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翻譯文學
軟禁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本書適用活動
$499輕鬆升級VIP/2本$500!
  • $499輕鬆升級VIP/文筆煉金術,特價7折!

內容簡介

《軟禁》作者 諾亞.葉德林將於2018國際書展期間來台! 2月7日 14:45-15:45新書發表 世貿一館主題廣場 2月7日 19:00-21:00 新書分享 台中東海書苑 2月8日 14:00-15:30 新書分享 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2月9日 14:00-15:00 作品朗讀 世貿一館以色列主題國館 2月9日 17:00-18:00 新書分享 世貿一館以色列主題國館 2月11日 15:30-16:30 新書分享 世貿一館以色列主題國館 ★以色列文壇最高榮譽薩皮爾文學獎2013年得獎作品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推薦 從一個家庭映照出以色列的社會階層, 透視當代猶太人的親子關係、金錢誘惑, 與追求成功的渴望。 巴瑞克.佛格爾是一位失業、剛與妻子分居的失意教授。有天早上醒來時發現驚人消息:他深愛的母親——研究以色列歷史的教授、高雅的藝術品收藏家、數個慈善協會的活躍會員——遭懷疑盜用高達三百四十萬謝克爾(將近三千萬台幣)的公款,而被宣判居家監禁,在佛格爾家位於耶路撒冷的豪宅裡足不出戶。 在深信母親清白的房地產經紀人姊姊和持懷疑態度的精神科醫師弟弟之間;在才剛和他分居、仍出現於家族活動中的妻子;在無情媒體前上演的昔日錯誤與新的侮辱之間……巴瑞克試著要在諸多混亂的現實關係中摸索出方向。 最重要的是,巴瑞克必須重新審視母親的人格。那個原先他以為有絕佳幽默感、敏捷機智、生性追求公平正義的母親去哪裡了?而現在這個被軟禁的女子是誰? 《軟禁》是一部探討親子關係、金錢誘惑、追求成功等面向的社會寫實小說。作者諾亞.葉德林將文字化為一把鋒利的刀,以獨特的行文方式支解所有角色,透視人心的幽微。 好評推薦 葉德林知道如何拿日常互動來解剖,揭露出病灶。這是以色列人的DNA,而葉德林將其轉繞成色彩繽紛、歡樂滿點的黑色幽默。——以色列《新消息報》 《軟禁》是具有挑戰性且風趣詼諧的小說,葉德林是聰明、睿智且不輕易妥協的作家。——IDF Radio 在林林總總的事情當中,一個家庭映照出整個以色列社會階層……是絕對應該立刻入手的小說。——《國土報》開卷版 葉德林提高了以色列文學驚悚小說與戲劇的水平……她模糊了戲劇效果和人身攻擊的界線,呈現出瘋狂錯亂和智慧聰穎只是一線之間。——《以色列郵報》 葉德林的諷刺相當機智又牙尖嘴利,卻又不會不顧心中抒情低語的潛入滲透。葉德林本能的好奇心就投注於此,這種好奇心,也就是優秀散文作家的好奇心,不只是藝術的精湛技巧,而是近似品格美德。——《新消息報》 本書內容引人入勝,以既挖苦又慈悲的方式檢視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這個族群,這個有自己奧妙默契與規矩的社群。——阿隆.西魯(Alon Hilu,以色列作家) 上上之作。清晰、明瞭、出色的口吻,聰明又熱血。葉德林是個天生的說書人,和她同時代的希伯來文學作家必須非常努力才能望其項背。——朵瑞特.拉賓洋(Dorit Rabinyan,以色列作家)

內文試閱

  從外觀看來,房子一如往常:氣勢宏偉、自信滿滿、厚顏無恥地從這座不善施捨的城市分一杯羹。他搜尋著變化的痕跡,但只在鄰居的房子上發現,左鄰右舍似乎對他父母的房子投以輕蔑的眼光。右邊那一棟——艾哈利茲街九號——一直都比班——亞米和埃莉榭瓦的房子高,現在似乎幸災樂禍,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彷彿如此高姿態是理所當然。左邊的房子——五號——似乎在賣弄自己的平實,好像終於可以在較為迷人的鄰居前證明自己的價值。      巴瑞克這輩子第一次希望自己幼時的家可以不要那麼顯眼,可以俯首隱沒在這條古老雅緻的街道中。但這條街實在太窄了,住在那兒感覺像是了不起的成就,彷彿有人精挑細選所有的居民,而每棟宅邸都是如此獨特、如此自負,完全感覺不到它有可能會覺得羞愧。      這些房子品味獨到;它們不會在前廊就擺闊,而是謹慎低調地裝扮自己,幾乎到了簡樸的地步。這條街也夠幸運了,不像其他迷人的小巷街道被新的住戶占領,對那些新住戶來說,錢財不僅是當作背景音樂播放的宜人配樂,而是一種意識型態,只要一名屋主,就能毀了整條街,尤其是在像耶路撒冷這樣的城市。      這棟房子採光充足,總是讓從耶路撒冷濃霧中踏入這棟房子的人感到驚訝。光線也優雅地給屋子裡的陳設打了光:客廳的藝術品(勞森伯格的《德庫寧》),那是埃莉榭瓦堅持從美術館租來的,雖然身為董事會成員的她其實可以免費借出;多人座與單人沙發;鋼琴;地毯。都是老東西,但不顯得過時。白天只有家人在家時,這些家具會在明亮耀眼的光線下閃爍;當夜幕低垂,隨著來客的威脅增加,光線減弱,室內陳設則變得更加優雅,用樸實的面紗罩住其獨特性,恰如其分地顯出這棟房子的主人優雅有教養。      現在房子一片漆黑,有那麼一瞬間,巴瑞克覺得房子簡直荒廢了:在他的想像之外,並沒有那四或五名警察的身影殘留。巴瑞克努力數了好幾回,彷彿在打電動,想辦法區分每名警察,即使他們身著一模一樣的制服,體形也相仿。他企圖讓自己分心,不去想真正的問題,而他後來發現,自己是想記住警察的臉孔,這樣有朝一日,他可以對他們投以不屑的眼光——來來回回在他們家前的小徑走來走去,抱著一箱又一箱的東西,就像那些重播到天荒地老的電視劇裡的條子一樣。      然後他試著想像他母親的辦公室,還有散落在她房子各處的文件,那些都足以稱之為「證據」,就像「警方正從埃莉榭瓦.佛格爾的家裡蒐集證據」。突然之間,他覺得整間房子裡沒有留下一張紙。他想著自己的房子,想著他所有的文件會在哪裡被找到,在心裡繪製出地圖,想像中的路線領著他到電話旁的便條紙,然後到玄關書櫃上那一大疊棄置的退休金計算表與水電瓦斯帳單。但當他想著父母的房子時,絞盡腦汁的結果,就只有冰箱門上一張可悲的紙,或許是孫兒幼稚園畢業典禮的邀請函。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一時之間他很恐懼,好像文件的存在,上面的塗鴉和潦草字跡,可以證明他的父母是偶爾會寫點東西、真實存在的人。而現在,這棟空無一紙的房子以他從未注意到的貧瘠、乾涸狀態包圍住他。      然後,他想起那一牆的書,一大面牆排滿了書櫃,遮住客廳的牆壁,而書櫃已成為這房子的一部分,一點都不顯眼。成堆的紙,數不清的人物、指紋、故事,全都塞在裡面。      現在,站在屋外,他也想起二樓與那些他幾乎不會進去的房間,比如他母親的書房、父親的書房,父親書房曾經是他姊姊的房間。如果房子裡有任何文件的話,最有可能就在那裡。不過,想到那些不熟悉的房間讓他頓時不自在起來,也許是因為現在他得進入屋子裡,一個人進去。      上次他用自己的鑰匙進屋裡是什麼時候的事?或許是多年前他和伊法結束一個月的義大利之行返家之際。他們去學義大利語,當時根本還沒結婚,而他父母那時人在美國,提議讓他們小倆口住下,直到待在巴瑞克和伊法特拉維夫家裡的房客離開。巴瑞克還記得伊法在屋子裡到處瞧,帶著對不是自己父母的好奇和調皮,說著,要是在他們衣櫃抽屜裡找到色情片,不就太猛了。      那一刻他心想,我幹麼做這件事,為什麼是我。突然他覺得叫他的手足來還比較合理,他們的房子都比較豪華,理應扛下這個責任,好像他們就夠格可以在這種房子裡的黑暗中辨識方位。但一分鐘之後,他便想著自己這樣是不是很蠢,像個十五歲小孩一樣抱怨,計較著為什麼不是該別人洗碗。而且,反正,他們的房子規模都不可能比得上父母的房子;還沒比——一打算比較就很不智就已經輸了。      巴瑞克的姊姊黛芙娜和她先生柏亞茲在亞米納達有棟漂亮寬敞的房子,就連艾騰和米卡兒都有間通風、超級時尚的公寓(雖然位在特拉維夫旁的城市雅法)。但這些房子的耶路撒冷風情都減弱了,只不過是母體的微弱回聲。他們的父母埃莉榭瓦和班——亞米對耶路撒冷崇敬有加,熱愛其建築、藝術、質感、天氣。那是純粹的美學崇拜,沒有一絲國族主義的痕跡,當然,因為他們倆原則上都是和平的強烈擁護者。他們以自己對該城市的廣泛認識而自豪,熟知其特性、大小奇聞軼事、建築物,甚至歷史上重大事件發生的庭院和陽台,他們還有一整個書櫃專門放有關耶路撒冷建築與街坊的書籍。大部分的書都由一位知名建築師編纂,他是一位死忠的耶路撒冷人,也是傳說故事的寶庫,更是佛格爾夫妻的密友。他們全心全意熱愛耶路撒冷——在仍是左派份子的前提下極盡所能地愛。      所以,孩子們從沒想過要把父母拖出耶路撒冷,到他們自己不那麼意氣風發的家,除非絕對必要。有一次,就只有那麼一次,黛芙娜四十歲生日時,她先生柏亞茲嘗試打破慣例。當時他的愛還那麼豐沛、令人難以抗拒,婚姻生活嶄新,還不至於臣服於家族規範與慣例之下,所以柏亞茲邀請丈人一家到亞米納達來烤肉。班——亞米出國了,但是埃莉榭瓦赴約前來,表現得很規矩:她是以色列史的教授,也是索羅卡醫院之友、以色列愛樂董事會、以色列博物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她知道如何舉止中規中矩。然而,這個實驗再也沒有重複過,尤其是柏亞茲再也沒發起過,因為在烤肉串端上桌前,他就已經後悔做了這個決定。他告訴黛芙娜和巴瑞克,你們知道嗎,你們的媽媽是這種事情的高手,而黛芙娜和巴瑞克不用問也知道他指的是什麼。      也因如此,遺憾的是,班——亞米和埃莉榭瓦把這起災難加進篇幅逐漸增加的柏亞茲缺點清單中,而高居缺點排行榜的就是他老是過於公開談論金錢,好像金錢是個隨便的東西,就像世界上其他東西一樣。恕我直言,即使你沒有錢,但錢就是錢,尤其是當你不缺錢時。不是每件事都需要說出來。

作者資料

諾亞.葉德林(Noa Yedlin)

以色列人,以小說《軟禁》(House Arrest)榮獲2013年薩皮爾文學獎(Sapir Award,以色列最高榮譽文學獎)。2014年,《國土報》(Haaretz)選定她為「六十六名你應該認識的以色列女性」之一,被視為以色列文學的新秀,前景看好。 在出版小說前,葉德林的兩本諷刺散文選集《You Ask, God Replies》(2005)及《Track Changes》(2010)均得到高度評價;〈The Tyranny of Emotion〉被收錄以色列大學入學語言考試試題中。 葉德林最新的暢銷小說《Stockholm》(2016)目前被改編為電視影集,預計2018年5月於以色列的第二電視台播出。該小說也正被改編為舞台劇,並預計在特拉維夫的貝特雷辛(Beit Lessin)劇院演出。

基本資料

作者:諾亞.葉德林(Noa Yedlin) 譯者:謝儀霏林薇安 出版社:大塊文化 書系:to 出版日期:2018-01-27 ISBN:9789862138625 城邦書號:A1400465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6頁 / 14cm×20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