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2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音樂
古典樂小史:從音階到交響曲,探訪動人心弦的西洋音樂及巨匠們的音樂之路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古典樂小史:從音階到交響曲,探訪動人心弦的西洋音樂及巨匠們的音樂之路

  • 作者:松田亞有子
  • 出版社:麥浩斯
  • 出版日期:2019-12-17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66折 25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51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38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前東京愛樂的海外公關部部長為古典樂新手寫的入門聖經! 清楚介紹古典樂的起源、演進歷史與重要的音樂家 讓你不再霧煞煞,開始享受古典樂的絕妙之作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而古典樂的魅力更是歷久彌新,對現代人來說,提到西方古典樂,幾乎直接與18-19世紀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人畫上等號,但廣義來說,古典樂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當時古希臘人就已將音樂定義為一門學問,也曾被納入奧林匹克的藝術競賽。 從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創造音階,成為西洋音樂的基礎原理後,樂器與音樂千年來已發展出許多形式,但早期的音樂只為宗教服務,是歌劇與舞蹈的配角,到了18世紀後半,演奏交響曲的管弦樂團才逐漸成為主角大放光芒,而譜寫出偉大作品的作曲家們也因此名垂青史。 古典樂潮能席捲全世界,不僅因為天才音樂家輩出,也和工業革命、啟蒙運動等社會思潮有關。例如樂器技術的革新與大量生產讓更多人能接觸此技藝;市民權利的普及讓音樂會不僅限於上流階級才能欣賞,音樂家也能擺脫貴族僕役的束縛自由創作;交通網路的拓展讓演奏家的舞台更寬廣等。可見古典樂的發展與西方文明的進步密不可分。 作者旁徵博引,從古典樂的歷史、流派、各種樂器的特色談到重要的音樂家與其作品、生平,更佐以豐富的照片、畫作,讓人伴隨著世界史認識古典樂之豐富內涵與精采故事。

目錄

前言 西洋音樂史兩千年 序章 博雅教育的一環——音樂 ——與數學、哲學並列的古典樂起源 1何謂「古典樂」? 2管弦樂團的歷史與樂器的變遷 3古典樂的類型與曲目 *樂曲的標記有什麼意義?*哪位作曲家的曲子在國際上最膾炙人口? 專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創造了音階 第一章 從音樂看基督教與技術的發展 ——古典樂的黎明 1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興亡:額我略聖歌 *複音音樂與聖母院樂派 2技術的發展與音樂媒體的誕生 3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與聖詩 4藝術大國義大利:歌劇誕生 5路易十四與法國的驕傲:宮廷舞蹈音樂與管弦樂團 *在日本鮮為人知的盧利 第二章 文化推手――市民革命 ——從巴洛克到古典樂派 1德國從荒廢到重建:「巴洛克音樂」的成熟 *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商人韓德爾 *受眾人愛戴的勤勉音樂之父——巴哈 2從王公貴族到市民:聽眾的改變 *作曲數目多到創金氏世界紀錄的泰雷曼 3 維也納黃金時期:「古典樂派」與「交響曲」 *歷經三十年僕役生涯後舉世聞名的海頓 *生活規律的自由作曲家莫札特 *交響曲的核心「奏鳴曲式」誕生 *莫札特交響曲的特色「憂鬱」 第三章 革命家貝多芬帶來的三項改革 ——「古典樂派」成形 1 從重視形式到原創的摸索 2 貝多芬發起的三大革命 *革命一 用音樂抒情,表達自我 *革命二 不靠金主贊助的自由音樂家 *革命三 集大成補足前人的智慧 *浪漫樂派的足音 專欄 國外不像日本演奏得那麼頻繁!?《第九號交響曲》的創作、首演祕辛 3 重視工業化及商業發展的英國 *工業革命帶來生活形態的改變 專欄 世界級指揮家鄭明勛談古典樂的魅力 第四章 民族主義與藝術——「浪漫樂派」與歌劇全盛期 1 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擴展:「浪漫樂派」出現 *在三十一年生涯中璀璨發光的舒伯特 *身兼樂評家的舒曼 *捨棄醫學之路,從二十三歲起學習音樂的白遼士 *擄獲女性芳心的李斯特 *小說家華格納 *從公務員轉當音樂家的柴可夫斯基 2 維也納體制與民族自決運動:民族主義音樂 *參與革命的華格納與史麥塔納 3 財富打造的奇觀:歌劇全盛期 *重視故事的華格納音樂劇 *威爾第的作品與義大利統一 *令普契尼讚賞不已的日本歌手! 第五章 近代化與傳統的拉鋸——「後期浪漫樂派」、「印象樂派」及未來 1 維也納黃金時期最後的光輝:「交響曲」的最終階段 *就讀維也納大學,與全球菁英共聚一堂的馬勒 專欄 「第九交響曲魔咒」與命運多舛的馬勒 2 巴黎萬博與日本主義:「印象派」登場 *詩人馬拉美的沙龍與德布西 *浮世繪師・北齋所給的靈感 3傳統樣式的破壞?:現代音樂 *「現代音樂之父」荀白克與十二音列技法 *太過前衛?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音樂 *以宗教、鳥鳴、民族音樂架構出獨特世界的梅湘 終章 日本的西洋音樂與管弦樂發展 *童謠的普及與Do Re Mi的定型 *管弦樂的發展 *後記 *參考圖書 *古典樂入門曲10大精選 *看電影聽古典樂30精選

內文試閱

  【序章】博雅教育的一環——音樂   與數學、哲學並列的古典樂起源      1何謂「古典樂」?      聽到「古典樂」時,大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旋律呢?或許先想到的並不是旋律,而是掛在學校音樂教室裡莊嚴肅穆的作曲家畫像吧。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心裡響起的是德弗札克的「第九號《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這段旋律在日本填上了「遠山日落」的詞, 除了國小放學時會播放,有些城鎮一到傍晚也會響起這首曲子。德弗札克享有旋律天才的美譽,除了這首以外,也創作了許多我們朗朗上口的樂曲。      在體育界也聽得到古典樂。花式滑冰選手荒川靜香,就曾在杜林冬季奧運的長曲項目中,採用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一舉奪得金牌,這齣歌劇因此變得更加膾炙人口。現場聆聽時,《杜蘭朵公主》實在奪人心魂,恨不得將金牌頒給普契尼呢。      至於電視廣告,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大家一定不陌生。例如某人才派遣公司的廣告,就選用了柴可夫斯基充滿戲劇張力的《弦樂小夜曲》,並填上了「噢~人才、噢~人才」的台詞。像這樣,我們的身邊充滿了古典樂,這些曲子都是在超過一百年前創作的。      然而,「古典樂」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一般而言,「古典樂」指的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在教會、宮廷、沙龍、音樂廳演奏的歐洲音樂。部分於日本、亞洲、拉丁美洲創作的現代樂,也包含在「古典樂」裡面。「古典樂」的發展階段可依歷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也就是巴洛克時期、古典樂派時期、浪漫樂派時期。      「古典(Classic)」這個字的語源,來自從拉丁語「階級(Classis)」衍生而出的「第一階(classicus)」,意思是「一流的」、「最高水準的」。另一層意義指的是戰爭爆發時,為保護街坊而組成艦隊的市民,代表「古典能在危難時撫慰身心」。      研究中世紀哲學的學者今道有信,曾說過這麼一番話:「在危機之際能成為精神支柱的書籍與作品,即為古典。」      作曲家們曾創作出幾百、幾千首曲子,流傳至今的卻少之又少。能在百年光陰的淘汰下流傳至今的作品,不正是「一流的」,能「撫慰身心的」嗎?      至於「音樂(Music)」的語源,則可追溯至希臘神話的「Muse」。「Muse」來自希臘語的「Mousike」,意思是「受繆思女神眷顧的人類藝術」(音樂、詩詞等等)。      古典樂,也就是西洋音樂的歷史,在廣義上可以追溯至希臘時代。在超過兩千年以前的希臘、羅馬等古歐洲文明國家,人們實際演奏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呢?很遺憾,這些樂曲幾乎沒有留下記錄,因為當時的音樂基本上都是即興演奏,用於詩歌的朗讀與儀式。      不過希臘哲學家與偉大的拉丁文學詩人,都強調過「音樂具有神聖的力量」。      例如在古希臘神話《奧菲斯》中,音樂就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奧菲斯的妻子歐律狄刻因為遭蛇咬傷而殞命,悲痛不已的奧菲斯前往冥界尋找冥王,彈奏豎琴吟唱他想再見亡妻一面的心願。冥王為他的音樂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根據神話裡的描述,奧菲斯演奏的音樂不只令人類動容,就連動物、車輪都會受到感染。可見古希臘人深信音樂能撫慰人心,且具有道德的力量。      另外,古希臘人也將音樂清楚定義為「學問」。柏拉圖創辦的學院除了是教授哲學與數學的學校,也是培育人才治理大同國家,為國家立法、運籌帷幄的地方。這些行政官教育包含的必修科目包括算數、平面幾何學、立體幾何學、天文學、音樂理論。換言之,他們除了學習法律,還得熟知音樂的秩序。以這種希臘羅馬時代的價值觀為起點,中世紀以後歐洲大學的博雅教育(自由人成長過程中所需實踐的智慧),便涵蓋了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這三個學科,以及幾何學、音樂、天文學這四個學科,稱為自由七藝。      ------      第四章 民族主義與藝術   「浪漫樂派」與歌劇全盛期      一 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擴展:「浪漫樂派」出現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貝多芬於維也納結束了五十六年的生涯。      三天後舉行的葬禮上,貝多芬的遺體躺在四匹馬拉的靈柩馬車裡,後面跟著載滿出席者的兩百輛馬車。據說前來觀禮的群眾,直到韋靈墓園為止,連同沿路的人群計算,一共超過了兩萬人。在出席者中,還有隔年彷彿追隨貝多芬而去的舒伯特。      由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在維也納掀起的「古典樂派」巨浪,終於與下個世代交棒,改由年輕作曲家們開著嶄新的船隻啟航。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華格納、史麥塔納、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馬勒……等音樂家登場的一九九〇年代,史稱「浪漫樂派」。      當時,市民階級出現了愈來愈多業餘音樂愛好者,他們不但出席音樂會,甚至親自上台演奏。音樂在市民間迅速普及,不再專屬於王公貴族。      一八三九年,德國開通了史上最長的鐵路,原本坐馬車得花上數日的地點,如今只要幾小時就能抵達,演奏家的舞台也因此更寬更廣。以驚為天人的鋼琴技巧風靡世間的李斯特跑遍了歐洲各地,吸引了大批樂迷。以交響詩《我的祖國》第二號曲目《莫爾道河》廣為人知的史麥塔納,據說就是在布拉格接觸了李斯特的鋼琴,而決心踏上音樂之路。      相關媒體產業也隨之發展。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E・T・A・霍夫曼(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1776—1822),曾在萊比錫的《音樂廣訊報》中,評論音樂會並介紹樂譜,從此確立了樂評制度。文采斐然的舒曼,也創立了《音樂新報》(月刊,而且如今仍在發行!),發揮卓越的樂評家手腕。因為舒曼的報導,布拉姆斯及蕭邦才得以聞名於世。      舒曼所寫的樂評,收錄在《音樂與音樂家》這本書裡。舒曼不但是浪漫樂派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文藝青年,從他生動的字裡行間裡,彷彿都能聽見從未耳聞的樂曲。      就這樣,音樂家周遭的環境漸漸改變了。      如今不再是音樂家受雇於王公貴族的時代,而是所有人都能自由創作,讓作品問世的年代。作曲家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手法,將自我情感化為音樂。當時許多音樂家,都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是交響曲的最高峰。      在這樣的風潮下,白遼士承繼了偉大前人們的音樂智慧,使之更趨成熟。他為各個樂章加上標題,以「標題音樂」的概念譜曲,依循標題來發展音樂。受到白遼士影響的李斯特,也將「詩與音樂結合」,創作出「交響詩」;華格納則是將音樂、美術、文學、舞蹈融會貫通,創造出「音樂劇」。      過去作曲家的構想,往往因樂器功能的限制而無法完全發揮。如今樂器種類愈來愈豐富,民族樂器與新發明的樂器開始出現在樂譜上,管弦樂的編制也因此更加龐大了。      浪漫樂派的英文是「Romantic」。十九世紀的浪漫樂派,著重於歌頌愛情、詠唱如詩般的旋律,他們的音樂就像一齣齣音樂故事,讓人聆聽時彷彿閱讀小說,神遊另一個世界。接下來,我將簡單介紹代表性的浪漫樂派作曲家們。      在三十一年生涯中璀璨發光的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雖然屬於浪漫樂派,但他出生的時代正處於維也納黃金時期,與巨匠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人生多少有些重疊。事實上,在這四個人中,舒伯特是唯一出生於維也納、土生土長的維也納之子。      在短暫的三十一歲生涯中,舒伯特創作了眾多樂曲。直到逝世後約五十年,人們終於研究出他一共譜寫了多少曲子,答案是超過一千首。光是生前出版的樂譜就超過兩百首,創作量實在驚人。      為了喜愛跳舞的維也納人,舒伯特譜寫了約三百五十首舞曲。此外,他也經常舉辦「舒伯特同盟」音樂會(左邊的照片),邀請親朋好友聆聽他創作的樂曲,並發表鋼琴曲、室內樂、歌曲。舒伯特創作出許多美妙的旋律,除了登上浪漫主義金字塔頂端的《第七號交響曲「未完成」》,還有博得舒曼讚賞的《第八號交響曲》,舒曼是這麼評論的:「這首交響曲蘊藏著美妙的歌聲,以及超越至今為止所有音樂的魔力,它能帶領聽眾神遊未知的國度。若不相信,不妨親自聽聽這首交響曲。」      舒伯特是舉世聞名的歌曲之王,曾創作出《野玫瑰》、《魔王》、《菩提樹》等眾多名曲。舒曼對這些名曲的評論是:「此曲只應天上有,裡頭凝結了多少豐沛的情感啊。」道盡了許多樂迷的想法。      舒伯特代表性的歌曲集有《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等等。他熱愛歌德的詩,曾以歌德的詩句創作七十五首歌曲,甚至寫信給歌德,但並未收到回信。因為歌德認為浪漫樂派是「病態」的,拒絕了舒伯特。但在舒伯特過世的兩年後,歌德聽了《魔王》後卻非常感動,改變了他過去的想法:「整首歌的意象彷彿畫作般歷歷在目。」      舒伯特若是生前知道此事,不知道會有多麼欣慰。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舒伯特陷入永久的長眠。一如舒伯特的心願,他的墓就立在貝多芬的墓旁。詩人格里巴爾,在這座一八三〇年由朋友為他建造的墓碑上,刻下了碑文:      「音樂在此埋下豐碩的寶藏,也埋下最美好的希望……」      寫舒伯特到這裡,我腦中不禁浮現出舒伯特最後的鋼琴曲《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D.960》的旋律。當時他肯定感覺到自己即將蒙主恩召前往天國。這首彷彿與天堂對話、直達天聽的鋼琴曲,旋律平和優美、冉冉而昇,閃亮耀眼的另一個世界依稀就在彼端。然而無法實現的、對生存的渴望,卻化為了動搖的音符,最後終於在祈禱之聲中歸於平靜。      常聽到有人問,舒伯特是古典樂派的作曲家,還是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只要聽了這首鋼琴奏鳴曲,就會知道舒伯特早已敲響浪漫樂派之門了。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對現代人來說,提到西方古典樂,幾乎直接與18-19世紀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人畫上等號,但廣義來說,古典樂可追溯到兩千年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找出了和絃背後的固定模式,創造了音律,而千百年來天才音樂家輩出,讓古典樂的樂器、曲式不斷創新,有了豐富且深厚的內涵,成為世界共通的語言。   音樂家們的貢獻及名曲誕生的背後,深刻反映了基督教誕生、王公貴族沒落、中產階級崛起、工業革命、民族自決運動、日本主義等各種社會與經濟活動。透過音樂這塊濾鏡,或許我們能以新的視角綜觀世界史,因此本書有許多相關的時代背景與音樂家生平故事,是讓你不再霧煞煞,開始享受古典樂的絕妙之作。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松田亞有子

前東京愛樂交響樂團海外公關部部長 自活水女子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暨風琴科,以首席的優異成績畢業後,於長岡市藝術文化振興財團從事企畫及廣告。之後進入東京愛樂交響樂團、日本郵政株式會社法人交流部門,負責CSR(企業社會責任),籌劃並舉辦活動。加入株式會社經營共創基盤(IGPI)後,著手推動大企業的CSR活動,並全力輔佐IGPI出資的子公司成長。二〇一三年再度回到東京愛樂,籌劃「東京愛樂創立一百週年紀念世界巡迴演出音樂會」、「日韓邦交正成化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日中邦交正常化四十五週年紀念音樂會」等,並以各音樂會廣告外交負責人的身份,於世界各地宣傳,與主辦者、贊助商接洽。二〇一八年十一月,成立籌備音樂會的愛夢多株式會社,擔任總經理。IPGI顧問。

基本資料

作者:松田亞有子 譯者:蘇暐婷 出版社:麥浩斯 書系:Life Exhibit 出版日期:2019-12-17 ISBN:9789864085699 城邦書號:1GU011 規格:平裝 / 單色 / 2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