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你可以這樣找創意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暢銷書《做了這本書》作者凱莉.史密斯告訴你, 如何從周遭事物發揮想像力,尋找源源不斷的創意 隨手翻,任意學,跳脫常規 本書每一頁,都是創意的起點! 任何特定時刻,無論身在何處,你身旁都會有數百件有趣而且值得記錄的事物。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德國當代藝術家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 如果你—— 覺得創意好難,抱怨生活榨乾靈感, 問題可能不在於你沒有創意, 或者你的環境不夠創意, 而是沒有找到開發創意的方法。 創造力來自我們從不同角度觀看事物的能力 可是—— 怎麼樣才能找到不同角度呢? 藝術家和科學家怎麼探索世界?他們的創意打哪兒來?觀察、收集、記錄、分析、比較,他們以驚人的相似方式解析世界。作者從中獲得啟發並應用於生活,在本書歸納出59種創意探險方法,引導讀者用新奇眼光看日常環境,發揮想像力,從生活本身激發創造力。這些練習觀念簡單、新鮮有趣,大人小孩都適用,像是撿拾在路上看見的第一樣東西、記錄無意中聽到的對話、收集氣味、繪製聲音地圖、用觸覺來觀察、混合三種不同水源組成新的生態系…。從做中親自體驗,就能像藝術家及科學家那樣創意思考。 像藝術家和科學家一樣創意思考 跟李歐納.柯恩、卡爾維諾、愛因斯坦一起做 來自藝術家和科學家親身力行, 59種好玩的創意探險練習, 就在日常生活進行, 指引你觀看的不同角度, 不再羨慕別人好有創意。 任何事都可以當作起點,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 跟著他們一起做—— ◎開始收集你在路上發現的第一件東西。 (雕刻家亨利.摩爾收集各種撿來的東西,將它們視為大自然的雕塑品,也當成自己創作的源頭。) ◎描繪或記錄每日例行事務所使用的物品。 (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經常如此做,當成一種冥想練習。) ◎為你的城鎮創作一幅畫像,想像你在畫中遇見的每樣事物,都充滿魔法、誇張變形,或與現實稍有出入。 (作家卡爾維諾筆下的《看不見的城市》。) ◎收集你覺得有趣的話語字彙。 (詩人韓波把他收集的成串英語字彙放進詩裡,營造特殊聲響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做「思考力實驗」,提問一些唯有用想像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藉著提問「若能乘著光束旅行會是什麼樣子?」,果真構思出相對論。) 創意探險適用族群 ◎兒童(成人引導) ◎教導兒童發揮想像力的老師和家長 ◎尋求靈感的成人 ◎動腦的創意人 ◎藝術家 【名家推薦】 ◎王士俊(西屹設計團隊創意總監) ◎林怡芬(知名插畫家) ◎顏忠賢(實踐大學教授)

目錄

如何使用本書 探險#1:就從坐著的地方開始 探險#2:收集經驗 探險#3:光線 探險#4:每日的步行 探險#5:看見的第一件東西 探險#6:考古挖掘 探險#7:色彩的世界 探險#8:縫隙 探險#9:珍寶盒 探險#10:一件東西 探險#11:差異 探險#12:五十樣東西 探險#13:收集字體 探險#14:聲音地圖 探險#15:消費者 探險#16:調查表 探險#17:速成雕塑 探險#18:結構 探險#19:撿拾「塗料」 探險#20:小念頭 探險#21:最喜愛的街道 探險#22:看人 探險#23:如何揭露一樁秘密 探險#24:搭配組合 探險#25:水 探險#26:變成李歐納.柯恩 探險#27:偶發藝術 探險#28:不用眼睛觀察 探險#29:觸覺板 探險#30:旅行史 探險#31:發現聲響 探險#32:魔法世界 探險#33:排列 探險#34:有趣的垃圾 探險#35:看不見的城市 探險#36:關於無生命物品的真相 探險#37:觀察時間 探險#38:和約翰.凱吉到雜貨店購物 探險#39:將食物當作藝術品 探險#40:改變狀態 探險#41:發現臉孔 探險#42:在地知識 探險#43:撿起紙張 探險#44:到圖書館探險 探險#45:自己的民族誌 探險#46:發現圖案 探險#47:污漬的形狀 探險#48:用取景器探險 探險#49:撿拾話語 探險#50:發現氣味 探險#51:非線性生活 探險#52:迷你生態系 探險#53:撿來的書寫工具 探險#54:樹的語言 探險#55:改變每日經驗的方法 探險#56:如何納入不確定性 探險#57:思考力實驗 探險#58:拾荒遊戲的收藏品 探險#59:如何漫無目的閒逛 田野工作 做好展覽的準備 詞彙釋義

內文試閱

◆ 有一晚,無法入眠,我列了張清單,本書從此開始…… 我經年累月從眾多老師和藝術家身上學來的構想,來自於許多事物的累積,這是我自己探索事物的基礎,有一刻一股腦兒迸出來…… 如何成為世界的創意探險家: 永遠都在留神注意(留意你的腳踏之地)。 將每一事物都視為生命體,而且生氣蓬勃。 萬事萬物皆有趣。靠近點兒看。 常常改變路線。 長期觀察(和短時間觀察)。 關注發生在你周遭的故事。 注意各種圖案,展開聯想。 將你用各種方式取得的發現(田野筆記)記錄下來。 納入不確定性。 觀察動作。 跟你的環境來一場私人對談。跟它說話。 追溯事物本源。 在調查中運用全部的感官。 ◆ 讀了幾次清單之後,我發現…… 藝術家與科學家以驚人的相似方式解析世界:觀察、收集、分析、比較、留意圖案。細看最喜愛的藝術家與設計師作品,我注意到他們有一項共通點──他們都是收集者。 ◆ 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會因所選擇的觀看角度而完全改變。 一棵普通的樹看起來很不同,在於我們是從遠處或由近處看。若我們選擇把它當成色彩調色盤來看,又會有所改變。或許你決定從不同部分來研究它;樹葉、樹幹、生長形態、根系。你也可以選擇觀察一棵樹在社區中如何發揮功能(例如做為聚會地點),或採軼事蒐奇的方式——生活在它周遭的人們有什麼故事可述說?誰種了這棵樹?樹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棵樹周圍的空間看來像什麼?樹是由什麼做成的?視覺上,這棵樹在一天或在一年當中如何改變? ◆ 創造力來自我們從不同角度觀看事物的能力。 你就是創意探險家。 你的任務是詳實記錄,觀察周遭世界,宛如前所未見。記筆記,將探險途中發現的東西收集起來。留意各種圖案,複製,描摹,一次只聚焦一樣東西。記下吸引你的一切事物。 無論你身在何處(在任何時間、在雜貨店、在上班途中、在銀行排隊或生病臥床)都要身體力行。不用旅行到遠方,毋需太多時間。 ◆ 田野工作要訣: 離家絕不忘攜帶筆記本和筆。 練習「深度觀察」或「深度傾聽」時最好獨自一人。 請尊重你探索的社區,適用於自然、人類或其它各方面(也包括公眾或私人財產)。 若發現自己被別人質疑,「我正在進行研究」這句話通常可讓愛管閒事的包打聽消除疑慮。 期待意料之外(你將會碰到)。

延伸內容

一粒沙見一世界
◎文/王士俊   一粒沙見一世界,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之前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人問海倫.凱勒:「你怎麼分辨白天和黑夜呢?」海倫.凱勒回答說:那不難,我用嗅覺來分辨。」白天的空氣比較輕柔,氣味比較清淡,而且大氣中的活動和震顫也比較多,到了晚間,空氣就變混濁了,而且可以感覺到任何東西裡面的活動都減少了。作者觀察與匯集事物的方法,與我幾年來的體驗非常相似,當然如果你有另一半的話,也許要某一種星座特質的人才能相安無事!   如果您從事啟發性的工作,不論是私人創作或是工作上需要創意,例如藝術工作者,有關於教授創造性課程的老師,或是在學校學習的學生,抑或是在職業上要有創造性思考的人,再也沒有比實物的收藏,配合影像的的隨機記錄與描繪筆記,更能觸發並變成深沉的記憶。它是一種生活的指紋,標記著正在發生的時序,由聽覺的記憶、視覺的記憶、嗅覺的記憶、味覺的記憶,讓我們所看見的形式變成了媒介,其存有反應了延伸的真實生活,抑或是窺視著另一種靈魂。   常常有人問我,作為西屹團隊的創意總監,及大學裡設計課程的老師,源源不絕的創意是如何來的?我有五十多本由不同方式取得、大小厚薄不均的隨身筆記本,裡面記滿了各種生活的觸碰,有路旁莢果的形狀、有柏油路面裂縫中隱隱乍現的蛇腹管、一塊老木頭上裂開的年輪、廢棄工廠作業員自己製作的工作椅、長得像海膽的海邊的風滾草、如同壇城般家用電腦內的運算器等。另有五十個33x23x13公分的材料置放盒,裡面裝滿了平常隨手收集來的不同材質,有金屬、礦物、植物、動物、各種人造纖維等,內有海玻璃、飛魚的一對翅膀、保麗龍顆粒(ps發泡塑膠)與水泥混合的吉清水泥塊、完整蓬鬆的木棉花球、一撮狗毛(正好可以做一個狗毛氈杯墊的量)……等。另外有一些塑膠盒及罐子,分別裝有一百多種平常收集來的種子,如印度紫檀的園翼翅果種子、帶毛橘色的鐵樹的種子、光滑有漂亮斑紋橡膠樹的種子、紫藤花扁圓形的種子、酸子樹的堅硬種子、帶皮榛果的圓形種子……等。幾盒很香的香料、內有整顆的荳蔻、丁香、小豆蔻、小茴香、月桂葉、肉桂捲、俄立岡、百里香……等。   打開之後釋放出的香氣,是一種做菜時食物味道的記憶。另外有一個盒子有一塊世界級的乾酪(PARMIGIANO REGGIANO)剩下的外皮靜靜地躺在那,並持續散發出誘人的濃郁香味,想像當時刨成粉撒在熱騰騰剛撈起的通心麵上,其散發出濃郁的奶香不需再加其他配料,那美好的嗅覺經驗實在無法形容,視覺的記憶將喚起嗅覺及味覺的記憶,而味覺的記憶又喚起其他的記憶。   雖然環境的給予有時候是過於喧囂的,雖然知道現象的背後似乎隱喻著甚麼,但是干擾太多,實可先留下訊息,日後再予轉換及鏡射,由鏡子的鏡像反射出的是物品真實的非真實,當時留下的訊息因為時間是在未來,它將會產生質變,但這是有趣的,並不一定現在看了要與前一段時間有相同的感受。   手記本的記錄或實體的收集記錄行為,會儲存在大腦顳葉裡的海馬體中;短期記憶的部分哩,而當我們再次由手記本或實體的收藏物中,看見各種感知的記憶,大腦會將它置入大腦皮層的長期記憶區中。   此書讓我們學習自省創意性工作究竟為何?我們是否太過於急切的鑲鑽研設計,我們描述它、鑽研它、操作它、方法論的結果竟而找不到本質!事物的真諦是當下我們所見,並用任何方法記下的五感記憶。

作者資料

凱莉.史密斯(Keri Smith)

暢銷作家、插畫家、發想家,出版數本談論創意的暢銷書,包括《做了這本書》(Wreck This Journal: An Invitation to Explore “Creative Destruction”)。她的幾個想法: 「藝術家的生存之道」(the artist’s survival kit)、「如何讓自己感到不該成為藝術家」(how to feel miserable as an artist)、〈100個寫日記的方法〉,深受讀者好評。合作的插畫單位涵括知名的藍燈書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Hallmark卡片公司等。她的部落格深受歡迎,每日超過一萬人次點閱。 近幾年她以「生活創意」為主題,在北美各地演講並帶領工作坊。

基本資料

作者:凱莉.史密斯(Keri Smith) 譯者:譚鍾瑜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系:Act 出版日期:2014-10-09 ISBN:9789865722302 城邦書號:MA0008X 規格:平裝 / 雙色 / 20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