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十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蛋的多重宇宙:從歐姆蛋、蛋彩、用蛋製作疫苗,到上太空的蛋,探索蛋的文化史、科學貢獻與實用價值,認識我們不可或缺又無所不在的「蛋」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蛋的多重宇宙:從歐姆蛋、蛋彩、用蛋製作疫苗,到上太空的蛋,探索蛋的文化史、科學貢獻與實用價值,認識我們不可或缺又無所不在的「蛋」

  • 作者:麗茲.史塔克(Lizzie Stark)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23-09-26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型男老總愛說書,75折起

內容簡介

從雞到企鵝,從藝術到犯罪——世界上最大「細胞級生物工廠」的非典型文化史 毛奇(作家)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李盈瑩(《養雞時代》、《與地共生、給雞唱歌》作者) 烏烏醫生(禾馨婦產科烏恩慈醫師) 郭忠豪(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 ——信誓蛋蛋推薦 蛋——可見於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是孕育生命的源頭、富含營養的食物,也能用於藝術創作、醫藥研發,甚至是表達抗議。談到「蛋」,一般通常是指鳥類的蛋,更精準來說,即「雞蛋」。不過,所有的有性生殖動物都有卵,其中也包括人類。 本書作者麗茲.史塔克與蛋有著苦樂參半的關係。一方面,家族遺傳的基因變異使她不得不預防性切除卵巢,從此失去全身所有的卵子。另一方面,史塔克一家人透過雞蛋這種食材,在廚房中圍繞著蛋料理建立起緊密的情感。因為有這些特殊的生命經驗,史塔克仔細研究了蛋這種並非活體、卻能造就許多動物寶貴生命的源頭,並寫下這本蛋之書。 作者探討了蛋在人類文化中展現的各種樣貌與運用方式,例如: ●世界上許多民族創世神話中共通的開天闢地的「宇宙蛋」概念 ●淘金熱時期的舊金山,養雞業不興且雞蛋稀缺,引發拓墾先民爭相冒險出海,搶奪離島的海鳥蛋 ●藝術界以蛋發揮創意,包括用蛋彩作畫、節慶時彩繪蛋殼,甚至也有擲雞蛋的行為藝術 ●法國戴高樂總統週末家庭聚餐會享用一道細膩的法式料理:「蛋凍」 ●科學家替雞蛋接種,以此製備出人類可廣泛流通使用的疫苗,為早期免疫科學帶來劃時代的突破 《蛋的多重宇宙》結合了民俗故事、歷史、醫學、飲食文化、社會風俗,再加上作者本身與蛋交織出的生命故事,以十二個篇章中獨特的角度,帶領讀者重新認識廚房中、農舍裡、各種動物身上,乃至於人類女性體內的「蛋」。 🐣一口「蛋」當.推薦好評 雞蛋易碎,然而其中有一黏滑營養的宇宙,可孕育生命。此種對比使雞蛋格外迷人。 過去幾年冬天,都在吵缺蛋。在因為匱乏的心理搶購時,人們知道他們搶購的是何物嗎? 建議閱讀此書,了解衝動所指,實為日常理性購物第一步。 ——毛奇/作家 🐣海外好評 這本對蛋的頌讚之作既有趣,同時富於哲理,也兼具教育意義,又不拘一格。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史塔克活潑的散文及文中的敬畏感帶來了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 ——《書單》(Booklist) 大膽破格、逗趣,又含有豐富見聞;簡言之,樂趣十足。 ——珍妮佛.伊根(Jennifer Egan)/《霧中的曼哈頓》(Manhattan Beach)作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宇宙蛋 第二章 尋蛋記 第三章 淘蛋熱 第四章 蛋即是金 第五章 蛋料理大師 第六章 如絲綢般的蛋 第七章 烏克蘭復活節彩蛋 第八章 小丑彩蛋 第九章 丟雞蛋 第十章 太空蛋 第十一章 以蛋療癒 第十二章 人體裡的蛋 謝詞 附註

內文試閱

  在北京或柏林、洛杉磯或墨西哥城的藝廊裡,一位藝術家站在經過特殊處理的白牆前。她有長及下巴、漸漸轉灰的頭髮,一雙眼睛銳利有神,身上穿著寬大的運動衫。在她前方站著大批聚集的群眾,還有一千顆雞蛋。這位藝術家認真嚴肅地向這些觀眾說明該怎麼好好瞄準、投擲手上的飛「蛋」。      德國美術館前帶有粗獷主義(brutalist)風格的廣場上,或是在模里西斯(Mauritius)海岸的懸崖邊,抑或是在藝術工作室裡,也有藝術家站在那兒,只不過她全身赤裸。她留著俐落的鮑伯頭,髮色烏黑,同時還有職業模特兒的完美身材。她雙腿大張跨在畫布上方,開始向下蹲坐。      雞蛋與概念藝術之間總有種特別的關係。也許因為雞蛋是相當平凡的物件,就和濃湯罐頭還有油漆罐一樣隨處可見;或許是因為蛋脆弱易碎,內容物卻又被穹頂狀的外殼安穩地包覆起來;或許是因為蛋與陰性之間的連結,同時它還具有繁衍的力量;又或許存在一種對於脫序混亂的渴望。      人類社會好幾世紀以來,一直都有丟擲雞蛋的行為。畢竟丟雞蛋實在很有趣,只要看看丟復活節彩蛋的習慣,以及每到萬聖節就會出現的各種破壞行為就知道了。自羅馬時代開始,西班牙小鎮伊比(Ibi)的鎮民每年都會分為麵粉隊與雞蛋隊,雙方互相對抗以一分高下——最後這場食物大戰總是以一片大混亂告終。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在餐宴過後,都會拋擲裝滿香水的蛋來清淨空氣。丟雞蛋這件事不僅充滿政治意味,也代表了極端蔑視的態度——在中世紀,路人會對身戴枷鎖的犯人丟雞蛋;而到了二○二○年,則是有超過兩千人爭相排隊,要去朝著為柴契爾夫人新塑的雕像丟雞蛋。二○一九年,澳洲則出現了一位「砸蛋弟」,當時有位右翼政治人物針對清真寺的大規模槍擊事件發表了歧視言論,他一把將蛋砸在這個政治人物頭上,並因此一砲而紅。砸蛋弟丟的是蛋,那位政治人物則直接往他臉上招呼了一拳。      在所有帶有政治意味的砸蛋行動中,我最喜歡的當屬弗朗索瓦茲.迪奧(Françoise Dior)身上發生的事了。沒錯,她就是那位知名時尚設計師的姪女,但卻因為政治傾向而被大設計師撇清關係。在法國,富裕又有名氣的她支持新納粹主義,前往英國拜訪當地的新納粹組織時,便與該組織的領導者建立了友誼——甚至還發展出戀愛關係。一九六三年,她與其中一位新納粹組織領導者柯林.喬丹(Colin Jordan)在考文垂登記結婚,後來他們又在掛著納粹標誌的私人住宅舉辦儀式,兩個人各自劃破無名指,混合了彼此的血液滴在第一版的《我的奮鬥》(Mein Kampf)上。儀式結束後,這對新人一踏出屋外,便有大批抗議群眾迎面而來。他們做出納粹手勢時,更是遭到這些抗議群眾以大量臭雞蛋和蘋果丟擲。右翼人士拿的是槍桿子,左翼群眾則以臭雞蛋和嘲諷的唇槍舌劍回敬。      這一切——蛋本身的有趣之處、丟雞蛋代表的蔑視意味,再加上蛋所具備的豐富象徵意涵——使之成為藝術表達強而有力的媒介。在進一步了解以擲雞蛋為手法所表現的藝術形式之前,我想先告訴大家,長久以來在創作藝術的過程中,蛋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過去的好幾個世紀,人類所用的顏料與亮光漆裡都摻有蛋。烹飪時,蛋黃能夠將油脂與水結合,帶來滑順的膠狀口感;而你也會在吃完煎蛋以後發現,蛋時常牢牢黏在陶盤上洗不下來。(這裡提供大家洗碗盤的小訣竅:要用冷水,不然熱水會把盤子上的蛋煮熟,反而黏得更緊。)正因為這些特性,蛋才被用來加入顏料,藉此讓各種色彩牢牢附著在板子或畫布上。只要將蛋黃與色料混合,再加入稀釋的液體(通常是水),就能做出速乾燥又禁得起時間考驗的顏料。雖然還有一些更古老的前例,不過使用蛋彩顏料的歷史從今天可以上溯至一二○○年代。在世人眼中,喬托(Giotto)不僅是歐洲繪畫之父,更是第一位運用蛋彩繪畫的文藝復興藝術家,而他便是藉此造就舉世聞名的藝術突破。他是最早在肖像畫中運用透視法(也就是按照透視角度伸縮人物四肢),以及採自然主義手法繪製面容的其中一位畫家。喬托一生中也多次運用金粉混合蛋白製成的顏料繪製聖母與聖嬰,畫出來的效果看起來就像鍍了一層金一樣。      除此之外,起碼從十五世紀開始,蛋白與蛋殼也分別具有其他用途。經過細緻研磨的蛋殼除了可以提升顏料的延展性以外,還能創造出額外的質感。只要曾經在烘焙時發生過悲劇的人一定都知道,蛋白在流理台上乾掉以後會閃閃發亮,超級難清理,因此畫家一度會把蛋白當作亮光漆來為作品增添光澤。如果把蛋白跟可食用染料(如番紅花)混合,就可以拿來為蛋糕上色,等到乾了就會出現漂亮的色澤。時至十九世紀中期,攝影師還會運用打至起泡的蛋白與鹽來洗出具光澤感的照片。      在所有運用到蛋的藝術創作中,我最喜歡的是一項既為藝術活動的想法,同時也是實際物件的概念性藝術品。知名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以他畫筆下軟趴趴的鐘表聞名於世,但他其實也對蛋有某種迷戀。他畫過融化的煎蛋、掛在一根繩子上的煎蛋、有臉的水煮蛋,還有在奇異之境長出一朵花的蛋,或是從蛋中流瀉出一座瀑布。達利生前為自己設計了一座博物館兼墓穴,不管是外牆還是另一座塔狀建物上,都放著巨大的混凝土蛋。一座建築物上甚至還有寬敞明亮的玻璃穹頂,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蛋形天井。除此之外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他在一九三八年想出了用雞蛋來打造約三公尺高的巨型水煮蛋的創作計畫,然而達利在過世前都沒有機會付諸實現。所幸,寫了《銀盤上的金蘋果:餐宴即藝術的故事》(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 Stories of Dinner as a Work of Art)一書的料理史學家卡洛琳.C.楊(Carolin C. Young)與藝術家友人查爾斯.佛斯特-霍爾(Charles Foster-Hall)在二○○○年代中期曾試圖重啟這項計畫。卡洛琳.C.楊在其中一篇有關如何實際操作此計畫的文章中,提及他們打算「將一千顆以上的蛋白與蛋黃分開,之後分別倒入鋁製模具,再煮成巨大水煮蛋⋯⋯這顆蛋最終要放在藝廊裡,開放所有參觀者使用長約一公尺左右的湯匙挖水煮蛋來吃,湯匙一定要這麼長才挖得到裡面的蛋黃,這樣大家才能確認那是真正的蛋。」楊更表示,過去的料理史上也有其他用蛋做成的巨蛋——但達利所構想出這麼大的規模卻是前所未有。她認為,「這顯示了這個超現實主義的大膽構想(也就是達利的計畫)其實完全滿足了自古以來就存在(但可能很小眾)的念頭——人類對於巨蛋的渴求。」過了一下她又補充道:「為什麼要製作巨型蛋?但又為什麼不呢?」喜歡蛋或許是人類天性,而巨大的蛋說不定就觸及了神性領域。

延伸內容

【型男老總私讀小碎念】蛋的多重宇宙,了不起!
◎文/城邦書虫總經理 林福益   一顆蛋,到底能有多了不起?   每天早餐,我都會吃顆水煮蛋開啟身體的活力。吃下肚的雞蛋,可是能孕育生命的起源,人類將它用來做為營養能量的食物,當然是方便又聰明的選擇。蛋的大小,不只攸關吃得飽足與否(誤);蛋黃的大小比例,更直接影響孵化雛鳥的體型與成熟度。不過,體積迷你的鵪鶉蛋,營養成分竟然遠勝雞蛋一疇。   每次逛超市貨架上滿滿的各式雞蛋,我都選擇「洗選蛋」。原因不外是經過清水洗篩選過的蛋,至少不會將附著於蛋殼上的髒東西帶回家,感覺上乾淨多了。殊不知蛋殼上的角質層被洗乾淨了,就等於少了一層對微生物的防護罩,所以買回家的蛋一定要乖乖地放進冰箱保存。   蛋,除了出現在餐桌上,還能拿來製造疫苗、調製蛋彩作畫,甚至還是必定會送上空船進入太空的重要實驗品。對照書名:蛋的多重宇宙,蛋,還真的了不起!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不僅是食材:蛋的多面性與文化影響
  蛋,它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是世界上最大的「細胞級生物工廠」。這本非典型的文化史將帶你穿越時空——從雞到企鵝,從蛋的神話傳說到科學研究,探索蛋的魅力。   作者麗茲.史塔克將她個人的蛋之故事交織進書中,由於家族有遺傳性基因變異,她在年紀輕輕時便不得不與卵巢告別,卻也因而讓她對蛋產生深刻情感。本書探討了蛋在人類文化中的角色,包括創世神話中的「宇宙蛋」、淘金時期的雞蛋狂潮、藝術界的蛋彩創作,以及雞蛋在科學上的革命性應用。   全書的十二個精彩篇章,會帶你重新認識蛋,不僅在廚房中的烹飪用途,還有它在歷史、醫學、飲食文化和社會風俗中的重要地位。這本書會讓你對這個看似普通的食材有全新的視野,同時也認識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   如果你對飲食、文化、科學感興趣,或只是想瞭解更多關於蛋的奇妙,不妨讓這本書帶你踏上一趟蛋的驚奇旅程。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影音

作者資料

麗茲.史塔克 Lizzie Stark

參與式設計師,曾寫過兩本非小說著作,分別為《潘朵拉的DNA》(Pandora's DNA)及《離開凡俗界》(Leaving Mundania)。作品散見於《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每日野獸」網(The Daily Beast)、io9,以及《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等媒體。目前居住於美國麻薩諸塞州。

基本資料

作者:麗茲.史塔克(Lizzie Stark) 譯者:孟令函 出版社:臉譜 書系:臉譜書房 出版日期:2023-09-26 ISBN:9786263153738 城邦書號:FS0173 規格:膠裝 / 單色 / 31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