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目錄
延伸內容

編輯推薦——本篇收錄於第522期城邦讀饗報,立即閱讀更多內容!GO
◎文/貓頭鷹編輯 張瑞芳
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兩位作者用文字對話,他們結合彼此專長,精彩地推理出一個個有趣的地名由來。
從地圖找線索,從文獻發現答案,交叉比對,網羅各種語言發音與字義,原住民語、閩南語、客家語、印尼語、日語、荷蘭與、西班牙語、北京官話......。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很可能會自然地納入新的知識,發現新的觀點。
這些簡單卻生動的文字,是來自作者之一曹銘宗先生多年的記者、導遊背景所鍛鍊的敘事功力。而能在前人無法察覺之處找到線索、發覺答案,則來自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老師的深厚功力。
因此,這本書不僅找出地名來由,不只發掘出我們生長土地的歷史,還帶領讀者──不論是具有歷史背景或是門外漢,都能體驗到有趣的歷史考證方法。與作者一起在文獻地圖裡找線索,推理一座島嶼上的地名真相。
立即訂閱城邦讀饗報!GO
型男老總私讀小碎念——全文收錄於第527期城邦讀饗報,立即閱讀更多內容!GO
作者資料
翁佳音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南天書局)、《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等書。
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台灣史新聞》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