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假仙生物日記簿
-
當動物拳腳相向時:動物為何而戰?從生物學看衝突、排擠、搶奪與強制交配如何形塑動物行為
-
甲蟲日記簿(增訂版)
-
圖解科學史
-
教授的公園夢:打造都市之肺、復育螢火蟲,從零開始的第一本公園生態說明書
-
愛因斯坦冰箱:從科學家故事看物理概念如何環環相扣,形塑現代世界(修訂版)
-
樹說時間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生命史詩,述說自然共生、氣候變遷與人類未來的啟示
-
生命的催化劑RNA: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破解生命最深沉謎題的探索之旅
-
水耕盆栽超好養:無土不招蟲,加水就能活,輕鬆打造室內綠意〔2025暢銷改版〕
內容簡介
◆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注目書!
◆二○○二年周日泰晤士報年度好書!
◆二○○二年《觀察者》雜誌年度好書!
◆二○○三年英、美「科學史」學會最佳大眾書獎!
◆英、美各大媒體《經濟學人》、《發現》雜誌、《周日電訊報》等,一致選為二○○二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本書為貓頭鷹出版的《萬物的尺度》改版書!
一個理想、兩個科學家、七年的測量和一個公制單位的誕生!
我們每天在用的公制單位(公尺、公分等)究竟是何時、又是如何誕生的?
這些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的度量衡,其實經歷了一段艱辛又狡獪的誕生史……
現在使用的公制單位是以光在真空中進行二九九,七九二,四五八分之一秒的距離為一公尺,但這並不是「公尺」的最原始定義。早在十八世紀,為了解決度量衡不一造成的混亂買賣制度,法國科學院便展開了制定公制單位的工作:將北極到赤道長度(經線)的千萬分之一定為一公尺。
因此法國天文學家德朗柏與梅杉動身執行測量經線的任務。但是天不從人願,任務開始不久便爆發了史上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原先預計以七個月完成的任務卻花了七年的時間,而他們的生命甚至還受到莫大的威脅。七年後他們終於帶著測量結果回到法國,眼看度量衡將要邁入統一的新紀元,卻出現了科學與人性間的拉鋸。長達七年的測量任務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亞爾德寫到:「感謝德朗柏和梅杉教導我們對於『錯誤』的認知,既是以他們的努力,也是以他們的疏忽。」不論人性如何企圖侵入科學的神聖,他們測量所達到的精準程度仍令後人讚嘆,也為我們今日普遍使用的公制單位奠定重要的基礎。
【好評推薦】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 葉李華
◎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 孫維新
◎「穿越過歷史後,在永恆的當下,這本書將過去沉浸於光明、生活與人性之中。」~紐約時報書評
◎「這真是段迷人的、美好的記載。作者的鋪陳讓故事高潮迭起,而故事最末也有個令人滿意的結局。」~波士頓環球報
◎「結合了重述歷史與引發想像的傑出作品。」~費城詢問者報
作者資料
亞爾德(Ken Alder)
亞爾德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西北大學教授歷史,擁有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及物理學學士學位。一九九八年曾獲美國獎勵科技史著作的「德克斯特獎」(Dexter Prize)最佳書獎。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