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暗示效應:讀心術、安慰劑、虛假訊息……揭穿暗示操控感官、信念與生理反應的伎倆,如何進一步形塑身心健康與社會認同
-
人類如何學習語言?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探索嬰兒到成人的語言能力躍進之謎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式
-
無限可能的卵:從生命起源到人類誕生,與生命共同演化的卵
-
Size決定世界:從動物心臟到飛機座椅,電視與油輪尺寸,從生物學到經濟學,一場關於萬物大小、比例、分布的思辨之旅
-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
為什麼E=mc2?看懂相對論的第一本書
-
時間的起源:史蒂芬.霍金的最終理論
-
圖解機率‧統計【暢銷修訂版】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第一本詳載臺灣淡水魚鮮
【習性】x【生態】x【棲地】x【捕釣】x【養殖】x【美味】
兼具實用與趣味的魚百科!
【為什麼要認識&了解臺灣淡水魚?】
在吃垮海洋之前,我們有更好的選擇——臺灣淡水魚!
臺灣是海島國家,有豐富的魚產海鮮,住在海島臺灣,理所當然經常吃附近海域的魚,因此締造臺灣豐富的海鮮文化傳統。魚肉含有豐富蛋白質、胺基酸、魚油(DHA及EPA)、多種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營養肉品。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海魚比較鮮美,多數人也偏好吃海魚,但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吃魚鮮反而變成一件破壞生態之事。加上越大型的海魚重金屬含量越高,聰明選擇淡水魚+正確的烹調手法,淡水魚的美味一點也不輸給海水魚!
本書以為吃淡水魚的文化,搭上綠地球、有機環保概念,除了一樣能滿足人民對於吃魚獲得健康的希望與需求,還能夠讓四周的大海有喘息的機會。另外,書中提及大量臺灣早年與淡水魚相關的俚語與趣談,更能一窺當時庶民生活的情景與餐桌風景,其中珍貴的進補文化與一些幾近失傳的飲食傳統,也能喚回年輕一輩的記憶,並值得推廣與傳承!
【本書特色】
◎書中融合大量臺灣早期常民生活飲食相關的俚語與趣談,吃美味也長知識。
◎呈現淡水魚鮮的豐富樣貌,以及多樣的飲食文化內涵,扭轉人們以為海鮮才是正統的想法。
◎認識魚,吃對魚,書中將淡水魚分為補品、珍品以及普品。
.補品章收錄各種有著悠久傳統,當做進補藥引的魚種,將祖輩的記憶呈現在大家面前。
.珍品則介紹各種美味珍饈,屬於內行人才知道、吃過的稀奇種類。
.普品為普通的食用魚種,但讓讀者知道怎樣才能吃出門道!
目錄
《第一章》台灣淡水魚百科
(一)臺灣人食用淡水魚的歷史悠久
(二)現代化物流,讓淡水魚更鮮
(三)淡水魚vs.有機綠色養殖趨勢
《第二章》補品
01.鱸鰻 02.白鰻 03.鲶魚 04.黃鱔
05.鯽魚 06.鱧魚 07.泰國土虱
《第三章》珍品
08.筍殼魚 09.曲腰魚 10.泥鰍 11.苦花
12.石斑 13.餐鰷 14.溪哥
《第四章》普品
15.大頭鰱 16.青魚 17.草魚 18.鯉魚 19.土鯪魚 20.虹鱒
21香魚 22吳郭魚 23.紅線鱧 24.武昌魚 25.紅魔鬼
《附錄》其他河鮮
01. 牛蛙 02.虎皮蛙 03.鼈
04.毛蟹、清毛蟹、大閘蟹、字紋弓蟹
05.黑殼蝦、過山蝦、泰國蝦
06.蜆、蚌、田螺
作者資料
李嘉亮
民國46年生,國小五年級迷上釣魚,高二投釣魚稿倖得採用,從此立志當作家,棄學業不顧,瘋狂購讀養殖、漁業、生態等相關中、日、英文書籍,行萬里路走遍全臺灣增長閱歷,夯實寫作基礎持續至今。現為自由作家,相關著作曾獲金鼎獎、中時開卷美好生活獎。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