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這世界還不好嗎?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黑色幽默文學大師 當代最重要的作家馮內果獻給畢業生的人生建言 謝謝你們。當你們成為有見識、有理性、有能力的人之後,已經將這個世界變得比你們到來以前更美好。 ——馮內果 馮內果的建言中沒有謊言,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誠實的作家 當代最重要的美國作家之一馮內果,也是知名的畢業典禮演說者。馮內果始終沒有取得大學學位,因此他對任何一屆大四畢業生所說的話當中,總會帶著歡喜與些許嘲諷,流露出一個沒有機會體會這種成就滋味的人的心情。 馮內果認為:「作家最首要的職責就是教導。」他所有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重點,除了傳達給向他請益的讀者外,也總會在演說時提出來教誨畢業生。他經常公開自稱人道主義者,有時候會在演說上提到:「我叔叔艾利克斯,他現在人在天堂了。他覺得人類很討厭的一點就是幾乎不會注意到自己的快樂。他自己就會盡可能在愉快的時候大聲說出來。有時候,夏天在蘋果樹下乘涼喝檸檬汁時,艾利克斯叔叔可能會突然打斷談話說:『如果這世界不好,什麼才叫好?』」他風趣中不失深度,並以這樣的風格與精神對畢業生演說。 本書由同儕小說家兼好友丹.魏克菲選錄寫序並選編九篇馮內果的演說稿,其中有七篇在大學發表,一篇向印第安納公民自由聯盟發表,一篇則是在領取桑德堡獎時發表。在每一場演說中,馮內果會特意找出極少數幾個值得一提的話題,並以閒話家常的口吻述說,沒有壓迫、自負或伶牙俐齒,而是風趣、嚴肅又歡喜。

目錄

序   一、 如何賺錢並找到愛 二、 給畢業在即的女性的忠告(所有男性都應該知道!) 三、 如何得到大多數億萬富翁沒有的東西 四、 為何你們無法阻止我說湯瑪斯.傑佛遜的壞話 五、 音樂如何矯治我們的弊病(而且還不少) 六、 如果你從未上過大學,不要絕望 七、 美國原住民的「鬼舞」和引領立體畫派的法國畫家之間有何共通點 八、 我怎麼從一個老師那裡得知藝術家在做什麼 九、 別忘記自己來自何處

序跋

主編序
  一九六九年出版小說《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 Five)而享譽全球之後,馮內果便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畢業典禮演說來賓之一。其實對於六○年代那些渴望以新方式看待世界、替代現狀的年輕人而言,早在出版這本初期暢銷書之前,馮內果就已經是他們的地下英雄。甚至在他尚未因《第五號屠宰場》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之前,他的《貓的搖籃》(Cat’sCradle)與《泰坦星的海妖》(The Sirens of Titan)等早期小說平裝本,便已在大學生之間交相傳閱,被翻得破破爛爛。一九五○年代,馮內果開始在幾家頗受歡迎的週刊,諸如《科利爾》(Collier’s)和《週六晚郵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發表短篇小說,從那時起他的作品就很能打動年輕人,而這股魅力始終不曾消退。全美各地的高中大學都會教授他的小說、短文與短篇故事,誠如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蕭恩.歐康諾教授所說:「要讓現在的學生讀厄普代克(John Updike, 1932-2009)和貝婁(Saul Bellow, 1915-2005)已經很困難,但他們仍喜愛馮內果。」   出乎馮內果自己意外也令他感到懊惱的是,(說來諷刺)他分明是個「反反文化」的人,卻被擁立為六○年代年輕人的「代言人」兼反文化英雄。他在《君子》雜誌(Esquire)裡一篇名為〈是的,我們沒有涅槃〉的文章中,諷刺四處輕易許諾內心平靜與世界和平的瑪哈禮希.瑪赫西.優濟(Maharishi Mahesh Yogi, 1918-2008)。當修禪等東方冥想法蔚為風潮之際,馮內果主張我們西方有屬於自己的方法,同樣可以減緩心跳速度,讓心境平和,這個方法就是「閱讀短篇小說」,他稱之為「佛教式小歇」。然而,他並不像當代某些大人認為年輕人的文化一無可取。他曾經寫過「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讓人更加喜愛生命」,當被問到是否有誰做到了,他回答說:「有,披頭四就做到了。」   他也深愛藍調和爵士樂。他給一位與他友好的文學評論家的信中寫道:「我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度過的童年期間,當地的爵士樂手讓我感到興奮又快樂。」   他認為毒品起不了這樣的作用。在這本選集中的某篇演說裡,他告訴聽眾:「對於海洛英、古柯鹼、迷幻藥LSD等等,我一向很膽小。我確實和『死之華』合唱團(Grateful Dead)的傑瑞.賈西亞(Jerry Garcia, 1942-1995)抽過一根大麻菸,純粹只是為了交際應酬。抽完以後好像沒什麼感覺,不管是好是壞,所以後來再也沒有碰過。」   幾乎不像嬉皮會說的話。作家雷蒙. 夢果(Raymond Mungo, 1946-)是當時最出名的嬉皮之一,他邀請我和馮內果去參觀他在佛蒙特州布雷托波羅(Brattleboro)創辦的共同村,後來在他的回憶錄《全損農場》(Total Loss Farm)也曾提及。他告訴我們,他與友人之所以想創立共同村並學習以簡單的方式「靠土地生活」,就是因為「我們想成為地球上最後一群人」。馮內果說:「這種希望會不會有點狂妄?」   馮內果的談話與寫作當中,總會出現一些直截了當的詞句,是大家沒有說出口的心裡話,他會說出想法表達內在感覺,而這些想法會撼動原有的成見,讓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就是那個指出房間裡有大象、看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人。   一九七○年接待我和馮內果參觀共同村的那個夢果,最近讀了我剛剛編輯完的馮內果書信集,給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說道:「無論從前或現在,馮內果都是重要作家,等我們全都作古之後,他的作品仍會繼續流傳」。二○○五年,馮內果上強.史都華(Jon Stewart)主持的〈每日秀〉(The Daily Show)節目向他新一代的書迷引介新書《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直到今日,他的短篇小說《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依然是高中的教材,也依然能感動青少年。   馮內果不會為了迎合讀者而寫得膚淺,也不會試圖賣弄智慧讓人一頭霧水。他風趣中不失深度,而且就是用這樣的風格與精神對畢業生演說。他並未因為他們年輕,而將他們視為不同的、較低等的族類,他向來鄙視將一整個世代概化的言論。他曾經對某一群畢業生說:「……有些人想讓我們以為我們分屬於不同世代,就像愛斯基摩人和澳洲原住民那麼不同,其實不然。就時間上而言,我們是那麼地接近,甚至應該視彼此為兄弟姊妹……每當孩子向我抱怨地球如何如何,我都會說:『閉嘴!我自己也才剛來不久。』」(馮內果有三名親生子女,另外又領養了四個,其中包括與第二任妻子吉兒.克雷曼茲﹝Jill Krementz, 1940-〕所生的么女莉莉。)   儘管是熱門的畢業典禮演說來賓,馮內果本身卻從未取得大學文憑。第二次大戰時,他離開康乃爾大學去從軍,軍方送他進巴特勒大學(Butler University)修細菌學,又到卡內基技術學校(Carnegie Tech)與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修機械工程,然後將他分派至步兵師,並給他一把步槍。在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中,他擔任一○六步兵師的先遣偵察兵,遭德軍俘虜後被送往德勒斯登戰俘營。德勒斯登受到轟炸之際,他因為躲在一個名叫「第五號屠宰場」的地下肉類儲藏室而逃過一劫。戰後返家,他又到芝加哥大學研讀人類學,專攻「美國軍人權利法案」,並在芝城新聞社(Chicago News Bureau)當記者。雖然修完了碩士學位的所有學分,他提出的論文題目卻被否決了,他只得轉而接受奇異公司的公關工作。數年後他成名了,該校才頒給他一個榮譽學位。   「事情就是這樣……」   馮內果直到四十七歲才成為知名作家。在此之前他拚命苦撐,勉勉強強養活一大家子─不只有妻子和他們自己的三個小孩,還有他姊姊留下的三個孩子;他姊姊死於癌症,享年四十一歲,而就在她去世前一天,丈夫也在通勤火車墜橋的意外中喪生。為五○年代暢銷週刊撰寫短篇小說的酬勞,讓馮內果得以辭去奇異公司的工作,但隨著電視的出現,這些雜誌社陸續倒閉,使得他幾乎三餐難以為繼。他未能說服襯衫公司接受他發想的新式蝴蝶領結,想設計新的桌上遊戲也沒能成功,代理銷售的紳寶汽車當時在國內幾乎還鮮為人知,汽車生意失敗後便通勤到波士頓為一家廣告公司寫文案;他去應徵鱈魚角社區大學(Cape Cod community college)的英語教職遭拒,後來到一家專收問題少年的學校任教,又沒能申請到古根漢獎學金,儘管一路坎坷卻始終筆耕不綴。他於二○○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歲,臨終前依然還在寫。   年輕人若來徵詢他的建議,他不會傳授一夕成名的廉價公式,也不會說一些不切實際的陳腔濫調。   畢業典禮的演說者多半都會準備一篇固定講稿,只將校名加以更動,馮內果卻不然,他會帶來全新內容,會想出新的觀點、新的故事、新的詼諧妙語與發人省思的新刺激。然而,也有某些主題他格外重視,會想方設法穿插入絕大多數的演說中,例如感念師恩,例如要留意並珍惜日常生活中美好的片段時刻,就像他叔叔艾利克斯(Alex Vonnegut, 1888-1975)教他的,要不時停下來告訴自己:「如果這世界不好,什麼才叫好?」他傳遞給畢業生的訊息絕不只有美好與光明,一定都還包括他對於地球毀滅的絕望、他對於政客為了保障自己老年的地位而將人民送上戰場的不齒,還有我們對龐大家族與成年禮的需求,這是昔日社會的力量來源,而今日我們的社會也正是因為少了這些才災禍不斷。

作者資料

馮內果(Kurt Vonnegut)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波里斯市,曾在芝加哥及田納西的大學就讀,畢業後開始為雜誌社撰寫短篇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遭德軍俘虜,親身經歷德勒斯登大轟炸,此一經驗成為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的故事背景。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 一九六三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一九六九年《第五號屠宰場》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和豐富的想像力最為人推崇。正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所言: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著作包括《泰坦星的海妖》、《貓的搖籃》、《冠軍的早餐》、《藍鬍子》等十多部。另有出版自傳作品《聖棕樹節》,以及由丹.魏克菲(Dan Walkefield)主編的馮內果演講辭《這世界還不好嗎?》。 相關著作:《第五號屠宰場(全新中譯本)》

丹.魏克菲

馮內果多年友人,曾編輯他的書信集《Kurt Vonnegut: Letters》並為之作序。魏克菲寫過回憶錄《New York in the Fifties and Returning: A Spiritual Journey》。他的小說《青春迷航》(Going All the Way)被改拍為電影,由班.艾佛列克主演。魏克菲還創作了NBC黃金時段影集《James at 15》。他目前定居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

基本資料

作者:馮內果(Kurt Vonnegut)丹.魏克菲 譯者:顏湘如 出版社:麥田 書系:馮內果作品集 出版日期:2016-01-26 ISBN:9789863443070 城邦書號:RN1121 規格:平裝 / 雙色 / 136頁 / 14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