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深度洞察力:克服認知偏見,喚醒自我覺察,看清內在的自己,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深度洞察力:克服認知偏見,喚醒自我覺察,看清內在的自己,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

  • 作者:塔莎.歐里希(Tasha Eurich)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8-11-20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9折 360元
  • 書虫VIP價:340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主流能力! 懂得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你的世界將變得更立體。 《商業內幕》、《strategy+business》雜誌評選為2017年最佳選書 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超過100萬次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你知道別人是怎麼看你的?你一定認識那種完全缺乏自我覺察的人;不過,你可曾想過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本書作者塔莎‧歐里希經過為期三年調查全世界數以千計的人,以及綜合她在世界財富500大企業的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95%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自我覺察力,但實際只有不到15% 具有這樣的能力。 強烈的自我中心會使人扭曲看清自己真面目的能力,也看不清楚身邊的人,我們也極少能從同事、下屬甚至是朋友、家人口中聽見坦白、客觀的回饋意見。此外,如果只有內在或只有外在的洞察力,更會遺漏自我認知這個拼圖裡的一大塊。一如作者所指出:自省並不能使你有洞察力;經驗是自我認識的敵人;他人總是避免誠實地說出對你的看法。 本書帶你進行一場探索自我的深度之旅,破解對於內在自我認知與外在自我覺察的迷思,幫助你從「自我盲目」大步跨向「自我認知」,並教你如何透過深度洞察力,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事情,進而了解自己是誰、認識別人眼中的我們,以及如何融入我們所處的世界。 善用深度洞察力,你將學會 破解自省的四大迷思 一、我們能透過挖掘潛意識發現真實的自己 二、要提高自我覺察力,應該多問「為什麼」 三、寫日記能增加對自己的了解 四、「自省」=「反覆思考」 培養內在洞察力的三種方法 一、練習正念,了解當下的自我 二、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往人生,更認識曾經的自己 三、以「奇蹟式提問法」,勇於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提升外在洞察力的三種方法 一、進行三百六十度回饋 二、選「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使用「對的程序」=對的回饋 三、與你信任的人,共進「真相的晚餐」 從洞察力進階到領導力的特質 一、具有自知力 二、能讓員工放心說實話 三、能持續追求並保持洞察力 專家一致盛讚 「『自己以為的』和『別人感受到的』,很可能是不相干的兩件事。當我們能面對這樣的震撼教育時,就能真正開啟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統,並學習用多元角度理解自我與他人。」-啟點文化執行長 楊嘉玲 「認識自我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本書帶你從內在與外在有系統地覺察自己,輕鬆入門的好書!」-愛心理創辦人 吳姵瑩 「瞭解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去質疑自己關於自己的種種預設,去積極考證我們在他人眼中的樣子,並帶著積極的思維和接納自我的態度追求真實。」-睿信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黃聖峰 「作者總結與自我認知相關的科學研究,更重要的,是她研究那些自我覺察力受到同儕讚揚、令人欽佩的人。讀者一定可以從他們的認知中獲益。」-《紐約時報》暢銷書《零偏見決斷法》作者 奇普.希思 「我們很容易被期望中的自己、或認為自己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又或是別人認為我們是怎樣的人而轉移注意力,最後看不到真正的自我。本書提供突破性的策略與祕訣,讓人們看清自己。」-《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 格雷琴.魯賓 「我從事高階主管教練工作近四十年,親眼目睹洞察力對領導人而言有多麽重要。本書提供有效的方法,讓領導人學習這個不可或缺的觀點。」-企業教育家、「五十大商業思想家」榜首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 「自我認知絕對是個人與事業成功的基石。這本書是我希望自己在事業起步時就擁有的,也推薦給每一位想增進自我認識的讀者。」──前波音公司與福特汽車執行長 艾倫.穆拉利 「歐里希活用自己的經驗及大量研究的成果,把關注重點放在如何獲得真正的自我認知,改變自己以及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上。」────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總裁 艾德.凱特穆 「廣泛探索會導致自欺欺人與自我膨脹的脆弱心理。這本書是一本富有同理心又有益的指南,可以幫助避免(或扭轉)這些問題。」────《財星雜誌》 「本書用全新的觀點來檢視一個老問題,不僅可以幫助你表現得更出色、做出更好的決定,還可以讓人活得更快樂。」──《成功雜誌》 「本書有提出的方法具洞察力、富穿透力、合乎人性,同時兼顧整體性。」──權威商業書評網站「800-CEO-Read」

目錄

推薦序 懂得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你的世界將變得更立體 楊嘉玲 推薦序 清晰認識自己的能力 黃聖峰 第一章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能力 「認識自己」的能力 我們對自己的EQ都過度樂觀 你認識的自己V.S.別人眼中的你 自我覺察力的升級版 有自知力的獨角獸是稀有動物 不再沈默的鬥士 邁向自我認知的新境界 第一部 培養洞察力的障礙與基石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七種方法 洞察力=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對你的看法 自我認知的七大支柱 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換位思考 外在洞察力幫你更認清自己 喚醒自覺的鬧鈴事件 第三章 你認識的自己,可能只是種假象 優於平均效應的「史提夫流行病」 自我認知的心路歷程 讓你踩在認知地雷上的三大盲點 從自我盲目到有自知之明 克服認知盲點的三大方法 第四章 自我優越的錯覺 從「努力的時代」轉變為「自尊的時代」 只要人人有獎,這世上就沒有輸家? 何時該樂觀,何時又該務實? 關於「自拍症候群」--當世界只剩第一人稱 社交媒體讓人更自戀且缺乏同理心 世界不是繞著你轉--從「自我中心」到「自我覺察」 第二部 內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 第五章 四種錯誤的自省法 自我檢視的迷思一:我們能透過挖掘潛意識發現真實的自己 自我檢視的迷思二:要提高自我覺察力,應該多問「為什麼」 自我檢視的迷思三:寫日記能增加對自己的了解 自我檢視的迷思四:「自省」=「反覆思考」 第六章 真正有效的內在自我覺察法 正念,是最紅的關鍵字 告別壞情緒,讓心學會鬧中取靜 毋需靜坐的正念法 有自知力的人,會這樣寫自傳 以「奇蹟式提問」尋找解決方案 第三部 外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 第七章 從鏡子和稜鏡裡看見不同的自己 從來沒人跟我這樣說過! 當事人毫不知情的緘默效應 樂當鴕鳥的三個藉口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一:三百六十度回饋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二:選「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使用「對的程序」=對的回饋 這樣問,讓別人願意對你說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三:真相的晚餐r 第八章 處理外在回饋的三步驟:接收、反省、回應 接受、反省、回應的3R模式 利用自我肯定,強化心理免疫系統 正向回憶法能為自己打氣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事情 令你發現自身優點的驚喜正回饋 面對自我的勇氣 第四部 從洞察力到領導力 第九章 建立有覺察力的團隊 福特公司轉虧為盈的自我覺察之旅 集體察覺力的五基石 建構有覺察力團體的第一塊積木:具有洞察力式的領導人 建構覺察力團體的第二塊積木:能放心說實話 建構覺察力團體的第三塊積木:持續追求及保持洞察力的過程 從有覺察力的團隊,到有覺察力的組織 第十章 人生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只有一點點自知之明並不足夠時 幫助錯覺者解讀閃光的意思 自我認知的七日挑戰 附錄 附錄A 你有什麼樣的價值觀為何? 附錄B 你的熱情與興趣何在? 附錄C 你的志向是什麼? 附錄D 什麼樣的環境適合你? 附錄E 你的優點和弱點是什麼? 附錄F 你對別人有哪些影響力? 附錄G 你有「不知己之所不知」嗎? 附錄H 你是自我崇拜的人嗎? 附錄I 你有多謙虛? 附錄J 你會想了解「絕對真相」嗎? 附錄K 你經常反覆思考嗎? 附錄L 你具有「學習好」,還是「表現好」的心態? 附錄M 你獲得足夠的回饋意見嗎? 附錄N 如何尋求三百六十度回饋?

內文試閱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能力 幾個人火速闖進來向中校報告緊急消息,大約在十公里遠處發現三十五名敵軍偵察兵在岩石峽谷紮營。這時,這位年輕的中校會決定怎麼做? 現在是戰爭時期,他要獨自為他率領到戰場上的一百五十九名士兵承擔全部責任。儘管中校自己也不過是個年僅二十二歲的新手,從無實戰經驗,但他擔任全軍的副指揮官,不但行動必須快速果決,也必須向正在密切觀察的每一個人證明他的能力。眼前這個情況對他的軍事才能是重大考驗,但他對自己的能力深具信心,更迫不及待要讓上級看到他的本事。 在峽谷裡的那些人究竟想幹什麼?他們明顯是打算發動攻勢,這位中校自信的如此推論(但結果顯示他錯的離譜),於是下令進行偷襲。五月二十八日清晨,他的軍隊襲擊了那支毫無戒備的小隊,完敗對方。不到十五分鐘,便殲滅十三名敵兵,俘虜二十一人。 打了勝仗的中校躊躇滿志地回到營地後,發出一連串的信函。第一封是寫給他的指揮官,只不過這位膽大的軍官在詳述這場戰役之前,竟然用了八個段落抨擊謾罵,並乘機大肆抱怨自己的薪金。下一封信則是寫給他的弟弟,在信中狂妄的吹噓自己面對敵軍攻擊時勇敢無畏。「我敢向你保證,」他寫道,「當我聽到子彈嗖嗖掠過的聲音時,我覺得這個聲音聽起來還真有幾分迷人啊。」 寫完這些自我吹捧的信件之後,就該安排下一步。這位中校認為敵軍即將展開報復性攻擊,所以他必須找一個比較好的位置紮營。他帶領部屬穿過附近一座山脈後,發現他們置身於一大片地勢低窪的高山草原上。這片草地四周是連綿起伏的山丘,有一些灌木叢和一片濃密的松林散布其上。 調查過這個地區之後,中校宣布這裡的防守位置絕佳,命令部隊開始著手準備。 數日後,他得意洋洋的看著部屬進行一個圓形圍樁的收尾工作。圍樁是用釵h根七英尺長的木頭豎立而成,上面用獸皮覆說A因為裡面只能容納七十人,所以他下令再挖一個三英尺深的戰壕,讓其他人蹲伏在裡面。他向指揮官保證:「我們占盡地利之便,築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塹壕,並清除草原上的灌木叢,為兩軍交戰的戰場做好準備。」他知道己方人手不足,「但是,儘管我方人數少,」他說,「我仍無懼於五百人的攻擊。」 只是並非人人都認同這位年輕氣盛的軍官的看法。他有釵h決策令人懷疑,其中一個便是這個名為「必需堡」(Fort Necessity)堡壘的所在位置。因為堡壘是建在柔軟的地層上,只要一場小雨就會把草地變成沼澤,而一場傾盆大雨更會淹沒戰壕,讓彈藥濕透。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盟軍指揮官也堅信,「那個在草原上的小玩意」根本撐不住。猶有甚者,他們離樹林很近(相距只有五十五公尺),敵軍的神槍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靠近,從近距離毫不費力的向他們的堡壘射擊。 那場戰役影響重大,而且重大到中校的這些失誤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此役之後的釵h年,歷史學家一直試圖闡釋這個軍事行動怎會敗得如此可悲。釵h人批評中校「在該撤退的時候反而前進;沒有等候軍隊獲得足夠增援就開戰;選擇無法防衛的地點;草率的建造堡壘;疏遠親近的盟友;狂妄自大的驚人,竟然自認為能夠擊敗氣勢逼人的敵軍。」 然而中校的落敗不能只歸咎於戰術錯誤、策略有破綻,或失去部屬的信任。單單檢視這些原因會忽略根本原因;亦即從基本上說,中校缺乏攸關成敗最重要、但卻最未被探討的素質—不論是在戰場上、職場上,或任何地方。這個素質便是「自我覺察力」,也稱為「洞察力」。 認識自己的能力 能夠深入了解自我的「洞察力」一詞,明確的定義要比乍看之下複雜得多,就其核心而言,可以定義為:清晰認識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是誰、別人眼中的我們,以及如何融入我們所處的世界。 自從柏拉圖教導我們「認識自己」以來,哲學家和科學家都頌揚自我覺察力的優點。確實,這個能力無疑是為人處世最顯著之處。神經科學家拉瑪乾德朗(V. S. Ramachandran)在他的書《洩密大腦》(The Tell-Tale Brain)中有詩意的表達:「任何一隻猿猴都能夠做伸手摘香蕉的動作,但是只有人類能摘星攬月。猿猴在森林裡居住、競爭、繁殖、死亡一生就只有如此;但是人類會記錄、研究、探索,會拼接基因、分裂原子、發射火箭,會抬頭凝望……會深入研究圓周率的位數。或陶怳F不起的是,我們會審視自己的內心,拼合自己神奇獨特的大腦拼圖……這真是最大的奧秘。」 有的人甚至認為理解自己的能力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核心。數百萬年來,智人的祖先發展速度慢得令人痛苦。不過拉瑪乾德蘭解釋,約十五萬年前人類的大腦出現一個相當有爆炸性的發展,之後便獲得釵h能力,尤其是檢視自己的想法、感受、行為,以及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的能力(後面會進一步說明這兩個過程對洞察力非常關鍵)。這不但為人類更高境界的表達方式打下根基,像是美術、靈修、語言,也讓必須攜手合作才能生存的老祖宗們具有生存的優勢。能夠評估自己的行為和決定,並且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決定對部落成員的影響,套一個稍微現代一點的辭彙來解釋這些狀況,就是「有助於他們不會被淘汰出局」。 現在快轉到二十一世紀。人們雖然不再像老祖宗那樣面臨日常的生存威脅,但是洞察力對生存與成就同樣必不可缺,在工作、愛情、生活方面都是如此。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據顯示,了解自己對自己、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人活得比較快樂,做的決定比較明智,個人與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比較好,會教養出比較成熟的子女。他們求學時是比較聰明優秀的學生,會選擇比較好的職業,也比較有創造力、比較自信、比較善於溝通,比較不具侵略性、比較不會撒謊、欺騙、偷竊,工作績效較高且常常升遷,是高效領導人,帶領的部屬較有熱情。他們領導的企業甚至獲利較高。 另一方面,缺乏洞察力的人,輕則造成小麻煩,重則會招致大禍。就業務方面來說,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了解自己是何酗H,以及給予上司、客戶、顧客、部屬、同事什麼印象。在企業的階梯上爬得愈高,這個了解就更為重要,因為缺乏自我覺察力的高階主管使企業偏離軌道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六百(根據研究顯示,每一位高階主管有可能因此使企業損失五千萬美元,十分驚人)。更普遍的情況是,欠缺自我覺察力的專業人員不但成就感較低,而且談到自己的下一個階段應如何發展時,往往不知所措。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研究這個課題多年後,我敢說洞察力就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能力。你在後面的內容中會看到,在今日世界取得成戊怑垠n的素質,像是情緒智商、同理心、影響力、說服力、溝通力、合作,全都是從洞察力而來。換個方式說,若是沒有自我覺察力,不太可能掌握技能,使自己成為實力更堅強的隊員、領導人,以及良好關係的建立者,在工作與工作以外皆是如此。 我們都對自己的EQ都過度樂觀 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較容易選擇的是自我欺騙(這點是和自我覺察背道而馳),而不是面對冷酷無情的事實。當錯覺偽裝成覺察力(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時,更加是如此。不妨來看一個比較現代的表現形式。 我最近看了崔維斯.布萊德貝利(Travis Bradberry)的暢銷書《情緒智商2.0》(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訝然看到過去十年來,團隊情緒智商(EQ)已有所提升。(EQ的定義是發 現、理解、處理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能力,而且無數的研究已顯示EQ高的人成就較高、面臨阻礙時適應力較強、抗壓能力較高,也比較擅長建立關係等等)。但在我組織心理學擔任主管教練的工作中,這項發現和我的觀察並不相符,至少我觀察到的是近年來低EQ的問題不減反增。 直到做了那本書的線上評估之後,我才找出這個矛盾的來源。布萊德貝利的研究雖然涉及五十萬人之多,但他推論的依據卻是研究對象的自我評估。請大家不妨花一分鐘時好好思考一下。想幾個你認識EQ最低的人,如果請他們自我評估EQ的話,你願意下多少賭注賭他們會說自己至少是高於平均?所以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做出的另一個解釋,而且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本質之間的落差日益加大。換言之,EQ的提升其實比較有可能是因為自我覺察力降低的緣故。 在日益注重」自己「的社會裡,人們更容易落入這個陷阱。近幾個世代的人們都生長在一個沉緬於重視自我的世界,也經常被提醒自己擁有美好特殊的素質。也就是說,過分樂觀看待自己的誘惑,遠大於客觀檢視自己的本質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不只是一個世代的問題,也不只是美國的問題,因為各種年齡、性別、背景、文化、信仰的人都對這個問題感到苦惱。 現在你可能聯想到你認識的那些自我感覺量好的人,並且在心裡暗笑,好比某位自以為是優秀的主持人,其實卻使每個人都在會議中睡著的同事;那位吹噓自己平易近人的上司,其實卻讓團隊成員惴惴不安;那個自以為「人緣好」的朋友,其實永遠是宴會中最令人尷尬的賓客。然而大家還需要考慮其他的事。如《聖經》所云:「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7:4)。不論是工作、生活、上課、或是玩樂,人們很容易指責別人沒有洞察力,但卻很少(就算有也是極少數)自問是否有同樣的問題。 事實上,雖然大部分人都以為很了解自己,但通常這種信心並無根據。研究證實,人們的自我評價「多半有實質性和系統性的瑕疵」,在評估自己的表現和能力時,無論是領導能力、開車技巧,或是在課業和工作上的績效,看法往往非常不準確。而且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麼嗎?就是能力最差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最有自信。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眼中的梁木,除了自己以外,在別人看來都是顯而易見的。音痴的大學生休學想當歌手;自吹自擂的老闆讀了很多商業書籍卻還是不稱職的領導人;家長很少花時間陪子女,卻自認為是「年度模範父母」;離過三次婚的婦人認為每一次婚姻的結束都是前任丈夫的錯;或者自以為是軍事天才的上校其實是處於一個連他都難以認清自我的情況。 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其實並非洞察力低落的唯一呈現方式。有時候缺乏明確的價值觀和目標,也會導致不斷做出一些對自己並非最有利的抉擇。有時候未能理解自己對周遭之人的影響,也會讓同事、朋友、家人疏遠而不自知。 你認識的自己V.S.別人眼中的你 假使沒有洞察力就是上述所描述的諸多情況,那麼「具有洞察力」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對這個題目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時,原以為從回答這個問題開始著手似乎是一個簡單明瞭的起點。可是令我錯愕的是,竟然有這麼多矛盾的定義存在。若是洞察力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怎麼可能研發出一種實證方法,幫助大家提高此一能力?於是我和研究小組用數月的時間,參考七百五十多份研究報告,看看會出現什麼模式,結果發現兩個主要的自我覺察類別,分別是內在洞察力與外在洞察力,只不過奇怪的是,這兩者未必相關。 內在洞察力與清楚了解自己有關,是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情感、抱負、理想的環境、模式、反應,以及及對他人的影響。內在洞察力高的人做出的選擇往往與自己真實的一面相符,因此能夠過比較幸福美滿的生活。而缺乏內在洞察力者做事的方式會與真正的成就和快樂產生衝突,像是他們會做一份不稱心的工作,或是維持一段不如意的感情,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外在洞察力是從外界了解自己,亦即知道別人對你的看法。因為有外在洞察力的人可以從別人的觀點正確看到自己,所以能夠建立比較穩固和信任度較高的關係。反之,外在洞察力低的人則與別人對他們的看法脫節,所以聽到別人給他們的回饋(意即如果別人勇敢告訴他們的話)時,經常會大吃一驚。若是情侶,通常等他們聽到這樣的回饋時,愛情多半已經難以挽回。 要真正具有洞察力,就必須了解你對自己、以及別人對你的看法;而且,必須了解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與大多數人所想的迥然不同。倘若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嚇人或是站不住腳的話,好消息是,我的研究已證明,洞察力是種能夠培養的能力,這一點是出人意料的。 自我覺察升級版 上校慘敗的這場戰爭終於在七月三日早上發生。一名先前遭屠殺的偵察兵的同父異母兄弟指揮七百人敵軍大部隊,分成三個大縱隊對上校不堪一擊的堡壘發動突如其來的攻擊。儘管敵軍陣容強大,但是上校確信自己如同上次一樣會打勝仗。 敵軍從森林植被裡開始向他們掃射槍林彈雨,上校的軍隊因為所在位置毫無屏蔽,所以只能從戰壕跳起來朝敵人開火,盲目射擊的結果是沒有打中的居多。就在情況看起來惡劣到無以復加時,滂沱大雨又開始浸濕整個草原,把他們的堡壘變成泥坑,彈藥也全被淋濕報銷。 這場戰役只持續一天,但是上校卻要付出超級慘痛的代價。與敵方僅三十人陣亡相比,他這一方在泥濘浴血草地上的傷亡人數有上百人。七月四日這天,上校投降了,用一種他不會說的語文簽署一份文件。(此舉等於是無意中承認犯下戰爭罪,造成的影響將困擾他數月之久)。 最後的羞辱是上校和他倖存的士兵撤離回鄉時,無力阻攔敵人搜刮駐軍的行李。上校的軍團在僥倖逃脫這場空前的災難之後,被分成十個編制較小的連隊,不願接受降級為上尉的上校因而退伍。 關於這場難堪的戰役,以及對現實有錯覺、無可救藥、該為吃敗仗負責的這名男子,我沒有告訴你的是,那年是一七五四年,地點是大草甸(Great Meadows),就在現今的賓州,而這位上校正是喬治.華盛頓。必需堡戰役不久便演變成「七年戰爭」,英國作家霍瑞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寫道:「維吉尼亞州一個年輕人在美國蠻荒林地發射的子彈(會)使全世界起火燃燒。」這是華盛頓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向敵軍投降。 以華盛頓享有英勇將軍、卓越政治家以及國父的聲譽來說,他二十二歲的菜鳥行為相當令人震驚。但這正是問題的關鍵:雖然他後來成為一個英明內斂、有覺察力的政治家,但一開始卻是輕率魯莽、傲慢、毫無自知之明、自命不凡的人。史學家亞伯特(W. W. Abbott)說:「華盛頓的傳記主要是一個人構建自我的故事。」只要去檢視這個構建的過程,就會發現釵h成左漲菃矬措赯L程是什麼樣子的軌跡。 華盛頓一.○版看不見或不承認自己的缺點,但是華盛頓二.○版卻樂此不疲地要找出這些缺點。「我能忍受聽別人把過失轉嫁給我,或者說出我真正的過失,」他說,「想要有面對真我的勇氣的人都必須這麼做。」華盛頓一.○版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但是華盛頓二.○版「研究『重要決策』的各方面,分析別人怎麼看他的行動」;華盛頓一.○版因為崇高偉大的錯覺而受到重挫,華盛頓二.○版則是以謙遜和更高的理想來調節他的雄心壯志。例如,國會推選他當上總統時,他謙虛的說:「我知道賦予我的任務艱巨無比,我自認有能力去完成……但是我能承諾的是,我會真心實意的完成這個任務。」 重點在於,雖然喬治.華盛頓只有一個,但是還有陶多多其他的人專業人士、家長、教師、學生、藝術家,在自我覺察方面都有類似的轉變。我這三年來研究這樣的「異類」,他們在自我認知方面有奇蹟般的顯著提升,並獲得豐厚的回饋。你在這本書中將會看到他們能激勵人心和具有教育性的故事。

作者資料

塔莎.歐里希(Tasha Eurich)

  擁有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知名的組織心理學家、演說家,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者。   為《赫芬頓郵報》、《企業》雜誌和消費者新聞與財經頻道CNBC.com撰稿,作品也被《富比世》、《快公司》(Fast Company)、福斯商業網,以及其他須經同儕審核的期刊特別報導。   除了被全美信用組織(Trust Across America)評選為「百大思想領袖」,與當今如柯維等知名管理學大師齊名。並榮獲美國管理協會評選為「楷模領袖」,以及名列《丹佛商業期刊》「四十位四十歲以下菁英人士」風雲榜。   在十五年以上的職業生涯中,幫助數以千計的專家藉由提高自我覺察力,進而提升成功率。

基本資料

作者:塔莎.歐里希(Tasha Eurich) 譯者:錢基蓮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人生顧問 出版日期:2018-11-20 ISBN:9789571375809 城邦書號:A2202488 規格:平裝 / 單色印刷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