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實證醫學 完整解析】糖尿病緩解心法:從減藥到停藥!肉菜冷飯定時定量飲食,讓你穩血糖、降三高、減體重!
-
枯樹開花:預約人生下半場無病的身心靈幸福〔緩解三高,從減藥到停藥,增肌樂活,遠離憂鬱孤寂〕
-
古中醫是這樣治病的──保精、養氣、守神,突破僵化的診病及養生思維
-
腎臟超圖解:慢性發炎、免疫失調、腎病變,權威名醫教你看懂腎臟求救訊號,立即提升腎功能
-
月經,不只是那幾天:順應荷爾蒙變化,八面向解決女性 99% 健康問題
-
擺脫洗髮精,頭髮變多更健康![2025暢銷修訂版]:日本抗老名醫傳授,大幅減少掉髮,告別頭髮煩惱的養髮祕訣!
-
Good Energy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
-
臺大醫院減肥班8週燃脂瘦身全書:17位多科醫療專家傳授安全有效營養×運動×心理的健康減重法
-
腦能量: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大腦的代謝疾病!粒線體失調如何導致憂鬱、焦慮、強迫症、ADHD和其他障礙,揭示飲食治療新契機,重獲心理韌性
-
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的祕訣!日本現象級暢銷書《80歳の壁》之具體實踐版,和田秀樹醫師寫給所有人的百歲人生指南
內容簡介
咬得動、吞得下、吃得開心,牙齒顧好,健康到老!
牙痛、蛀牙、牙齦萎縮、牙周疾病,看似只是口腔問題,
其實可能與心臟病、糖尿病、失智症等慢性病息息相關!
作者分享成功救回超過數千例複雜顯微根管治療的心得,
從認識牙齒的生老病死,大人們常見卻輕忽的口腔病症,
牙齒為何敏感?何時該就醫不拖延?潔牙工具如何選用?
有關口腔問題的困惑或焦慮,希望本書有助您解答迷津!
「當一顆牙齒能不能留下來、該怎麼留下來的機緣放在我面前時,我知道自己必須謹慎。」-----張添皓
本書以牙醫師的臨床經驗與真實案例,帶你從日常習慣出發,
從正確刷牙、潔牙、飲食、定期檢查做起,延緩牙齒的老化。
.9大牙齒警訊與救治
牙齒敏感/牙結石、牙垢/牙齦炎/牙周病/牙齦萎縮/蛀牙
/顯微根管治療、抽神經/牙肉膿腫/蜂窩性組織炎
.3招促進口水分泌的唾液線按摩法
腮腺按摩/頷下腺按摩/舌下腺按摩
.潔牙口訣5 4 3 2 1
5 牙齒有5個面要清潔
4 潔牙需搭配 4種工具
3 牙刷每3個月更換
2 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至少刷滿2分鐘
1 每天至少使用牙線1次,確實、徹底清潔牙縫
.改善口臭3妙招
加強口腔清潔
調整飲食與促進唾液分泌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本書章節架構:
01 吃得好,先懂牙:牙齒的一生
牙齒的功能與介紹/牙齒的生老病死
02 牙齒的警訊:9大牙齒困擾全解析
牙齒敏感/牙結石、牙垢/牙齦炎/牙周病/牙齦萎縮
/蛀牙/根管治療、抽神經/牙肉膿腫/蜂窩性組織炎
03 危機處理到重建:外傷、牙裂與假牙
牙齒外傷/牙裂/填補材料咬裂/假牙或植牙 ……等
04 不只是牙痛:智齒、潰瘍、磨牙、顎骨壞死與氣壓痛
智齒/嘴唇泡疹/口腔癌/口乾/夜間磨牙/銀髮族的
致命吞嚥問題/氣壓性牙痛……等
05 口腔日常力:孕期、清潔、飲食、運動與美白
口臭/懷孕婦女口腔保養/正確的口腔清潔/假牙清潔
的重要/守護牙齒的飲食習慣/牙齒美白……等
目錄
第一章 吃得好,先懂牙:牙齒的一生
1.1想要吃得好,就需要靠各方面的功能
1.2牙齒的功能與角色
1.3牙齒的生老病死。
第二章 牙齒的警訊:9大牙齒困擾全解析
2.1牙齒敏感、牙酸酸怎麼辦?
2.2牙齒長石頭了!堆積如城牆
2.3哇!刷個牙,居然牙刷都是血
2.4我的牙縫越來越大了,可以補起來嗎?
2.5牙齒變好長、又好敏感,是因為牙齦萎縮嗎?
2.6為什麼補完蛀牙後,還是要根管治療、抽神經呢?
2.7食物殘渣充塞牙齒洞,為什麼不能直接補起來?
2.8吃薑母鴨上火!牙齦腫、痛、牙膿胞找上門
2.9你的牙痛臉腫,嚴重時也可能危及生命
第三章 危機處理到重建:外傷、牙裂與假牙
3.1口腔大地震,牙齒斷了怎麼辦?
3.2我沒亂吃什麼,為什麼還會牙裂?
3.3補牙填起來就夠了嗎,為什麼還會咬裂啊
3.4缺牙怎麼辦?
3.5做了假牙冠,就不會蛀牙嗎?
第四章 不只是牙痛:智齒、潰瘍、磨牙、顎骨壞死與氣壓痛
4.1我想瘦臉,拔智齒可以嗎
4.2嘴破好難受,嘴唇居然長出小水泡
4.3再見那天,他已少了半邊下巴——口腔癌不能等
4.4吃東西沒什麼味道、嘴巴又乾又刺?可能是口乾症
4.5啊!最近我嘴巴卡住張不開了
4.6晚上睡覺打呼就算了,居然還發出恐怖的磨牙聲
4.7常見的骨質疏鬆藥物,居然與口腔的骨壞死有關
4.8連「一口水」都難以下嚥!銀髮族的吞嚥與進食風險
4.9老是好不了的鼻竇炎,竟是牙齒惹的禍
4.10飛行、登山、潛水時牙痛?別等到要拔牙才就醫
第五章 口腔日常力:孕期、清潔、飲食、運動與美白
5.1嘴巴像含了臭豆腐?小心可能有口臭
5.2孕婦刷牙流血、牙齦腫、口臭、牙齒酸怎麼辦?
5.3口腔清潔全攻略——刷牙、牙線、牙間刷,你做對了嗎?
5.4假牙沒清乾淨,竟讓舌頭跟假牙「發霉」?
5.5牙齒也挑食?怎麼吃最能護牙健齒
5.7牙齒黃黃好尷尬?小心別急著美白
延伸內容
自序
光的開端
黑夜裡的一句話
泰戈爾曾寫過一句詩:「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這句話對我來說,不只是詩,而是一種提醒。
這句話陪伴了我很多年,我常常在演講的尾聲,送給台下的同儕或聽眾,也同時提醒自己:醫師的責任,不僅僅是一項治療,也不只是顯微鏡下找到一條小小的裂縫。更重要的,是當你眼前的病人困在焦慮與未知裡時,能夠給他那麼些許的安定。
光,不必耀眼。
有時候,只要是一個小小的亮點,就能讓人找到走出迷霧的方向。
清晨的小燈火
這本書的誕生,要從無數個清晨說起。
每天清晨四、五點,天還沒有亮。
窗外靜得只能聽見麻雀碎語,書房裡只有一盞檯燈。
在每日靜心早課後,
我在鍵盤上,慢慢敲下一個一個字。
我常常想,螢幕的另一端坐著誰?
也許是昨天診間裡那位病人,急著告訴我:「醫師,我在網路上看到……」
也可能是一位奶奶,因為群組裡流傳的偏方,被嚇到整晚睡不著。
或者是一個滿臉疑惑擔憂的人,在 Google 上輸入:「牙齦長膿包怎麼辦?」
還有這些聲音,在診間裡常常迴盪:
「朋友說……」
「媽媽說……」
「Line 群組傳的文章說……」
資訊氾濫,真假難辨;很多時候,它比醫師的專業更容易被相信。
所以,我選擇用文字留下這些資訊。
如果病人一定會先去網路搜尋,那至少,能讓他們有機緣遇到一些正確且更新的知識。
八年多來,我用真名在部落格「顯微根管治療張添皓醫師」寫了六百多篇文章,沒有廣告,沒有假名,默默累積,點擊數也超過七百萬。
常常有病人笑著告訴我:「張醫師,還好我看過你的文章,不然我早就放棄治療了!」
還有媽媽說:「張醫師,你的刷牙與牙線教學,我拿去教孩子用,真的很受用。」
文字不只是螢幕上的符號,更不是 AI 指令下沒有溫度的資訊。
它能改變一個人對待治療的態度,也能讓父母給小孩一個學會照顧自己的管道。
這,就是文字的重量。
這,就是多年前楊斯棓醫師,鼓勵我把這些內容,寫成一本書的開端。
園丁的哲學
「醫師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也無操控生死自在的神蹟。在生命來去前,我只不過是位陪伴的園丁,讓牙齒於春夏秋冬之際,絢爛地舒適怡然;面對牙齒告別身體之時,靜美地無悔無憾。」
很多病人問我:「張醫師,救得回來嗎?」
有時候答案是可以,有時候卻只能搖頭。但我始終相信,比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一起討論、一起承擔。醫療不是勝敗,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段陪伴。
這樣的陪伴,不只存在於診間,甚至透過這本書,延伸到更遠的地方。
如果病人無法坐在我的診間裡,我希望至少能透過這些文字,給他一點安定與方向。
我是一名牙醫師,也是台灣少數通過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認證的「部定牙髓病專科醫師」。我的專業與專精是「顯微根管治療」。
這是一個需要極高專注與精細度的領域。說真的,我不做植牙,也不做一般根管治療,因為我選擇把所有心力與有限的時間,專注在那些需要顯微根管治療「救贖」的牙齒上。
截至 2025 年為止,我已經處理超過約莫幾千個以上複雜的顯微根管治療病歷。一路走來,我接受過台大醫院牙科部完整而嚴格的訓練,歷經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的歷程,也曾在不同醫院擔任牙科部主任。現在,我在新竹成立了顯微根管治療中心,專門為有需要的人,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這不是炫耀數字,而是一種責任。因為當一顆牙齒能不能留下來、該怎麼留下來的機緣放在我面前時,我知道自己必須謹慎。
正因為這樣,我希望,當病人無法坐在我診間裡時,還能透過這本書找到一點陪伴。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但我希望它有教科書的嚴謹;它不是散文,但我希望它能帶著散文的溫度。
它像一張卡片,安靜放在牙刷旁。當你因為口腔問題感到困惑或焦慮時,它或許能指引你方向。
這本書花了將近五年才完成,有楊斯棓醫師、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以及眾多朋友的鼓勵與支持。這五年裡,每一個清晨,我都在書桌前與文字對話。腦海裡浮現的,是診間一張張真實的面孔,勇敢面對治療的工程師、徹夜不眠的奶奶、在抉擇裡徘徊的年輕人。
如果這些文字,能讓你少一點焦慮、多一點理解;如果有一天,你在做抉擇時,因為這些文字而不再孤單;那麼,這本書的存在就已經足夠了。
我知道,光若只停留在紙上,終究有限。
因此,我也持續透過部落格、粉絲專頁與 YouTube 影片,把這份陪伴延伸到更多日常。
●部落格:【顯微根管治療張添皓醫師】 https://dentistry.tw/
●粉絲專頁:【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https://www.facebook.com/thchangendo
●YouTube:【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中心】https://www.youtube.com/@tw.dentistry
這些平台,就像是我把這本書的小燈火繼續延伸出去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更快更新的口腔牙齒衛教知識,或者有什麼想問、想聊的,都歡迎關注、訂閱。
讓這份光,不只是停在書裡,當你口腔牙齒遇到問題、心裡覺得慌亂時,希望你能想起:你不是一個人,還有這一道光在陪著你。
作者資料
張添皓
牙醫師,也是台灣少數同時擁有衛生福利部認證的「部定牙髓病專科醫師」與「家庭牙科專科醫師」資格的醫師之一。 專精於顯微根管治療,不做植牙與一般根管治療,只專注在顯微鏡下挽救牙齒。 截至2025年止已累積超過數千例困難顯微根管治療病例。 當您無法坐在我診間裡,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幫助您找到一點陪伴。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但希望有教科書的嚴謹;不是散文,但帶著散文的溫度。 這本書像一張卡片,可以安靜放在您的牙刷旁,帶給您祝福與溫馨提醒。 ■現 任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中心創辦人。 ■學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牙醫研究所牙髓病組碩士、國立臺灣大學牙醫專業學院牙醫學士、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畢業。 接受臺大醫院完整訓練,歷任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新竹國泰牙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牙科主任。 ■深耕衛教 2016年創立「顯微根管治療張添皓醫師」部落格與粉絲專頁,至2025年已累積近 650篇文章、總瀏覽量突破715萬次;2024年起推出YouTube頻道,持續以文字與影音,陪伴更多病人在焦慮與未知中找到安心。 [部落格] 顯微根管治療張添皓醫師 [粉絲專頁]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 [YouTube]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中心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