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裝潢自己來,我的第一本發包施工計劃書【暢銷更新版】:從編預算、畫設計圖、找工班到監工,20項關鍵、360招照著做,沒經驗也能上手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權力的血脈(作者限量親簽):撼動全球走向的「家族」,一部交織萬年文明的新世界史【首刷限定書盒典藏版,全三冊不分售】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當耶穌遇上柏拉圖:從聖經到哲學,一場最有趣的人類智慧思辨
內容簡介
臺灣無家者現場的都市民族誌
☆ 找到掩蓋在表象下的底層秩序,看見無家者間豐而危殆的互助網絡 ☆
一九二〇至三〇年代,一群芝加哥大學社會學者抱持著「把褲子弄髒」的實作精神,深入城市中被認為失序的地域進行參與觀察,發現舊有社群雖逐漸凋敝,但新的連帶卻不斷在形成,各鄰里基於不同族裔、職業或社交次文化,發展出大都會的多元樣貌。
這種「在表面失序的邊緣人群中,發現不為主流所知的生活世界」 ,後來一直存在社會學的傳統中。過去被認為如動物般活著的邊緣者,他們在內部擁有自成一格的次文化及社會秩序,互動也展現了特定規範與價值;而在種種「偏差」、「失序」行為的背後,其實也隱藏著人們所共有的愛、渴望、尊嚴、互助精神及意志。
基於這樣的學科訓練,讓作者黃克先認為在無家者孤離的表象下存在著真實的生活連結;他們棲宿之地看似髒亂,卻是這個綿密且立體的社會世界運行的空間。
本書以在艋舺公園從事的民族誌為素材、從連帶分析的角度切入,呈現無家者在工作、休閒、親密關係、社交上,如何運用豐富且多樣的連帶,滿足在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但是,因不確定性高的露宿環境、不穩定的經濟生活、社會汙名及歧視、制度性支持的缺乏,使得無家者之間這些豐富的連帶較一般人更顯脆弱。同時,圍繞他們形成的幫助網絡,包括宗教、國家與「善心人士」,雖提供物資與服務以供急難所需,但在互動中也傷害其尊嚴並扭轉自我認同。最終,不穩定且帶貶義的連帶,連同窘迫的物質生活與絕望的存在感受,讓無家者的生活更形危殆。
本書呈現無家者的生命歷程與社會生活實況,更交織了一位研究者的反身性思考,除了描繪無家者的社會世界,也點出善意提供協助的一方應有的反思。同時,也試圖提出面對臺灣無家可居問題的政策建議與行動方案。
共同推薦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
阿潑(文字工作者)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施逸翔(臺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貧窮人的臺北」發起人)
張獻忠(芒草心協會創辦人)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鄭麗珍(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謝國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導論】走近╱進看不見的世界
第一部 無家者的社會世界
第一章:無家者的勞動:喧囂的工作樂園
第二章:如何走向無家:與原(生)家庭的距離
第三章:打造新家庭:將就的伴侶關係及擬家關係
第四章:公園作為社群:互助與較勁並行的道德經濟
插曲:有生命的連帶
第二部 無家者的幫助網絡
第五章:與宗教的相遇:理想信者的形塑
第六章:與社福體制相遇:主流價值的鞏固
第七章:與「善心人士」相遇:幫助他人的象徵政治
插曲:同在回家的路上
【結論】危殆生活
【附錄一】政策建議與行動方案
【附錄二】研究方法與限制
【附錄三】推薦給一般讀者的無家者相關讀物或影視作品
注釋
參考書目
作者資料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議題涵蓋無家者、華人社會的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研究專長包括宗教社會學、都市底層研究、質性方法、微觀社會學。曾發表於多篇期刊論文於《臺灣社會學》、《臺灣社會學刊》、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Social Compass。曾翻譯社會學名著包括《人行道》(與劉思潔合譯)、《泰利的街角》、《真實烏托邦》、《自由之夏》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