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下):不做會後悔、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空前絕後的作者群:巴菲特、比爾蓋茲、《財富雜誌》首席主筆盧米思等! ◆股神所有偉大交易本書完整重現,巴菲特自傳也無法詳述的各當事人思考評論! ◆上市第一週立刻榮登《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 「巴菲特致股東信函」的唯一潤稿人盧米思,認識股神將近50年,以60年資歷編著了這本書。 不過,2013年波克夏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卻四處推銷:「這是我的書。」 因為,這是巴菲特畢生最完整的語錄重現與事蹟詮釋。 比爾.蓋茲說:「從來沒人像巴菲特一樣,能把商業解釋得那麼清楚」。在本書,巴菲特以親身經歷,親自開示哪些事(投資、人生與經營事業)不做會後悔、或做了保證後悔: 巴菲特是人類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在有生之年,就把自己創立的公司從零成長到市值排名全球前十名的企業經營者。(波克夏是唯一連續15年蟬聯「全美最受推崇企業排行榜」前10名的公司。) 大家稱巴菲特是「投資之神」,其實是因為他懂經營,他如何挽救一家好公司?如何重整壞公司?如何看出一家公司——或者一個被低估的人——的真正價值? 在《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下冊當中,巴菲特又談經營、又談股票投資,還破天荒的為投資者提供「何時可以進場買股票」的訊號,大家都知道他從來不談總體趨勢、大盤走勢,這輩子只談過兩次,本書都完整收錄了這些珍貴觀念自剖。此外還包括: ◎ 別人搞購併,都是買下→裁員→要求綜效,但巴菲特對每一家被買下的公司都說:「繼續做你們本來就在做的事。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打擊率四成的棒球選手改變揮棒姿勢。」 ◎ 巴菲特怎麼併購?且看他如何出手—— 一月份戴納基花15億美元買下安隆;六個月後,巴菲特透過買下戴納基,竟然只花了9億2800萬美元——這就是股神「耐心十足地袖手旁觀」的本事:「我們一直都很仔細判斷那樣的機率,這就是我們能做、而別人不肯做的事。」 ◎ 許多企業自己上門求售,他們大多數主管終其一生只見過巴菲特幾面,巴菲特卻能在短暫的會面中讓他們說出:「我就是不想令他失望。」然後賣力為他工作,怎麼辦到的?「他們每週傳數字給我,包括點擊次數、成交金額……這一切都讓我愛不釋手。」 懂經營,所以投資無往不利。但為何股神獨鍾股票?你要記住股神怎麼說: ◎ 巴菲特早在2003年就抨擊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結果5年後當真爆發金融風暴)。話才說完,巴菲特卻大買這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他怎麼說? ◎ 2006年,巴菲特公開讚賞通用汽車執行長,不過他的力挺方式不是買股票,而是……。 ◎ 投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賠錢?股神特地開了兩堂課教你: 「投資人的典型行為是愛看照後鏡,不看前方的擋風玻璃。」 「貪婪與恐懼在市場投票那一刻扮演重要角色,卻不會在股價的體重機上留下痕跡。」 這兩句話什麼意思?不懂的話,你一定得看看這本書。 ◎巴菲特選股,跟你哪裡不一樣?一般人多半跟著潮流的贏家,巴菲特卻逆向思考:預測輸家比預測贏家容易多了。「雖然你很清楚某個產業的重要地位,卻依然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對象,因為你料不準哪些公司會賺錢。」所以,產業有前景,不代表你的投資就會獲利。而巴菲特投資的糖果、可樂、刮鬍刀平凡無奇,卻獲利非凡。 ◎當今美國企業界最夢寐以求的四個字:「華倫敬上」,超級投資人巴菲特對企業的的讚美信,竟成為公認的品質保證標章,因為他穩扎穩打、彈無虛發,篤信投資的是公司,不是股票。 ◎ 巴菲特當然會犯錯,然而他說:「最大的錯,不是做錯事,而是不做而錯過好機會……,我做過的投資,即使賠錢也能賠不多,但有些投資機會明知大有可為,卻錯過了,因此少賺的利潤多達一百億美元。」沒有投資微軟,錯了嗎?看股神怎麼說。 ◎ 一度有很多人質疑他的價值投資法過時了,因為他打死不肯投資科技股。他回應說: 「你不會因為別人是否表示贊同就變成對或錯。」他還說:「如果我去商學院教書,我會要求每個學生計算一家網路公司的價值,然後當掉每個算出答案的學生。」 ◎巴菲特為什麼把財產捐給比爾.蓋茲?股神這樣回答: 「不論誰押了大筆賭注和人比賽高爾夫,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找老虎伍茲來代打。」(我只懂賺錢,不如蓋茲懂慈善事業) 全書妙語如珠,你一定能從裡面找到受用一生的一句話。 說明: 本書上冊內容:巴菲特1966-1998年語錄,與偉大戰績的勝負過程全記錄。 下冊1999-2012年,給投資人與世人的幾堂課,以及自述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投資哲學。 【名家推薦】 ◎沈雲驄(早安財經發行人)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溫國信(雪球股系列作者) ◎綠角(No. 1 財經部落格主) 「關於巴菲特自年輕時代到現今許多的重要事件,以及當時巴菲特的思考,書裡都有詳盡的報導,甚至還有巴菲特自己寫的文章,對巴菲特迷來說,讀起來應該格外愉快。」 ——林茂昌(《我的職業是股東》、《用心於不交易》作者)

目錄


第四部 看準盤勢的一、兩堂課(1999-2002)

37.投資獲利,與智商無關。不信?你看……
38.只做自己懂的事
39.股市暴跌時,我就來聽股神講福音
40.如何遏止假帳?聽聽先知妙計
41.巴菲特第一次給投資人的開課
42.我支持希拉蕊,捐一千塊
43.其實我經營比選股更神
44.巴菲特給投資人的第二堂課
45.企業界夢寐以求的四個字
46.巴菲特說了太多話的那一天
47.切勿用股利做為選股的唯一標準

第五部 除了股票,我還投資這些……(2003-2006)

48.我看衍生性金融商品 巴菲特親筆
49.再談垃圾要分類 巴菲特親筆
50.好花不「長」開,看準趕緊摘
51.發揮影響力的方式:少開口
52.揮霍島與節儉島
53.巴菲特品牌系列商品
54.我所聽過的最爛忠告
55.做錯和錯過,後者才是嚴重犯錯
56.誰害你滾不出雪球?
57.巴菲特背後的男人
58.支持通用汽車,買車不買股

第六部 還有哪些事我不做會後悔、或做了會後悔(2006-2012)

59.巴菲特的錢怎麼都給了比爾蓋茲
60.叫「擔保」的,通常沒擔保
61.信用紀錄不良的股神
62.為何金融風暴下你毫髮無傷?
63.花十年證明指數型基金卡好
64.我繳的稅太少了
65.巴菲特教你判斷何時進場
66.我的銀行拒絕貸款給我
67.巴菲特V.S.比亞迪,誰在幫誰充電?
68.最受推崇的,推崇誰?
69.購併快狠準,因為更懂整頓
70.跳著踢踏舞去捐錢,更難啊!
71.爸爸是神,兒子如何做自己?
72.股神為何不投資黃金 巴菲特親筆

編者最後的話
謝詞

內文試閱

巴菲特說了太多話的那一天

  本篇封面故事刊登於2002年底,當時網路泡沫顯然已經破裂,波克夏的A股股票從2000年初的每股4萬美元出頭,此時已回升到7萬多元。在此同時,外界盛讚巴菲特根本不是網路泡沫時期許多市場名嘴批評的那樣,只是過時的老骨董。

  當時施威爾以「街頭生活」(Street Life)為筆名,替《財富雜誌》寫過多篇文章(2006年他升任總編輯)。某天巴菲特和一群同好前往加州打高爾夫,施威爾剛好接到命令,要他撰寫一篇「巴菲特再起」的文章。其實這趟旅行巴菲特自己並不打球,因為他有一邊的「肩旋轉肌群」受傷。不過他們這群同好過去二十年來,每相隔一年就組團出外打球,輪流在圓石灘、望遠鏡丘、柏樹岬等地打高爾夫,巴菲特絕不錯過這項社交活動。

  於是施威爾只好跟去圓石灘採訪。他和巴菲特混了一整天:兩人房間都還沒整理好時,他們挑了一個風景明媚的地方談話;等到巴菲特的房間準備好了,就去他的房間繼續談;晚上巴菲特和高爾夫球友共聚一堂,施威爾也來插花。

  這批高爾夫同好包括蒙格、首府傳播的墨非、柯史莫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季利斯皮(編按:他也是巴菲特的橋牌同好,見上冊第19章)、《華盛頓郵報》的董事長葛蘭姆(Don Graham,編按:2013年他將公司賣給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高提斯曼(Sandy Gottesman),以及服務於私人投資公司第一曼哈頓(First Manhattan Co.)的外子約翰.盧米思(John Loomis)。

  施威爾很快就認定,為了寫文章而專程跑一趟圓石灘,不見得都是壞處。但果然不出所料,後來他再也沒去過圓石灘出採訪任務。

分析師喜歡交易熱絡,我偏愛受到冷落

  在圓石灘的晚上,巴菲特邀請我一起去他妹妹柏蒂位於卡梅爾附近的溫馨住家吃晚飯。這不是正式聚會,大家喝些飲料、吃自助式晚餐,大螢幕電視播的是柏蒂喜愛的舊金山巨人隊球賽轉播。

  那天晚上,巴菲特拿著從不離手的櫻桃可樂,傾身對我說:「對我來說美中能源就從這裡起步,你曉得,就在這棟房子裡。」他說的是美中能源控股公司,位於愛荷華州首府德梅因,經營電力和瓦斯管線公用事業,很可能成為波克夏的下一個里程碑。我對他說,我不曉得,你能不能解釋一下?

  原來三年前柏蒂為哥哥的另一群朋友舉辦派對,其中一位來賓是電信公司「第三階」(Level 3)的董事長史柯德(Walter Scott),他過去曾擔任奇威特(Peter Kiewit Sons’)公司執行長,那是奧馬哈最大的營造公司。

  巴菲特說:「華特(史柯德)把我拉到一邊,問我能不能去隔壁房間私下講幾句話。他說他對一家叫做美中能源的公用事業公司有興趣,這家公司的人很苦惱,他們想爭取華爾街投資人的支持,可是分析師聽不進去,因為分析師想要的是AES能源公司或是加艾卑(Calpine)那種電力公司,因為他們交易流量大,意思就是買賣的人多。華特說他們想把美中能源變成私營公司,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有啊。」

  那時許多公用事業的股價和網路新兵或B2B的股票一樣火熱,甚至過熱,例如加艾卑和AES的股價高點分別是56美元和70美元,如今兩者都只剩下2美元上下。

  公用事業泡沫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誘使企業投入這個令人垂涎而未受法規約制的產業末端(未受法規限制的公用電力事業,產量高低依據推測而定,雖不保證有消費者上門,好處是可以用市價出售電力。反之,受到法規約束的公用事業雖然保證有顧客,但電力價格相對受到規範)。隨著越來越多熱錢湧入不受法規約制這一塊市場,美中能源執行長索闊爾(Dave Sokol)看出一片廣大的商機:受限於法規的資產遭到埋沒。

  1990年中期,美中能源在加州、愛荷華州和英國購置許多受限於法規的公用事業,然而同行安隆能源在股市中本益比可達30至50倍,美中能源的本益比卻只有6到8倍。

  索闊爾說:「我們猜不透其他公司都在幹什麼,他們不斷興建發電廠、增加產能,我猜也許他們認為市場需求會永遠往上走,還有,他們的交易業務也是個謎,我們怎麼也不可能達到那麼高的獲利。」在此同時美中能源的股價頹靡不振,因此索闊爾於1999年10月決定放棄公開上市,改而把公司賣給巴菲特。波克夏以每股35.05美元的價格買下美中能源的80%股份,總成本為33億美元。

  巴菲特選這個時機出手不能算無懈可擊,但也差不多了。2001年夏天,未受法規約制的能源事業(因為安隆醜聞案爆發)開始兵敗如山倒,到了今年初,許多業者的處境已經非常艱難,包括威廉斯能源公司(Williams Cos.)在內多家公司都突然發現亟需大量現金。威廉斯公司只好忍痛拋售科恩河輸氣管線設施(Kern River Pipeline),這家子公司每天運輸8億5000萬立方英呎天然氣,從洛磯山脈經過925英哩送抵賭城拉斯維加和加州。威廉斯開出的價格是9億5000萬美元——比兩年前的市場價格少了好幾億。

  讓巴菲特更加心花怒放的是,今年七月美中能源買下北方天然氣公司(Northern Natural Gas)的輸氣管線,每天運輸量為43億立方英呎,總長度1萬6600英哩。巴菲特講這個故事時顯然心情很愉快,他往後靠在沙發上,志得意滿彷彿釣到一條大鮪魚:

  「北方天然氣公司曾是傑出的奧馬哈公司,1986年有個休士頓人來了,他自己的公司規模比較小,卻說:『我們合併吧,以後我就搬到奧馬哈來。』後來奧馬哈人都覺得上當了,因為這家公司在六或八個月後就搬回休斯頓。想也知道,那個休士頓人叫做雷伊(Ken Lay),他的公司就是安隆。

  「一年前安隆出問題時,戴納基電力公司(Dynegy)投入15億美元買下安隆,北方天然氣公司等於是半買半相送,可是後來又輪到戴納基出問題,某個週五他們打電話來找我們,說他們下週以前需要賣掉公司,但買方一定要拿現金來買。於是我們派了一組人過去,週一早上買賣契約就簽好了。」

  且看他是怎麼算的:一月份戴納基花15億美元買下安隆,六個月後,美中能源買下戴納基,竟然只花9億2800美元。妙啊!

只管大事,分析數字

  和巴菲特出遊的那週之後,我訪問了波克夏一些子公司的執行長。目前這些子公司的數量已經接近40家,巴菲特開心地指出,經營波克夏38年來,旗下沒有任何一家子公司選擇脫離母公司自立門戶,部分原因和巴菲特一個很少人注意到的管理技巧有關:他帶人很有一套。利捷航空公司的生意是出租部分飛機所有權,執行長桑圖里說:「他判斷人才最準確,大家都想替他工作。」

  從巴菲特這些公司的成功來看,桑圖里的話確實有道理;這是一群了不起的執行長團隊,不僅個個能力過人,而且都熱愛自己的工作。波克夏集團裡有好幾位年過80的負責人,包括現年85歲的飛航安全公司執行長韋爾其(Al Ueltschi),還有80歲的布朗鞋業(H. H. Brwon)執行長魯尼(Frank Rooney)。

  另一方面43歲的布蘭登(Joe Brandon)是波克夏集團年輕一輩的執行長,一年前被指派負責通用再保險公司,這個位子堪稱波克夏最熱門的寶座。即使在911事件發生之前(1998年波克夏花了220億美元買來的),通用再保險公司就有問題,保險接單凌亂失序,獲利達不到水平,逼得巴菲特為了該公司績效不彰向股東致歉。

  我問布蘭登:老頭子對你如何?他語氣堅定地說:「他每一方面都支持我們。沒錯,為這麼聰明絕頂的人工作,一定要做好周全準備,不過大家都不了解他是多麼優秀的經理人。」

  布蘭登說得對極了,可是依然沒有引起外界注意,部分原因出在巴菲特自己身上,因為他再三對外表示:「我只是出手收購企業,然後就放手不管了。」嗯,並不盡然。

  再往深處挖掘,你會發現巴菲特其實對每一家子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入,端視他的興趣和特定企業是否引起他關切而定。舉例來說,布蘭登說他每週和巴菲特一般說上兩次話,不過巴菲特和另一家再保險子公司的負責人賈因天天都會通電話。

  這並不是因為賈因做得不好,剛好相反,巴菲特會告訴你,假因是他手下最能幹的高階主管之一,他們之所以通話這麼勤,是因為承保超高風險保單(例如奧運會)對波克夏的財務隱含非常大的變數,此外,替這類投保金額龐大的保單定價,恰好也是巴菲特熱愛的工作。

  至於其他子公司,巴菲特的說法是:「蓋可保險每週二傳數字給我——包括網路點擊數字、網路成交金額、電話詢價成交金額。這一切都讓我愛不釋手。蕭歐地毯天天傳真銷售數字給我;耶誕節前後——從節前一個月開始,我就喜歡接到我們珠寶店、糖果店的日銷數字。

上班,為的是找樂子

  儘管巴菲特過濾的數字多得嚇人,儘管他勤於工作,但他並不屬於A型上司。已經替他工作9年的祕書柏桑妮克(Debbie Bosanek)說:「沒錯,我得穿溜冰鞋才趕得上他的速度,可是我從沒見過他大發雷霆。不過我覺得他不喜歡人家騙他,如果你犯了錯,向他承認就沒事了,千萬不要企圖掩飾。」首府傳播的創辦人墨非補充說:「他每天早晨起床去上班,為的是找樂子。那不是上班,他只和自己喜歡的人共處,這樣就沒有壓力。」

  巴菲特很可能是全美國少數幾個天天花大把時間閱讀的執行長,他不用電子郵件,波克夏總部也沒有浪費時間的會議。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說:「華倫只要坐在桌子圍滿人的房間裡,聽很多人滔滔不絕地講蠢話,就會感到頭痛欲裂。」巴菲特和蒙格的交情超過40年,以前常常在一起說話,現在比較少了。蒙格說:「到如今華倫對我心裡想什麼一清二楚,偶爾我會知道一些對他有用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分配時間與腦力給這麼多不同公司的能力,就像他配置資金的能力一樣游刃有餘。巴菲特也是華盛頓郵報的公司董事,執行長葛蘭姆說:「大部分聰明蓋世的人喜歡把事情變得更複雜,可是他卻有不凡的本事,總是能把事情說清楚、變簡單。

  等等,再怎麼說,一定有人不喜歡這傢伙,對不對?

  沒錯,不但有,而且還很多。

  巴菲特一直努力遊說立法,將股票選擇權列入公司會計的費用項目,因此矽谷有一大群討厭他的人。另一些人則發出不平之鳴,說巴菲特自己口口聲聲重視公司治理,波克夏聘請的外部董事卻少得可憐。此外,巴菲特捐款給計畫親職組織,因此反墮胎人士對他很有意見。許多投資銀行也不喜歡巴菲特(因為騙不了他),華爾街分析師對他也不怎麼友善(因為巴菲特不肯透露任何投資意向)。

  面對這位一再打敗大盤的人(唯一的人!),效率市場理論的信徒簡直快瘋了。此外,證管會主席皮特可能也有點討厭巴菲特,因為在皮特任內巴菲特常常不買他的帳。最後還有今年初反對巴菲特繼續擔任波克夏董事的1萬6712張票(不過支持他的贊成票有114萬816張)。

核災與巴菲特過世,避無可避

  在圓石灘高爾夫球場的第六洞果嶺上討論核子彈的破壞力,聽起來或許不怎麼對勁,可是巴菲特並不以為意。他說核子彈:「是最讓人煩惱的事,終將發生,避無可避。我看不出有任何辦法能躲得過,但我們可以降低發生的可能性。

  「如果某年發生某事的可能性是10%——我不曉得這數字對不對,沒有人知道——那麼這件事在50年內發生的機率將高達99.5%;如果把可能性降到3%,那麼五十年內的發生機率就可以降到78%左右;再把可能性調低到每年1%,機率就只剩下40%。

  由此可見,降低任何事情的每年發生機率,顯然能大幅減少我們下一代的生命中發生此事的機率。知識無法抹滅,你能控制原料,卻不能打消有心人的意圖,這是人類的終極問題。」

  日暮時分,巴菲特窗外的後場九洞,在夕陽映照下彷彿鍍上了金光,我還是不能免俗地開口問他接班人的事,講白一點,就是他死後公司會怎樣?這問題巴菲特已經回答不下一百萬次,他也想出了一百萬種答案,他自己很喜歡的其中一個是:「我希望股價不要漲太兇。」不過這次他倒是很正經:「聽著,我死了以後公司還會經營很久,這些業務會繼續進行50年。我們有一個很棒的經營團隊,他們曉得這家公司如何運作,這真的是很簡單的事……」

作者資料

凱洛.盧米思(Carol J. Loomis)

在《財富雜誌》(Fortune)任職60年,是40年來報導巴菲特的首席主筆,同時也是35年來「巴菲特致股東信函」的唯一潤稿人,與巴菲特有40多年的私交,經常與巴菲特、比爾.蓋茲一起打橋牌。她本身也是波特夏的40年股東,以及巴菲特旗下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 多年來巴菲特一直想要親自寫一本書,並指定由盧米思擔任寫手。本書出版後,巴菲特不但在2013年的波克夏股東大會上為此書設立大型看版,還四處推銷:「這是我的書。」

基本資料

作者:凱洛.盧米思(Carol J. Loomis) 譯者:李宛蓉 出版社:大是文化 書系:Biz 出版日期:2013-09-26 ISBN:9789865770037 城邦書號:A1830077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