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文學小說
商周推理經典1:所羅門王的寶藏 + 科學怪人(改版)+ 月光石[經典全譯本]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所羅門王的寶藏》 驚險超越《金銀島》,瘋狂更勝《湯姆歷險記》,一場有去無回的異域冒險。 神秘的所羅門王寶藏,追逐者眾,這次他們是否能順利取得寶藏,全身而退…… 《聖經.舊約》記載,所羅門王是大衛王之子,出生於西元前1000年,是中東的猶太人君主,統治猶太王國長達40年。據說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一座聖殿,藏有無數珍寶,西元前597年以色列被巴比倫王國征服,聖殿被毀,寶物下落不明。(《所羅門王的寶藏》即透過這段歷史說明寶藏放置在非洲的某個角落)亨利爵士的弟弟在非洲神秘失蹤,他為了尋找弟弟,千里迢迢從英國來到非洲,這場尋人之旅意外成了尋寶之旅。亨利爵士與他的朋友古德和非洲獵人艾倫從黃沙滾滾的沙漠開始,去尋找藏在遼闊沙漠深處、猶太人史上最偉大國王所羅門王的寶藏……。 ◎《科學怪人》 ★世界第一部科幻恐怖小說 ★一再登上銀幕、啟發後世無數科幻作品的經典之作 人能否跨越分際,擅自扮演上帝的角色? 對科學極度狂熱的維克托.法蘭肯斯坦為了解開生命之謎,終日在墓室與停屍間內研究腐敗駭人的軀體,終於發現創造生命的關鍵。即將做出重大科學突破的狂喜,讓他全無意識到,自己以人類形貌為本、以屍塊拼湊而出的,將是一個面貌猙獰、身形奇高,連創造者自己見了都不免為之膽寒的怪物! 就在怪物睜眼的瞬間,驚怖悲慘的命運,已悄悄跟進…… 【名人推薦】 「撇開『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這些響亮的頭銜不談,做為一本純以閱讀樂趣為考量的小說,《科學怪人》也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在現代繽紛多彩聲光特效中看不見的科學怪人真面目,卻在一部近兩百年前問世的小說閱讀中活靈活現地呈現,這就是閱讀的魔力之一,是任何聲光科技無法取代的奇妙時空,也是《科學怪人》這部作品到了現在依然彌足珍貴的理由。」 ——蘇逸平(科幻作家) ◎《月光石》[經典全譯本] 百年不朽的經典名著!英語世界第一部最長、最優秀、最偉大的現代偵探小說 入選「基亭最佳推理小說100選」、「衛報必讀犯罪小說147選」、「2013東西推理小說Best100」 這是邪惡中校的報復?還是月光石真帶了詛咒? 事件發生在英國一棟鄉間宅邸,一顆據傳曾經鑲嵌在印度月神額前的傳奇黃鑽石,被當成生日禮物送給宅邸女主人的女兒,但鑽石卻在生日宴會當晚被偷了。 竊賊是受邀賓客,或者是印度守護者來取走應屬於他們的寶物……? 【名人推薦】 「《月光石》發表於一八六八年,最初連載於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主辦的雜誌《All the Year Round》。本作與《白衣女郎》並列為柯林斯最知名的作品,一般認為是他最好的兩部作品,也是長篇推理小說最早的先例。……柯林斯在晚年罹患眼疾,有時得靠口述完成著作,並且必須長時間於陰暗的房間中休養。雖然光明在他的殘生中逐漸遠去,但他所留下的《月光石》在黑暗中卻耀目奪人。做為正統長篇推理小說的濫觴,這部作品不但促成了後世推理文學的發展,直至今日也仍是閃亮的珠玉之作。」 ——林斯諺(推理作家)

目錄

《所羅門王的寶藏》 作者序 補記 前言 第一章 遇見亨利.柯蒂斯爵士 第二章 所羅門寶藏的傳說 第三章 恩波帕的加入 第四章 獵象 第五章 前進沙漠 第六章 水!水! 第七章 所羅門王大道 第八章 進入庫庫安納王國 第九章 國王特瓦拉 第十章 獵巫活動 第十一章 神跡出現 第十二章 戰事在即 第十三章 進攻 第十四章 灰軍的最後戰役 第十五章 古德病重 第十六章 死亡之地 第十七章 所羅門王的藏寶室 第十八章 絕望 第十九章 與伊格諾西道別 第二十章 重逢 《月光石》[經典全譯本] 【導讀】正統長篇推理小說的濫觴◎林斯諺 序章 第一部 鑽石遺失 第二部 發現真相 第一份記述 第二份記述 第三份記述 第四份記述 第五份記述 第六份記述 第七份記述 第八份記述 後記 鑽石的結局

導讀

《月光石》[經典全譯本]:正統長篇推理小說的濫觴
◎文/林斯諺(推理作家)   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是十九世紀英國的著名作家,也是一八六○~七○年代流行的煽情小說(sensational novel)之先驅。他於一八五九年發表的《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正是此類小說之發端。煽情小說多環繞著犯罪事件進行,場景多設於一般平凡中產階級的家庭環境,有別於哥德式小說古堡場景的陰森可怖與驚悚。這種「日常氛圍潛藏之邪惡」反而使得煽情小說別具一番震撼人心之懸疑風味,也是本書《月光石》(The Moonstone)的顯眼特徵。   《月光石》發表於一八六八年,最初連載於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主辦的雜誌《All the Year Round》。本作與《白衣女郎》並列為柯林斯最知名的作品,一般認為是他最好的兩部作品,也是長篇推理小說最早的先例。   由於煽情小說多以犯罪事件為主軸,經過柯林斯寫作技法的調製,形成了後世推理小說的基本雛形,因此柯林斯可謂是長篇推理小說之父。然而,他並非是最早書寫推理小說的人。推理小說的奠定之作一般公認是一八四一年由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發表的〈莫爾格街謀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在這部作品中,愛倫坡確立了推理小說的基本公式;不過這是部短篇而非長篇作品。一直要到柯林斯的作品,愛倫坡所奠定的模式才被體現於長篇小說。   雖然《白衣女郎》以後來的標準來看可以被歸類成推理小說,但《月光石》卻更接近愛倫坡所建立的典範,亦即,是所謂的正統(日本稱「本格」)推理小說,亦是西方推理小說黃金時期的作品樣貌。   這種故事通常圍繞著一個謎團(多半是犯罪事件),有著「事件發生→調查→解決」的結構,並且相當注重這種結構的確立與效果。真相的揭露必定訴諸理性分析,並講求結果的意外。可以說,故事的主軸就是在於「製造謎團並且解開謎團」。   《月光石》就給出這樣一個典型。故事環繞著一個標準的英式中產階級家族,地點在鄉間宅邸,一顆來自印度的黃鑽石被當成生日禮物送給宅邸女主人的女兒,但生日會當晚鑽石卻被偷了,眾多賓客中誰才是竊賊?或者是外來者犯案?屢破奇案的警官立刻被找來調查,展開了一連串曲折離奇的劇情。在抽絲剝繭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兇手終於現形,真相水落石出。   在本書中可見許多後世司空見慣的推理元素:名偵探、大宅邸、大家族、竊案、家族秘密、眾多嫌犯、紅鯡魚(誤導)、意外犯人、警方調查、現場重建、推理線索的安排等等。這些元素被井然有序地排放在正統推理的架構內,就算年代久遠,以今日推理小說的標準來看,仍然是很有品質的一部作品。   然而,如果僅只是如此,本書不可能獲得文壇的眾多好評。詩人艾略特(T. S. Eliot)甚至認為《月光石》是「第一本最長而且最好的現代英語偵探小說,此一文類由柯林斯創建而非(愛倫)坡」。英國推理小說四大女傑之一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Sayers)則認為《月光石》「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偵探故事」,並指出此書相當恪守正統推理小說所注重的公平遊戲(fair play,意謂作者不刻意隱瞞破案線索)。英國文壇巨人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則稱讚本書「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棒的偵探小說」。如此的盛譽,絕非完全奠基在作品本身的推理特質。柯林斯在《月光石》中投注的心力,並非只是編織一個複雜的謎題並給出絕妙的解答,還運用了許多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讓整部作品比起純粹的正統推理小說更為飽滿、更有可看性也更不受侷限。   最顯眼的一個技巧,就是本書特殊的敘事體裁。作品由許多份記述組成,每一章的敘事都是由某一故事人物所寫下的記述,對讀者說明發生的事件。因此隨著故事的進行,敘述觀點也隨之變換,這種多重視點交替的敘事手法在今日雖已屢見不鮮,並且有著更具技巧性的發展,但柯林斯卻仍發揮了成熟的掌握,充分體現敘事者變換所產生的效果與樂趣,使之成為整個故事的魅力所在。事實上這種敘事法早在《白衣女郎》便已出現過,他更在該書的序文提到:「這裡所呈現的故事將由不同敘述者所記述,正如法庭上犯行的經過將由不同的證人所陳述。」這個比喻是十分適恰的,因為柯林斯的小說(或大部分的推理小說)處理的是犯罪故事,這種敘事手法可說是將「觀看犯罪的觀點」做了最佳的安排。而柯林斯對多重視點敘事的偏好,顯然是被其自身的法律訓練所影響。這種將自身專業轉化成寫作技巧的方式,也的確表現出柯林斯過人的文學天賦。   與他的摯友狄更斯相同,柯林斯也擅於創造令人難忘的角色。藉由視點的交替,很自然地產生了敘事口吻的變化,藉由熟練地掌握不同角色的敘事腔調,柯林斯幾近完美地完成了精準的角色刻劃,書寫出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隨著敘事者的變換,彷彿音樂曲調的轉換,讀者能夠領略到完全不同的風味。比起推理情節的設計性,這點更可說是閱讀本書的最大樂趣。   柯林斯不像愛倫坡將精力全部灌注在解謎上。愛倫坡的推理作品中,不論是〈莫爾格街謀殺案〉、〈瑪莉.羅傑之謎〉(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或是〈金甲蟲〉(The Gold-Bug),都充滿了偏執且狂熱的瑣碎分析,讓整部作品燃燒著濃濃的理性特質。但在《月光石》中,縱然解開謎團是故事主軸,但柯林斯卻藉由角色與情節的自然流動來讓迷霧逐漸消散,並不「為了推理而推理」。畢竟說到底,柯林斯是煽情小說的好手,能抓住讀者心神的精彩情節自然才是故事之依歸。這種對後來黃金時期「理性過剩」的謹慎拿捏,也是柯林斯作品不同於正統推理小說之處。   雖然煽情小說繼承了英國早期通俗小說(melodramatic novel)的特質,但柯林斯仍將社會以及階級議題的探討置入,這兩者在柯林斯作品中都是常見的主題。在《月光石》中,這些問題的刻劃雖不算深入,但也不淺薄,這種在推理之外的批判精神,基本上也超出了大多數正統推理小說的關心範圍,自然也成為《月光石》的另一個耀眼之處了。   在《月光石》一八七一年版的序言中,柯林斯坦言在書寫此書的最後過程飽受痛風煎熬,但並沒提到他利用鴉片減輕痛苦的狀況日益嚴重,到了極度成癮的地步,並出現幻覺。他甚至宣稱常被自己的分身「威爾基鬼魂」(Ghost Wilkie)所糾纏。《月光石》摻雜了他飽受毒癮折磨的真實經驗。故事的第四位敘事者——醫生助手艾茲拉.詹寧斯便是一名孤獨、悲慘的鴉片吸食者,活在病痛、毒癮與死亡的陰影之中,卻在死前得到了心安的救贖。也許書中這段真實與虛構交纏的敘述,正是道出了柯林斯的心情,也讓本書更增添了動人的色彩。   柯林斯在晚年罹患眼疾,有時得靠口述完成著作,並且必須長時間於陰暗的房間中休養。雖然光明在他的殘生中逐漸遠去,但他所留下的《月光石》在黑暗中卻耀目奪人。做為正統長篇推理小說的濫觴,這部作品不但促成了後世推理文學的發展,直至今日也仍是閃亮的珠玉之作。

延伸內容

《科學怪人》(改版):科幻之母的悠遠幻想
◎文/蘇逸平(科幻小說作家)   為《科學怪人》這部作品寫序,始終是件極富趣味的事。不管是作品本身、故事中的人物,亦或是寫出這部作品的作者,都有著令人著迷的特質。   在西方的文學史上,大家普遍認定而且接受的說法,是這部《科學怪人》有著一個了不起的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所有包含浩瀚宇宙、萬千想像科幻作品的濫觴,一個偉大的起點。   其次,拜電影藝術之賜,科學怪人法蘭肯斯坦,也是一個廣為世人所知的符號形象,很多人都對這樣一個奇特長相的大個子印象深刻:馬桶蓋頭、眼眶深陷、頭上還有幾個機件及縫針痕跡……縱使在小說中法蘭肯斯坦並不是這個可怕大怪人的真名,而是他的創造者的名字。但是科學怪人/法蘭肯斯坦/長相恐怖又有點可愛的大高個兒,還是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鮮明的圖象,即使是在我們這個經歷了諸多時移事往的二十一世紀,知道科學怪人,甚至對他著迷的人們還是大有人在。   而寫出這部作品的瑪麗.雪萊也有她個人身分上的耐人尋味之處。這位常被稱為「科幻之母」的女士,是著名大詩人雪萊的妻子。在西方文學史上,拜倫和雪萊可說是巨星級的人物,大詩人的妻子不僅會寫小說,而且寫出來的還是「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也可以算得上是佳話一樁。   和許多科幻小說相比,《科學怪人》當然沒能做到嚴謹科技背景的要求,它是一部完成於十九世紀的小說,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在現代人的眼光中,作者在科學知識的設定上顯得幼稚簡單。在那個對於電學、光學仍處於摸索階段的年代,瑪麗.雪萊塑造出一位學者法蘭肯斯坦,以物理、化學、電學的知識,跨越侵犯了神的權限,「將無生命物體注入生命」,創造出來一個身高八呎、醜陋無比,卻又有著智慧的大怪物,而整個故事便環繞著這位創造者和他創造出來的怪物長達數十年的愛恨情仇、追逐糾纏而發展,將人性的各種層面很寫實地呈現,而且還史無前例地描述了一個被人工創造出來的生命體,描述了他的心境、感歎,以及怨恨。   哥倫比亞大文豪馬奎斯曾經說過,「只要說出人的故事,就一定有人想聽。」就算是生硬冷冽的科幻故事,只要把「人」的部分說得好,故事一樣可以動人心弦。和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類似的,還有另一位科幻大師凡爾納。凡爾納的科幻故事中,不管是穿越時光的旅程、月球的探險、潛入深海的故事,縱使在設定上有所訛誤,甚至看來幼稚可笑,但是在百年來科幻迷的心中,「凡爾納式的科幻」,仍然是最迷人的作品之一。而《科學怪人》也有這樣的特質,這一點從它在文化中仍然鮮明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來。   不管是有心或是無意,瑪麗.雪萊更在《科學怪人》中揭露了一個百年來讓人類糾葛其中,至今仍然無法跳脫出來的嚴肅議題:「當人類魯莽地揭開某個潘朵拉之盒的科技,因而產生的後遺症及反撲力道,我們是否承受得起?」當法蘭肯斯坦博士將生命注入了科學怪人的身體,博士一生的悲劇便因此而起,而且像是無間地獄一般地,沒有止歇的一天。但怪人自己就好過嗎?笞案也是否定的,身為地球上唯一的人造族類,他注定無伴無侶,也無後代,一世孤寂。縱使他本無害人之心,但人人喊打、大家避他如瘟疫的處境也造就了他殘暴反撲的個性……   撇開「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這些響亮的頭銜不談,做為一本純以閱讀樂趣為考量的小說,《科學怪人》也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對於這個長相熟悉的馬桶蓋頭大個兒,也許你在卡通漫畫廣告裡見過他,也可能在重播的老電影裡看過他;但是在小說裡,他卻是一個立體而鮮明的形象,有血有肉,有愛有恨。在現代繽紛多彩聲光特效中看不見的科學怪人真面目,卻在一部近兩百年前問世的小說閱讀中活靈活現地呈現,這就是閱讀的魔力之一,是任何聲光科技無法取代的奇妙時空,也是《科學怪人》這部作品到了現在依然彌足珍貴的理由。

作者資料

亨利.萊德.海格德爵士(Sir Henry Rider Haggard)

1856~1925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家,常以浪漫愛情與驚險冒險故事為題材,代表作為《所羅門王的寶藏》。 海格德生於英格蘭諾福克郡的布拉登漢(Bradenham, Norfolk),在十個小孩中排行第八,父親是有丹麥血統的律師,母親出身富商家庭,出版過詩集。 1875年,海格德19歲,在非洲擔任納塔爾總督亨利.鮑爾爵士的秘書,大約此時,他愛上了瑪麗伊麗莎白.「莉莉」.傑克遜。1878年他在德蘭士瓦成為高等法院常務官,並寫信給他父親,表明打算返回英格蘭和傑克遜結婚,但遭父親反對。1878年成為南非德蘭土瓦省最高法院的書記員。1880年,夫妻一起前往非洲,後來兩人在南非德蘭土瓦經營鴕鳥場。1881年,他回到英國攻讀法律,但對當律師興趣缺缺,後來乾脆辭職,專心寫作。1885年,他完成經典名作《所羅王的寶藏》。1882年他回到英格蘭定居,1884年成為律師。1912年封爵,1919年升二等爵士(Knight Commander)。 海格德初期寫作不順遂,但他著作等身,共寫了57部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所羅門王的寶藏》及續集《白女王與夜女王》(Allan Quatermain),和《她》(She)以及續集《阿霞》(Ayesha)。海格德常年在非洲工作,使得他的作品中常見深入「黑暗大陸」的冒險之旅。 他和吉卜林終生維持良好的友誼。 相關著作:《所羅門王的寶藏》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1797~1851 原名瑪麗.戈德溫(Mary Godwin),為英國著名小說家、短篇作家、劇作家、隨筆作家、傳記作家及旅遊作家,因其1818年創作之《科學怪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她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和哲學家波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之妻,曾幫助夫婿編輯和推廣他的作品。她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 1756~1836),母親是哲學家暨女權主義者瑪麗.渥爾史東卡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 1814年,她與父親的追隨者——已婚的雪萊陷入熱戀。1816年雪萊的首任妻子自殺後,兩人正式結婚。1816年兩人於日內瓦附近逗留了整個夏天,瑪麗在該地開始構思小說《科學怪人》。1822年,雪萊在出海航行期間遇上風暴,因船隻沉沒而喪生。一年後,瑪麗返回英國並成為專業作家。 其他小說作品包括:《瑪蒂達》(Mathilda, 1819)、歷史小說《瓦爾伯加》(Valperga, 1823)和《珀金.沃貝克》(Perkin Warbeck, 1830)、末日小說《最後之人》(The Last Man, 1826),以及《洛多爾》(Lodore, 1835)和《福克納》(Folkner, 1837)。

威廉.威爾基.柯林斯(William Wilkie Collins)

1824~1889 生於倫敦,父親是著名風景畫家威廉.柯林斯。為了區別父子二人,一般以取自其教父大衛.威爾基(David Wilkie)姓氏的中間名Wilkie來稱呼他。12歲到15歲期間,柯林斯隨父母移居義大利,對當地的風土人情留下深刻印象。17歲時,他曾在茶葉公司工作,後來改學法律當律師,直到1847年父親過世,他才改以寫作維生,並於第二年出版《威廉.柯林斯的一生》紀念他的父親。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生前和柯林斯極為友好,兩人不僅曾合寫短篇小說,還一起製作過舞台劇。柯林斯的弟弟甚至娶了狄更斯的小女兒,而在狄更斯去世後,柯林斯還以顧問身分協助編撰狄更斯的信件選。 柯林斯一共寫過三十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甚至曾創作出十多個劇本,其中包括以自己同名小說改編的《月光石》、《白衣女人》、《阿馬達爾》、《惡魔》等。他的小說多以偵破犯罪事件為題材,充滿驚悚、煽情、懸疑、罪行等元素,但仍非常重視人物的描寫與刻畫,擅長以懸疑而不是恐怖來渲染氣氛,被公認為推理小說的先驅者,連以寫《福爾摩斯探案》聞名的柯南.道爾也受到他很大的影響。 相關著作:《月光石(經典全譯本│改版)》《月光石 [經典全譯本]》

基本資料

作者:亨利.萊德.海格德爵士(Sir Henry Rider Haggard)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威廉.威爾基.柯林斯(William Wilkie Collins) 譯者:余佳玲周沛郁顏慧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經典名著 出版日期:2016-09-06 ISBN:4717702094270 城邦書號:BU6053S 規格:平裝 / 單色 / 11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