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周年慶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出版日期:2025-10-02
  • 定價:760元
  • 優惠價:79折 600元
  • 書虫VIP價:570元,贈紅利2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41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哈布斯堡家族, 歐洲史上最顯赫、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 曾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西班牙帝國等諸多國家, 稱霸歐洲達六百年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文學評論爭相報導★ ★Amazon4.1星級評價、Goodreads星級評論、豆瓣讀者好評★ 本書將綜覽全局,從十八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精闢剖析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國是如何在一片充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中歐, 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歐洲歷史上最顯赫、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曾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西班牙帝國等諸多國家,稱霸歐洲達六百年。本書將講述從十八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國是如何在一片充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中歐,建立綿延數百年的統一帝國?帝國又該如何面對工業革命、啟蒙思潮、法國大革命等時代變局?   作者賈德森以綜覽全局的視角,發前人所未發的觀點,重新評價哈布斯堡帝國,讓世人認識帝國為何曾在如此悠久的歲月裡,對中歐數千萬人如此的重要。在哈布斯堡帝國解體前的幾十年和解體後的幾十年,有些觀察家把帝國貶為由彼此敵視的族群勉強拼湊成、且運作不良的集合體,貶為與時代脫節的帝國遺物。賈德森探究他們的動機,說明這些批評者的看法錯得有多離譜。事實上,曾有無數常民百姓,跨越了語言、宗教、地域、歷史的藩籬,忠於他們的「帝國」;曾有眾多官員、軍人、政治人物、學界人士,想出別出心裁的辦法來解決治理歐洲第二大國的難題。     《哈布斯堡帝國》是本大膽的翻案之作,屏棄了正在形成之諸民族其流於片斷的歷史,審視政府是如何弭合族群間的差異和隔閡,為帝國帶來長治久安。哈布斯堡的君王支持建設新學校、法院、鐵路,推動科學、藝術,使皇帝的權威穩穩屹立於中歐的諸文化、諸經濟體裡。帝國全境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正當性,因為公民開始利用帝國的行政機構來造福自己的鄉里。   哈布斯堡帝國為了治理眾多的領邦和族群,祭出了諸多饒富新意的辦法,也遭遇許多解決不了的棘手問題。這些遺產仍深深影響帝國解體後繼之而起的中歐諸國,留下久久不消的印記。哈布斯堡帝國雖已逝去,但仍深深影響著現代的歐洲與世界。 【國際書評】 賈德森一舉掃除了哈布斯堡帝國老弱、衰退、與時代脫節的形象。這是自該帝國消失於歐洲地圖以來我們一直期盼的歷史著作。 ──塔拉.扎赫拉(Tara Zahra),芝加哥大學東歐歷史教授 賈德森的著作以強烈的翻案精神和輕鬆遊走諸領域的博學,說明奧匈為何是個帝國,而非諸多彼此敵視之民族的集合體,全書散發令人驚豔的創新觀點。這份有力且深刻的見解,應會改變我們對歐洲史的看法。 ──羅伯特.尼姆斯(Robert Nemes),柯蓋德大學歷史系教授 歷史反思的傑作,出自當世最傑出哈布斯堡歷史學家之一的筆下。賈德森讓我們認識到對哈布斯堡歷史的微妙、複雜之處,了解何其淺薄。 ──拉里.沃爾夫(Larry Wolff),紐約大學歐洲歷史教授

目錄

人名、地名注解 地圖、插圖一覽表 導論 第一章 意外的帝國 第二章 僕人與公民、帝國與祖國,一七八○至一八一五年 第三章 矛盾的帝國,一八一五至一八四八年 第四章 誰的帝國?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革命 第五章 十九世紀中期的現代:自由主義帝國的出現 第六章 文化戰爭和為文化而打的戰爭 第七章 尋常帝國,我們的帝國,一八八○至一九一四年 第八章 戰爭與訴諸激進手法的國家建造,一九一四至一九二五年 後記 新帝國 謝詞

作者資料

彼得.賈德森 Pieter M. Judson

荷蘭歷史學家,一九七八年畢業於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並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賈德森教授主要研究現代歐洲史、民族衝突、革命和反革命的社會運動,以及性別史,目前任職義大利佛羅倫斯歐洲大學學院的十九、二十世紀歷史教授。 相關著作:《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

基本資料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系:Historia歷史學堂 出版日期:2025-10-02 ISBN:9786267747261 城邦書號:MU0040X 規格:膠裝 / 單色 / 59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