根漢研究學者獎(每年全球僅二人),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 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擁有大腦?巴瑞特博士為你揭開兩耳之間那塊巨大的灰色斑塊的神秘面紗。 在這七篇簡短的文章中(再加上一些些關於大腦如何進化的小故事),本書輕薄、有趣且易於閱讀,其中蒐集與使用的資料揭示了來自神經科學研究最尖端的開闊思路。 在這本書,巴瑞特博士將引領讀者學習大腦的來源、結構(及其重要性),以及你的大腦如何跟其他大腦協同工作,以創建你所體驗的一切。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學習到如何消除那些決定你行為的流行神話,例如「蜥蜴腦」的思想(蜥蜴腦指的是人類負責維繫生命功能動作的腦部,是掌管吃喝拉撒睡、性慾、憤怒、恐懼、趨吉避凶的求生本能或動物性直覺,是人類從遠古遺留下來、最根深柢固、根本的記憶與本能。),以及所謂的「思想與情感」,甚至「自然與養育」(nature and nurture)之間的鬥爭。 作者提及,她撰寫本書的目的不是要你去思考人性是什麼,而是要邀請你去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或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專業推薦】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梁庚辰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BBC Knowledge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辜雅穗 本書作者別走蹊徑,從腦部演化的觀點切入與心智關聯性的問題。……面對這個複雜的腦與複雜的心智,可能還有無限驚奇在後頭,我建議以謙遜的態度去推敲它們。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梁庚辰 在書中,巴瑞特教授用很淺白的說法破除我們對於腦運作的迷思,並且告訴大家人類的腦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即使對我這個對於腦的運作不陌生的人來說,閱讀的過程也充滿震撼與衝擊。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本書以極具說服力的證據跟顛覆預設的詮釋方式,讓每一位讀過此書者的大腦更加了解它自己,以作者的話來說,這本書便是透過語言文字大大調控了許多讀者的身體預算。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國威

目錄

〈審定序〉人腦──身體、心靈與文化的精華薈萃/梁庚辰 〈推薦專文〉培養科學素養,刻不容緩/黃揚名 各界讚譽   作者的話 |前1/2堂課|你的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大腦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思考。它的工作是要運作一個變得極端複雜的身體。   |第一堂課|大腦只有一個(不是三個)        你並沒有內在的蜥蜴腦或是情緒化的怪獸腦,也沒有專司情緒的邊緣系統。新皮質的名稱是誤用,因為它不是新的部位。   |第二堂課|大腦是個網絡        你的大腦也是網絡,是由1280億個神經元所連成的單一龐大且靈活的網絡結構。   |第三堂課|幼兒大腦將自己與世界連線        嬰兒大腦經由兩種程序往更複雜的方向發展,這兩種程序即為調校(tuning)與修葺(pruning)。這兩者都由嬰兒腦袋外的實體世界與社會世界所驅動,也由嬰兒身體的成長與活動所驅動。這兩個程序終生運作。   |第四堂課|大腦(幾乎)可以預測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預測只是發生在大腦裡的對話。一組神經元依據大腦正想到的過去與現在事件的組合,對未來即將發生之事進行最佳猜測。……大腦的預測過程其實不是一直線的。大腦對於某個情況通常會有好幾種應對方式,它會做出一堆預測並估算每一個的發生機率。   |第五堂課|你的大腦會與其他人的大腦秘密運作        ……這項重塑作業需要從身體預算中提取能量,然而具有預測能力的大腦需要一個好理由才會捨得消耗能量。這裡的絕佳理由就是,因為要重塑的是經常用來應對你周遭人士的連線。隨著你與其他人互動,你的大腦就在一點一滴地進行調校與修葺。   |第六堂課|大腦會產生一種以上的心智        談到人類心智時,差異性就是常態,而我們所謂的「人性」確實是很多人的本性。   |第七堂課|大腦可以創造現實        只要人們改變了他們的心智,社會現實可在瞬間產生劇變。例如英國在1776年少了13個殖民地,被美國取而代之。……就我們目前所知,沒有其他動物具備這種能力,創造社會現實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   後記 謝誌   |附錄| 科學背後的科學 亞馬遜網路書店之作者訪談

延伸內容

【推薦專文】培養科學素養,刻不容緩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自從人類認定腦和我們心智運作有關係以來,腦就像一個黑盒子或是說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大家對於這個身體部位,一直有著神祕的想像。有不少人利用人們對於腦的運作不甚瞭解,故弄玄虛。不論是所謂的右腦開發、大腦潛能開發、開頂成聖等等,都是如此。      如同巴瑞特教授在《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中,帶我們用全新的角度看待情緒是怎麼來的;她在《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書中,帶我們用嶄新的觀點來看待腦的運作。在書中,巴瑞特教授用很淺白的說法破除我們對於腦運作的迷思,並且告訴大家人類的腦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即使對我,這個對於腦的運作不陌生的人來說,閱讀的過程也是充滿震撼與衝擊的。舉例來說,巴瑞特教授在書的第一節課,提到我們只有一個腦,而不是像八十年前由保羅.麥克廉(Paul MacClean)提出的三層腦一樣,就相當具衝擊性。確實,很多我們對於腦的運作的理解,都源自於很久以前的科學證據。然而,過去幾十年來,科技進展神速,我們實在需要更新研究的方式,再次去檢視腦的運作,是否和我們以為的是一樣的。      以三層腦為例子,巴瑞特教授提到了,過往以為低等動物的腦沒有所謂的新皮層(neocortex)。但是,透過基因的比對發現,那些低等動物的腦中,可以發現和人類新皮層相同的基因,只是這基因沒有在牠們身上帶來同樣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因為表面上看起來兩個東西是不同的,就覺得它們是不一樣的;也不應該因為表面上看起來是相同的,就認為它們是一樣的。      看完這本書,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很多我們對於腦的誤解,都源自於我們對於人類腦的過度自信。我們覺得人類之所以看起來比其他物種優秀,就是因為我們的腦比牠們的厲害。不可否認的,我們的腦確實和其他物種不一樣,但是腦的存在,都只有一個共通的目的:讓這個個體可以活下去。既然我們和其他物種都還共存在地球上,就沒有道理說我們的存在比其他物種更具優勢。      若你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腦的運作,你會有一些蠻不一樣的體悟。試想看看,你覺得若一個個體要具生存優勢,它該具備哪些特性?就拿以前我們會認為腦的功能有很清楚的分化為例子,這本質上就不具生存優勢,因為若一個腦區因為意外受損就喪失某些功能,對那個個體是不利的。確實,現在的證據也告訴我們,腦的運作是網狀的,而且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一個部分的腦區受損時,其他腦區就會調整自己的功能,來協助個體維持原本的運作。      其實不只是腦的分化,還有很多我們過去對於腦的理解,都有可能是錯誤的。若我們能從生存的觀點來思考,就會有很不同的見解,甚至會有些新發現。就像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那麼我們再研究腦的運作時,就不該只研究一個人的腦是怎麼運作的,而是該去思考腦與腦之間,是否會互相影響。      在這個腦科學研究盛行的年代,研究者和民眾都需要有好的腦科學素養,否則就會被一些有心人士,利用腦科學的名義,來圖利自己了。就像有人可以把自己犯下的錯誤,歸咎於自己大腦的缺陷,即便現在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實這個大腦缺陷和犯罪行為之間是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或是,我們會誤以為從一個人大腦的影像圖,就可以證明一個人開頂成聖了。      就如同巴瑞特教授在《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對於情緒的理解,受限於實驗素材及方法,因而有了錯誤的推論一樣。腦科學研究也在經歷類似的過程,近年來陸續有研究者對於腦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出質疑。舉例來說,2020年杜克大學有一個研究就發現,即使在進行簡單的任務時,由功能性磁振造影所獲得的結果,都沒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結果,來推測哪些腦部區域和某個心智運作是有關聯性的這個做法,是有問題的。      這些對研究方法的質疑,不必然就是個危機,反而是一個轉機,讓我們有契機用一個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腦是怎麼運作的這件事情。唯有態度改變了,才有機會突破僵局,搞清楚腦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如果我們還像六十多年前的認知心理學家一樣,堅信腦的運作和計算機(電腦)是一樣的,那麼就距離真相非常的遠了。      雖然多數的你,不一定會是腦科學的研究人員,但是若你能了解腦是怎麼運作的,相信對你的人生也會有所啟發的。畢竟,只求生存,實在是可惜了我們腦的精密設計了!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聽說,我們的大腦會秘密連動……
◎文/黃靖卉(商周出版)   國際知名神經科學家暨心理學家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的《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推翻了許多人對情緒的看法,那麼她的最新著作《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又有什麼撼人的新觀點呢?   最新研究但仍有不同見解的,自是她以最新科學研究成果說明人類的腦其實只有一個而非三個,也就是科學證據顯示:認為人類大腦分成三層,一層是為求生存,一層是為了感覺,還有一層是為了思考的三重腦理論(triune brain)是錯的。   然而最吸引人的,可能莫過於她提出,人類的大腦運作其實會秘密互相影響。就像你和信任的團隊一起工作時,工作效率和成果總是更好,因為你們的大腦互動需要消耗比較少的身體預算,所以工作表現會更好。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書中有更多例證說明人類大腦運作相互影響!   這本僅二百頁左右的小品其實還有更多讓你張嘴成O型的內容,比如大腦其實很精於預測、人類獨有的文字語言可以調節彼此的身體預算……千萬不要錯過!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

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APS)主席、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系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TED演講者,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與麻塞諸塞州總醫院聘任,負責精神病學與放射學相關研究。曾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2019年獲得古根漢基金會研究學者獎(Guggenheim Fellowship)。現定居於波士頓。 著有:《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商周出版)。 相關著作:《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基本資料

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譯者:蕭秀姍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科學新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21-03-30 ISBN:9789865482053 城邦書號:BU0170 規格:膠裝 / 單色 / 208頁 / 14cm×20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