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X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 作者:冀劍制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9-08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折 23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37元,贈紅利1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2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思考究竟是什麼?怎麼想才是好的思考?要如何學習? 本書帶你踏上思考成長之旅,學科成績突飛猛進,人際關係同步升級。 會思考、有行動、能實踐,真正解決問題,展翅高飛! 「窗外的風景真好!」這是在思考嗎?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就出國唸書;如果我出國唸書,我就有一百萬?」這句話的邏輯哪裡有問題? 填選志願、上街購物、交男女朋友的正確答案在哪裡? 你能辨識謬誤、有懷疑精神、會逆向思考嗎? 什麼又是主動性思考、創造性思考、有智慧的思考? 每個人都有思考能力,只是好壞大不同。讓哲學實踐者冀劍制老師,36堂思考課教你培養對於思考的鑑賞力,練習邏輯思考、糾舉各式各樣的謬誤、改變單向思考的習性,認識重要的思考型態,從初階到進階,思考能力進化升級,快速起飛。 我們都知道思考能力很重要,如果能從學生時代就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在學校、職場上能有優異表現,面對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甚至是社會上各種似是而非的論調,都能運用智慧的思考,找到解決方案,並建立自己的想法,不盲目從眾。 從學生時期開始,以提升思考能力為重要目標之一,應是老師、家長樂見,學生一生受益匪淺,且有助於振興國力的一件事。問題是,莘莘學子知道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鑑賞力分辨何謂好的思考嗎?學校曾否指導過具體有效的自我學習方法?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取得刺激與啟發的養分? 有鑑於此,哲學博士冀劍制老師,從學生的需求與能力出發,引導改變以往直覺或未經檢視的思考模式,培養學生重視思考、樂於思考、主動思考的習慣,幫助擴展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及早奠定獨立思考的基礎。 全書提出36則提升思考能力方法。內容分為五大部分:1.培養思考的鑑賞能力;2.練習邏輯思考、謬誤辨識、逆向思考;3.學習智慧的思考;4.提升思考能力的基本功;5.從初階到進階,思考能力的升級進化。 每篇均從實例或小故事切入,介紹相關思考概念與應用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各面向,如學科學習、校園與家庭、認識自我與人際關係、休閒娛樂、未來規劃等。一書在手,開啟思考成長之旅,展翅高飛。 【本書特色】 ◎解答三大問題:1.思考究竟是什麼?2.怎麼想才是好的思考?3.如何學習? ◎解說重要的思考型態 ◎提供自我學習的方法 ◎幫助了解如何自我評價,以及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好的思考能力 ◎從實例、經驗、故事切入,融合生活各個面向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培養思考的鑑賞能力 1 KTV高歌沒有掌聲,都怪別人不會欣賞? 先有鑑賞力,才有學習力 2 我在思考:「窗外的風景真好!」真的嗎? 揭開思考的真面目 3 你能分辨誰說真話,誰說假話嗎? 掌握思考的核心能力 4 填志願、購物、交男女朋友,正確答案在哪裡? 最重要的一項思考能力 5 學習思考就像騎腳踏車,練習才能進步 尋找正確答案的思考 vs. 尋找最合理答案的思考 6成功,思考正確;失敗,就是思考錯誤? 運用鑑賞力,評價思考的壞習慣 第二篇 練習邏輯思考、謬誤辨識、逆向思考 7 志玲姐姐的推理闖關 邏輯思考的前提、結論、與有效論證 8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就出國唸書;如果我出國唸書,我就有一百萬? 應用邏輯法則的思考 9 下定決心學好英文,你會怎麼思考? 雙刀論證的邏輯 10 萬能的神製造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讓錯誤思考現形的批判性思考 11 白馬不是馬,會是什麼東西? 歧義的謬誤與謬誤的應用 12 今年夏天熱爆了,冬天一定很冷? 以偏概全的謬誤辨識 13因為他們很小氣,所以不買……? 看清楚各種思考謬誤的路標 14 速食店對社會有益還是無益? 常見的麥當勞謬誤 15 會唸書與不會唸書的學生都不需要寫作業? 掌握邏輯與批判性思考之後 16 好朋友鍛鍊你偵測謬誤的敏感神經 主動發現問題的懷疑精神 17 偶像不符合心中美好形象,誰能忍受? 打通反向思考通道的逆向思考 18 你的思考有問題,犯了小學生都知道的謬誤! 謬誤、批判性思考、與人際關係 第三篇 學習智慧的思考 19 趕時間的商人、生病老太太、夢中情人,怎麼選擇? 智慧的思考幫你在困局中發現出路 20又「防風」又「透氣」的衣服不可能存在? 擺脫僵化的智慧型思考 21 丈夫考不上公務員,妻子真命苦? 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2 小愛為什麼討厭同學小田? 返回問題根源的深度思考 23 自己選題目的文章最難寫啦! 發展獨立思考與主動性思考的能力 24 茶壺倒出什麼最有創意? 創造性思考讓好點子不斷浮現 25 挑戰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 在不確定性的問題中尋找最大合理性的哲學思考 第四篇 提升思考能力的基本功r 26 男女朋友吵架是無解還是沒想出辦法? 如果你有思考力會怎樣? 27 想法被人否定時,只會生氣 如果你沒有思考力會怎樣? 28 四百公尺賽跑吃力又有壓力,放棄還是堅持? 有助於學習思考的信念 29 「帥」如何戰勝對手的「將」「車」「馬」「包」? 有助於發現解答的信念 第五篇 從初階到進階,思考能力的升級進化 30 是「大膽假設」還是「亂下結論」? 不知道如何思考該怎麼辦? 31 是「個人主觀情緒」還是「客觀論證」? 人人都會面臨的單向思考障礙 32 認真喝咖啡、看電視、閱讀文章 如何養成好的思考習慣? 33 擔任班級幹部、辦活動或旅遊,訓練創意腦 如何讓思考力更上一層樓? 34 寫申論題、作文、研究報告或口試時,幫自己加分 如何展現個人的說服力? 35 讀、看、想,在生活中行動 思考力進化的八大訣竅 36 外星人是否會侵略地球? 一則有趣的思考範例

內文試閱

前言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雖然我一直鼓勵眾人多思考,想愈多愈好、想愈久愈好。但我不否認有時真的會有想太多的情況。尤其對於不該思考的事情,就可能愈想愈糟。   舉例來說,到餐廳點餐時,本來想點A餐,後來想到上次吃過了,或是其他同行的人點了,於是換成B餐。等到餐點來了,總覺得別人的比較好吃。我想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針對想吃的東西,憑直覺比較可靠,想愈多就錯愈多。除非有健康、瘦身之類的顧慮,否則就別多想了。另一種想太多的情況則是想錯了方向,愈弄愈糊塗。   「思考」和「想太多」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一個是在解決問題,另一個是在製造問題。當我們遇見困難,思考可以協助我們找出好的解決方法,但如果想太多,只會製造更多的困擾。   但「製造問題」不一定都是壞事,這要看這個被製造的問題有沒有價值,如果沒有價值,那就是名符其實的「想太多」,像是點了一盤自己根本不想吃的東西,製造了一個根本沒必要的困擾。但如果製造的問題是有價值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在人類思想史上,製造最多問題的哲學家大概可以算是笛卡兒。笛卡兒懷疑東、懷疑西,針對看見的所有事物都要懷疑,甚至對於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也要懷疑,這真的製造了大麻煩。但這樣的懷疑有價值嗎?如果只是懷疑,自然沒什麼價值,想太多了,沒事給自己找麻煩!   然而,笛卡兒在懷疑一切之後,開始尋找知識的根基,想要挖掘出一種「無法懷疑而且絕對不會錯的知識」,作為一切知識的基礎,這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這個思路,開創了許多新的哲學,讓我們對知識的建構有了更深入的反思,有助於我們找出更合理的知識理論。有了這個價值,自然就不算是想太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覺得自己或是別人「想太多」,那是因為想要思考的問題,並沒有正確的答案,既然沒有正確答案,無論怎麼想,都不會有結果,為何要浪費力氣思考呢?   事實上,針對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不同的思路之間還是可以比較的,它們有著不同的合理性,當我們學會如何評估這些思考的合理程度,就能找到一個最合理的解答,選擇它,會有最高的獲勝機會。這樣的思考,當然是有價值的。而學習思考,就是要把這樣的價值找出來,成為一種能力,用它來引領我們的人生。   當眾人都具備這個能力,社會就改以理性為主導,朝向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2 我在思考:「窗外的風景真好!」真的嗎? 揭開思考的真面目   很多人都說,「思考很重要。」然而,到底是什麼東西很重要?我們所強調的思考究竟是什麼呢? 誰有在思考?誰沒在思考?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主要因素在於思考有很多種類,像是邏輯思考、創造性思考、最佳策略的思考、跳脫框架的思考、批判性思考、甚至關於智慧的思考方式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先從反面來想,試著回答,「什麼不算是思考?」這個問題會比較簡單一點。從一個生活實例開始,試著想想,在下面的敘述中,誰有在思考,以及誰沒在思考?   有一天,甲、乙、丙、丁,四人相約在山區一家咖啡店裡聚餐。甲看著報紙演藝版,想著「如果我是個大明星,那該有多好啊?」乙則看著眼前一片美景,陶醉在秋意濃濃的晚風中,想到很多過去美好的回憶。而丙正在觀察店裡其他的客人,有正在補妝的(✽想著:「補妝給誰看啊?」✽)也有正在打電話談生意的(✽想著:「來這裡還談什麼生意,真沒情趣!」✽)這時,丁正想著線上遊戲裡的法師角色,該如何讓他的戰力提升。   以上四人,哪些人有在思考呢?   答案是只有丁可能在思考,其他應該都沒在思考。因為,空想不是思考、回憶不是思考、發呆或是漫無目的的胡思亂想也不算是思考。而丁可能正認真地想要藉由他所知道的各種關於法師特質以及戰力提升的資訊,得出一個有目的(最能提升法師戰力方式)的結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思考。不管他思考的問題有沒有意義和價值,這種大腦運作過程,才能算是思考。 思考的兩大特點:有組織、有目的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思考的兩大特點:「有組織」以及「有目的」。藉由組成一些基本思考素材,企圖得出一個思考的成果。   舉例來說,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透過思考,藉由組織與連結已知的各種資訊,像是關於困難的起源、性質,做一個通盤的瞭解,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整個資訊運作的過程,就是思考;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思考的目的。   再舉例來說,許多人常常會忘東忘西,重要的事情沒去做,導致不良後果。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大多數人只會抱怨自己為什麼又忘了、後悔為什麼自己的記性不好,或是乾脆養成一個算了的心境,什麼都無所謂。得出這些結論的想法,都不算是「思考」。因為並沒有先好好組織已知的資訊,尋找解決的方法。   「思考」要我們先放下情緒,運用理智去想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如果思考的目的是期待不要再繼續發生,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呢?於是我們暫時不抱怨、不生氣、不後悔、不怨天尤人,大腦開始運作,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彙整已知資訊,尋找解決方法。   思考過後,我們一開始可能會提出的方法是,「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記住!」因為只要下次記住了,就不會再犯。這個辦法乍看之下很好,但稍微反思一下就會發現問題。因為之前也都這麼想,為什麼沒有用呢?所以,理智可以協助我們發現,這個解決方案顯然不是個好方法,否則就不會一直失敗了。   那麼,「要求別人提醒」又如何?這方法或許不錯,但如果別人也常忘記怎麼辦?別人都值得信賴嗎?如果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祕書,可以時時提醒自己,這倒真的是個好方法,但是,大多數人是請不起祕書的。於是,我們可能會想到「寫備忘錄」的方法,只要訓練自己養成看備忘錄的習慣(不要連這個也忘了),就可以改善健忘所導致的不良後果了。這整個思維過程,就是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常常是思考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沒錯!大家都會思考。   ◎人人會思考,好壞不同◎   雖然很多人不習慣用思考來解決問題,但都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大家所說的「思考很重要,應該要多學習思考」,這句話談的思考當然不是指思考的基本能力,因為思考是每個人的本能,不用學習,頂多學習養成思考的習慣。   但是,思考的過程決定一個思考的好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好的思考能力」。「好的思考能力」才是我們最強調的東西,所以當我們說,「思考能力很重要,要學習思考」,實際上要說的是:「好的思考能力很重要,我們應該要努力學習這種能力。」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廢,但實際上很重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誤以為自己懂得分辨思考的好壞,其實並非如此。   要學習「好的思考能力」,必須先具備分辨好壞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先學習思考的鑑賞力。否則,就算我們的思考很糟糕,自己也不知道。缺乏自知之明時,便難以改善自己的思考,進而找到最佳策略。就像沒有音感的人不可能把歌唱好,連自己走調都不知道,再怎麼練習也沒用。要想把歌唱好,先學習鑑賞力,辨識歌聲的準確與好壞。只要有鑑賞力了,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追求進步,也就能走上精進思考的道路了。   那麼,我們如何學習思考的鑑賞力呢?   雖然這個主題很重要,但我們沒這麼快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先對思考有更多的瞭解,才能去談鑑賞力,尤其是針對「我們要鑑賞的究竟是什麼?」 11 白馬不是馬,會是什麼東西? 歧義的謬誤與謬誤的應用   在歧義謬誤的各種案例中,最典型且最著名的一個,大概是戰國時代名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他的推理大致上可以用以下論證來表達: 1.   「馬」這個詞,指的是馬的型態。 2. 3.   「白馬」這個詞,強調的是馬的顏色。 4. 5.   型態不是顏色。 6. 7.   所以,白馬不是馬(白馬非馬)。 8.   無害與有害的錯誤推理   雖然這個論證的結論讓人無法接受,但這推理乍看之下似乎還滿有道理的。這樣的情況就會讓人產生困惑。雖然會產生困惑,但這種論證對大多數人應該都無害,因為就算我們無法看出論證問題出在哪裡,也不會相信這個結論,所以我們會很肯定,這個論證一定有問題,只不過我們看不出問題在哪罷了。   然而,不要因為這樣就放鬆警戒,試想一下,如果結論不是這麼誇張得叫人無法接受,甚至還很合理時,在日常生活中,當這種看起來很有說服力的錯誤推理出現時,很有可能讓我們相信它的結論。誰知道那時出現的結論會是什麼?說不定會是一個讓我們做出重大錯誤抉擇的觀點,想到這裡,有沒有感到驚心呢?那麼,讓我們在慘痛教訓發生之前,先學習如何看破這種錯誤推理吧! 「是」什麼意思?   在這個論證中,最重要的地方在於3和4的「是」這個字。第三句「型態不是顏色」的「是」,其意義為「等於」,也就是「型態不等於顏色」,這是正確的,而且1和2大致上也可以說是正確的。如果不要犯歧義的謬誤,我們可以推理出「白馬不等於馬」,這樣的推理可以算是有效的。也就是說,的確可以得出「白馬非馬」這個正確的結論,只不過它的意義是「白馬不等於馬」,而不是一般大眾認為的(也是公孫龍企圖想得到的)「白馬不屬於馬」。   如果硬要把結論理解成「白馬不屬於馬」,那麼導致在一個論證中,某個詞有兩種不同的意義被使用,這就犯了歧義的謬誤,也成了一個無效論證了。   當一個推理被包裹在有效論證的假象裡面,詞彙的意義被偷天換日,如果沒有能看穿這一切的批判性思考的眼光,我們就很容易產生迷惑。   據說,公孫龍靠著運用這個謬誤所產生的詭辯術,騎著白馬進入一個禁止騎馬的城市裡,雖然這故事未必可信,但類似事件也不無可能發生。這顯示了一件事實,謬誤不全是需要抵制的東西,如果善用它們、駕馭得當,可以成為很有用的工具。尤其在商場、戰場,可以作為欺敵的工具,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成為化解危難的巧妙智慧。 運用「歧義」謬誤化解難題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無辜卻被判死刑的朋友逃到你家躲起來,當警察跑來問你有沒有看見他時,你怎麼回答?當你知道他是被政治迫害的正義之士而想要保護他,但又不希望說謊,能不能不說謊而又可以保護朋友呢?   這個兩難問題原本是要你在兩者之間做取捨,但是你只要運用歧義謬誤就可以創造第三條路出來。例如,你可以說:「我有一陣子沒見到他了。」這句話警察聽了可能就會解讀成「你很久沒見到他了」,進而自動推理成「他沒躲在你家」。然而,你的意思卻可能是:「我有十分鐘沒見到他了。」這麼一來,你沒說謊,而警察也走了。這也是歧義謬誤的應用,利用「一陣子」的不同意義,達成不說謊又能救人的目的。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故意誤導的行為還是很不應該,對於有道德潔癖的人來說,這仍算是某種程度的說謊,而難以接受。其實,有許多謬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活用,沒有任何不道德的問題。 「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   例如,我們常常被告知存摺和原印鑑一定要分開放,以免被小偷同時偷走。現在多了密碼保護,密碼若記不住,寫下來的密碼也要放在不同的地方。這個建議雖然很好,但為了藏得巧妙,常常搞得自己都忘了這些東西在哪裡。而且,只要小偷有足夠的時間,通常還是可以慢慢把這些東西全部翻出來。   應用一個「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我們常常會把合理的想法誤認為就是正確的事實,當我們這樣思考時,就算是犯了這個謬誤),我們可以把一個假的印鑑和一個假的密碼連同真的存摺放在一起(而真印鑑和真密碼隨便放在一個好記的地方即可),當小偷看見後,他自然會(很合理的)認為你這個笨蛋把它們放在一起,隨即(當作是正確的)很開心的就全部拿走了。如此一來,小偷落入了你設下的詭辯陷阱,而你減少大量的損失。這種謬誤的應用,何樂而不為呢?   學習謬誤,不僅能夠提升辨識錯誤思考的敏感度,也同時增進了在日常生活中,化解危難的智慧。 19 趕時間的商人、生病老太太、夢中情人,怎麼選擇? 智慧的思考幫你在困局中發現出路   當面前有好幾條路供選擇時,我們可以透過邏輯與批判性思考,在排除各種錯誤推理的情況下,找出一條最好的道路。或者,有一天你成為決策者,一堆提案呈現在眼前時,你也可以透過邏輯與批判性思考,找出其中的最佳策略。   上述情況僅限於攤在眼前的選項。如果眼前所有選項都不理想,甚至還很糟糕,該怎麼辦呢?這就是陷入困局的時候。當困難來臨,找不到妥善解決的方案,在看似無路可走的時候,邏輯與批判性思考能力便落入毫無用處的窘境。   在這種困境中,如果我們必須立刻選擇,也只好當機立斷,找出一個勉強最能接受的方案。然而,如果還有時間,即使非常迫切,仍有機會突破困境,但必須具備「開路的思考能力」,才能創造新的選項。這樣的思考能力自古以來就有很響亮的名稱——「智慧」。讓我們從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開始,來討論大腦中這支能在危難中開出新局的特種部隊。 抉擇的十字路口   假設有一天,你開車經過人跡罕見的荒郊野外,距離市區步行至少還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在這樣的地方,突然遇見三個人等著要搭便車(✽先別管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或許剛好他們的車子都拋錨了,或是撞車了✽)。但問題是,你開的車是兩人座的,只能搭載一個人。那麼,你要選擇搭載哪一個人呢?   第一個人是商人,正要趕回公司開重要的會議,如果沒趕上,將會有非常嚴重的損失。而且,他曾經是你的救命恩人,如果要報答他的恩情,應該要載他。   第二個人是個與你沒有任何瓜葛的老太太,但她生病了,似乎非常嚴重,需要盡快到醫院去。你對她雖然沒有什麼義務,但從一個助人的角度來說,應該同情她的處境,趕快載她到市區的醫院。   第三個人卻讓你看傻了眼,她/他是你從小就愛上的夢中情人,雖然她/他並不趕時間,但也希望你能載她/他到城裡。如果錯失這個機會,未來可能永遠不會再相遇了。   這時你會怎麼選擇?或者,你該怎麼選擇呢?   這個問題的歷史很悠久了,那是一個通訊設備不發達的時代,讓我們假設大家都沒有手機,或者就算有也收不到訊號,而且短時間內不會有其他車輛經過。所以,沒被你載到的,大概就得走路了。因此,當報恩、救人、愛情,這三者一時之間看似不能兼得時,該怎麼選擇? 啟動智慧的神奇力量   當這個問題提出之後,三個選項都有不同的人選擇,而且也有很好的支持理由,但無論是哪一個選項,都會留下遺憾。當我們在人生路上遇見類似困境時,大多抱著無奈與遺憾勉強做一個選擇,卻從不知道,如果具備「智慧」的思考能力,往往可以開創新局,改變處境。   當智慧啟動時,它協助我們在僅能看到(都不理想)的選項之外,發現新的出路。例如,你可以把車子暫時借給趕時間的商人,以報答他的恩情,並且讓他載著老太太到城裡的醫院,達成救人的目的,然後你陪著(正在讚嘆你的智慧的)夢中情人慢慢走回去,好好享受這段難得的浪漫時機。   這真是個完美的解答啊!不僅化解了所有困境,還創造了更好的機會。這就是智慧的神奇力量。其實,在許多社會上的真實案例中,智慧的確不斷協助某些懂得運用它的人開創新的選項,將危機變成轉機。 如何用智慧解除產品危機?   再舉例來說,某家公司的一項獨創商品很受歡迎,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但時代在變,消費者想要嘗試新的東西,而且公司也有情報顯示的確有對手開始計畫設廠開發新產品,成為未來的挑戰者。在這種危機下,想要讓商品繼續壟斷市場,該怎麼做呢?   有人提議想辦法阻止別人設廠,但這不僅不容易,還容易引發爭端。也有人建議提升產品的品質,但這效果有限,而且成本會增加。另外,也有方案認為降低售價讓對手無法生存,不過這個方法會讓公司營收大幅降低,而且也未必有效。好一點的方法是公司再提出新的產品,滿足眾人求新求變的需求,但人們一定更想去嘗試不同公司的產品,因為這樣會有新鮮感。   這些容易看見的方法顯然都不理想。怎麼辦呢?有智慧的思考提出一個幾近完美的方案:「自己再多開幾家新公司,每家都開發新品牌,成為自己的競爭者。」在這個思路中,原本的產品與公司雖然無法再繼續壟斷市場,但整個母公司卻繼續壟斷著絕大多數的買家,這才是根本之道。這是一個很成功的策略,近年來這樣的政策也已經成為許多大公司的基本經營方針了。   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智慧的價值是打造出平時看不見的道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然而,這種威力強大的思考能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該如何學習呢? 27 想法被人否定時,只會生氣 如果你沒有思考力會怎樣?   除了之前所談的,針對思考力的效用來自我檢測之外,我們還可以反向操作,認識缺乏好的思考力時會產生什麼現象,藉此來提醒自己。 欠缺好的思考能力的三種現象   1. 常常無法說服別人   好的思考能力配合好的表達能力,就會產生好的「說服力」。當我們常常無法說服別人時,雖然大多會覺得是因為別人理解能力很差的原故,但問題很可能在於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足。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在這種處境上覺得別人理解能力很差,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說的很有說服力,別人卻沒有被說服。這種情況讓我們認為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想法,或甚至是太固執。   但明明可以說服自己的想法,為何說服不了別人呢?可能是因為自己太容易被說服,這就是思考嚴謹度不足的問題,太過容易被一個鬆散的論述給說服。這種情況就該好好提升思考的鑑賞力,學習如何評估一個推理的合理程度。   當然,問題也有可能出在自己的表達能力上。實際上我們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百分之百表達出來,之所以覺得自己有說服力,那是因為我們很清楚知道心中的想法,並從全部的想法來評估說服力,但當我們透過語言只講出百分之七十的合理性時,對他人自然無法產生和自己感覺一樣強的說服力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有哪些想法是放在心中沒講出來的,把每一個推理步驟有條理地陳述出來,才能增進說服力。這時,邏輯論證的訓練就派得上用場,將一些內心覺得理所當然(不用說出來)的想法,盡量說出來,最好能形成一個大致上算是有效的論證,透過這種方式將可大幅改善表達能力。   2. 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時,容易形成負面情緒   當我們的想法被別人否定時,思考能力好的人會以理智面對,尋找別人否定的理由,而不是先有負面情緒。如果對方沒有把反對理由說出來,我們應該也會感到好奇並且問:「為什麼你這麼認為呢?」如果沒有好奇提問的習慣,表示自己的想法來源很可能是立場優先於理由,缺乏客觀性的思考。當我們以立場優先時,想法容易受情緒干擾,往往會把思考變成支持原有立場的幫傭,而不是客觀分析的利器。   例如,某個人有著支持特定黨派或是政治人物的強烈立場,無論任何事端,都會從對其有利的角度來解讀,形成一個合理的觀點,而忽略對自己立場不利的任何證據或解讀。在這種容易用麥當勞謬誤來思考的心理狀態下,很容易無視自己的各種輕率推理且不自知。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思考障礙。   當我們看見或聽到自己非常反對的主張時,例如某人很支持你最討厭的候選人,或是針對某些議題說出你很不以為然的論點,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自己會有什麼反應?以下是很好的檢測方式:   第一,很生氣,不想理會這個人。   第二,很生氣,但禮貌性地問他的理由為何?   第三,很生氣,但仍然好奇想知道他的理由是什麼?   第四,不生氣,也沒興趣。   第五,不生氣,而且會禮貌性地問他的想法。   第六,不生氣,也不一定會問,但若對這問題有興趣則會去瞭解他的理由。   選項三、五、六都屬於理智上較好的情況,顯示你的思考能力很有可能還算不錯。選項一大概是最糟的情況,思考能力應該是很有問題,事實上這卻是很多人會有的反應。當然,很多變數會讓這樣的測試不準,例如你很熟悉那位唱反調的人,知道他相當不講理,只要一遇到不同的立場就反對,那麼即使思考能力很好的人也容易出現選項一的情況。但如果對方是不熟的人也有選項一的反應,那思考能力有問題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選項二可能代表著你是個很懂得社交的人;而選項四顯示你對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大的堅持。   3. 認為自己沒有思考盲點   我們不可能知道自己還有未發現的思考盲點,因為一旦發現,它就不再是盲點了,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現在沒有思考盲點(過去或許有)。但是透過推理與猜測,我們認為自己仍然可能有尚未發現的思考盲點存在。   思考能力強的人知道盲點很難發現,在尚未到達神一般無所不知的程度之前,永遠都會懷疑自己還有尚未發現的盲點,如此一來,對於任何想法,無論感覺有多麼確定,都會抱持「戒慎恐懼」的心理。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狀態,就表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尚未到達很強的層次,還有待努力。所以,只有思考能力不足的人,才會認為自己的思考沒有問題。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思考盲點愈多,照理說剩下的盲點就會愈少,自然而然應該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但通常在這個階段的人反而會更加謹慎。因為,如果我們曾經對某個想法很有信心,但後來發現那是錯誤的,這種經驗會讓人很難再對現有的想法建立十足的信心,因為我們又如何知道現在的想法不會再被未來的我發現是個盲點了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從想法的支持理由來評估其可信度,有多少理由,就有多少可信度。   只要我們的思考深入到某種程度,就會發現一切知識都有著不確定的根基,因此很難有什麼理由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但這並不表示,「所有想法都不確定,都可能是錯的,所以它們都是一樣的。」儘管它們都有可能是錯的,但其可能性是不同的。透過各種思考的鑑賞力便可評估諸多想法不同的合理性以及可信度。這也是學習思考的主要功能之一。 34 寫申論題、作文、研究報告或口試時,幫自己加分 如何展現個人的說服力?   學會了好的思考力,就要把它表現出來,像是考試寫申論題、作文,或是做一個企畫案以及研究報告。   通常有好的思考力,就有好的推理;有好的推理,就有說服力。不過,有許多思考能力強的人仍然缺乏說服力,為什麼會這樣呢?相關聯的因素很多,最主要而且也是最容易改善的,大概就是「省略了過多推理步驟的習慣」。 囉嗦與簡潔的推理   無論是書寫或是口頭表達,我們常常認為許多想法「大家都知道」,也就不用說明,只說必要的關鍵即可。這會讓談話變得簡潔,也容易溝通重點(這個想法實際上是對的,但容易過度使用造成不良後果)。舉例來說:   「陳老師不喜歡和男人一起出遊,所以如果王叔叔參加這次的旅行,會讓陳老師不開心。」   在這個推理中,我們省略了「王叔叔是男人」以及「陳老師有參加這次旅行」的步驟,但由於聽者會直接將「叔叔」這個詞聯想到男人,而在說話的脈絡中也顯示陳老師會去旅遊,所以這樣的省略並沒有問題。如果全部指明就會變成:   「陳老師不喜歡和男人一起出遊,所以如果身為男人的王叔叔參加這次陳老師也有參加的旅行,會讓陳老師不開心。」   這樣的推理較為完整,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僅沒什麼幫助,還讓人感到很囉唆、不耐煩,甚至(如果談話內容再多一點)會產生不想聽下去的情緒。當聽者注意力流失,就會覺得講者的說服力不足。 完整與省略的推理   日常生活中,很少人在邏輯推理方面會這麼囉唆,多數人的問題是省略過多。當省略的步驟過多時,尤其是關鍵推理步驟被省略時,會讓人無法清楚掌握推理過程,而導致說服力下降。   舉例來說,某甲「反對廢除死刑」,主要理由是「死刑可以嚇阻犯罪」,他可能會說:   「由於死刑可以嚇阻犯罪,所以不應該廢除死刑。」   針對這個說法,熟悉此議題的人或許可以自動補足其中欠缺的推理步驟,但是不熟悉此議題的人只能感覺似乎有點道理。這種感覺在思考嚴謹的人看來,就是缺少說服力。   而對於死刑立場相反的人來說,由於根本不會主動去補足欠缺的推理步驟,只會從對立面思考,這樣的模糊感將更難凝聚說服力。尤其許多人沒有習慣在接收資訊的同時主動思考其中的推理過程,只是很被動地接收,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容易產生說服力了。如果能把省略的推理步驟補足,說服的力道就會有所變化。例如:   「由於世人都怕死,死刑的存在讓人心存恐懼,比較不敢犯下重罪。如此一來社會上的重大犯罪就會減少,人們多了一分生命財產的保障,社會才能安定祥和。所以,死刑不應該廢除。」   省略版和完整版想要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補足了推理步驟之後,論證的合理性感受得加強,說服力也就自然提升。因此,無論是在寫申論題、作文,或是做研究報告,在避免囉唆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補齊推理的步驟,凝鍊出文章的說服力。 驚慌失措與自信謙虛的推理   除了文字上必須注意之外,口頭上的溝通與問答更要重視說服力的問題。因為在談話之間,大多不會(也很難)仔細思考,於是聽者不太容易自動協助說話者補足欠缺的推理步驟,說服力的感覺便完全仰賴說話者所談的部分來建立,省略的愈多,說服力也就愈薄弱。尤其在口試或面試時要特別留意,不要天真地認為,「口試委員或是面試官的思考能力很強,只要大略講講,意思到即可。」事實上,大略講講時的理路不清,會讓人以為口試者的思考能力不足。   面試或口試時經常會發生的狀況是,突然被問到自己沒有想過或是完全出乎意外的問題,瞬間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時要怎麼做才能展現自己的思考能力呢?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考生或面試者的反應是驚慌失措,因擔心被評為知識不足,於是勉強回答。其思路過程大概是:「先趕快隨便找一個立場,然後補充說明理由,但一時之間難以想到好理由,只好牽強地硬推。」這種作法容易顯露不太合邏輯的推理過程,讓聽者誤以為對方的思考能力很差(✽為什麼這麼糟的理由都可以說服應試者自己呢✽)。為了假裝懂很多,結果適得其反,讓人認為自己思考能力不足,成了虧本生意。   為了避免造成口試委員或是面試官的不良印象(但如果被問到自己一定要知道的,不正面回應就會被徹底否定,情況則另當別論),建議不妨先老實回答:「抱歉我不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我需要想一想。」最後這句話尤其重要,它傳達了一個訊息:「我有遇到問題會去思考的習慣。」這也是思考能力好的人所擁有的重要特質。   花一點時間思考後,至少把問題的正反兩面大致想過一次,如果屬於沒有正反兩面的問題,至少先分別站在兩個不同的立場各想一遍,看看哪邊的理由比較合理,選好後再來陳述自己的想法,這樣就不太容易有邏輯不通的情況。如果還可以順便把兩種想法的優劣也簡單比較一下,呈現較為客觀的思考態度,等於證明了自己擁有好的思考者的特質。而且,當對方知道這個想法是隨機思考的結果時,也會用比較寬鬆的標準來檢驗說話者的思考能力。   擁有好的思考能力的人另一個特徵是「瞭解想法都有可能會出錯」,所以在口試或面試時,尤其針對那些需要深度思考才能得出的想法,不要顯露出很篤定的態度,這表示自己知道它們都有可能是錯的。   當然,在談論想法時也不能表現出完全沒把握,因為這樣的態度顯示缺乏自信、沒有個人想法,這會是更糟糕的局面。最好的方式是有多少理由支持,就有多少堅持,但在心裡置放一個「這些都有可能錯」的觀念,時時抱持懷疑的精神就更能展現個人優異的思考能力。

作者資料

冀劍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 現任台灣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佛教學院院長。講授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喜悅哲學以及佛學與哲學的對話等課程。偏好實踐哲學,身體力行體證各種生命理論,將哲學視為生命道路的引導者。 已出版十餘本書籍、數十篇學術論文。近年來在學術上致力於探索非唯物論式的意識哲學,在教育上努力推廣中、小學哲學思考教育。 曾在網路書店「博客來」擔任專欄作者,受邀上「青春愛讀書」電視節目,與中學生討論閱讀。於「1號課堂」開設「破解神邏輯,人生不犯錯」與「哲學家養成術」手機音頻課程。 著作有暢銷書《邏輯謬誤鑑識班》,以及《心靈風暴》、《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查簿》、《海賊王的哲學課》、《哲學概論》、《是思考,還是想太多?》、《哲學課的逆襲》、《青春超哲學》、《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還有兒童讀物《用故事教孩子邏輯思考力》、《用故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鞋匠哲學家和放空小嵐》。 關於佛學思想著有《哲學家的學佛筆記:關於「離苦得樂」的思索與修行》。 相關著作:《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跟著世界哲學家檢視12件重要的事(作者簽名版)》《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跟著世界哲學家檢視12件重要的事》《哲學課的逆襲:60堂探索人生意義、道德、世界與知識的思維課》《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基本資料

作者:冀劍制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Live & Learn 出版日期:2015-09-08 ISBN:9789862728642 城邦書號:BH601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