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走路讓我重生:動、綠、奶:孫正春的奇蹟三部曲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走路讓我重生:動、綠、奶:孫正春的奇蹟三部曲

  • 作者:陳芸英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4-11-21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85折 272元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多走路,多吃綠色食物,多吃優格! 孫正春身體力行100天, 2個腫瘤消失了,16種宿疾改善了! 想健康,走路最簡單,不花錢,絕無副作用! 他原本天天吃焢肉、能坐就不願站,直到癌症的陰影迫近,才驚覺必須改變! 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六小時,他慢慢走,打赤腳走,拿著啞鈴負重走; 他吃樹葉、喝葉子水,打造了一個「山上的家」; 三餐吃優格,徹底地改變了體質。 兩個腫瘤一百天消失不是奇蹟,而是「動、綠、奶」的有力實踐。 他到宜蘭工作,就把走路的觀念傳給同事; 搬回埔里,帶動了遠近馳名的社區「夜走」熱。 他還鼓勵原已無法進食、無法行動的癌末朋友,從吃一小滴優格、爬行一小步開始,重獲健康。 這一份對走路的執著和熱愛,鼓舞了無數人迎向希望。 他曾花六天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走到宜蘭; 四十五天健走,以一雙傷痕累累的「真皮鞋」實現赤腳環台夢想; 更跨足世界,走向義大利,兩天完攻山海雙線的考驗。 他賦予了「距離」全新的意義,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遠。 人生的路,原來可以靠雙腳走出來,而最重要的是:堅持走下去。 「堅持到底」,讓孫正春贏回健康,更讓他走出了康莊大道!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每日健走15分鐘,延壽3年! 英國癌症團體:每日健走20分鐘,癌症死亡率減半! 走路的好處,他們都親身體會到! ◎孫正春之妻陳梅香曾患腎臟病,身體水腫到像懷孕,每天走路讓她重獲健康。 ◎紀政的尿失禁毛病因走路不藥而癒,而且6個月瘦了20公斤。 ◎希望基金會祕書長黃純湘的癌末父親,靠走路贏回了7年人生。 ◎前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梁雙蓮,以走路擺脫了更年期及失眠困擾。 ◎作家陳芸英長期受便祕所苦,開始走路的第二天,便祕問題竟然解決了。 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 出門多走一站搭車或提早一站下車;在公司少打一通電話,直接走去找同事;不必刻意挑什麼健走路線,有時間就走。 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急,才能走得遠、走得久。 有人問:「走這麼長、這麼久的路,不累嗎?」 孫正春說:「只要心不趕,就不會累。」 跟著孫正春「走」向健康 ◎不管身體有多糟糕,背一定要挺,不能垮下去,只要能動就要動,動一下也好。可別小看「動一下」,這是很單純的求生訊號。 ◎既然站得起來,就試著走出去吧!一步就好,第二天再走一步,慢慢來,只要 一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 ◎「走路」就像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品。讓走路融入每日生活,養成隨時走路的習慣。 ◎走路是最緩和、最舒服的一種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需要技術、不需要夥伴。 ◎其實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把自己交給雙腳,慢慢走,不要想太多,重點是持之以恆。 ◎剛走路的人都希望走快點,趕快走完,好回家休息,但當你走到一個程度,就會曉得什麼樣的方式對你的身體和生理有幫助。 【本書特色】 想健康,走路最簡單,不花錢,絕無副作用! ◎走路是最緩和、最舒服的運動,不需要任何技巧,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藉由奇蹟般的真人實事,帶出走路這種人人都容易做到,卻被忽略的健康概念。 多走路,多吃綠色食物,多吃優格! 孫正春身體力行100天,2個腫瘤消失了,16種宿疾改善了! 這是「動、綠、奶」的有力實踐。 ◎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6小時,他慢慢走,打赤腳走,拿著啞鈴負重走。 ◎他吃樹葉、喝葉子水,打造了一個「山上的家」。 ◎他三餐吃優格,徹底地改變了體質。 這一份對走路的執著和熱愛,鼓舞了無數人迎向希望。 ◎直腸癌末期患者徐昆霖原本無法進食、無法行動,直到求助於孫正春, 從優格一小滴、爬行一小步開始,3週後已能走路5公里,並且重回職場。 ◎肝癌末期的台糖農場主任鄭挺康,原已被醫師告知準備辦後事, 跟著孫正春一起實踐「動、綠、奶」並開始走路後,繼續健康生活了近18年。 ◎孫正春曾經和「水沙連挖金隊」從南投埔里步行到台南新營, 走了5天4夜,只為鼓舞一位做乳癌化療的朋友勇敢「走出來」。 孫正春不只自己走,還帶動了同事、鄰居的走路風潮。 ◎在宜蘭福山植物園,孫正春和妻子一開始被稱為「阿土」, 然而這對「阿土」夫妻,卻讓原本下班後懶得出門的同事們掀起了健走熱。 ◎自宜蘭搬回埔里,社區鄰居受到感動而熱情參與,成立「水沙連挖金隊」, 隊員美英40天減了9公斤,減肥成功;暨南大學梁雙蓮教授,解決了更年期困擾。 走路也是夢想:翻越中央山脈,環台45天走透透,更從台灣走向大世界。 ◎他曾花6天翻越中央山脈,從南投走到宜蘭; 45天健走,以一雙傷痕累累的「真皮鞋」實現赤腳環台夢想; 更跨足世界,走向義大利,2天完攻山海雙線的考驗。 博士兒子專業解讀:「堅持到底」是孫正春抗癌成功的關鍵。 ◎從能坐就不願站到一天走路6小時,從每天至少2塊爌肉到愛上蔬菜和優格, 除了徹底改變體質和生活型態,孫正春抗癌成功的關鍵,在於23年來「堅持到底」! 他賦予了「距離」全新的意義,只要走路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遠。 ◎時間和距離的單位,孫正春不是以幾公里,而是以「幾小時」、「幾天」來估算。 特別收錄: ◎【孫正春現身說法:如何實踐抗癌三部曲?】.【美味優格電鍋自製法】.【孫正春的私房病痛舒緩法】.【堅持到底:博士兒解讀老爸病情】 本書主角 孫正春 台大森林學系(現為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曾任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與森林為伴數十年。 5歲時遭尖柱刺傷,因始終未治癒而導致他體弱多病,甚至被中醫宣判「無藥可治」。43歲時,原已有16種病纏身的他,竟然又被醫生檢查出有2個腫瘤! 在絕望邊緣徘徊多日後,他決定順應身體本能的呼喚,開始走路,每天來回走上6小時。這樣走了100天之後,醫生再檢查他的2個腫瘤竟然都奇蹟般地消失,16種病痛症狀也明顯改善了! 但他並未因此停步,20多年來他堅持走下去,並且致力推廣人人可輕易實踐的「動、綠、奶」健康生活法。 【名家推薦】 ◎《點燈》(電視節目) ◎《誰來晚餐》(電視節目)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蘋果日報》 各大媒體熱烈報導! ◎紀政(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郎祖筠(春禾劇團藝術暨教學總監) ◎張光斗(點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若曦(台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好友) 健康推薦! 「我覺得爸爸會抗癌成功,關鍵在於『堅持到底』。他的確在開始長途走路的一百天內腫瘤消失了,心跳正常了,很多人看到成效出現就停止,但他非但沒有鬆懈,反而更堅持走下去,直到現在,持續二十幾年。」 ──孫羽佑(孫正春之子,神經科學博士)

目錄

【推薦序】有病怎麼辦?開步走就行! 文◎陳若曦 【自序】走在一條健康大道上 文◎陳芸英 第一章 膏肓病──十六種病加兩個腫瘤的噩夢纏身 吃樹葉的人│何不走路去上班?│無藥可治的「膏肓病」│工作、研究所、抗癌,三路並行 第二章 走路讓我重生──蓮華池分所的奇蹟 那條十二點五公里的路│關鍵一百天,腫瘤消失了│孕育生命動力的蓮華池│ 難道孫正春有抗癌藥方?│夫妻同心,走出新人生 第三章 水沙連挖金隊──帶社區挖出健康的金 風雨無阻的夜行俱樂部│百萬聚樂步,日行一萬步│水沙連挖金隊「走」動人心 第四章 奇蹟抗癌三部曲──健康王道動、綠、奶 抗癌三部曲之一:動│抗癌三部曲之二:綠│抗癌三部曲之三:奶│ 堅持到底:博士兒解讀老爸病情│各方來請益:越病越要動 第五章 徒步長征──腳踏實地創新健走風 退休健走的開路先鋒│晨光下的足跡│走進義大利,走向全世界│ 循古書《裨海紀遊》,九天走台灣 第六章 環島健走四十五天──走向美麗新世界 萬中選一的健走領隊:黃純湘│腳都磨破了,你還不穿鞋嗎?│最溫暖的歇腳處│ 赤腳走過十四公里碎石路│陪他一段│不只是過客│邁向夢想的終站 【孫正春現身說法】如何實踐抗癌三部曲? 【後記】每個人都有改寫人生劇本的能力 【附錄一】裨海紀遊九天路線圖 【附錄二】環島四十五天路線圖

序跋

自序 走在一條健康大道上
◎文/陳芸英(本書作者)   便祕?去走路吧!   這是一本報導孫正春因「走路」而甩掉「腫瘤」的故事。幸運的我在採訪之初就蒙受其益,想以此文為見證,證明走路在我身上產生微妙的反應和實質的效果。不過,孫叔叔為人謹慎,怕過於簡略的文字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他的說法比較完整:「生病一定要先看醫生,接受治療,再輔以『走路』當保健。此外,要配合吃綠色蔬菜和吃優格……而且持之以恆。」答案落落長,就是唯恐讀者斷章取義,以為只要「走路」便能抗癌,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孫叔叔是個很有感染力的人,他被調派到宜蘭,就把「走路」的概念留給他們;他搬回埔里,就帶動新社區夜間走路的風氣,還成立「水沙連挖金隊」哩!   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   為了佐證健走的好處,梅香姊(孫太太)舉例說,紀政原本有尿失禁,是靠健走不藥而癒的。她的貼身幕僚黃純湘的父親多年前被診斷肺癌末期,至多僅剩半年生命,紀政到醫院探望時,推薦「走路」這帖藥方,他因此邁出生命的步伐,七年後才走到人生盡頭。   為了說服我,她喊出一個方便我記憶的口號──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並補充說:「反正走路不花錢,也沒副作用,如果無效,當運動健身也很好啊!」   由於不習慣攜帶計步器,我以腳程一分鐘走一百三十步計,其實八十分鐘就超過一萬步;但走路速度會隨時間遞減,所以我以九十分鐘計為一萬步。我的一萬步採「累計法」,五分鐘、十分鐘加上去,很隨意,沒有非得一鼓作氣走完的壓力。有時早上先走三十分鐘,上班時間再偷渡三十分鐘,剩下的步數由晚上完成。又如,聚餐的地點若在不遠處,就走過去;或者多走兩站搭公車,同時提早兩站下車,甚至直接從公司走回家。   我平日常走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兩旁樹影搖曳,隨時聽得到風吹樹葉發出沙沙聲響,走起來很愜意;有時則穿越大街小巷,這才發現哪些巷弄是相通的,某家美食藏在某條巷子裡。此外,也可以進行「市街觀察」,發現一些有趣的店家呢!   慢慢地,我也走出距離,從SOGO走回家是五十分鐘;去市府捷運站是半小時。我還用歌曲計時,算算這段路可以容納多少曲子。   我更學孫叔叔赤腳走路哩!有一回到公園繞好幾圈,竟然沒人注意我,倒是我注意每個路過的人,整個公園就我一個人打赤腳。晚上去一○一的Page One看書,離開後馬上脫鞋子,一○一大樓外的地板好光滑,跟我家客廳一樣乾淨。我往右邊松智路走,沿途經過幾處豪宅,大門前有幾個警衛,我赤腳拎鞋,他們也沒看我耶,一眼都沒看。我意外領略一個道理:有時我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其實沒人在意你!   怎麼會遠?走路都走得到!   初期,我走得很勤,有一般人所謂的「三分鐘熱度」。某日我趕搭第一班公車,我非得搭上那一班不可,眼看快來不及便跑了起來,沒想到一個失神竟跌成「掰咖」,往後一段時間走路都是一跛一跛的;即使如此,我還是一拐一拐地走滿一萬步。另一天生病了,幾乎整天躺在床上,望著時鐘滴滴答答,再過兩個小時,一天就要過去了。這時,腦海突然湧起「今日事,今日畢」的格言,而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還沒做呢!我立馬跳下床,鼓起勇氣走出去。   中期,則陷入「怠惰」,若天氣燠熱、烏雲密布,都成為我不走或少走的理由。沒想到我身體的反應異常靈敏,隔天就便祕,彷彿成了偷懶的懲罰。   最後,我連下大雨都走。有一天,我搭車找到一條健行者推薦的綠蔭大道,步道的兩旁盡是高大樹林,有與世隔絕的靜謐,微風輕拂,非常寫意。這步道很長,離市區不遠,隨處找得到車子離開。   走了近半小時,突然稀里嘩啦地下起一場西北雨,球鞋全被淋溼,走起來噗吱噗吱的,連心情都溼答答。這時腦海掠過一個念頭:「該搭車回家了!」就在這念頭升起的一瞬間,另一個聲音卻出面反擊:「大老遠跑來才走那麼一丁點路,很遜!」後來我放緩腳步,調整呼吸,在雨中一步一步踏實地走滿九十分鐘,走得汗水淋漓……經過那一次,感覺打了一場勝仗。   採訪孫叔叔的故事後,我發現自己截然不同了。有時小石頭不小心跑進鞋裡,我並不急著挑開,「當腳底按摩有什麼不好?」搭車過站也不心慌,「多走點路有什麼不好?」甚至聽別人說從哪裡到哪裡有多遠,我心中的OS是:「怎麼會遠?走路都走得到哩!」   人生的路,原來可以靠雙腳走出來。他以一股堅強的毅力,不但「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也贏回了健康。

內文試閱

  【前情提要】原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竟然診斷出得了兩個腫瘤!對於已十六種病纏身的孫正春來說,這是絕望的噩耗,他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然而,身體的本能告訴他:「何不走路去上班?」他也沒想到走路對抗病有沒有用,但他想接受生命的挑戰,只要一天進步一點點,對原本完全不愛走路的他,就是很大的突破!   邁開腳步的第一天   天還沒亮,孫正春夫婦就整裝出門。   桃米坑有一條往蓮華池的路,那是孫正春上班必經之地。   山林一片寂靜,孫正春背著背包,打著赤腳,緩緩而行。孫太太跟在旁邊亦步亦趨。   這是孫正春邁開腳步抗腫瘤的第一天,但他的心情一點並不特別,除了想走,沒有第二個感覺。   桃米坑之後是爬坡,所以一開始就是艱難的挑戰。孫正春身體虛弱,雙腳無力,事實上他根本爬不動。走幾公尺就氣喘如牛,額上覆滿斗大的汗珠,他拿出毛巾拭汗,但還是一步一步埋頭走,像極了苦行僧。太陽出來了,天氣變熱,加上沿路不斷升高的爬坡路段,他兩腿發痠,雙手放在膝上,身體微彎地喘著氣。   孫太太則輕鬆自若,邊走邊撿垃圾。她覺得這樣也好,平日美容業做到很晚,沒時間運動,就乘機運動吧!   這條林間山路兩旁盡是高大樹林,隨處都有綠蔭,走累了他就蹲下來休息。他休息,孫太太也跟著休息;他起身,孫太太也跟著起身,默默陪走。對於平日不常運動的孫正春來說,這種步行難度極高。他沿路走走停停,但尚未爬完陡坡,孫太太提醒丈夫:「今天先這樣好了,明天再多走一點,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從不走路,到一天走六小時   第二天也是如此。走著走著,他忍不住問太太:   「我們走多久了?」   「才幾十分鐘而已。」   「怎麼好像走很久了?」   「你不要想太多,盡量就是了。」   「還要多久?」   「很久。」   「唉,沒想到走路這麼累人……」   連續幾天都一樣。   有時孫正春還想再走,但力不從心,只好上車。   這條路比想像中遠,他心裡嘀咕著:「怎麼還沒到……」好像永遠走不完似的。   儘管如此,他並不想放棄,也沒想到走路對抗病有沒有用;但他想接受生命的挑戰。一個平常不走路的人突然一天要走六小時,這種改變激起他熊熊的鬥志。   不過,幾天內有了小小的進展。原本走兩百公尺就休息的他,逐漸進步到五百公尺、八百公尺、一公里……一天進步一點點,距離有逐漸拉大的趨勢;甚至一個禮拜內可以一口氣爬過一公里半的陡坡。那是很大的突破點,給了孫正春不少信心,接著是一段好走的緩坡路段……   「升降路段」舉步維艱   孫正春的家位於埔里西郊的愛蘭台地。從住家走到辦公室,全長十二點五公里。   孫正春每天早上五點從自家門口出發,前方有一條田邊小徑直通桃米坑紙教堂,這是一段平坦的路,長約五公里,海拔約四百公尺。從桃米坑開始則是爬坡路段,到辦公室為止,長七點五公里。沿途有茂密的天然竹林,潛藏許多珍木,還有以自然之姿呈現的山澗、流水、植群(有大樹、小樹、攀藤、蕨類)等生態,跟整齊的人工林有天壤之別,景色非常漂亮;再逐漸爬到海拔約八百二十公尺左右,旋即下滑到海拔六百六十公尺處,這是最難走的一段「升降路段」,舉步維艱。   爬坡特別累,不管呼吸、肌肉、血液循環都很耗力,甚至「心跳也會來不及」。他說:「每走一步都像在和自己的身體拔河,腳已無力、身體也疲憊,腦袋卻拚命督促我:向前走、不能停!」沿路他汗流浹背,汗水一直滴下來,整件衣服都溼了,他帶毛巾沿路擦。   這條路平日除了落葉,鮮少污泥,不過到了竹筍產季,竹農開始搬運大型機具,路上到處是泥巴,打赤腳走路的他即便小心經過,還是黏答答的。快到辦公室前三十公尺處有一座「漆公橋」,其實已經是辦公的範圍了,孫正春就在橋頭的溪邊洗腳,順便把被汗浸溼的衣服換下,同時從背包裡拿出鞋子,這才正式上班。   從早上五點不到便出門,到八點之前進辦公室,這一條上班之路他走了近三小時,比以前開車花的時間還短哩!   何必在意別人怎麼想   每天赤腳走路,無可避免要面對路人異樣的眼光。   對於別人的關心、批評或質疑,他從不解釋,不回應、不理會也不在乎;只說「謝謝」,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到後來他就不看旁人的眼光了,不然招呼永遠打不完,而他也不想被干擾。「我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拚命』的人,自己都快沒命了,怎麼會在意別人怎麼想呢?」他只盼專注、用心、努力而自在地走路。   他努力不懈地走了一個半月左右,有一次在路途中,他停下腳步量心跳。   由於他有心律不整的毛病,心跳次數通常在一○二至一○六之間,導致呼吸總是短而急。過去他常吃心臟方面的藥(毛地黃素吃得最多),吃完會降到九十六,最好的狀態是九十二,這種情況已經維持了二十幾年;沒想到那一次量出來,竟然是七十的標準數字!   他嚇一大跳,彷彿心臟有個障礙點,經過長時間的運動,「砰」的一聲,那個結打通了;甚至用力吸進的每一口氣,好像都發生作用,胸腔像打開了大門……他想確認,再量一次心跳,還是七十多下!「我的心跳居然和正常人一樣!」他樂得對森林大叫!他認為是良性運作的開始──中程很明顯地變化,令人雀躍的變化。   漸漸地,孫正春的腳程變快了,這時的感覺很微妙,「有時我累了想休息一下,但我的腳卻不聽使喚,一直往前移動,欲罷不能;以前是身體拖著腳爬,後來是兩條腿帶著身體往前走,我只好跟著腳走。」長時間的走路,他竟然沒有一點兒累、一點兒痠,「有時我覺得剛剛才從山腳下走來,怎麼一下子就到了?」   這段時間,他不曾懷疑「走路」的概念到底正不正確,不過「走路治病」實在罕見。「如果你問我走路有什麼用?起初是一種絕望的抗議,後來,我的身體越走越健康,腳力增強,身體變輕,不只瘦下來而已……」而路上的行人對他也習以為常了。   奇蹟發生?兩個腫瘤消失了!   隔年二月,大約走一百天後,他因感冒、鼻塞,再度去醫院找耳鼻喉科主任。孫正春原本認為自己不用再回醫院,但感冒症狀一直沒好;另一方面,也想乘機瞭解當前的身體狀況。這一次,太太陪同,她才知道原來丈夫得了兩個腫瘤,也解答了他赤腳走路的原因。   坐上久違的診間椅子,他的心情惴惴不安,「我有點擔心,萬一醫生發現我的腫瘤『蔓延』,需要住院該怎麼辦?」   「你哪裡不舒服?」醫生問。   孫正春以沙啞的聲音說:「我可能感冒了……」醫生一邊聽,一邊翻閱病例,當他看到過去的資料時,眉頭緊蹙,表情不悅,提高聲調問:「你怎麼沒來開刀?」他婉轉地解釋:「當時想到自己身上還有十六種病,萬一其中一種病在手術中發作該怎麼辦?我很猶豫啊!所以沒來。」還來不及等醫生回應,孫正春又搶著說:「但是我現在吃得很清淡,運動量也很大……」醫生沒聽他講完就數落:「你看你營養不良,又黑又瘦,這樣下去怎麼行呢?」   他黑,是因為走路沒戴帽子(後來戴了斗笠),由於體質的關係,身體處在較熱狀態比較舒服,他希望多接觸陽光讓身體發熱,這麼一來皮膚當然變黑囉!至於「瘦」,的確是,從上一次看診時的體重六十二.五公斤,到剛剛秤時的五十三公斤,減輕了九.五公斤。   醫生觸摸他的右頸部,表情有點疑惑;接著用內視鏡繼續檢查,檢查了很久,找不到頷下腫瘤,右耳後的三顆淋巴腫瘤也不見了。   醫生嚴肅地問:「孫正春是你嗎?」口氣充滿質疑。   「對啊,就是上一次你叫我下午三點來報到的病人孫正春,同一個人。」也就在這一瞬間,一百天來他心裡承受的壓力突然不見了,壓在胸口的一塊沉重大石頭著實落了地。「因為我原本設想最恐怖的答案會是:『你現在已經蔓延到其他部位,所以你才這麼瘦……』」醫生非但沒這麼講,反而問起自己的名字,「我這人非常敏感,醫生雖然沒有放出任何訊息,但過去長年生病,我的身體在生病狀態下頭會很重;可是這一百天以來每天走路流汗,足夠的運動讓我整個人變得輕鬆……」他自行解讀──目前病情穩定,癌細胞沒有蔓延,應該被控制住了。   接著醫生用和緩的語氣說:「這樣吧,你兩個月以後再來複診。」   那一刻,他有了「重生」的感覺,好像以前那個病得很嚴重的人不是自己。   這是關鍵性的改變,他幾乎確定自己度過了危險期。   求生之路,繼續走下去   兩個月後他準時就診,沒事。   「這樣吧,你兩個月以後再來看看。」醫生重複這句話。   再隔兩個月,他又去複診,也OK。   六個月內他去了三次醫院,都沒事。醫生說:「你以後不用再來了。」甚至開始懷疑之前的腫瘤檢查是否有誤。   孫正春帶著愉悅的心情離開醫院,跟一年前被診斷有兩個腫瘤的孫正春,判若兩人。   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繼續走,不敢鬆懈。   這時孫正春走在十二點五公里的路上,別人不再問:「你為什麼要走路上班?」而是:「你不是好了嗎?還在走喔?」「你真有毅力,佩服佩服!」   其實醫生並沒有確切地說:「你的腫瘤沒了,沒問題囉!」他從醫生的態度研判自己脫離了險境,已經度過危險期,心理壓力在當下的確解除了,「但我也沒有勇氣追問:『我現在怎樣了?將來會怎樣?……』我沒有問不想問不敢問不要問……」   換句話說,是醫生模稜兩可的答案驅使他繼續往前走。而這一段時間,他已經從走路的過程中嘗到好處,願意為這美好的感覺持續走下去。這是「關鍵時刻」,他深怕不這麼走,腫瘤又復發,「我感覺自己是迷糊的幸運了。」   這條十二點五公里的路,初期去程約三點五至四小時,回程約二點五至三小時;經過約三個月的磨練,來回可省一個小時,上下班總共要走六小時。   他每天走在這條路上,迎接晨曦,目送黃昏,「我叫它『求生路』!」         【孫正春現身說法】   如何實踐抗癌三部曲?   孫正春成功地靠健走甩掉身上的腫瘤,同時也甩掉了體重──他目前擁有十八歲時的體重,走起路來腳步輕盈。不過,這是個案,而且沒有醫學根據證明腫瘤可以靠健走消除,所以在看他的故事時,不妨解讀為孫正春以健走當作「保養」的方法。他在面對各方求助的朋友時,都是以與大家分享走路的好處為主軸。   他堅持「動、綠、奶」對普羅大眾的好處,所以不厭其煩地希望大家多走動、多吃綠色無污染的食物、多喝酸奶(優格)。   常有「都市人」問他:「我住在台北,沒有地種菜,也沒有時間走路,更不敢吃優格,像我這樣的一般人要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動、綠、奶』?」   孫正春是這麼說的──   動: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回台北的植物園(林業試驗所的辦公室在植物園內),發現有幾個同事是走路上、下班,而且早在我之前就這麼做了,只是他們走的路程比較短而已。   我建議大家不妨也試著走路上、下班。   至於「打赤腳」部分,我是因為不喜歡穿鞋才打赤腳,如果怕腳受傷,當然穿鞋子比較好。   我認為走路才是重點,不是赤腳。   有人認為我打赤腳很特別,怎麼會呢?古老的人不都是打赤腳嗎?他們根本沒有鞋子穿啊!或者後來有鞋子也捨不得穿!從這個角度看來,我們的老祖先才是赤腳走路的起源。   我鼓勵大家走路,走路是最緩和、最舒服、最簡單的一種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需要技術、不需要夥伴。   人類是「動」物,本來就應該常動,但隨著電腦發達,人類坐在電腦前的時間越來越多,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好像自我限縮不動了,可以想見,文明病也可能尾隨而來。   有些人想走路,但煩惱找不出所謂的「健走路線」,與其說找「健走路線」,不如直接找時間。   其實走路很簡單,就是走出去而已,很多人覺得要走得快、要流汗,效果才會出來,其實不是,就是動而已。走路沒有訣竅,慢慢走,不要急,才能走得遠、走得久。   重點是「不能有惰性」。   人的惰性每時每刻都存在,你的腦海必須有一個「不怠惰」的機制監督你。   很多人會用天氣當怠惰的藉口,例如今天天氣太熱、今天下雨……就不出門,等天氣舒服一點再出來鍛鍊身體,這樣不行。   「惰性」最危險,它是失敗的主因。   綠:一個盆栽種一棵菜,綠色食物自然來   至於「綠」的部分,這是相對的問題,畢竟森林在鄉下比較常見。但你可以讓自己常接觸綠的環境,例如到公園走路。   曾有人問我:「我住台北公寓,不像你在鄉下有自己的地可以種青菜,我唯一可以利用的空間就是陽台,在陽台上種盆栽也可以達到所謂綠的環境嗎?」   我說,既然你可以種盆栽,為什麼不在盆栽裡種菜?如果你家陽台有三個盆栽都改為種菜,一個盆栽種一棵菜,你的食物中就增加了三樣無污染的綠色食物(青菜),你起碼可以這樣做啊!   例如:種蔥、香菜、九層塔、芹菜、辣椒、野人參、皇宮菜、豆芽、苜蓿芽、小麥草、菊苣……這些都是比較容易成長的綠葉,由於是自己種的,沒灑農藥,都可以生食,而且吃得很安心。   以萵苣為例,萵苣隨時可以摘下來,洗淨生食,吃起來又脆又甜。萵苣可以抽心,一直抽得很高,葉子可以從底下一直往上拔,如果照顧得好的話,心會長得很長,你每個禮拜都有機會吃到它的綠葉,梗也可以做醃菜。   吃自己種的青菜,跟在外面買青菜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而且用盆栽種青菜,一般人比較會注意(比起在盆栽種花),因為那是你的青菜來源啊!   另外,當你的盆栽改種青菜,有了心得之後,自然會從三盆盆栽增加到四盆、五盆……甚至想盡辦法種其他種類的蔬菜,這樣即使你在都市生活,一樣可以實踐吃無污染食物的境界。   一般人不敢生食青菜,這滿可惜的。目前比較普遍生食的菜是萵苣、美國芹菜、高麗菜、苜蓿芽等,或是像其他有澀味的青菜也都可以生食。   「綠」涵蓋的範圍很廣,泛指「純淨」、「自然」的植物,像無污染的稻米或糙米也包括在綠這一項,當然呈現「綠色」就更棒了。   如果不敢生食,我建議你試著用海苔包青菜吃,例如包苜蓿芽吃,或者撒一些芝麻粉,或者吃土司或饅頭時,中間夾一點生菜(青菜),用這種方式學習生食青菜,就會慢慢習慣。   目前有些縣市有些地會租給民眾,你可以租幾坪,一個月幾百塊而已,那也是一個機會。當你親手種綠色食物,當你自己親自體會,接下來你就可以找到很多跟「綠」有關的事物了。   奶:不愛優格,慢慢學著接受就可以   再來談「優格」。   我知道有些人不愛吃優格,就像我當初覺得它有一股發酸的臭味一樣;但優格所含的乳酸菌,目前已被國內、外生物學家證實,與健康長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國際上有幾個長壽村的共同點就是吃優格。   關於乳酸菌的報告非常多,主要是因為乳酸菌有調節腸胃功能,對消化系統幫助很大,它們就像勤奮的糾察隊,督導體內優秀的腸道菌群好好工作,因為有些腸道菌群確實有點行為偏差,干擾秩序,所以乳酸菌的存在就是讓優秀的腸道菌種維持優勢,壓抑壞的菌種。   在人體腸道內棲息著數百種細菌,其中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為代表;而有害菌也是一個不小的團體。   當益生菌占優勢時,人體保持在健康狀態;反之,則處於生病狀態。如果腸內處於正常狀態,好菌便能發揮效力,大量分泌液體,這些分泌物隨著血液遍布全身各處,賦予細胞活性,形成健康的身體。這些資訊在網路上都查得到,都說明了乳酸菌對身體的好處。   所以即使你不敢或不喜歡吃優格,不妨試著吃,慢慢學,很多事情都是苦苦地學,我們都可以學著吃點苦,我以前吃的綠葉都是苦苦的沒有味道,偶爾吃點苦也會變得很享受。   每天從款待「致命性的好朋友」開始   最後,來談人人畏懼的癌。對我來講,「癌」是自己養出來的,當然消得下去;除非是「器官退化」,例如衰竭、壞死、老化……因為人不可能返老還童,癌細胞當然也是如此。   當身體健康的細胞與癌細胞纏鬥,如果健康的細胞一直保持優勢,癌細胞就不太會復發;但癌細胞隨時都會伺機重新再來,所以要隨時提高警覺,不要喚醒原致癌基因。   其實「原致癌基因」每個人都有,如果我們是自然的生活,原致癌基因沒有活性,我們就過得很好;如果不自然(不正常)的話,原致癌基因就開始做怪,癌症便出現了。例如,處在污染的環境裡、輻射線下等等,都會助長原致癌基因發展,所以我要不停地動,我要吃無污染的綠色食物,我要吃容易消化的奶製品當我的營養,來鍛鍊我體內的健康細胞。   我認為癌細胞隨時都跟我們在一起,就看你怎麼跟它互動。這是我個人對「癌」的理解。   二○一四年,我最大的改變就是「不應酬」。應酬雖然可以吃到一些好料,但推測我的細胞會不高興,只是它們不會講話而已。我常喝森林水、生活在綠色的大自然環境、吃自己種的菜,這些都是細胞最喜歡的居住環境;如果去應酬,食物來源不明、過鹹過油,恐怕身體要抗議了。   其實癌系統就是要在你身體的相關管道製造障礙,亦即所謂的「生腫瘤」;但身體任何一個地方有障礙,就要想盡辦法把它打通,我個人是以走路為主。   這些改變當然不容易,不過我是個擇善固執的人,認為對的就會堅持到底,不會放棄。   我美好的一天都是從款待這些「致命性的好朋友」開始的。所謂「致命性的好朋友」指的就是腫瘤。   我每天一早起床就確實執行動(敲腳板、走路)、綠(吃綠色植物打的汁)、奶(吃優格),一點都不敢大意。直到現在,我認為癌系統仍在體內,沒有消失,只是被控制住了。   我每天持之以恆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及足夠的運動量,讓「好朋友」無法輕舉妄動,已經二十三年了,我們彼此相安無事,這些好朋友已經好久沒來看我囉!   總的來說,「動、綠、奶」是孫正春鍛鍊和治療身體的架構,也是適合自己生活的方法,更是養生祕訣。   這三個條件的搭配非常完美,無懈可擊。

延伸內容

推薦序 有病怎麼辦?開步走就行!
◎文/陳若曦(台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好友)   公元兩千年,我獲選擔任首屆南投駐縣作家。駐縣一年裡,飽覽好山好水外,最大收穫就是認識孫正春和陳梅香夫婦,並結為莫逆之交。此後年年造訪埔里,被友好戲稱是「回娘家」。   想當年,報紙一披露中選消息,即接獲一位台大學長來電,說他好友孫正春邀請我去住埔里孫宅,一切免費且熱誠照顧。我想觀察和體會「九二一地震」災後的重建情況,乃選擇和災民同住組合屋,但幾乎天天和他們見面。做什麼?走路嘛!   每日清晨天剛破曉,正春就來組合屋和我會合。   「你只管在前面走,我跟在後頭。」    於是我自由行走過玫瑰花圃、茭白筍地,或玉米田或甘蔗區;舉頭藍天白雲,還飽吸芬多精,每一舉步都令人心曠神怡。有一回偶爾回頭,發現正春正四肢著地爬行,不禁嚇了一跳。   「別怕,」他解釋,「我患淋巴癌之前,先有了膏肓病。膏肓部位隱蔽,只有爬行動作才會觸動到那裡,也才達到運動效果。」   哦,我這才恍然大悟,古人以「病入膏肓」比喻病情無救,真乃先見之明!   我參加荒野保護協會並任大安森林公園義務解說員,平常努力辨認樹木和樹名。有一回和正春走在森林裡,我指著一欉植物打聽名稱。   「五爪金英,有毒。」說完,他摘取一片嫩葉就嚼食起來。   我又嚇一跳。「你不是說它有毒嗎?」   「少量沒事,」他解釋,「毒不毒是相對而言,對人有毒,對動物可能是食物和補品。量多量少也有區別。銀杏也有毒,少吃是健康食品,多吃就會中毒。」   我喜歡和他遊走森林,隨時可以吸收各種知識。       廿多年前,人們談癌色變,手術切除幾乎是唯一選擇。正春能以大量閱讀加上森林工作的細心觀察,總結出運動、吃綠色植物(包括蔬果、樹葉)和酸奶以強健身體之法,簡稱「動綠奶」。這是和癌細胞和平共處,以壯大自身免疫力來遏制它們的方法。 有人問:這樣,癌細胞殘留下來,不是隨時都會復發嗎?   可能。其實手術之後,也多的是癌症復發和轉移的情況。醫學研究已證明,人體總有這種不正常細胞存在,但只要身體健康,它便受到控制,因而健康實乃抗癌的不二法門。正春上班地點在魚池山上,緩坡步行便成為簡便又能持之以恆的運動方式。他也相信地氣之說,步行必赤腳,久而久之,夫婦倆已各練出一雙鐵掌大腳。   因為正春步行健身的效果十分顯著,加上他樂於分享,很快吸引了左鄰右舍來仿效。他家成了「挖金俱樂部」,蓋「挖金」乃英語Walking諧音也。每天晚上八點,他們和鄰居從門口出發,一路吸引同好參加,繞了約半個埔里鎮回來。沿路人聚人散,自由開放,有說有笑,大家都走得很開心。   「飛躍的羚羊」紀政曾飽受產後尿頻之苦,後來也是靠走路治癒了它。她因而創立「希望基金會」,我們都踴躍參加。這基金會參與全球步行總會,每年都可以出國參加分會國舉辦的健行活動。我參加過中國大連市主辦的一次,沿渤海灣行腳,但見海天交會,美不勝收。正春夫婦倆去過義大利,一雙大腳丫走透透,成了當地記者的吸睛亮點。   有一年,馬英九總統接見夫婦倆。行前在舍下過夜,一早我親自送他們到總統府。他們開創了赤腳進總統府的首例,傳為美談。   我們常說「活動」,要活就要動嘛!希望這本書能感動你加入我們的行列。   二○一四年九月寫於台北

影音

作者資料

陳芸英

一個經驗豐富的文字工作者,曾任《中華職棒雜誌》主編、《兄弟棒球月刊》總編輯及報社特約採訪。 千禧年離開從事十年的職棒採訪後,決定以「寫作」為生活方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盲棒」,開始前所未有的視障體驗生活,近幾年的寫作題材一半都與「視障」有關。 現為文字工作者,並兼職於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 著有作品十餘本,其中《盲鬥士》、《再見,Ohara》獲國藝會文學類寫作獎金;《讓我做你的眼睛》獲200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蔡國南的今生金飾》獲經濟部2008年度金書獎;2014年獲聯合報第一屆「愛的行動文學獎」散文組佳作。

基本資料

作者:陳芸英 出版社:寶瓶文化 書系:Enjoy 出版日期:2014-11-21 ISBN:9789865896904 城邦書號:A2150038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0.8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