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 作者:史蒂芬‧斯洛曼(Steven Sloman)、菲力浦‧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 出版社:先覺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定價:34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新版)
-
這樣說,跟誰都能聊信仰:不冷場、不對抗、不尷尬,聰明又友善的溝通法則
-
圖解建築結構入門:一次精通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應用
-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世界的電玩之力
內容簡介
目錄
序跋
作者資料
史蒂芬‧斯洛曼(Steven Sloman)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認知科學、語言學暨心理學教授,研究相關主題至今已二十五年。擔任《認知》期刊(Cognition)主編,著有《因果模式》。 斯洛曼博士研究興趣廣泛,包括一般人如何將事物分類、命名與思想之間的關係。他也研究過歸納推論、機率判斷、決策過程與推理思維。近年來,他的研究著重於人如何用因果推論周遭世界。 身為實驗認知科學家,他十分重視運算的邏輯思維,研究往往跟高等認知面向有關,包括因果推論、決策與分類。他目前把重點放在人類的無知與知識共同體。所謂「說明深度的假象」,指的是一般人以為自己了解事物原理,實際上卻僅有淺薄的認識。作者認為,知識的假象源自未能劃清自己與他人知識的邊界,把別人的知識誤當成自己的知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混淆,是因為我們所知多半不在腦袋裡,而是貯存於所屬的知識共同體中。
菲力浦‧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布朗大學認知科學博士。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里茲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 研究範圍橫跨消費行為的領域,包括因果推論、機率判斷、理財決策與道德判斷。研究成果刊載於多個學術刊物,包括《實驗心理期刊:總論》《消費者研究期刊》《管理科學》《心理科學》等。 芬恩巴赫博士曾與消費者產品公司合作,擔任兩家波士頓精品公司的策略顧問,並且在TEDx發表演講。評論散見《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BBC等媒體。
基本資料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