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散文
開門見山色(全新增訂版)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開門見山色(全新增訂版)

  • 作者:阮慶岳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3-07-31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從文學家到建築家,從文學作品到建築觀念; 文學與建築相問,將激發出如何的跨界火花? ◎全書新增一倍篇幅──新單元「文學作品V.S.建築觀念」,12篇逾3萬字 王志弘全書重新設計,新版呈現 【故事簡介】 惠特曼,啊!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建築詩人! 不管是建築或文學,皆有其各自的表象與風華,有如武術與技法的不同路數,乍看去風馬牛不相干,但是若認真細究去,其實內蘊不露的本質,可能本來就是渾然同一物。 ──阮慶岳 文學與建築,二個不同的藝術領域,如何可以對照參看? 本書從建築與文學的本質內涵,從建築師與文學家的創作意旨,交互對照,思索創作與生命。 全書共二個單元── 第一單元「文學家V.S.建築家」,談契可夫、蒙田、王爾德、赫拉巴爾、波特萊爾、惠特曼、太宰治的作品特色如何與建築家王大閎、安藤忠雄、貝聿銘……等的建築風格的相異或呼應之處。 第二單元「文學作品V.S.建築觀念」,從文學作品談建築觀念:從《紅樓夢》大觀園的建築,思考人與自然環境聯結的重要性;從惠特曼《草葉集》談靈魂,從葛林《事物的核心》談信仰,從王安憶《妹頭》談平凡,從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談時間,從但丁《神曲》談空間,從芥川龍之介《地獄變》談美,從七等生《跳遠選手退休了》談幻想……。 作者將建築與文學自然融合,並在二者之間自在穿流。這個對照與觀看,成就了藝術的另一獨特風景。

目錄


代序/橫看成嶺,側是峰

【文學 × 建築】

奧古斯丁 × 庫哈斯 某人在寫懺悔錄
契可夫 × 霍爾 人生是個神祕的東西
蒙田 × 蓋瑞 解毒藥與毒藥
王爾德 × 王大閎 青春是朵含毒的百合
從王大閎到李承寬
自然主義文學 ×穆卡特 森林正在注視我
赫拉巴爾 × 安藤忠雄 孤獨卻不徬徨
公無渡河、公無渡河
瓊瑤 × 貝聿銘 貝聿銘流眼淚
波特萊爾 × 家 屋子裡面的屋子
家非家、人非人
惠特曼 × Taipei 101 離塵不離城
祝福你,Taipei 101-
太宰治 × Archigram 斜陽
來自夢境的無敵鐵金剛
方便麵城市

【作品 × 觀念】

紅樓夢 × 自然 大觀園思自然
草葉集 × 靈魂 你敢麼,現在,啊——靈魂
事物的核心 × 信仰    凡事皆有核心嗎?
妹頭 × 平凡       到底是上海人!
彷徨 × 正義       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
神曲 × 空間       天使同時身在兩地
追憶似水年華 × 時間   騷擾而不安的靈魂天使
比愛情更假 × 無恥    無恥的建築
地獄變 × 美       最華麗的地獄景象
唐吉訶德 × 形而上    雲遊騎士與孫悟空,再見了!
繁花聖母 × 溝通     繁花的詩意山脈
跳遠選手永不退休 × 幻想 有著銀波翅膀的幻想與現實

內文試閱

大觀園裡思自然

  提起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紅樓夢》大概最膾炙人口了。而只要提到《紅樓夢》,大觀園立刻躍然有如舞台般浮露出來,……布幕鋪好燈光打足,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些美麗的千古精魂,就要魚貫出場來。

  這個兩百多年前的故事,始於似乎財勢正盛的榮國府,因寶玉姊姊賈元春蒙幸,被「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就是被皇帝選上妃子),賈府喧騰歡欣,為了元妃在元宵歸寧省親,大興土木蓋了省親別院——也就是到如今依然大名頂頂的大觀園。

  大觀園究竟有多大呢?「……從東邊一帶,接著東府裡花園起,至西北,丈量了,一共三里半大」(也沒多大啊!)。而這座把劉姥姥唬得魂魄出了竅的名園,想必要花上無盡的財富來構築吧?出人意外,大觀園其實是挖東牆補西牆節約蓋起來的:「會芳園本是從北牆角下引了來的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國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杆等物,皆可挪來前用。如此兩處又甚近便,湊成一處,省許多財力,大概算計起來,所添有限。」預算顯然不是太寬裕,作者甚至還藉著一個趙嬤嬤的嘴,說出:「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吧!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賈政一日去攬看將竣工的園景,遇寶玉便拉著去題匾額對聯,幾個人曲徑通幽、奇花爛熳,不覺間:「一面說,一面走,忽見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牆,牆上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枝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盈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輕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一望無際。」

  賈政一見大喜,表示勾引出心內的歸農之意。極怕父親的寶玉,此時「牛了心」地忽然與賈政唱起反調:「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無脈,臨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那及前數處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當場把賈政惹得大怒。

  賈寶玉可以接受其他人造的園景,反而對這試圖反璞歸真的「稻香村」有異議。他反對的原因是「違反了自然」,他說如果:「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即百般精巧,終不相宜……」,暗諷的似乎就是賈政這些浸淫於富貴,偏又愛敞言歸農的人。

  中國文人自元人入主中原,不得不遷至地小人稠的江南後,對自然山水的觀念逐漸改變。就像北宋山水畫一山巍然獨據畫面的氣勢,到南宋就逐漸成了畫面角落的殘山與剩水,原先實山實水的北地浩然園景,也逐漸發展成假山假水的江南園林。

  明朝計成所寫的《園冶》,談的雖然是想以假亂真的回歸自然,但他還是堅持要因地制宜、得景隨形,以能「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與賈寶玉頂撞父親的說法有相似處,不知是不是寶玉已經讀過計成這本書了呢!

  人類居家環境背離自然的現象,隨著文明趨化而日漸鮮明。明清仿自然的小庭小院做法,讓寶玉敢直言頂撞嚴厲的父親(其實是作者藉寶玉之嘴,批評時人背離自然、又敞言愛自然的矛盾風尚)。如果寶玉有幸來到現在處處皆是的高樓(現代大觀園),發覺腳下的土地,居然可以看起來像不相干的遠土,人行道綠樹看起來像玩具綠點子,一切都顯得真不真假不假,不知道會要說些什麼呢?(雖然曹雪芹說過「真作假時假亦真」的透世哲語,但現代城市究竟是真作假、還是假作真,都還難分辨呢!)

  大觀園最精采的戲,是劉姥姥帶著孫子板兒遊園時出現的。劉姥姥瞠目乍舌的鄉土版滑稽精采賣力演出,充分滿足了包括賈母在內一家大小上層貴族的虛榮心,在劉姥姥接連不斷的讚嘆聲與醜態中,也再一次確認了大觀園的存有價值。但是對注定大半將以悲劇終了的紅樓夢諸人物,大觀園究竟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是稻香村般可一時隱世自我麻痺的鴉片煙館?可自外於真實人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或是,能庇護純善寶玉黛玉的永恆伊甸園?

  明清文人對待自然的態度,與他們對待現實處境的方法,並無太大差異。就是當遇到現實挫折不如人意時(有如美麗的自然山水,卻可望不可及時),就退到自己的小世界裡、阿Q般對世事不聞不問(物我合一的徜徉在無人的自家後花園裡)。這種態度其實與動物受創傷時,會躲回自然隱蔽窩巢的模式無異,只是就如寶玉質疑賈政一樣的,這樣的假自然還算是自然嗎?它還具有原始自然撫慰萬物百獸的大地母性能力嗎?或是只能淪為文人自淫般的逃避現實安慰劑了?

  像盆栽裡精巧奪人的千年老松柏,我們究竟要用怎樣的目光去面對它?稱讚它嬰孩般小巧可愛(但明明是千年老怪了)?還是要像《浮生六記》中,沈復描述自己如何能在盆栽園景裡「小中見大、實中見虛」(他在書中寫道: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以飄渺的幻象來解決(或迴避)現實問題?(真是夠厲害的工夫)

  自然早已遠離人類文明,大量各類型替代複製品的出現,也是不得不爾?但是為什麼人類生活就非得回到自然(或與自然有任何關連)不可呢?已經進化到高等動物的人類,難道不能不擺脫掉這「煩人」的自然嗎?生命就非得與自然掛勾不可嗎?沒有自然的人類還能幸福嗎?

  發生在歐陸的工業革命,讓農業文明正式退位,全世界農村人口無可選擇地都陸續遷住入都市,人口密度發展到幾乎無空間給自然綠地存在的地步。十九世紀末歐洲都市裡的工人階級,逐漸對這樣生活環境無法忍耐,醞釀出日後包括科比意與萊特的新都市方案,兩人雖然用的是不同的處理方式,但都認真思及人與自然環境聯結的重要性。

  真正被後人付諸實踐與影響深遠的,還是十九世紀末英國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的「明日花園城市」方案(Garden City of Tomorrow)。他的計畫案有森林綠地繞圍,以防其無限擴大,城中央是大型中央公園,有無數小花園與遊樂空間,清晰展現出對居家與自然再次結合的強烈意圖。

  從那時到現在,都市公共綠地的問題也許稍獲紓解,但個人居家內部與自然的連結,卻依然十分薄弱,甚至連沈復那樣以小見大的自淫滿足都不可得了。現代人越來越避入私密空間的傾向,使室內空間與自然對話的需求,逐漸成為新的議題。

  賈寶玉反對稻香園,因為賈政明明心在官宦富貴,卻裝出愛好淡泊田野的姿態。寶玉當然贊成與自然的再次相親,也完全不想離開人工/自然相交混的大觀園,去到外面一片假象的真實世界。也許,不管我們進化到如何高等的狀態,我們的基因與血液裡,都還是會流淌著松林海洋的濤聲呼喚、也會與月盈月虧的自然週期相唱和,這與科技先不先進無關,我們原本來就來自自然,因此,尊重自然愛自然,本就是理所當然的吧!

作者資料

阮慶岳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並於台北成立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專任教授。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二○○三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四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等。   文學著作含括小說《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以及散文集《一人漂流》、《聲音》等;建築論述《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跨領域創作《恍惚》、《阮慶岳四色書》、《開門見山色》等。

基本資料

作者:阮慶岳 出版社:麥田 書系:麥田文學 出版日期:2013-07-31 ISBN:9789861739496 城邦書號:RL1267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2cm×1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