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0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達賴生死書(2022年新版)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達賴生死書(2022年新版)

  • 作者:達賴喇嘛(Dalai Lama)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2-07-06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折 253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購書即享《達賴的一生》電影早場優惠券,7/8日全台感動上映 生命,是一連串的過渡,必然面對無常。 讓我們更珍惜當下每一刻,使自己平安,讓他人快樂! 終其一生,生命都充滿不確定的變亂,死亡是其中之一。 我們太習慣具體的景象,為有形的病苦焦急。 凝視死亡,不為恐懼,而是看見過渡中藏有的機會,解脫自在。 無論情境多美好,在本質上一定會結束 一切有情生命,無論活多久,終將死亡。覺知自己將死,是有益處的。 達賴喇嘛認為,倘若不能覺知死亡,將無法全心留神於修行, 善用這個已經獲得的特殊人生。 愈早思考無常,離開時就會愈有勇氣與快樂! 這本書是達賴喇嘛依據第一世班禪喇嘛所著的《願由中陰險徑得解脫,在怖畏中解脫之勇士》十七節詩文來詮釋關於生死這堂必修課的每日練習,透過觀想熟悉詩文中所描繪的各種情境,以靜思禪定的方式來修行,從心去領悟它的意義。在每節詩文裡,達賴喇嘛也提供了練習摘要,幫助在生命中過渡的你我,當無常實際到來時能夠掌握機會,得以解脫。 若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當它實際到來時,可以比較輕鬆的面對。 正確理解死亡的意義,並在當下這一世積極修行,才能有更光明的來世。 法鼓山 聖嚴法師 真情留言—— 如何珍惜生命?就是多用智慧和慈悲,不為自己增加苦惱,不為他人製造麻煩; 多為自己爭取奉獻他人的機會,多為他人提供離苦得樂的幫助。 感動推薦—— 賴聲川 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內文試閱

第1章 覺知死亡 對死亡留心(正念)很重要,也就是思索此生並非恆久。如果我們不能覺知死亡,就不能善用這個已經獲得的特殊人生;有了這個認知,我們才能成就重要的意旨,所以它是有意義的。 分析死亡,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產生恐懼,而是要感恩在這個珍貴的人生中,我們可以做許多重要的修行。與其被驚嚇,還不如思索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將喪失今生很好的修行機會,如此一來,思索死亡將會為修行帶來更多能量。 我們必須接受死亡是生命的正常過程,正如佛陀所說: 一個未觸及死亡之處 不存在 不在虛空,不在海洋 也不在山中 如果能接受,當它實際到來時,也許就可以較輕鬆地面對。 當人內心深處知道死亡將發生,卻刻意避免去想,這並不妥當,而且會有反效果。同樣地,如果不能接受,拒絕它、刻意不去想它,將會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當老年無法避免發生時,就很難接受它。 很多人身體上衰老,卻假裝很年輕。有時我碰見老朋友,像是一些美國議員,我稱呼他們「我的老朋友」,意思是我們彼此已經認識很久,並不一定是說生理上的老。但是有些人會斷然糾正我:「我們不老!我們是長期的朋友。」事實上他們的確老了,因為他們耳朵長出毛髮,這是老年的特徵之一,但是他們對老年不自在。這是愚笨的。 我常認為,人的壽命最長大約一百年,這和地球的壽命相比非常短暫。我們不該用這個短暫的生命製造他人任何痛苦,應該致力於有建設意義的活動,而非毀滅的事,至少不要傷害他人或為他人帶來麻煩。如此一來,我們在這地球上短暫的過客生涯就有意義。如果觀光客到某地短期參訪,卻製造了很多麻煩,這很愚蠢;如果他能在短暫的逗留中令他人快樂,就有智慧;繼續走向下一站時,就會感覺快樂。如果製造問題,即使在停留期間沒有遭遇困難,也會覺得這趟旅程毫無意義。 在一百年的壽命中,早期是孩童,最終是老年,在這兩段時期,人通常就像動物般,除了吃就是睡。而在這之間大約有六、七十年的時間,卻可以有意義地運用。正如佛陀所說: 一半的生命花在睡眠,十年花在童年,二十年花在老年,剩餘的二十年大多耗在悲傷、抱怨痛苦與易怒中,以及數百種生理疾病的摧毀。接受老年及死亡為生命的一部分,是令此生具有意義的關鍵。 如果以為死亡幾乎不會發生,我們將只會製造更多的貪婪和麻煩,有時甚至會蓄意傷害他人。當我們細看國王、君主等偉大人物如何建造巨大的宮殿及城牆,可以看到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永恆活著的想法。這個自欺的結果,只會為他人帶來更多痛苦和麻煩。 即使是對不相信未來世的人而言,思索實相仍然具有建設性、助益,也符合科學。因為人、心意,以及一切其他所造的現象,每個剎那都在改變,所以一切都有可能改觀。如果情境不變,它們將永遠保留痛苦的本性。我們一旦知道事情總是在改變,即使正經歷困難,也會因為知道情境不會永遠如此,而獲得慰藉,因此不需覺得挫折。 好運也不會恆常,因此,當事情順利時,太執著也沒有用。「事情是永恆」的這個觀點,會摧毀我們,即使我們認為有未來世,但因為這一世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力,未來世就會變得不重要。當我們的生命具足了時間和方便做有益的修行時,「事情是永恆」的這個觀點,會荒廢大好的修行機會。無常的觀點才有幫助。 覺知無常,需要戒律,也就是馴服心的訓練,但這並不意謂從外在來控制或懲罰。戒律並非禁令,而是當長期與短期的利益相衝突時,為了長期的利益而犧牲短期的利益。這是,從對「業」(karma)因果的確立所產生。例如,我最近生病,為了讓胃恢復正常,我避免吃酸的食物和冷飲,雖然它們很好吃,而且讓人很想吃。這類戒律意味著保護。同樣地,思索死亡,要求自我紀律和自我保護,而不是懲罰。 人類具有創造好事的一切潛力,但是需要自由和解放,才能全然發揮;極權主義則會令這個成長窒息。從好的方面來說,個人主義表示我們不期待外在某件事或等待命令,而是主動創造開端。佛陀經常呼喚「個人解脫」,意謂自我的解脫,而不是透過組織。自由和個人主義都需要自我戒律,如果因為煩惱的情緒而予以濫用,將會有負面的果報。自由,必須伴隨自我的戒律。 (本文摘自 第一章 覺知死亡)

延伸內容

譯者序 生命是一連串的過渡
◎文/丁乃竺 「生死」一直就是哲學及宗教最重要的課題,在佛教中,透過對死亡的正視,可以讓我們活得更自在。在密乘的修行中,中陰的教法,更是修行者非常重要的日修儀軌。中陰(Bardo)意指兩者之間的過渡期,帶有一種極大的不確定性,一般人大都意指從死亡後到下一世投生為止,事實上它具有更深刻的含義。如果我們誠實的檢視,就會發現無論是醒時或睡夢中,我們隨時都生活在一種不確定的變亂中。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過渡,我們太習慣於具體的情景現象,而無視於中陰和它們的間隔:事實上這些間隔充滿了解脫的機會,如果我們能掌握這些機會,在此生中就可獲得解脫。 藏傳佛教各大教派都有中陰的開示,其中所強調的重點各有不同。本書是依據格魯派密集金剛密續而來,達賴喇嘛依據第一世班禪喇嘛所著的《願由中陰險徑得解脫,在怖畏中解脫之勇士》十七節詩文來詮釋。班禪喇嘛這十七節詩文,可說是格魯派修行者每日的日修儀軌,修行者透過觀想來熟悉詩文中所描繪的各種情境,以期在死亡實際發生時能掌握機會,得以解脫。 今年初,有緣在台認識本書英文譯者,即達賴喇嘛的首席翻譯傑佛瑞.霍普金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得以澄清某些疑點。在翻譯本書的最後階段,遇上華人地區爆發SARS疫情,面對每日疫情的不確定,群眾的失措,更讓我感覺到書中智慧的珍貴。事實上,生命本來就充滿各式的變數,當所有人都在為有形身體的病症著急時,我們是否應該為那更廣大而深層的無形精神焦慮找尋治療?本書提供了一整套有系統的日修方法,熟讀它,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死亡時的情境,更可協助我們面對生命中不可預知的各種面向。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在翻譯中協助我甚多的曾慶忠,以及幫我核稿的張亦男和為我打字的丁怡文。願以翻譯此書之一切功德,迴向廣大如母般的有情眾生。 (本文作者曾為達賴喇嘛在美演講的引言人,現為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及製作人)
推薦序 臨終時的明燈
◎文/聖嚴法師 《天下雜誌》出版部要我為老朋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中譯本《達賴生死書》寫序,是一項榮幸的任務。 二〇〇二年,我從新聞報導中得知,達賴喇嘛在印度菩提伽耶弘法時,由於急性腸炎住進了醫院,我曾為他在佛前祈禱。 他很快地恢復健康,並在達姆薩拉主持講座,也出了一冊新書。他真是一位非常不平凡的人。 達賴喇嘛之所以能受到許多東、西方人士的喜歡,不僅因為他是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更由於他胸襟豁達、待人誠懇,經常語帶幽默,尤其好學不倦,善於適應各式各樣的環境及人物,總是能夠尊重別人,然後運用他深厚的佛法素養,給予開導。因為他是知己亦知彼,所以縱然讓人聽來不能心服口服,也會感受到他的善意。 這本《達賴生死書》,好像是另一本《西藏生死書》,那是索甲仁波切於一九九二年出版的暢銷書,達賴喇嘛也為該書寫過一篇序文。正因為達賴喇嘛已經知道索甲仁波切寫了些什麼,所以本書的內容、討論的主題,以及對於這些主題所表現的角度和層面,跟《西藏生死書》是不相同的。 這本書的對象,不是一般的非佛教徒,甚至根本是為了佛法的修行者而說,所以書中隨時引用佛經佛語,處處鼓勵讀者要面對無常及死亡的必然事實,要珍重每一個生命,要珍惜生命中當下每一刻,使自己平安,讓他人快樂;隨時準備好無常的到來,便不會恐懼死亡了。 生命的可貴,即在於生命的短暫,用短暫的生命,成就不朽的功德,生命雖短,卻很有價值。如能隨時都有面臨死亡的警惕心,就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鐘了。如何珍惜生命?就是多用智慧和慈悲,不為自己增加苦惱,不為他人製造麻煩;多為自己爭取奉獻他人的機會,多為他人提供離苦得樂的幫助。 雖然藏傳佛教跟漢傳佛教中的禪者,對於面臨死亡的處理方法不盡相同,但是認知生命的無常、苦、無我、空的原則,還是一樣的。所以我也樂為本書寫序。 二〇〇三年五月四日於紐約東初禪寺

作者資料

達賴喇嘛(Dalai Lama)

達賴喇嘛Dalai Lama 是藏族人民和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 紀事年表 1935年誕生在安多省古本寺附近的塔澤;兩歲時,被發現是達賴十三世的轉世靈童。 1950年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西藏,向聯合國申請援助遭拒。 1959年展開流亡生涯,並憑著一己之力行走各地,將愛與慈悲等真理傳送至各處。 1989年堅持以和平方式為西藏爭取自由,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2年西藏流亡政府開始與台灣有正式的官方接觸。 1997和2001年曾兩度訪台弘揚佛法。 2009 年 9 月與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高雄會晤 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年與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於華盛頓會晤。 2011年3月14日,為了推行民主制度,致函給第14屆西藏流亡議會全體議員,宣布轉移職務權力,完全從流亡政府中退休。 2020年達賴喇嘛通過視頻,宣揚他的四大使命:人類一體性、促進宗教和諧、保護西藏文化與環境、復興古印度智慧。 達賴喇嘛形容自己是「一個平凡的僧侶」,但對許多人來說,他是當代佛教的代表人物。他致力提倡慈悲、寬恕、關愛等普世價值,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間的和諧及相互了解;作為佛教徒,他以修持、講說菩提心及空正見,護持佛陀教法;身為藏人,他為藏人爭取自由與公義,並努力保存西藏文化。 詳見達賴喇嘛官方網站:www.dalailama.com 相關著作:《達賴喇嘛講三主要道―—宗喀巴大師的精華教授》《達賴喇嘛 禪修地圖》《達賴喇嘛禪思365》《安住於清淨自性中》《慈悲與智見》《抉擇未來》

基本資料

作者:達賴喇嘛(Dalai Lama) 譯者:丁乃竺 其他:傑佛瑞.霍普金斯/英文編譯(Jeffrey Hopkins, Ph.D) 出版社:天下雜誌 書系:心靈成長 出版日期:2022-07-06 ISBN:9789863987826 城邦書號:A1600920 規格:平裝 / 單色 / 23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