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其他宗教相關
稀世珍寶: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教誨薈萃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字字珠璣的絕世智慧 近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大師 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的教誨薈萃 印度拉瑪那道場(Sri Ramanasramam) 正式授權唯一中譯本 拉瑪那尊者,近世印度鳳毛麟角的聖者,影響力遍於全球。勉人循「探究真我」途徑,了悟真我,拔一切苦。 本書編者穆達利爾是拉瑪那極親近的信徒。他年輕時幾次親炙拉瑪那,多年後,決心放下一切,日日追隨尊者。他請求道場讓他蓋一間小屋,道場也應允了;除了穆達利爾,也只有查德威克(Major Chadwick)、瑜伽士拉米雅(Yogi Ramiah)兩個人得到許可,這樣的機緣何其殊勝。 穆達利爾全然融入拉瑪那的教誨與指導之中。他在道場修習期間,親聆信徒、訪客與拉瑪那的對話之餘,翔實記錄所見所聞,爾後,這份道場修行見聞的日記,成為後人學習拉瑪那教誨的重要書籍。 本書《稀世珍寶》涵蓋拉瑪那尊者教誨的精粹,凡十三個主題:幸福、真我與非真我、心思、探究「我是誰?」、臣服、「醒、睡、夢」三境、恩典與上師、了悟真我、本心、棄世、命運與自由意志、悟者與雜論。凡所教誨,隨機應答,語語珠璣,本書薈萃精華,彙編一冊,為拉瑪那教義群書中,最扼要精簡者,允為靈修之最佳指南。 【拉瑪那的智慧】 ○ __談幸福: 「無所求」乃莫大的福祉,僅能以個人的體認得之,甚至貴為帝王,都不如一個無所求的凡夫。 ○ __談真我與非真我: 只要夢境持續進行,你在夢中眼見的苦難,也如同現實世界一樣為真;然而,一旦醒來,你便發覺,夢中苦難,皆轉為虛幻不實。 ○ __談心思: 心思自身無法自行運作,心思存在輝照之中,離卻輝照,便不能作為,不論其為善為惡。 ○ __談探究「我是誰?」: 若自我存在,則萬物皆在;若自我不在,則萬物無存。 ○ __談臣服: 命運是什麼呢?並沒有命運。臣服,則一切皆安。將所有的責任,丟出給神,不要自己承擔,那麼,命運能奈你何呢? ○ __談三境:醒、睡、夢: 真我獨然存在,如如其是;三境是因為沒有深入探究而存在,若探究之,則三境皆不存。 ○ __談恩典與上師: 你想像恩典遠在天邊,某日從天而降,實則,恩典存乎你內在的本心,只要你的心思消融於其源頭,恩典便從你的內在,如湧泉渤出,沛然莫禦。 ○ __談了悟真我: 自由是生命的本質,也是生命的另稱。我們卻要求自由,豈不可笑? ○__談本心: 驀然一道亮光,來自我右邊的身體,迅即抹滅了我眼前的景象,我頓感左邊的心臟,停止跳動...... ○ __談棄世: 棄世始終是指心態,並非獨居深山或棄絕俗務;重要的是,心向內而不外馳。 ○ __談命運與自由意志: 凡事註定,但人始終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自己的身體,並且不受到身體行為的苦樂結果影響。 ○ __談悟者: 悟者並不認為,他是身體。若身體不在,僅有真我存焉,則無所謂形體滅失的問題了。 【本書特色】 【禎裝】 絲質封面 線裝書 日本NT RASHA特殊配方黑紙銀版印製 拉頁收錄尊者珍貴照片 【名家推薦】 「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達賴喇嘛(Dalai Lama) 「拉瑪那是真正的印度之子,醇乎其醇,其生平與教誨,乃印度潔淨精微之所在,救贖世人,宛如千禧之詠。」 ——榮格(C.G. Jung) 「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目錄

○譯者序 ○導讀 那個「我」,必須找到 ○原序 一 | 幸福 二 | 真我與非真我 三 | 心思 四 | 探究「我是誰?」 五 | 臣服 六 | 三境:醒、睡、夢 七 | 恩典與上師 八 | 了悟真我 九 | 本心 十 | 棄世 十一 | 命運與自由意志 十二 | 悟者 十三 | 雜論 附錄一、拉瑪那尊者生平與年表 附錄二、延伸閱讀書目 章節附註及譯註

導讀

〈導讀:那個「我」,必須找到〉
◎文/蔡神鑫     拉瑪那尊者是逾半世紀以來,印度阿魯那佳拉曠世的聖者。①卡爾.榮格(C. G. Jung)讚他是「真正的印度之子,醇乎其醇,其生平與教誨,乃印度潔淨精微之所在,救贖世人,宛如千禧之詠。」②拉瑪那16歲時,瀕死而開悟,直證真我,洞明身體的我,虛幻不真,指出「我是這個身體」的概念感知,乃人生一切苦難的元凶。③其教誨鎖定「我是誰」(Who am I?)為目標議題,直搗黃龍,一舉殲滅,而「探究真我」(Self-enquiry)便是他開出的救贖藥方,「了悟真我」(Self-realization)則是人生安身立命之終極所在。   「我是誰」是拉瑪那教誨的核心,這個「我」是指吾人概念感知的「我」,亦即拉瑪那所云的「我」之思維( ‘I’-thought),其與自我(ego)、心思(mind)同一也。他指出,世界萬物,由於「我」之思維萌起而存在,若「我」之思維不存,則世界萬物及一切學問,亦將灰飛煙滅。④若語及人生苦樂,亦以「我」之思維或「我」為肇始而論述。當英國人保羅.布倫頓(Paul Brunton)於1931年首度訪見拉瑪那,詢以:「我希望獲得啟示。」「我要怎樣才能體認它?」「你能幫助我體驗覺醒嗎?」拉瑪那和緩以道:「你說:『我想知道。』告訴我,誰是那個『我』?」「先認識那個『我』,然後你就會知道真相。」⑤「我」之思維或「我」、自我,竊據生命個體而執著、專擅,視「我是這個身體」為天經地義的正見。吾人的知識見解,乃局限在「我」的視角,於是言人人殊,紛然雜出,從一孔之見的我執,欲蠡測普世皆然的真理。   1946年3月22日,來自摩羅克里虛那傳道會(Ramakrishna Mission)的訪客史瓦米.桑布塔南達(Swami Sambuddhananda)詢及虔愛拜神(bhakti)為解脫法門,而對真我獨存,別無一物的真知(jnana)法門,有所質疑時,拉瑪那剴切披露:     不論採行何種修行法門,這個「我」終究是無可迴避的。那個無私行為的「我」、那個渴望與神合一的「我」、那個自覺背離生命本質的「我」、那個「我」的來源等,必須找到,然後所有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⑥   除了「我是這個身體」的妄見外,生命個體在人世間的生死流轉,受其業報(karma)牽引,這是拉瑪那另一項有關人生命定的論述。他在離家遠赴聖山阿魯那佳拉兩年後,隱居於帕瓦拉.崑德魯(Pavala Kundru)山丘,母親阿樂葛瑪(Alagamal)前來苦勸返鄉,拉瑪那沉默以對,在紙上寫下人生命定的斷語:     上天主宰者,依個人的業報宰制其命運,凡註定不發生者,任憑如何求其發生,必不發生。凡註定將發生者,任憑如何避免其發生,必將發生。此誠確然,故最佳的處置,乃平靜面對,默然與之。⑦   1936年9月29日,訪客面詢拉瑪那,為何他早年便離家出走?拉瑪那直率以道:「這是我今世的命運業報。吾人今世的人生行程,乃其人的業報主宰。我的命運業報是這樣,你的命運業報是那樣。」⑧生命個體受業報主宰,其人生行程諸多際遇,在「我是這個身體」的自我之妄見感知上,必然順喜而逆悲、吉樂而凶苦。吾人之生命在此糾結困縛,成為命運業報的俘虜,不得解脫。質言之,人生命定與人身有「我」,前者是業報宰制,有其起伏的行程,陰晴不定,後者係自我主導,意欲萬事如意,風調雨順,二者衝突,致生諸苦,其勢必然,則人生的苦難與愁困如何解脫呢?怎麼辦?1946年1月4日,拉瑪那與本書編者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在道場舊廳(Old Hall)有一段精彩的對話,回應了這個問題:   問:是否僅是人生大事,諸如職業、專長等,皆是業報註定,或者生活各種瑣事,例如我舉起手中的杯子,或在此廳內從這裡走到那邊,也都是命中註定?   答:是的。凡事註定。   問:若如此,則人對其行為,有何自由或責任可言?   答:人降身在世,所為何來呢?是為履行預為排定的人生要務,在今世的生命中,遂行其事。整個人生藍圖,已然規劃。所謂「沒有神的旨意,一粒原子,動彈不得。」正是表述這項真理。你可以說:「沒有神的旨意,人動彈不得。」或者說:「沒有業力牽引,人動彈不得。」但這對人而言,人總是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他是身體,俾避免身體所引發的苦樂加諸其身。⑨   不認同「我是這個身體」,即是破除「我」之妄見,而破「我」即是立真,破立一體,這就是為什麼拉瑪那開出「探究真我」的救贖藥方。精確言之,「探究真我」並非直接指向真我而探究,而係針對「我」或自我而自勘,終於真我自顯之參究方法,其與破除「我」之妄見的「我是誰」為目標議題,是一體的兩面,亦即勘破非真實的「我」或自我,則真實的真我,自顯明覺,惺惺獨「在」。這個獨然的「在」(being),便是你生命的本然原質,人生安身立命之終極所在,此謂之「了悟真我」。換言之,其下手直扣思維蔽障的「我」,其成果收在靈魂解脫的真我。手段即目的,即此即彼也。人生一切的問題與答案,都聚焦在「我是誰」。除卻不認同「我」、破除「我」之妄見外,人世的福祉,鏡花水月而已。人生陣線的苦樂火網,在此平息;幸與不幸的觀點詮釋,化為烏有。生命定位,本質探索,才是人生勝利的贏家。1937年4月12日,一位荷蘭籍的通神學會成員詢及人身轉世諸問題時,拉瑪那語重心長答道:   「我是這個身體」,是無明的妄見。認同身體,而欲獲致福祉,則猶如以鱷魚之身為筏舟之助,妄圖安然橫渡溪流。⑩   拉瑪那的教誨,宏富精微,物華天寶,豐碩可觀,宛如一座寶山,讀其書而閱其人,儼然身在寶山,然寶藏琳瑯滿目,與其心馳神迷,不如一寶在握。你手中這本書,就是一件無價的稀世珍寶。你,何其幸運!   注釋:   1. Harsh K. Luthar, Sage of Arunachala, http://luthar.com/2010/04/20/sage-of-arunachala_sri-ramana-maharshi/ Retrieved 6 March 2015.   2. Ramana Maharshi, The Spiritual Teachings of Ramana Maharshi. Foreword by C. G. Jung (Boston: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4)p. ix.   3. V. S. Ramanan, pub., Talks with Sri Raman Maharshi. silm ed. (Tiruvanhamalai: Sri Ramanasramam, 2010) p.94, Talk 96.(在Talks with Sri Ramana Maharshi書中編號第96)   4. Ibid., pp.168-169, Talk 197. A. D. Mudaliar, Day by Day with Bhagavan(Tiruvannmalai: Sri Ramanasraman, 2002)p.256.   5. 保羅.布魯頓著,尤可欣、蔡孟璇、湯今蘭譯,《印度.尋祕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新北市:自由之丘文創出版,2013)189-191頁。   6. A. D. Mudaliar, op. cit., p.183.   7. Gabriele Ebert, Ramana Maharshi: His Life, trans. Victor Ward (Luchow Verlag: Stuttga, 2003) p.59.   拉瑪那立此斷語時,年僅18,終其一生,直至逝世,人生命定之說,始終不變。其晚年屢對信徒,重申此言。詳見Suri Nagamma, Letters from Sri Ramanasramam, trans.,D. S. Satri ( Tiruvannamalai: Sri Ramanasramam, 2001) p.206,473,523,657.   8. V. S. Ramanan, op. cit., p 219, Talk 251.   9. A. D Mudaliar, op. cit., pp. 91-92.   拉瑪那居留於阿魯那佳拉時,三度企圖逃離信眾,但皆未果。他一直不要設立道場及信徒隨身,渴望獨自隱居,不受干擾,自由自在,但三處道場依然成立,信徒訪客依然前來,他無可奈何,這是他命中註定要做全人類的導師,履行他在人間的教化工作。詳見:David Godman, ed., The Power of the Presence, Part Two (Boulder, Co: Avadhuta Foundation, 2008) p.17. A. D. Mudaliar, op. cit., pp. 318-319. Suri Nagmman, Letters from Sri ramanasramam (Tiruvannmalai: Sri Ramanasramam, 2006) pp.263-264.   10. V. S. Ramanan, op. cit., p.380. Talk 396.

序跋

〈譯者序〉
◎文/蔡神鑫   美國超個人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推崇拉瑪那尊者,譽之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聖者。終身行止於印度聖山阿魯那佳拉,以淵默凝定之姿,不事表曝,而聲光煒然,影響力遍及全球。凡所教誨,信徒筆錄成書,是瞭解拉瑪那教誨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本書編者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係拉瑪那極親近的信徒,於拉瑪那諸教義及著述中,擷英取華,薈萃一冊,梗概賅備,使拉瑪那宏深精奧的教誨,散其義蘊,發其歸趨,明千古不傳之祕,折流俗輾轉之謬,允為靈修之指南、渡世之津梁。
〈原序〉
◎文/A .達瓦拉吉.穆達利爾   我不時嚴謹思考,一本拉瑪那尊者教誨的書,篇幅精簡而涵蓋總覽,乃迫切所需。爰以我的見解,竭己所能,盡棉薄之力,纂輯本書,裨益一般讀者及拉瑪那信徒覽讀之用,此或為拉瑪那尊者允見嘉納。這是我纂輯本書的唯一理由。

作者資料

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

1879-1950 16 歲的少年歷經瀕死後,頓悟宇宙間的無上真理,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 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從此以後,拉瑪那渾融在聖山的靈力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以期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而「真我」與「神」並無差別,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須那(Sri Ramakrishna)、甘地(Mahatma Gandhi)、奧羅頻多(Sri Aurobindo)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Paul Brunton)、名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法國攝影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觀謁,足見其影響之宏大深遠。

基本資料

作者: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 譯者:蔡神鑫 其他:達瓦拉吉.穆達利爾/編者(A. Devaraja Mudaliar) 出版社:紅桌文化 書系:來自阿魯那佳拉的聖者 出版日期:2015-10-28 ISBN:9789869114851 城邦書號:A1950005 規格:平裝 / 單色 / 1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