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動物
聆聽虎鯨之聲──鯨豚研究奠基者的追鯨紀實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聆聽虎鯨之聲──鯨豚研究奠基者的追鯨紀實

  • 作者:艾利希.霍伊特(Erich Hoyt)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2025-11-19
  • 定價:600元
  • 優惠價:79折 474元
  • 書虫VIP價:474元,贈紅利2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45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聆聽虎鯨之聲,等於聆聽牠們的生活、生存和生命。 你是否看過虎鯨捕獵時,集體衝刺,用撳起的巨浪將浮冰擊碎、將海豹等獵物逼下水底的影片?是否看過他們向人類贈送「禮物」,表達善意的紀錄?令人好奇的是,這種別名「殺人鯨」、海洋食物鏈中最頂層的掠食者,到底是怎樣在廣闊的海洋中互相合作、睡眠、玩耍、狩獵,維持自己的家庭?人類又是如何開展與他們的接觸,吸引牠們接近交流? 答案是聲音! 你或許不太可能親身追蹤、觀察虎鯨,但透過本書,我們可以從作者的親身經歷,看到他如何以音效師的身分加入前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沿岸的考察隊,拍攝史上第一支關於野生虎鯨的紀錄片。我們將從零開始探索,從零星的目擊、收集不同地區居民與虎鯨的故事,到逐漸學會辨識不同的虎鯨家族。 作者開創性地運用水下麥克風,嘗試捕捉並解讀鯨群間獨特的「方言」。一開始,作者對虎鯨一無所知,從努力找尋虎鯨蹤跡的期待,到被陌生的虎鯨群逼近、在恐懼和虎鯨掀起的波濤間繼續拍攝,再嘗試以聲音和虎鯨交流,這段冒險充滿未知與發現,更是一段從陌生到相知、超越物種和個體的愛的見證。本書作者艾利希‧霍伊特以親身見聞,用追鯨路上的風雨和感動,向我們介紹這個不為人所熟悉的虎鯨世界。 透過作者生動的日誌紀實,重現了當年那段充滿熱情的時光。世界首批團隊觀察並記錄下虎鯨群體睡眠、玩耍、合作狩獵,以及在特定「磨石海灘」進行神祕摩擦儀式等複雜行為習性,破解了不同鯨群各自獨特的「方言」。且藉著增補的資料,得以追蹤50年間各個鯨群的生老病死,留下了虎鯨寶貴的傳承紀錄。 這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或冒險故事,更是一份深刻的調查報導。作者深入探討了各個地區的人類與虎鯨的互動歷史,揭露了圈養產業背後的殘酷真相,詳細記述了「莫比多娃」、「奇莫」等早期被捕虎鯨的悲慘命運,以及圈養環境對虎鯨身心造成的扭曲與痛苦。 隨著研究的深入,本書也轉化為一份強而有力的保育宣言。作者耳聞目睹虎鯨面臨的各種威脅,包括過度捕撈、海洋污染,以及棲地破壞之後,親身投入長達十年的奮鬥,成功促成全球第一個虎鯨生態保護區的建立。 《聆聽虎鯨之聲》是一部結合了冒險日誌、調查研究與感人故事的經典之作。本書將徹底改變大眾對「殺人鯨」的看法,帶我們認識一個充滿智慧、情感與家族牽絆的虎鯨世界。

目錄

鳴 謝 緒 論 序 曲 第一部:第一年夏天 第二部:入秋轉冬 第三部:次年夏天 第四部:第三年夏天 第五部:後來那些年 尾 聲 附 錄 延伸閱讀

延伸內容

「極其出色⋯⋯一個精彩的冒險故事⋯⋯本年度最棒的自然類書籍之一。」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New York) 「霍伊特對虎鯨那份熱切的親密感,讓他的記述無論在科學性或文學性上都極具說服力。他以優雅、洞察力、機智與能滿足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全面性,記錄了他的冒險與發現。」 ──《發現》雜誌(Discover, New York) 「這是一本難得的、真實描寫野生動物的書籍。」 ──尼古拉·庭伯根(Niko Tinbergen),諾貝爾獎得主 「一本極具個人風格的著作⋯⋯書中將科學、政治與歷史細節編織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附錄詳盡,書目豐富。誠摯推薦。」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是一本寫作精良、內容平衡的著作……故事中穿插著我們目前對於虎鯨攻擊、進食行為和聽力敏銳度的精闢總結。除了地圖和照片之外,還有8個註解詳盡的附錄和14頁的參考書目,使其成為一份重要的科學參考資料。」 ──愛德華·米契爾(Edward Mitchell),北極生物站,刊於《加拿大地理雜誌》(Canadian Geographic) 「艾利希·霍伊特的這本書是認識世界上最迷人、最富魅力的動物之一的絕佳入門。他將自己在英屬哥倫比亞海岸與虎鯨的精彩冒險故事,與大量關於其行為和自然歷史的事實巧妙結合,創造出最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 ──彼得·史考特爵士(Sir Peter Scott),世界自然基金會創辦人 「如果只能從虎鯨相關的書中選一本,這就是唯一的選擇」 ──Amazon讀者
後記(摘錄) 早在一九八一年,本書初版即將發行前,我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我們希望未來多年還能再回來探望虎鯨朋友:虎鯨的壽命很長,也許有一天我們甚至能帶著孩子回來認識相同的虎鯨家族。我當時並不知道,我在一九七三年首趟虎鯨之旅就愛上的這些虎鯨,有好幾隻竟然四十多年後都還在。 要說虎鯨有什麼特質值得人類學習,那一定是彼此和睦相處。還有家族的重要。我環顧船上。我的四個孩子各自在拍照、發問,或者興奮交談。他們跟著我在冰島出海賞鯨過,但這是他們初次見到這些我無比熟悉的虎鯨。第一次見到茲提卡和A群族大家庭,聽聞這些虎鯨有悠久豐富的歷史,且與他們的父親、朋友、同事,乃至與過去數十年來接觸過北方群落的眾多人們共有許多回憶,他們該會有怎樣的心情,我只能夠想像。 對虎鯨來說,這一天就像夏日野餐,供應豐盛的鮭魚,可以趁機休息放鬆、享受夏天和煦的風,看著幼崽嬉鬧玩耍,感受家人和鯨群成員的陪伴。同時,我們人類在吉庫米號上也與此相仿。 家族的重要。三十年前,我曾帶著我媽媽跟巴洛曼一起出海看虎鯨。途中幾度經歷不小的風浪,但我媽媽膽子很大,波濤洶湧反而激發她的冒險精神。幾年後,八十八歲的她老人家報名了阿拉斯加賞鯨遊輪之旅,行程包括乘坐直升機拍攝冰河。我的孩子散居在世界各地工作,遠渡重洋探索偏遠島嶼,接受各種挑戰。同時,我在堪察加的俄羅斯同事也不再是學生了,有的人也正成家立業。這當中有一種延續感,像是把對虎鯨的關心,把對生態系、對海洋的責任交棒給下一代。未來幾十年,這肯定會是一場坎坷的硬仗,但在這一天,有茲提卡帶著她的家人陪伴在側,一切似乎都恰如其分。 今日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只需要幾次點擊,就能判讀居留型虎鯨、遷徙型畢氏虎鯨、遠洋型虎鯨的鯨群狀態,不像一九七三年,我們對這些鯨群幾乎一無所知。回到當時,研究人員必須組織探險隊伍、實際在當地住上幾年,堅持反覆接觸每個鯨群,才可能拍到鯨群成員的照片,評估鯨群狀態。事實上也得歸功於有這些遍及各大洋域和內海、涵蓋虎鯨和其它鯨魚族群的鑑定照片、水下錄音、基因樣本和汙染物樣本資料庫,今日才有助於研究者監測族群動向、判定鯨魚的總體健康狀態及出生死亡率,提出愈來愈專門的科學問題。 常有人問我還想不想再度接近虎鯨,與虎鯨溝通交流,更深入瞭解他們。從很多方面來看,能不能再更接近虎鯨好像已經不太重要了,甚至對虎鯨稍嫌不敬。利用合成器和吹口哨與虎鯨交換聲音,在當年作為起點似乎不壞。但我對溝通交流的想法已有所改變。我現在明白,溝通可以是單純安靜陪伴在側,不張揚、不引起注目,透過傾聽瞭解怎麼做才能幫助虎鯨,維護他們的健康與生存──把他們當作朋友,尊重他們、宣揚他們。比起直接與虎鯨對話,我和我的許多同事在傾聽之後,選擇努力嘗試代替他們發聲。當然,我依然對虎鯨深感好奇,依然希望更瞭解他們。 但,假如海洋不再適合生物生存,這一切都將失去意義。因此在尊重虎鯨及其它鯨魚朋友的生命,努力認識他們的同時,重點終歸還是得回到這件事:為了確保虎鯨的鯨群、族群、生態型,乃至整個物種就算時而面臨威脅還是能生存下來,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及維護海洋的健康。海洋就是他們的家。

作者資料

海洋生物學家、作家,遠東俄羅斯虎鯨長期研究計畫(FEROP)創辦人、IUCN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區任務小組聯合主席。畢生致力於研究鯨豚,足跡遍布全球逾60國。著有26本著作及逾700篇相關論文、文章,透過寫作探索動物與海洋的奧祕,為野生動物發聲,並積極參與保育行動,期盼以永續方式塑造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基本資料

作者:艾利希.霍伊特(Erich Hoyt) 譯者:韓絜光 出版社:大家出版 書系:better 出版日期:2025-11-19 ISBN:9786267561683 城邦書號:A1230184 規格:平裝 / 部分彩色 / 416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