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佛在心中莫遠求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人為什麼要有宗教信仰? 又為什麼要發大願、行大行? 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經很難嗎? 蓮池大師曾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於別人行。」 只要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就足以徹底覺悟了。 佛在心中莫遠求,人人皆可。 不滅的靈魂會被累世的業牽著鼻子走,六道輪迴之事無法一了百了,絕非想像中簡單!因此我們應該對靈魂建立基本的瞭解,以期能避免六道輪迴。作者羅果銘皈依法鼓山十年餘年,將其讀經之心得,以及皈依後的人生轉變、感受書寫成書,也因為感受到「佛」可以用來鍛鍊靈魂,故以《佛在心中莫遠求》為書名! ◎放下你心中的第一層枷鎖:對宗教信仰的缺乏 .信心,必須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對宗教信仰的絕對信心。欲從業解脫的方法在於,不斷的從善,不再種惡因。 一般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要相信靈魂不滅很難,對於淨宗更是比較難接受的,而作者羅果銘也是其中之一。從民國六十年開始,在台北講授《華嚴經》十七年,不曾中斷,結果使他開悟。悟了什麼呢? 就是淨宗大德所言非假、確確實實、一點也沒錯。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世尊主要要說的一部經。 羅果銘開篇以「為什麼要有宗教信仰?」直接破題,同時也對出芸芸眾生常見的疑惑,其實信仰宗教的目的就只是:唯求自在! 但我們到底是哪裡自在? 哪裡不自在? 難道自在的是這個心,而不自在的是這個身嗎?那麼何謂真正的自在快樂?作者提出自在快樂的定義,在於大家都自在,否則只有你自在,一樣無法快樂地生活在群聚社會中!自在快樂的定義,在於身體免於煩惱、病痛、飢餓和生死等;因為在解脫前,你的心和你的身還是捆綁在一起,難以切割分離! 故上述的諸苦都應該得到解脫。 ◎放下你心中的第二層枷鎖:對自在快樂有真正的理解 .需要對自在快樂有真正的理解,從而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以得到真正的自在快樂為信仰宗教的最終目標─受是自在,用是快樂。其中三大關鍵:永久性的自在、大家都自在、諸苦皆得解脫的自在。 在我們人生中,會經過無數的道路,經過後,道路於我們就已經完成了它被賦予的任務。而被我們遺忘、捨棄,不論是好是壞,因任何的道路都只是過程而已!羅果銘以為:經是經過的道路,因為經過不同的道路,所以到達的世界就不會相同。事實上亦是如此,在台灣自稱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自稱宗教信徒者仍行小奸小惡之人還是大有人在,猶如「盲進」!淨空法師談受用:「離修說性則空談,離性而修則盲進,指的就是這個狀況。 人生在世,有欲才會有苦,有苦才會有憂,欲來自眼耳鼻舌身意,進而轉化成食衣住行育樂的日常生活欲求,於是會有生死、男女、煩惱、恐怖、面貌美醜等之情境產生。改變情境,控制情境,甚至轉化不讓情境發生,是我們想要的和所追求的! ◎放下你心中的第三層枷鎖:對經的運用不了解 .對經的運用不了解、缺乏信心,必須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以經為修行的道路、信受奉行經的內容、經的受用在於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其過程可透過語言文字的力量 (經書、咒語)讓諸苦皆得解脫。 古今中外透過「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佛經,來達到控制情境,因為我們身體健康的狀況與生活環境的優劣,都是源於一念心性。為什麼「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佛經,可以用來應對人在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境的問題;該怎麼「受」、如何「用」,也許可以歸結到語言文字的力量! 因為書寫、受持就是文字,讀頌、為人解說就是語言! ◎放下你心中的第四層枷鎖:如何放下 .不解其意,必須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降伏即發大願。此云,『行於布施即行大行』」:此處的布施是捨、是放下把一切分別放下,把一切執著放下,才是真的放下。「必無所住行於布施,方是大行。」。 接著,作者談論「為什麼要發大願、行大行?」對於大部分初學的同修們,一看到經上講大願、大行,就一頭霧水、莫名其妙。什麼是大?我發的這個願夠不夠大?我修的這個行大不大?大的標準到底在哪裡,若不清楚,即是前面所講的盲進,縱然認真努力修行,自以為是精進,其實是盲進。羅果銘形容身體就是一個小型宇宙,這個宇宙裡的複雜狀況與太虛空、大宇宙一模一樣。這個小身體就是大宇宙的縮影,大宇宙那麼複雜,我們身體的小宇宙亦復如是,真的是不增不減。一旦失衡後果嚴重,就如同大自然以氣候異常、自然災害反撲是同樣的道理。作者並於於此點出:大願大行,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一切事呢! ◎放下你心中的第五層枷鎖:理解經書咒語 .對經書咒語(語言文字)的力量沒有信心,必須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在某些情境發生,以某一段經文來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以利自己或別人的解脫!依據的就是《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描述境界的理解與信心! 舉凡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喜、怒、哀、樂、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狀況;《無量壽經》中都有所列舉,一旦遭遇所述的身心狀況,只要依照指引,加以書寫、受持、讀誦,甚至為人解說,自能狀況解除,身心獲得清靜自在!作者帶領大家陷在寂寞、恐懼、憂慮、苦惱、失意、患難、悲傷、孤獨、灰心、懷疑、信心失落時,可於《無量壽經》的某些段落來選讀,或許能在放下後尋得自在。 ◎放下你心中的第六層枷鎖:佛在心中莫遠求 .放下你心中的所有枷鎖,求得智慧的解脫,其鑰匙為: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否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 今天的社會環境濁惡到極處,是住在此世界的眾生,自私自利、貪瞋癡慢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心極不清淨,沒有慈悲心,感得現前濁惡的依報。由此可知,我們身體健康的狀況與生活環境的勝劣,都是淵源於一念心性。佛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怎樣才能往生?心要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念佛要把清淨心、慈悲心念出來。若天天念佛,清淨、平等、慈悲不能現前,那只是與阿彌陀佛結個緣而已,這一生不能往生。念到與清淨、平等、慈悲相應,就有把握決定得生淨土。 文中,作者再用「人挑扁擔」來進一步做說明:那個挑著扁擔的人就是你、是佛,扁擔一邊是法、一邊是僧,放下便能得到自在! 恰如布袋和尚教我們「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六祖惠能禪師告訴我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此看來「放下」是關鍵,因為本來無一物! 放下並非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作者對《無量壽經》的體悟,反映出許多現代人對在生活上遭遇困頓與枷鎖而無解的心境,透過簡單易懂的文字與經文釋義的結合,提供了人們另一種讀經的捷徑,也恰恰道出書名《佛在心中莫遠求》的意涵。 羅果銘學佛三十九年實屬不易,而能將體悟心得有條有理的論述成書更是一件難事!本書以《無量壽經》為本,輔以各種版本的會集本,也囊括了相關佛學經要,讀來內涵豐富且淺顯易懂,饒富開導困頓生命之效,貼近眾人常見的疑惑命題,同時也探討到每個的生命歷程皆會遭遇的生老病死階段,透過自在快樂的轉念求得「自在」,進而讓身體免於煩惱、病痛、飢餓和生死等苦。作者分享於日常生活中即可藉由轉念解脫的實際作法與奧義。層層剝離覆蓋在我們心上的枷鎖;逐層一剝離時,身心愈來愈輕鬆自在,終於能有擺脫所有枷鎖的一天!原來「阿彌佛陀佛」四個字的背後,有著這麼深的底蘊,一點都不簡單啊!佛不妄語,既然獨留此經止住百歲,作者希望透過此書在此時多宣揚鼓勵大家多了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得度。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的分享對《無量壽經》的解讀 ‧以學佛經要探討切入生老病死等問題 ‧是撫慰現代人困頓內心的心靈小品

目錄


【自序】認真修行,完成此生使命
【前言】 四十八大願,人間一切殊勝

第一章 為什麼要有宗教信仰?
   第一節 三個理由
   第二節 靈魂不滅,古今中外歷歷可證
   第三節 從業解脫
   第四節 求自在快樂
   第五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永久
   第六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眾生皆自在
   第七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身體免於煩惱、病痛、飢餓和生死等苦

第二章 何謂經?
   第一節 經過的道路
   第二節 信受奉行
   第三節 受用
   第四節 透過語言文字的力量(經書、咒語),讓諸苦皆得解脫

第三章 為什麼要發大願、行大行?

第四章 《無量壽經》如何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第五章 佛在心中莫遠求

   第一節 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第二節 能否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

第六章 結語
   第一節 放下是關鍵
   第二節 定靜安慮得

內文試閱


第一節 三個理由


  為什麼要有宗教信仰的三個關鍵信念:

  一、相信靈魂不滅:這個明顯會毀滅的肉身,都想找一個最後的安放之處,何況是不滅的靈魂,當然也要幫其找到一個安身之所。雖說是靈魂不滅卻不表示靈魂不變,下一世他要轉世(因為靈魂雖然不滅,但原本所寄託的肉身已消滅,所以要另外再找一個來寄託)到哪裡,我們是無法自主的,雖然每個人都盼望是一個極樂之地,要得到這樣的成果是需要學習與鍛鍊的。而宗教正是用來引導我們的,所謂「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有關「靈魂不滅」,請參考第二節的說明)。

  二、從業解脫:在經年累世的轉世過程中,我們是否曾起心動念或為了貪念而做了不該做的事,當然也都不復記憶了。可怕的是,由於靈魂不滅,而永遠地跟隨我們,因此有所謂冤親債主或業相隨的說法。我們自己卻無從了解!但人生有三難:出世為人難,出生為中國人難,聽聞佛法難! 今日我們能跨越三難,表示前幾世的修為尚可,就應好好保握此生,並且相信身體要透過鍛鍊才會強健,靈魂當然也需要透過宗教的訓練方能強健。愈強健的靈魂愈能從業解脫,由自己決定轉世到理想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

  三、求自在快樂:業由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所造,恰如蚊蟲、蝴蝶之入蜘蛛網,有一絲絲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只要有一點就會黏上蜘蛛網,而愈多點就會愈黏愈牢,最後難以脫身。所謂的輪迴,就如在蜘蛛網中打轉卻難有出期,唯有透過宗教的修練才能跳脫業力的糾纏。虛雲老和尚教導我們:「學佛要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堅固信心、決定行門。」

第二節 靈魂不滅,古今中外歷歷可證


  全球知名的數學家約翰‧馮紐曼博士,曾發明精密的數學定理,為新興的「量子學」奠下基礎。他更提出了驚人的新理論:「人體可能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制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馮紐曼博士曾被許多科學家譽為是「世上最聰明的人」。諾貝爾文學獎金桂冠詩人漢斯‧貝德說:「我有時不禁這樣想,像約翰‧馮紐曼那樣聰明的腦子,是不是顯示著世界上還有一種比我們人類更超越的種族?」著名物理學家菲列茲‧倫敦也說:「馮紐曼的精微量子學說,顯示出物質上的實物只不過是人類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實體是思想意念。」

  一九六三年諾貝爾物理發明獎得主尤金‧威格納博士,這位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大力支持馮紐曼博士量子學說內涵的哲學部分,「人類具有一個非物質的意識力能夠影響物質的變化!」

  一九六三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艾克理教授,在其獲獎的論文中說:「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它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它使大腦內的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黃念祖也說:「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第三節 從業解脫


  因為靈魂不滅,所以希望這樣的不滅能有一個快樂自在的地方可去;但卻有經年累世所造的業跟隨我們,導致無法遂其願,因此我們的靈魂必須透過宗教信仰的鍛鍊才會強健、才有可能從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羈絆中掙脫業力的糾纏。執持著如是觀點,來理解以下《佛說十善業道經》片斷的意思,透過「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的鍛鍊,靈魂才會強健,才能有由業解脫的一天!

‧《佛說十善業道經》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 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就是這樣的鍛鍊,讓我們的靈魂愈來愈強健,愈來愈有能力去除黏在我們身上的蜘蛛網! 君不見斷殺生,則殺生之黏著線斷;斷妄語,則妄語之黏著線斷。以此類推:這樣的出離,就像一隻被蜘蛛網纏住的蝴蝶,一旦擺脫蜘蛛網,會是多麼的快意自在!

第四節 求自在快樂


  由前述蝴蝶擺脫蜘蛛網的境界來看,信仰宗教的目的就只是:唯求自在! 但我們到底是哪裡自在? 哪裡不自在? 難道自在的是這個心,而不自在的是這個身嗎?因為心想到哪兒,就到哪兒,譬如說你心裡想著要到月球,你就到了月球,但是你的身卻動彈不得。既然心是自在的、身是不自在的,那麼當然要想辦法讓自在的心來控制不自在的身,當身心都自在了,就達到極樂的境界!

  不幸的是,心太自在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讓你無法管理,以致連心都控制 不了,當然無法旁及對身的控制。《金剛經》就說:「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答案或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在很難弄懂它。還好《金剛經》又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但是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實在太難取捨了! 其中也許有兩個簡單的方法:一、為善不為惡;二、晝夜常念「阿彌陀佛」。可以讓我們比較容易信受奉行,足以依循!


一、為善不為惡

‧《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二、晝夜常念「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身心不自在的感覺,正像一隻被蜘蛛網纏住的蝴蝶,想飛卻飛不了! 那要怎樣才能讓身隨心飛或隨心所欲不踰矩呢? 隨心所欲有點像超能力或神通,因為你想到月球就到了,若非超能力或神通恐難完成。繼續討論前,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問題:什麼是你心真正的自在快樂? 然後再來學習該如何才能做到。如果我們看著那些在月球上的太空人,雖然有著置身月球的喜悅,但是若缺乏維生和交通工具,太空人是無法在月球上生存,更無法與親朋好友在月球團聚,又因無法去除維生工具及身為人的種種病苦,因此並非全然的自在快樂!

  那麼何謂真正的自在快樂?

  自在快樂的定義,在於大家都自在,否則只有你自在,一樣無法快樂地生活在 群聚社會中!

  自在快樂的定義,在於身體免於煩惱、病痛、飢餓和生死等;因為在解脫前, 你的心和你的身還是捆綁在一起,難以切割分離! 故上述的諸苦都應該得到解脫。

第五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永久


  若我們相信靈魂會輪迴轉世,那麼永久之意應該就是不再輪迴轉世,並且留在 極樂世界。這樣的我們才能叫做真正的自在快樂!

‧《無量壽經.壽眾無量第十三》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以算計譬喻之所能知。由上述可知,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限的、永久的!

‧《佛說阿彌陀經》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註)。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不會改變的意思!

  因為有了這樣覺悟了的智慧,自然不會改變(退轉)! 不再回到六道輪迴的這個世界了!

第六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眾生皆自在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善其身、自私自利的結果,根本無法快樂,還好在極樂 世界的菩薩不可稱其數!

‧《無量壽經.壽眾無量第十三》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又有無量聲聞之眾,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眾生,於一晝夜,悉知其數。假使十方眾生,悉成緣覺。一一緣覺,壽萬億歲。神通皆如大目犍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會中聲聞之數,千萬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廣無邊。設取一毛,析為百分,碎如微塵。以一毛塵,沾海一滴。此毛塵水,比海孰多? 阿難:彼目犍連等所知數者,如毛塵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

‧《無量壽經.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第七節 自在快樂的定義—身體免於煩惱、病痛、飢餓和生死等苦


  有欲才會有苦,有苦才會有憂,欲來自眼耳鼻舌身意,進而轉化成食衣住行育樂日常生活的欲求,所以才會有生死、男女、煩惱、恐怖、面貌美醜等情境的產生。

  改變情境,控制情境,甚至不讓情境發生,是我們想要和所追求的!

  聖嚴師父曾經訓示:人生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佛教提出了「八苦」,提供我們了解生活中的眾多苦憂。

  一、生苦:生存於世受到貪嗔癡的折磨。
  二、老苦: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虛弱。
  三、病苦:受到病菌的入侵而體軟力弱。
  四、死苦:面對死亡而帶來的恐懼。
  五、求不得苦: 滿足不了自己的欲念。
  六、愛別離苦:與所愛的事、物、人分離。
  七、怨憎會苦:憎恨,不滿他人時自己心裡的難過感。
  八、五陰熾盛苦:身體、心靈所感受到的事物所帶來的苦。
  若上述諸苦皆得到解脫才能叫自在!

作者資料

羅果銘

luocharter@gmail.com 以資訊科系畢業及幾十年來的資訊業經歷的他,理應較難接受佛法,但進入佛學世界後至今多年,稍有心得的他看見不同的生活風景,何其自在快樂。日常生活期間也延伸鑽研相關之佛學經典。 2013年出版《佛在心中莫遠求》 是他皈依法鼓山10年後,些許的心得報告,希望能拋磚引玉,作為另類的心靈小品。 2015年出版《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久久久——卷一前378問》 將佛教流傳最廣的《金剛經》試著以學佛者可能常會遇到的疑問,以問答方式切入,讓修行者可以輕鬆深入經藏,花開見佛悟無生。 2018年出版《布施在金剛經在布施》 於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在《金剛經》中而布施,布施不求報而自報,進而樂在隨說是經,活是金剛意境。 2018年出版《金剛經生活化》 希望透過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清楚感受到《金剛經》的生活化,進而達到自在意境、消歸自性。 《金剛經是有為入無為》是他的最新力作 修有為以離一切相,修無為以行一切善,用布施的心來為人解說《金剛經》。 ■著作: 《佛在心中莫遠求》(城邦印書館,2013) 《快樂寫作文》(城邦印書館,2014) 《在金剛經中買佛賣佛久久久——卷一前378問》(城邦印書館,2015) 《布施在金剛經在布施》(城邦印書館,2018) 《金剛經生活化》(城邦印書館,2018)

基本資料

作者:羅果銘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3-10-16 ISBN:9789868853072 城邦書號:3AA1001 規格:精裝 / 單色 / 112頁 / 12.8cm×1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