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智力革命:人類能讓AI變聰明,也將使自己心智升級?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智力革命:人類能讓AI變聰明,也將使自己心智升級?

  • 作者:大衛.亞當(David Adam)
  • 出版社:格致文化
  • 出版日期:2019-10-09
  • 定價:370元
  • 優惠價:85折 315元
  • 書虫VIP價:292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77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當智商變成產品在網路上架,你肯花多少錢買? 世界強權美、英、法、中國 正暗自研究卻不明說的秘密! 歷經工業革命、數位革命、生物演化論之後, 顛覆人類未來的「智力革命」悄然逼近…… 史無前例的天才冒險!紐時暢銷作家親身上陣, 改造自己智商超越百萬人,擠進「門薩高智商」俱樂部 電刺激「腦前顳葉」,能改善學生成績? 「聰明藥」可提升腦效能,沒後遺症嗎? 從小聽莫札特樂曲,孩子更聰明? 一顆藥丸或一道電流,無副作用,卻能助你在人生關鍵時刻勝出,你會拒絕? ★高智商=成功捷徑,後天能改造嗎?   電影《藥命效應》中,主人公透過藥物獲得非比尋常的能力;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有心智障礙的主角透過腦部手術提升認知能力……這些都不是虛構的科幻故事。現實中,或因事故、手術、藥物甚至電流刺激,而改變人生的案例比比皆是。   《衛報》及《自然》期刊記者,也是本書作者的大衛‧亞當認為「智力不該是無法改變的特質,如果你的天賦較差,難道不能用科技,縮短與少數幸運兒的差距嗎?」因而決定以身試法,藉由藥物和電流刺激提升智力,最終竟如願進入高智商門薩俱樂部。      然而,如此靠外力獲得高智商,這種讓腦子「嗑藥」的方式公平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神經科學將突破人類天生遺傳的限制,也將徹底顛覆人類的未來。 ★當智力革命來臨,想要哪種「天分」,任君挑選!   看一眼,就畫出整座城市素描的天才畫家;無須計算,答案自動浮現腦中的數學能力;能看穿整場球路的頂尖運動員;聽一次,就能彈出整曲的鋼琴家……,這些能力其實人人都有潛能達到,差別只在於能否找到正確的「開關」。   科學家透過「神經促進」技術介入、改善,甚至刺激大腦不同區塊的能力;電競玩家以「DIY電流裝置」提升反應速度……種種努力,都是為了贏得更好的人生或成就,而開啟智力基因,似乎就是最佳捷徑。 ★天才或許難複製,智能卻可靠加工提升!   當達爾文提出「演化論」後,西方世界便展開以各種名目提高國民智力的行動,IQ測驗應運而生,就連愛因斯坦的大腦,都躲不過死後被切割成兩百多塊的命運,只為了科學家渴求找到開啟人類未知智能的方法。到了二十一世紀,當比爾‧蓋茲於中國深圳,感嘆基因科技進步到足以讓父母選擇想要下一代時,各大強權也不遑多讓地競逐促進智力大賽。   《智力革命》將帶你探索「認知提升」這個全新領域,同時探討各種科學、道德相關的議題,調查所謂人類智力的概念。研究智力究竟是什麼,以及如何被改變——不管你喜不喜歡,改變的時刻已到來。 「走出醫療界,深入校園和不同領域,引領我們一窺神經科學的最前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以散文般的筆法,使複雜科學概念清晰可見。」——《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亞當透過參加擁有百年歷史的智力測驗,展開一場絕妙冒險,非常值得一讀!」——崔佛.羅賓斯(Trevor Robbins),《自然》(Nature) 「精采絕倫!亞當以誠實、充滿同理心,甚至幽默的態度,面對一個時不時遭受汙名化的科學議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一場關於科學如何使人更聰明的精采紀實報導!」——《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極富趣味性!同類書籍汗牛充棟,本書卻是最有趣的一本!」——《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 「亞當以銳不可擋的寫作風格,流暢穿插令人著迷的軼事。從腦科學到智力測驗史,時而有趣時而不安。如果認知提升將是人類未來發展關鍵,本書提供有趣的視角,讓你了解背後意涵。」——《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目錄

【序言】智力提升,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第一章 大腦升級,「認知能力」是關鍵 每個世代都有經歷某種科學革命的特權,我們這一代就是神經科學。科技進步無法受限或按照預定路徑前進,而是自然填補人類尚未滿足的需求……。 ◆第二章 想當天才的凡人 曾經,比起高IQ,人們更重視實用技能。然而,根據研究,如今的社會,高薪、高績效,甚至健康都與高智商有關,想當人生勝利組,你非聰明不可。 ◆第三章 智力由基因決定,或靠後天改變? 有人說「智力就是用你擁有的去獲得你想要的」,但智力究竟有哪些特質可被定義?結果,哲學家下的結論最沒爭議:「所謂智力就是不欠缺智力」。 ◆第四章 聰明藥,是「治療」亦或「作弊」? 俗稱「聰明藥」的莫達菲尼和利他能,原本是用來改善睡眠和情緒的藥物,結果卻因其「副作用」成為應考生、運動員趨之若鶩的認知促進媒介…… ◆第五章 禁藥的誘惑,你能拒絕嗎? 「二小時,往往是我寫作的極限……吃藥那天,我的注意力不再飄移、進度不再停滯,而這份專注力,持續到好幾小時之後……」 ◆第六章 能預測智力的「腦波指紋」 即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死掉後能撈出來的祕密就這麼多了,這也是當代神經科學家如此著迷於掃描活腦運作的原因。 ◆第七章 有腦無罪,無腦有罪 握有全球一百五十萬資優生資料庫的「天才年輕人中心」名單中,有女神卡卡、谷歌的布林,甚至臉書的祖克伯,他們為何如此特別? ◆第八章 以電流提升戰力,遊戲玩家也瘋狂 若以電流刺激大腦的技術有所進展,「有耕耘才有收穫」或將成為歷史格言……只要打開正確「開關」,就能快速學習、掌握訣竅,而且沒有副作用。 ◆第九章 打開感性創作力的「磁刺激術」 一位自閉症患者接受TMS磁刺激後,如同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的主人公一樣,開始讀懂旁人臉上的表情語言,世界由黑百轉而繽紛……。 ◆第十章 人人都有天賦才能? 當EQ概念橫空出世,讓無數人以為就算IQ不高,自己必定有其他傲人強項。錯了,多元智能研究測試證明,表現良好與差勁的往往是同一群人,而電流刺激或可扭轉這個局面…… ◆第十一章 利用「補償作用」,釋放腦內潛能 學者症候群、聯覺共感者的某一項智能表現,往往蓋過其他能力,這些都肇因於神經元執行任務的路徑發生改變。其實這些正面效果,無須刻意承受疾病或腦傷也能達成。 ◆第十二章 神奇的「內隱記憶」,秒解複雜問題 所有人腦內都有潛意識倉庫,堆滿各種具體訊息,而其處理資訊的力量是能被駕馭的。例如有種日立計算能力,就能透過「內隱記憶」練就而成。 ◆第十三章 越聰明的人,越易落入思維陷阱 人們嘲笑「聰明的傻瓜」,不過,高IQ的人就是無法抗拒「為約定俗成的常識,找出嶄新的解決方式」,即便會出錯或鬧笑話。但,沒有人會嘲笑在自家門前迷路的愛因斯坦。 ◆第十四章 靠「技術」拉高智商,成功挑戰門薩 工業革命前,人類重視具體物件;而「知識經濟」出現後,隨著抽象思考等能力受到重視,帶動已開發國家人民的整體智力提升。如今,更有嶄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幫助人類改造基因。 ◆第十五章 當高智力不再是少數幸運兒的專利 如果智力是無法改變的特質,那麼這個設定注定只對某些人有利。或許唯有縮小差距,人人站上平等起跑點,我們才能真正展現普世價值。 【謝詞】 【參考資料】

內文試閱

第一章 大腦升級,「認知能力」是關鍵 每個世代都享有經歷某種科學革命的特權,而我們這個年代的革命就是神經科學。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經歷的科學革命是基因科學,但基因的可能性和應用範圍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究。而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或任何成長在二十世紀中期原子彈蕈狀雲陰影下的人,引領風騷的科學是物理學。更久遠一點,我們的祖祖祖祖父母那一代是最先見識到化學科學廣泛運用的一群,以及它們的舊親戚──醫藥跟解剖學(假如他們夠幸運)帶來的好處(假如他們運氣沒那麼好,則可能成了這些學科的臨床教學)。 每種科學革命用獨有的方式改變世界。每一種都對不同領域展現權力,像是我們的身體、元素、大自然的力量或DNA等等。有些帶來正面的結果,有些則不一定,所謂科學革命就是如此,難以預料會出現什麼改變。 下一個參與科學革命隊伍的,就是有關大腦與人類心智的科學,亦即所謂人類的核心(或說靈魂)。現代神經科學的運用範圍非常驚人,這次輪到我們去親身測試自然的邊界在哪裡,然後看看是否能越過這道界線。根據這一代的發現,我們的孩子將繼承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前幾次的科學革命有著固定的模式。首先,科學家對於人體或世界的運作方式進行探索並收集資料:例如原子如何互相結合、血液如何循環、人體如何製造DNA、不同氣體如何合併產生空氣等等。然後,其它科學家再根據人類的意願與福祉,利用這些資訊去介入、引導或改變自然界的系統。 神經科學革命也不例外。自從二十世紀末,利用科技來掃描運作中的大腦已經是例行研究了,而產出的多彩影像顯示了哪個區域負責人類的哪些特質,從產生忿恨或愛戀情緒的神經中樞系統,到哪些腦細胞決定某人愛喝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直至今日,大部分的神經科學家都滿足於觀察和紀錄這些複雜的大腦活動,他們遵守人類行為中最古老的規則之一:看,但不動手。 然而,這種狀況正在改變,當神經科學革命引導我們前進,其可能性愈見清晰之際,新一代的科學家已不滿足於僅僅觀察並描述大腦活動,他們試圖介入、改變、繼而改善我們的大腦,也就是神經促進。 所以,人類大腦正要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因為更多的實驗將會改善大腦整體運作,去啟動並追蹤幾萬億種腦細胞組合的方式、然後找尋運作得更好的方法。具體來說,即設法去策畫並連結八百六十億個神經元,來增進記憶力、邏輯推理、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各種心智能力。總之,提升人類的智力。 運用科學來增進智力聽來或許遙不可及,但有些身處高位的人極為慎重地看待這項前景。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任期的最後階段,政府官員召集了神經科學家來開專家會議,討論此科學在政治層面的影響。英國政府想知道,其他國家或經濟上的競爭對手,會不會以人為方式推動國家層級的人口智力「品質」提升計畫。一名與會的學者事後回憶:「我們非常關心某些比西方國家更重視成就的國家,會不會發展出相關策略,導致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上處於劣勢。」 在中國,由國家資助的科學家曾進行實驗,觀察受壓力的氧氣室(通常用來治療潛水伕病的裝置),能不能提高人類的心智績效。雖然結果仍是未知數,但有些雄心壯志的父母,已經幫他們就讀高中的孩子在「高考」前一晚,花錢使用這些氧氣室。畢竟高考事關重大,它是通往高等教育的傳統途徑,也是擁有穩定工作的入場券。 你覺得聽起來像病急亂投醫嗎?並非如此。在人生中的少數幾個重要場合,你能讓腦子運轉的順暢程度,足以決定你未來的命運。再者,不光是那些決定某人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時刻(如學校的測驗跟考試、工作的面試或升職),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為你推開一扇門、創造機會,而心智能力的展現,不論是用字遣詞的精準度或只是記住對方的名字,都會讓人對你印象深刻。在這個忙碌、過度擁擠的世界裡,機會很少來敲你的門,就算來了可能也只是短暫拜訪,而展現你的智力(或社會認為是智力的東西),是說服別人你值得被給予機會,最悠久、也最可靠的方式。 (中略) 歷史告訴我們,科學進步帶來的結果無法被塵封限制或按照預期的路徑前進,它會自然填補尚未被滿足的人類需求。於是,解剖科學跟拯救生命的外科手術被轉了個彎,用在隆胸跟隆鼻的整形手術上。人工製作化學化合物的技術推進,最初是為了治療不孕症跟癌症,現在則是應用於娛樂性藥物跟合法興奮劑上。與基因相關的科技,一開始是為了治療遺傳型疾病,讓未來世代遠離過去的疾病,卻也助長了「訂做寶寶」的風氣:選擇嬰兒的性別、眼睛顏色或身高等等。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到,這些關於身體的醫藥科技都遠離了初衷,不管是為了讓人心情變好或改善容貌,都不是最初的目的。所以若你認為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神經科學上,就太過天真了,況且神經科學的投資報酬率還更高。所以,我們不僅是活在大腦掛帥的時代,而是可將神經科學用來「修補大腦形象」的時代,其終極獎品就是提升智力。 人類一直以來不斷找尋勝過敵人的優勢,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有個完美的開始,再說白話一點,希望其他人比如:老師、未來雇主、戀愛對象,能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甚至珍惜、喜愛自己的孩子勝過其他人。直至今日,想用提升智力來達到以上目的簡直遙不可及。你可以用錢購買到優良教育,但能買到好的能力嗎?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一拍兩瞪眼,智力就是如此。 然而現在,認知提升方法向你保證,如果今天你不滿意自己的智力表現,明天就能獲得改變,直到滿意為止。 神經促進範疇的興起,挑戰了固有觀念,迫使人們以嶄新眼光看待智力和能力。當英國政府要求專家學者去調查這個新範疇,國會的科技委員會為決策者做了下述簡報: 「要不要廣泛提升人類的神經效能?這個提問很有趣,以目前來說,記憶力和推理能力有中上表現的人,深受社會重視及獎勵。不過,若每個人都得到相同能力,可能降低總人口認知能力的差異、顛覆人們對於何謂『正常』的看法。」 就像運動界使用藥物一樣,認知提升的用量不用很多就可以收到成效。所謂智力,是一種相對概念,就像下面這個關於速度的老笑話一樣。兩位野生動物專門攝影師正在拍獅子,不料被這隻飢餓的野獸發現了,朝他們怒吼狂奔而來,其中一位攝影師迅速脫掉靴子換上運動鞋。 另一位見狀,說道:「你再怎麼快也跑不過獅子。」 他回答:「不用比獅子快,只要比你快就好。」 促進認知提升與神經元鏈結的興起,的確產生了諸多問題,從倫理道德到科技、社會層面,都有難解的議題。就目前而言,有兩大議題最為重要。第一、真的有效嗎?第二、界線在哪裡?本書企圖掌握神經科學革命的第一線資訊。我個人相信它有用,因為我用了認知促進方法提升了智力表現,我利用它去挖掘其他九○%尚未被使用到的大腦潛能。我有證據嗎? 有,我用這些方式「作弊」進了門薩(Mensa)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

延伸內容

【序言】智力提升,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節錄) 我敢斷言,你的大腦潛力無窮。然而,雖然你的大腦獨一無二,它並不特別。天底下有幾百萬個大腦跟你的沒有兩樣,而在某些與你別無二致的大腦裡頭,發生了極為不尋常的事。 這極不尋常的事也剛好發生在我的腦子裡,促使我寫下這本書。這些改變讓我眼界大開,了解到大腦無窮的潛力。我的專注力增加了,記憶力改善了,認知能力也擴展了,我的溝通能力更加順暢,變成一個更富有同情心的傾聽者。我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家庭生活更加快樂、充實。我能做到這些,是因為我找到、活化了大腦裡沉睡已久的一個區位。 我無法在大腦掃描機器前指出這個區位,它比較像是腦中的某種弁鉡銦A或一扇隱藏在意識裡的門,而我恰好得到了這扇門的鑰匙。關於大腦,你一定聽過這種說法:一般人只用了一○%的大腦,而閒置了其他九○%富含潛力的部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我們所有的大腦細胞都在工作,它們甚至得身兼數職,沒有閒暇的時刻。 近年來,醫學期刊充斥著相關個案研究,而且看來效果卓著:譬如有名懷孕婦女經過電流刺激,竟治癒了憂鬱症;又或是某位年輕人因而簡璊F緊張性精神分裂症。當這類成斥g驗流傳開來,更多精神科醫師、科學家以及醫學院師生採用這些認知提升(cognitive enhancement)技巧,以緩和當今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的心理疾病。 那麼,其餘四分之三目前看來心理狀況健康的民眾呢?假如藥物跟電流刺激能引導並促進腦細胞的鏈接,讓每個人都受益不是很好嗎?其實我們也熟知那些用藥物或其他醫學方式來強化表現(而非治療)的傳統,像運動選手會用類固醇來強化肌肉,讓自己更強壯、更靈敏,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現在醫生跟病人也用這些認知提升法了,為什麼要去阻止一般人採用這些方式呢? 認知提升真的有效嗎?它能幫我們找到先前無法使用的大腦區位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這種讓腦子「嗑藥」的方式公平嗎?它應該合法化、大力鼓吹嗎?它能夠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記憶力或數理、語言能力嗎?換句話說,認知提升能增強我們的智力嗎?如果答案是正面的,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層面有多大呢?或陪n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就目前來說還太早,但此刻卻是提出這些問題的時機,而這也是本書試圖解決的問題。 「智力」這東西像藝術或色情,你很難定義它們,但是當我們看到的時候立刻就可以辨認出來,而且永遠都為了它們爭論不休。我們對於智力的態度跟立場天差地遠,像是被無數的斷層線區隔開來,不同領域裡—科學、文化、政治、或教育—又有各自的信念和立場,教育層面尤其如此。種種爭執推動了政策的制定,也決定了千百萬人的未來。 人類智力是「雷區科學」,因為就科學來說,單一個體的的智力毫無意義。智力藉由比較人與人之間能力上的相對差異,做為其評斷的基準,也就是說,那些差異性被拿來做排名、判斷、跟區分之用。智力上的差別(不管是實際上的或是你自己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所有不愉快經驗的源頭。但是這些智力上的差異也為我們在認知的提升上開了一扇門,其中有個顯著的差異便是專家技能。 這些專家通常是在各種智力測驗上得分不高、但在某個認知領域特別突出的一群人。他們可能衣著品味普通、口才不好、但有著高超的心算技巧,或可以記得他們當週讀過的書裡的每一個字。這種專家技能常常跟自閉症有關聯,雖然有關聯,但兩者是不同的。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數量:這種專家比自閉症患者稀有得多。 他們為什麼會擁有超凡技能呢?至今仍是個謎,但是一種常見的解釋是他們能夠利用一般人無法使用的某些大腦弁遄C他們大腦的配置跟鏈結被設定成能夠表現出某些靈敏的心智技藝,這麼說好了,在他們的腦中,某個特殊層面被打開了,原因不明,或閉O為了彌補某處的精神損傷或問題。重要的是,理論指出:這些專家的腦袋跟我們的並沒有根本上的不同,只是被使用的方式不一樣。在其他的狀況或環境刺激之下,我們這些凡人也同樣可以找到並開發這些能力。 這個發現並非毫無根據,而是有證據支持的:因為不是所有的專家都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習得的。對這些後天習得的專家來說,新的數學、技藝、跟美術等技能也非憑空產生,有時候是大腦產生創傷之後的後遺症,所以甚至年紀很大時才發生的情形也有。我們可以這樣合理地推論:腦部所經歷的變化——以及繼之而來的腦部重新配線——能夠改善這些人的智力。他們為我們展現大腦的可能性。但是我們必須正視這個事實:雖然我們常聽到這些專家的故事(有時候專家就是說故事的人),但大腦的改變並不會製造出天才,並不是每個人都可能升級成愛因斯坦或莫札特,很遺憾地,天才的供應數量並沒有改變。然而,這些心智的升級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大腦效能都可以提升。問題在於:腦部的改變能否經由安全、穩定、可控制的途徑來達成。雖然我們都渴望認知能力的提升,但很少人願意拿自己的頭去撞人行道,然後希望奇蹟可以發生吧。 科學的切入點就在這裡,這些「大腦管線重新配置」的研究,使得更多接受精神治療的病人能夠利用認知治療的醫學成果,同時也讓我們這些一般人受惠,得以用可靠的方式來提升心智弁遄C科學家希望能在適當的安全措施保護之下,小心地推進這些研究,目前看來大有可為。其實不少大學生已經從黑市購買像莫達非尼這類的聰明藥,幫助他們考試拿高分;有人也自製了「大腦刺激裝置」來自我實驗,看看是否能夠提升記憶力、專注力、與數理技能;甚至有些科技公司已經在開發、販賣給消費者使用的DIY版本。 本書將會探索認知能力提升的這個全新領域,同時也討論各種科學、倫理相關的議題,調查所謂人類智力的概念—以及人類想要了解、定義、測量、並提升智力的種種嘗試—為什麼讓無數的人感到渾身不對勁。我們將會一同研究智力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可以在大腦的哪個區域被找到,然後再來討論它可以怎麼被改變。因為,不管你喜不喜歡,改變正在到來。只要你需要,認知能力的提升就可望協助你;就算你不需要,它還是會協助你。這兩種可能性,我們將會一併調查。

作者資料

大衛.亞當(David Adam)

全球頂尖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作家暨編輯;《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家。 曾擔任《衛報》特派記者七年,報導主題涵蓋科學、醫藥和環境,亦曾獲得「英國科學作家協會」年度作家的殊榮,足跡遍布南北極、中國和亞馬遜叢林深處。著有《停不下來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Stop)

基本資料

作者:大衛.亞當(David Adam) 譯者:潘美岑 出版社:格致文化 出版日期:2019-10-09 ISBN:9789869690942 城邦書號:A4930003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