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代武林不傳之秘,史上最強兵器大觀!
從前的孩子們拿掃帚當刀劍,在院子裡扮演大俠;現在的孩子在線上遊戲裡爭奪寶物,搶著演繹三國的英雄。
兵器,是人類最初的防衛,也是現代人最初的英雄夢。
本書為華文市場第一本圖文兵器事典,紀錄中國兵器數千年的流變;為了詳實紀錄每樣兵器的形制,特別到高雄「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拍攝珍貴照片,詳細解構各種兵器的細節。郭常喜先生為電影《臥虎藏龍》青冥劍的打造者,也是台灣少數手工鑄劍師之一;他收藏四千多件兵器,讓本書圖文相襯,所有兵器一次到位。
更難得的是,本書不只紀錄兵器,更紀錄英雄。從「秦王劍」到關羽的「青龍刀」,持握兵器的英雄故事與身影,在本書中都能讀到;也讓對兵器有興趣的朋友,得以窺見中國悠長的歷史與文化。
全書將中國兵器,分類如下:
一、短兵系
短兵器包含了刀、劍等廣為人知的武器。由於這些兵器尺寸較小且長度較短,因此便於攜帶防身。一般來說,短兵器除了作為戰場上長兵使用者的輔助武器之外,在如巷戰之類較狹窄的場地中也能利用地形優勢,發揮比長兵器更大的功效。然而短兵作為戰鬥主力、活躍於戰場上的記錄倒也比比皆是,如唐宋以後許多武將愛用錘或鞭等即是一例。
二、長兵系
相較於緝凶擒盜之類、以都市戰性質見長的短兵器而言,長兵器則以其尺寸與份量上的長處,活躍於更遼闊的疆場之上。長兵提供的攻擊距離與範圍上的優勢,往往成為戰士在戰場上得以存活的關鍵。雖然同樣都具有長柄的共通特色,然而中國長兵器的種類之多,的確令人眼花撩亂。
三、奇型兵器
除了各式長、短兵器的好手們外,許多性格或武功獨樹一幟的異人們,以造型或套路特殊的武器所廣為人知:也就是所謂的奇型兵器或奇門兵器。其範圍之廣,真可說不勝枚舉,如鐵傘、鐵笛、折扇、釣竿、秤杆、算盤、船槳……等皆可列於此類:當然還可以包括星爺的折凳。變化之多,可說替原已頗精彩的中國兵器品項又再增色不少。
四、軟兵系
相較於刀、槍、劍、棍這些以金屬及硬木等製成的武器,軟兵指的即是以繩或鎖鍊之類構成的武器。除了索與鍊本身即可作為防身武器使用之外,許多軟兵還會在繩索的一頭繫上各式造型特殊的武器,以發揮更大攻擊效果。軟兵器大都具有範圍廣而攻擊方式刁鑽善變的特色,加上容易收藏不易為人察覺,因此許多軟兵器也都可以歸類在「暗器」之下:兩者的領域是有重疊之處的。
五、射程系
武術界俗諺中說:「一寸長,一寸強」,而具最長範圍也最強悍的武器,自然非射程系的武器莫屬。射程系武器中大者如弓箭,不但是有力的狩獵用具,更是古代戰爭中絕對不可或缺的要角;而較小的如袖箭等,也能趁人不備輕易取人性命。至於弩由於使用容易且射程廣泛,應用更為繁多。
六、暗器系
廣泛而言,凡適合用於暗算、刺殺類的武器都能列入暗器之列,只是暗器一詞在長期使用之下,現有的定義多以投擲類的小型武器為主。《孫子兵法》中說「兵者,詭道也。」暗器趁人不備的特性,可說正是此一概念的體現。
序跋
【引言節錄】
喜歡看歷史或武俠小說和漫畫的朋友為數眾多,而相對於西方的騎士傳奇類型故事,這可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特產。除了對角色的精彩刻畫與武藝描寫的獨到創意之外,各種神奇兵器的競演也是引人入勝的要素。如金庸的倚天劍與屠龍刀,古龍的霸王槍與孔雀翎,還有其他常見的奇特兵器如判官筆或峨眉刺等等不勝枚舉。有道是「寶劍贈英雄」,重要的角色總要有稱頭而具個人特色的兵器襯托,這樣的傳統早在古典文學中就已存在並一直延續下來。
拜中國獨特的史地背景所賜,其獨有的許許多多種類各異的武器,不但提供了相關創作者發揮創意的空間,也滿足了觀眾與玩家們的想像力。我們常以「十八般武藝」來作為這些種類眾多戰技的總稱,後來並衍生用來統稱各種技能。其實這樣的說法起源早至宋元時代即已出現,而這十八般中所包含的細項也多有不同。
在這些大項目裡,依許多相異的型制而有子分類,舉例而言,如槍這一項中就有鉤鐮槍、龍刀槍、梭槍…… 等種種變化版本,而個別在用法上也自然比原有的槍法更有巧妙不同。由早期盛行的大尺寸長矛與鈹等武器,演變到適於騎兵戰的各種槍類,隨著環境與戰法的演變,武器也不斷地隨之變化。在火器開始發達的宋代以後,遂有了加裝噴筒,可以先點火再行近身戰的梨花槍;而到了倭寇進犯沿海的明朝,為對應使中國軍隊頭疼的良鋼日本刀,名將戚繼光利用地方特產研發出了狼筅這種令人吃驚的槍系兵器。
凡此種種,除縱向的歷史演變沿革之外,更還有平行的種類分別。即便是其中分類較為單純的劍,在悠久的時間之流中,其面貌上也有了革命性的不同:春秋戰國的青銅劍與隋唐後乃至現代常見的典型中國劍,名字雖然相同,然而設計卻有了極大的分別,使用手法也因而有了決定性的歧異。晚唐的刀劍型制經大化革新傳入日本,在其影響之下定下了武士刀的雛形;而之後在明代沿海平倭事件文化衝擊之下進而回流並影響了中國,造成了異於傳統柳葉刀的戚家刀之誕生。可以說,每一樣武器都是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的見證,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除此之外,兵器更是其使用者性格特色的具體呈現。老一輩的人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在武術界似乎更是如此,可說是「兵如其人」。學武的人都知道,兵器是肢體的延伸;會使用什麼樣的兵器,往往即取決於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如身份地位較高的貴族與文人,多半選用高雅靈動、為君子表徵的「劍」;相對而言,易練易用且具有霸氣的「刀」,則大都是縱橫戰陣的士卒,或行走江湖的捕快及豪士等選用的兵器。使用狼牙棒這種笨重武器的,往往十個裡面有九個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而使流星錘或雙鉤之類奇門武器的人,則常是些性格神秘難以捉摸的角色。
在不同兵器型制、套路與使用者的交互影響之下,兵器除了原本戰鬥用道具的性質之餘,更增添了其文化性的特色。小說中,丈八蛇矛是張飛勇猛豪爽的表徵,青龍刀則讓人聯想起關雲長義薄雲天的形象;齊天大聖的金箍棒,打得神鬼皆驚怕,而豬八戒的釘耙則往往讓人想起它主人那貪財好色又不中用的德行來…… 兵器真可說是使用者的代名詞,即便到了近代還是這樣:看看有多少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們曾經幻想自己舞著雙節棍,像電影中的李小龍那樣,「嘩噠」一聲打得一群壞蛋滿地找牙就知道了。
喜歡看歷史或武俠小說和漫畫的朋友為數眾多,而相對於西方的騎士傳奇類型故事,這可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特產。除了對角色的精彩刻畫與武藝描寫的獨到創意之外,各種神奇兵器的競演也是引人入勝的要素。如金庸的倚天劍與屠龍刀,古龍的霸王槍與孔雀翎,還有其他常見的奇特兵器如判官筆或峨眉刺等等不勝枚舉。有道是「寶劍贈英雄」,重要的角色總要有稱頭而具個人特色的兵器襯托,這樣的傳統早在古典文學中就已存在並一直延續下來。
拜中國獨特的史地背景所賜,其獨有的許許多多種類各異的武器,不但提供了相關創作者發揮創意的空間,也滿足了觀眾與玩家們的想像力。我們常以「十八般武藝」來作為這些種類眾多戰技的總稱,後來並衍生用來統稱各種技能。其實這樣的說法起源早至宋元時代即已出現,而這十八般中所包含的細項也多有不同。
在這些大項目裡,依許多相異的型制而有子分類,舉例而言,如槍這一項中就有鉤鐮槍、龍刀槍、梭槍…… 等種種變化版本,而個別在用法上也自然比原有的槍法更有巧妙不同。由早期盛行的大尺寸長矛與鈹等武器,演變到適於騎兵戰的各種槍類,隨著環境與戰法的演變,武器也不斷地隨之變化。在火器開始發達的宋代以後,遂有了加裝噴筒,可以先點火再行近身戰的梨花槍;而到了倭寇進犯沿海的明朝,為對應使中國軍隊頭疼的良鋼日本刀,名將戚繼光利用地方特產研發出了狼筅這種令人吃驚的槍系兵器。
凡此種種,除縱向的歷史演變沿革之外,更還有平行的種類分別。即便是其中分類較為單純的劍,在悠久的時間之流中,其面貌上也有了革命性的不同:春秋戰國的青銅劍與隋唐後乃至現代常見的典型中國劍,名字雖然相同,然而設計卻有了極大的分別,使用手法也因而有了決定性的歧異。晚唐的刀劍型制經大化革新傳入日本,在其影響之下定下了武士刀的雛形;而之後在明代沿海平倭事件文化衝擊之下進而回流並影響了中國,造成了異於傳統柳葉刀的戚家刀之誕生。可以說,每一樣武器都是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的見證,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除此之外,兵器更是其使用者性格特色的具體呈現。老一輩的人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在武術界似乎更是如此,可說是「兵如其人」。學武的人都知道,兵器是肢體的延伸;會使用什麼樣的兵器,往往即取決於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如身份地位較高的貴族與文人,多半選用高雅靈動、為君子表徵的「劍」;相對而言,易練易用且具有霸氣的「刀」,則大都是縱橫戰陣的士卒,或行走江湖的捕快及豪士等選用的兵器。使用狼牙棒這種笨重武器的,往往十個裡面有九個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而使流星錘或雙鉤之類奇門武器的人,則常是些性格神秘難以捉摸的角色。
在不同兵器型制、套路與使用者的交互影響之下,兵器除了原本戰鬥用道具的性質之餘,更增添了其文化性的特色。小說中,丈八蛇矛是張飛勇猛豪爽的表徵,青龍刀則讓人聯想起關雲長義薄雲天的形象;齊天大聖的金箍棒,打得神鬼皆驚怕,而豬八戒的釘耙則往往讓人想起它主人那貪財好色又不中用的德行來…… 兵器真可說是使用者的代名詞,即便到了近代還是這樣:看看有多少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們曾經幻想自己舞著雙節棍,像電影中的李小龍那樣,「嘩噠」一聲打得一群壞蛋滿地找牙就知道了。
作者資料
蔣豐維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原職譯者,曾為貝塔語言學習出版社、積木文化、中興大學語文中心等進行書籍翻譯。真正的身份是巫師,對於紫微、塔羅、催眠、靈氣等均有涉獵,現為美國 NGH 與 AAH 之合格催眠師,具 AAH 催眠講師與靈氣大師(karuna reiki master)資格。 自幼對中國武術及兵器具有濃烈興趣,求學時曾任國術社副社長(號稱傳功長老)。本書是其鑽研東西方兵器多年後,對中國兵器系統化的整理歸納心得。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